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83章 三方貿易

  光榮號與追夢者在天上的巧遇,對于跨太平洋的兩個國家來說沖淡了競爭的氣氛,可以貢獻出幾天的民間歡樂。

  畢竟對于阿美,阿爾忒彌斯計劃到目前為止很成功,獵戶座飛船已經進入月球軌道一切正常,加上小幅度流傳的“1SLS2CZ10”的克氏等式,以及追夢者的載人飛行,之前的緊張感緩和了許多。

  尤其是追夢者首次載人飛行成功,那么今年取消掉的兩次聯盟發射任務的6名宇航員以及下一批的3名宇航員就會坐滿追夢者替換國際空間的大部分乘員,大致就在明年的1月進行。

  此時,距離長征十號遙一火箭發射只過去了4個月。

  長征十號火箭因為采用了長征五號的箭體,所以技術上相對成熟,在長征十號立項之前長征五號的樣箭其實都在振動臺上測試了,制造起來非常快。

  制造長征十號遙一火箭的時候津沽火箭制造基地一次性就開工了8枚助推器和芯級(通用)的5米直徑箭體,5個拿去組裝火箭,1個拿去測試,還剩2個,這段時間又制造好了三個。

  一級使用的YF130發動機還算可靠已經裝上箭體,只差YF77的上面級了。

  YF77在三個月前就有新遠的發動機工程師參與改進,改進程度非常夸張,在解決了YF77的設計缺陷和暗病以后,推力增大10的同時減重500公斤,性能一躍達到了一流水平。

  六院對于新遠派去的發動機工程師極為眼饞,拿重金和前途保證誘惑想要挖人但沒成功,于是死皮賴臉地將幾名工程師的駐留時間延長到2月,幫助改進YF77批產生產線。

  第一批改進型YF77被稱為YF77改(即YF77G),可靠性以及性能都擁有飛躍的提升,預計1月底交付給長征十號遙二火箭,使后者在2月份完成發射任務。

  所以長征十號遙二與遙一火箭的間隔時間是6個月,雖然SLS制造能力在加速,可津沽火箭制造廠更瘋啊……

  兩家現在都處于“優勢在我”狀態中,所以態度也是異常和諧。

  但對于世界來說,就已經屬于神仙打架已經看不懂的地步了。

  新得里。

  JAXA、IRSO、RKA三方聚集于此,共襄登月大計。

  一周前,岸本津拿到了由“亞洲之星計劃籌備委員會(JAXA和IRSO組成)”的登月計劃評估報告,通過數千頁的長篇大論證明亞洲之星計劃能保證在2020年左右,不超過2022年完成載人登月。

  于是兩國開始了詳細磋商,最終經過考慮,決定將亞洲之星計劃“有限度”地向露西亞開發,提高計劃進行速度。

  已經在印度指導加甘揚飛船建造和改進的露西亞專家就聚集起來,召開了亞洲之星計劃的三方論證會議。

  可能是自知自己的宇航技術相比露西亞還是差距略大,JAXA和IRSO也沒有藏著掖著,把自己能提供的技術都交給了露西亞專家評估。

  亞歷山大·納季拉澤就是受命前來幫助印度加甘揚計劃的總師,他出發前得到的命令是:盡量用“上升系列”的技術指導加甘揚飛船。

  “上升”系列飛船什么呢,是聯盟在60年代發展的,從加加林乘坐的“東方”宇宙飛船升級來完成艙外行走任務的飛船……

  納季拉澤開始覺得拿這些技術賣5億美元是不是坑三哥坑的太狠,但來指導IRSO工作之后他的思想變了:

  就印度這水平,東方號飛船給他們造都不一定靠譜啊!

