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10章 安-1250

  趕忙追上轉身就走的林炬,安德羅夫邊走邊解釋:

  “我們既然能造11米直徑的火箭殼體,其實造七八米款的運輸機機體就更沒問題了,別說安225,就算是比她大一號都能設計出來,航空航天的材料都是通用的,而且就造兩三架,就算是手工裝配制造一部分那么多工人都夠了。”

  “兩三架?”林炬回頭說了句,然后繼續走。

  “總得有個輪換吧,老板你要相信我,其實我安德羅夫這個名字和安東諾夫是一樣的,只是音譯有所不同,都是老安家的,造飛機同樣是一把好手。”

  林炬差點沒被這句老安家的嗆到,終于停了下來一臉無奈的說道:

  “這個級別的大飛機研制起來起碼一年了吧?有這時間這精力為什么我們不去折騰水運?大不了前進號延遲一段時間而已。”

  “不用一年!制造其實只需要四五個月而已。”

  “那設計呢?這么大一架飛機,光是零件圖恐怕就十幾萬張,基地的人全去繪圖都不夠。”

  “老板你忘了資金加速研究院任務進度?您投進去五個億,只要狀態為成功不就是可行的?”

  林炬愣住了,思考一番后默默在研究院中新建任務,

  “什么飛機?造多大的?”

  “長度130米,翼展136米,高度24米,最大寬度8.9米,最大起飛質量1250噸,空重390噸,貨艙尺寸7.56.9米,長80米,貨艙載重360噸,機背載重500噸;

  暫且我將她命名為安1250,代號:云鵬。”

  起飛質量1250噸?是安225的兩倍!果然配得上云鵬的名字。

  雖然對安德羅夫夸張的設計所震撼,林炬還是在系統中新建了任務。

新建任務:安1250“云鵬”巨型運輸機的設計與建造  進度:0%

  林炬向此任務扔了1000萬試水,然后在面板上的進度條一晃,變成了3%。

  面前的安德羅夫仿佛心有所感,閉上眼幾秒后重新睜開:

  “老板,我現在已經有了初步的設計方案,我們去設計室,先給我升級,然后您再投資。”

  兩人一路進了設計室,安德羅夫在路上升級為B+級空氣動力學專家,然后就叫來了二十多個高級工程師組成安1250設計團隊,在服務器上開始制圖建模。

  林炬再次追加2000萬,系統進度條隨著一群工程師瘋狂電子繪圖建模不斷增長,一直過了5個多小時,進度漲到7%停了下來。

  高強度機械制圖后的安德羅夫看上去十分疲憊,拍了怕自己酸痛的肩膀:

  “466張圖紙,我們已經完成了安1250的草案設計,不需要吹風洞,它就是完美的,再投資兩三億億左右,召集50名左右的工程師,40天加班到12小時,我們將完成一萬三千多個零件,6000個種類的設計,然后就可以生產了。”

  “這么快!”

  40天搞定這么一架巨型運輸機的設計工作,林炬都覺得過于夸張了,光是零件數目就令人咂舌。

  安德羅夫解釋了一番:“安1250是基于成熟機體設計的,差不多就是安225的放大版,也將會采用8臺推力達到33噸的渦輪噴氣引擎。

  它將被命名為XW30,需要一名B級航發設計師和兩名B級設計師才能完成,材料應該沒問題,基地都有加工能力。”

  既然安德羅夫設計都承諾搞定了,林炬也只能升級航空發動機部門,同時新建任務開始用資金進行任務加速。

  對于研究院任務的系統資金增加進度,并不是直接把資金投滿就瞬間搞定,而是通過提高設計正確率體現。

  比如某個零件的設計和材料實驗原本可能要經過不斷的修改和調整才能最終定型,但研究院干預的結果就是可以讓工程師們直接就做出了最接近正確道路的方案,堪稱科研神器。

  不過由于大多數時候產品都來自系統的成熟設計,林炬沒怎么主動干預,一時間竟然差點忘記還能這樣開掛。

  而在了解航空發動機部門的狀況后,林炬也了解到了XW9和XW10目前的進度。

  XW10大涵道比發動機還差一個月左右收尾,小涵道比的XW9已經基本完成設計目標,準備裝上飛機測試了。

  但問題是找不到飛機……

  XW9最大推力13.9噸,是為飛行到三萬米高空設計的,新遠工廠只有一架老圖154,最多測試XW10,XW9的性能根本無法得到校驗。

  而且對測試機還有要求,一般的飛機在三萬米以上高空、以三倍音速飛行哪里扛得住?鋁合金機體直接軟成面條了,必須是采用鈦合金或者特殊標號不銹鋼的機體才能承受住。

  問題是這種飛機國內找不到,國外買不著……

  XW9和XW10是寄予厚望的外售發動機,飛不出個性能奇跡怎么收割人民幣啊。

  航發部的負責人在升到B后就抓住了安德羅夫,要求再設計一架驗證機專飛高空高速。

  這種驗證機不需要什么性能指標,只需要保證進氣口能夠大能完美發揮出發動機的性能就行,其他湊合湊合就過去,安德羅夫接下任務后表示會加大設計力量,與安1250基本上可以同時完成設計。

  系統面板里,研究院任務“XF01高空高速驗證機”立項,正式開始研發,設計到制造預計消耗3到5億元資金。

  XW30也立項,這臺推力達到了33噸之巨的噴氣發動機核心機依然是基于WCR09的噴氣部分,涵道比將增加到驚人的8.2,只有GE90能超過它.

  僅僅是一個下午,林炬就又被這群系統工程師掏出去10個多億……

  好在這些投入依然有希望變成回報,林炬只能期盼多掙一點回來了。

  只是林炬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就又有人想從他這里掏錢了。

  “您好林總,我們是代表華影股份集團過來的,感謝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還能見我們。”

  林炬坐在辦公桌后面,迷茫的看著眼前的四五個人,其中一個他還認識。

  這些是華影集團的電影攝制組,他們將要拍攝的電影是:流浪地球。

  2012年,華影股份買下了流浪地球的版權,準備翻拍成電影,但一直籌備了三年,今年才剛剛確定了導演:郭凡。

  按照原來的歷史,郭凡接過任務后也還要兩年,等到2017年才會正式開拍,最后是在2019年春節上映。

  現在按理說應該還在改劇本的階段,那他們找上新遠是想做什么呢?

  林炬看了看有些不好意思躲在人后的郭凡。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