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96章 航發委ADC

  8月6日,獵鷹9號成功完成了第一次海上回收。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的失敗用光了所有的霉運,這枚第三次復用的獵鷹9號精準地降落在了拖船的正中央,非常完美。

  現在全世界都知道,空叉成了新遠以后第二次掌握了成熟火箭回收技術的太空企業。

  與此同時,長征六號遙三火箭總裝完成,按照安排,將在8月11日搭載六顆衛星,于硒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其送入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

  但現在何倘不想發射,硒昌衛星發射中心的負責人也不想發射。

  “老何,長征六號把并州炸了,九泉也炸了,再這樣下去把我硒昌也炸了,再之后炸瓊州,然后都沒得炸了。”

  何倘被硒昌衛星發射中心的負責人憋得無話可說,好半天才擠出了“實驗失敗不算失敗”“收集經驗”之類的話。

  他自己也在看著長征六號嘆氣,在兩次發射失敗以后,長征六號R不斷改進,一級火箭已經和新遠一號丙看不出區別了,但并不意味著就也能成功復用。

  發動機,六院跟吃了春藥一樣完美搞定了,飛控和回收腿都是八院的,推責任也推不了。

  在已經持續了9個月的艱難回收控制技術研究里,何倘越是了解越是絕望:

  火箭回收理論上可行,但實操復雜太多了,要實現要么就跟馬一龍一樣炸,把錯試完了自然就成功了,沒看人家這些天射一次成功一次嗎?只要找到那個成功的點,就再也沒有技術障礙了。

  或者是像新遠一樣一開始就找到,但那太難了,除非是哪個萬中無一的天才才能剛好撞上大運。

  而格柵舵夾持回收就更離譜了,比支撐腿回收難度高出一個量級,不敢想不敢想。

  在何倘又一個失眠的夜里,他突然從在京城的朋友那里得到了一個小道消息:

  上級發話了,航天局將與新遠展開軍民領域的大規模合作,互相出售一些敏感或者高技術的部件、材料,其中包括RX01數據總線和支撐腿回收技術的控制總成。

  可回收火箭、起飛推力1500多噸的新遠二號、H1航天飛機、東方快車救援計劃對上級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除了醞釀新一輪的航天體系改革,還有就是提出了納入民營企業的新航天計劃,全稱:

  “8·15未來航天技術與太空探索發展與促進委員會”

  簡稱815航天發展委員會(簡稱ChinaAerospacedevelopmenmittee),縮寫CADC,也可簡略為航發委。

  委員會以航天局主導,一院、五院、八院為和民營企業為骨干力量,共同開展華國未來太空計劃,包括:

  屬于華國自己的大型空間站;

  月球與火星無人深空探測計劃;

  月球與火星有人深空探測計劃;

  月球(近期)與火星(遠期)有人常駐科考站計劃;

  太陽系內行星探索計劃(探測器為主);

  宇宙觀測計劃(太空望遠鏡);

  商業太空旅游產業計劃;

  太空資源開發(電力、農業)計劃;

  新遠宇航動力公司的出現嚴重干擾了上級的判斷,讓后者一直思考為什么冒出一個民營航天企業就這么行,是不是原來有問題,于是決定對華國傳統的航天模式做出一次大改革。

  之后的航天計劃將有航發委做出決定,報由幾個大領導組成的特別小組后通過,然后得到預算開始執行,不再硬性規定幾步走或者具體時間,只要預算允許就開展計劃。

  這是一次完全大膽的嘗試,以科學為主、而不是政治為主導使航天計劃自由發展,松開了原本的束縛。

  執行單位由航發委在航天局和民營企業之間選擇或者分配任務,提供研究資金或者技術支持,然后以計劃要求驗收成果就行。

  對于航天工程的預算暫時不做大的調整,但開啟特別通道,與上級直接溝通,可以超預期追加。

  就連林炬都想不到上級的步子邁這么大,幾乎是徹底顛覆了原來的格局。

  但隨后又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智慧,航發委表面上權力巨大,級別很高,但如果出現混亂或者不理想,只需要解散就能消除影響,隨時掌握在手中。

  不過航發委的存在對于林炬來說就是大好事了,因為航發委內部的決議是航天局、民營企業一起探討的,投票權相同,而目前有這個資格的只有新遠宇航動力。

  也就是說只要決議通過,現在就上馬載人登月都沒有問題,完全可以用國家的錢來完成系統的任務,還能披著虎皮做事,在很多方面都會方便得多。

  對于航天局內的很多科學家也是好事,他們將自覺是否進行某項太空任務,而不是等上級安排或者上報后慢慢審批,壓縮行政時間和成本。

  航發委在京成立,總部設在這里,各航天院和新遠設立辦事處。

  林炬現在的身份是航發委民營企業新遠宇航動力的代表人,理論上與航天局大佬同級,通過常務會議掌握航天計劃的建議權。

  航發委要做的第一件事:航天局和新遠進行小范圍的技術交流,統一技術標準。

  首先最重要的是航天器對接口。

  航天局使用的是0.85米圓口,新遠有0.9米圓口和2.5米方口兩種標準。

0.85米圓口和0.9米圓口類型相同,相差不大,用誰的都可以,林炬當然是傾向于用自己的,改動工程小嘛  大口就有了爭議,因為2.5米方口太大了,面積達到了6.25平方米,0.85米圓口才0.56個平方,差距實在太大。

  國際空間站也不過使用1.2米方口或者圓口,這么大聽著就有點嚇人。

  而且新遠的2.5米方口技術路線還很獨特,這么大的艙門再用整體式太占空間,所以艙門是滑動折疊的,聽起來就覺得不太可靠,技術難度大。

  經過商議,小型對接口由于新遠的0.9米圓口RX01協議更先進,統一采用0.9米圓口。

  大型對接口就以新遠的2.5米方口為準,因為航天局沒有大型對接口的相關儲備,而安德羅夫則表示2.5米方口已經成熟。

  第二個是協議,航天器的通信協議必須統一。

  新遠提出使用他們自己的RX01數據總線,理由是處理能力上限比1553B高得多,更加可靠。

  RX01數據總線需要8個芯片組,64個功能模塊,并且可根據需要拓展改變,比起1553B拓展性更強,更先進。

  使用的芯片組和功能模塊制程都很低國內就能生產,甚至可以用現有的通用DSP芯片組合后發揮功能,專屬定制芯片只是會提高可靠性和降低系統復雜度,不影響性能。

  林炬表示將在航發委內RX01免費授權,實在是讓其他人沒有抵抗力。

  而之后他還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支撐腿回收技術可以通過出售整套控制系統分享,一次購買,終身免費,5米直徑及以下火箭可付費定制。

  并且他還透露,新遠的回收控制技術之所以成熟穩定,就是因為使用了RX01數據總線。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