  加甘揚飛船存在問題非常之多,包括但不限于:

  飛船的殼體材料與要求不合格,然而負責的項目的三哥告訴他反正這個是地面測試不穿過大氣層用不了那么好,還得意自己省下一筆錢;

  總裝車間不能說無塵,那些穿著拖鞋的工人是怎么進來的?!這裝配精度堪比露西亞的輕工業了;

  結構設計明顯不合理,結構設計師是NACA的前雇員,他設計原圖紙的其實沒問題,但科學部領導人提出了相當多不切實際的要求,所以才搞成這樣;

  車間內發現排泄物;

  逃逸塔點火系統數據造假,低于安全標準。

  露西亞向來以粗狂聞名,但納季拉澤到了這里才發現什么是真正的粗狂,要是沒有他在,加甘揚飛船怕是連骨灰都給宇航員剩不下……

  好在作為RKA專家他的話還是很有效力,通過艱難的努力正在一點點改變這些,起碼能做到讓加甘揚飛船不死人。

  經歷了這么多事,納季拉澤參加亞洲之星籌備會議的心態就可想而知了。

  不過他并沒有表現出來,而且這兩國越不靠譜越好,要是都像東方那個學生一樣認真又努力,生意還做不做了。

  JAXA提供的資料他看得差不多,感覺上是要比IRSO強不少——假如沒有虛標的話,但起碼他們的工業標準執行的要好得多,而且島國精密機械想來不錯,應該還可以吧?

  不過以兩國過往的火箭綜合水平來看,光靠他們自己恐怕不行。

  “HX的火箭基礎設計我認為沒有問題。”

  納季拉澤第一句話就讓會議現場喜笑顏開,仿佛亞洲之星計劃已經成功了一樣。

  “火箭的芯級由島國制造、助推器印度承接沒有問題,但是登月飛船任務劃分需要改進。”

  “請您提出意見,有勞了!”

  HX的提出者坂井真一郎聽完翻譯后表現得很謙虛,因為這方面他們確實沒有基礎。

  納季拉澤:“登月飛船我建議以加甘揚飛船為基礎改進,這能節省很多時間,而JAXA負責服務艙的設計和建造,你們制造過貨運飛船,這方面應該沒問題吧?”

  坂井真一郎遲疑了一下,但對面的希文·撒馬爾罕搶先表示沒問題,他也只好先點點頭。

  納季拉澤:“另外就是登陸器,我建議我們三方聯合制造。”

  坂井真一郎:“什么是三方聯合制造?”

  “三方聯合制造的意思就是,我們提出一個可行度較高的解決方案,分配零部件制造,最后在印度或者島國總裝。”

  希文·撒馬爾罕:“什么意思?”

  納季拉澤拐彎抹角,反反復復說了七八次,JAXA和IRSO才終于明白過來。

  露西亞自己的載人登月計劃已經隨著能源2號火箭的立項確定了,初步決定采用“雄鷹”號飛船和傳統登陸器,用能源二號火箭分兩次發射,在近地軌道組裝,一起飛往月球。

  雄鷹飛船對于露西亞來說難度不大,但著陸和上升返回的登陸器就不一樣了,聯盟時期都沒搞成。

  不過技術原理上大致沒問題,聯盟做過月球無人采樣返回任務,流程和具體數據都有,只差錢。

  為了節省時間和資金,RKA決定“借雞生蛋”,將登陸器研制工作插到亞洲之星計劃里,用這兩國的錢出研發費用,自己登月的時候也能用。

  這是露西亞屢試不爽的套路,將一個有價值的項目拋出去對外合作,然后不斷拉投資,實現花別人的錢養自己娃。

  不過希文·撒馬爾罕不是國防部的人,還沒意識到有什么問題,在他看來三國一起制造是很理所當然的事,下意識就想點頭。

  只有JAXA那邊嗅到了陰謀的氣息,不動聲色地試探道:

  “那么,登陸器的主體制造是在哪個國家呢?”

  納季拉澤:“哈哈……這都是小問題,小問題而已。坂井先生,露西亞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們。

  我的朋友,露西亞不過只是想在幫助新興國家實現自己的夢想之時順便獲得一點點酬勞而已,我們露西亞人在國際合作中是最真誠的。”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