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16章 計劃

  八三看書,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晚宴結束后,分開了一晚上的林炬和鐘成才再次接頭。

  “消息透露出去了?”

  “差不多,建造太空港太麻煩了,想要控制投入就必須盡可能擴大供應鏈范圍,如果時間放寬一點,太空港應該拖到2030年后而不是2030年前。”

  林炬說話時一直皺眉,太空港口——或者說太空城市、太空船塢還真不是新遠的設想,而是軍方率先要求的。

  還是那句話,制造大型太空飛船必須有太空船塢,一步到位風險過大,所以必然需要建立一座過渡的試驗性太空港。

  這個試驗性太空港到正式巨型太空港的時間跨度需要10年左右,既是留出發現問題的時間也是積累經驗。

  如果走最穩健性價比最高的方案,就是先建造一條小型太空電梯,穩定運行后通過它再開始建造試驗性太空港,再建造巨型太空港。

  這樣做的時間節點就應該是2030、2035、2045左右,也就是差不多從21世紀中葉開始具備制造戰斗用太空飛船能力。

  但上面等不了這么久,他們劃定的安全時限只有10年,希望2030年就開始建造太空飛船,距現在最多12年。

  太空電梯需要大量基礎攻關,2030年建成已經無法再提速,那就只能在其他地方提速,不依賴太空電梯就建造太空港。

  這個時間就很趕了,2025年就要求試驗性質的太空港建成,留出至少5年時間進行熟悉,2030年開工正式的巨型太空港。

  太空港率先建設船塢部分,等船塢功能初步具備就邊建設邊造船,這樣就能把時間節點提前到2035,節約出10年以上的時間。

  如果要達到這個進度,那么太空港最晚要在2021年前動工,留給航天口兩年時間完成總體設計。

  即使是一個試驗性質的太空港,但要集成科研、生產、種植、生活、電力等綜合功能,其復雜程度就是一座小城市,非要類比的話很像航空母艦,設計工程極其艱巨,涉及到上百個行業,根本不是一個天才設計師就能搞定的。

  設計團隊必須合理劃分功能區,最大化每一部分的效率,盡可能容納多的人,盡可能降低總體質量,需要的是時間的磨合。

  航天局和新遠都各自進行了計算,發現如果按照標準的容納1000人設計,整體重量需要不少于4萬噸。

  至于未來建造太空飛船的巨型港,視特化方向其總質量需要在15到40萬噸之間,才能建造萬噸以上的飛船。

  巨型港毫無疑問只能依靠太空電梯,而試驗性“小型”太空港則恰好卡在了傳統航天技術的承受上限。

  按照新遠四號/長征18號單次運力500噸計算,那也是整整80次,一年發射20次都得四年,所以不會選擇全部由地球發射。

  太空港至少四分之一的質量都是支撐框架,這在未來將會交給月球的鋼鐵聯合體生產制造,從月球運過來就容易太多了。

  但這些全都還是最粗略的設想,航發委為了建造這座太空港先成立了一個設計籌備委員會,先由這個臨時委員會組織起龐大的設計團隊,這之后才能開始設計并分配任務。

  然而設計團隊也還是做不到面面俱到,將會分成無數個子項目分類打包,由負責的設計師選擇承包單位/企業,再進行細化設計。

  鐘成早已經焦頭爛額,用他的話說是“忙的腳不沾地”。

  航發委作為統籌全國一切航天力量的機構,在得到巨大權力的同時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沉重壓力。

  “那就好……說是兩年,但光是籌備怎么也要三個月,留給我們的時間只有18個月左右,18個月設計一座太空城市啊,以前也就是設計一艘驅逐艦的時間。

  但凡出現一點錯誤,給國家造成就是慘重損失啊!”

  “但是這無法避免。”

  林炬也只能嘆息,如此匆忙上馬肯定會遇到一大堆問題,可關鍵留給人類的時間也沒多少,只能先跑起來再說。

  一起感慨了幾句,他終于壓不住心底的疑惑問鐘成:

  “阿美那邊有沒有希望,反正是試驗性質,星艦也成功了,如果把他們也拉上……”

  “難說,但不是完全沒有希望,關鍵要看阿美能拿出多少誠意。”

  太空港計劃剛提出來就有人提議過,將其作為國際項目分擔壓力,而能讓國內看得上眼的“國際合作方”也就只有NACA了。

  但大家都對NACA的能力保持懷疑,林炬現在也把不準,畢竟現在的NACA也與原世界線大不一樣,不僅搞出了核發動機,還真實現了兩個月一枚巨型火箭。

  現在SLX已經被阿美媒體稱為“月刊火箭”,實際上SpecaX和其他軍工聯合體努努力一個月一發也還真不是不行。

  這份力量至少能承擔太空港三分之一的工程量,能夠極大緩解國內的壓力。

  鐘成猶豫了一下,又繼續開口道:

  “如果真有這個打算,可能需要我帶團去阿美考察一圈,看看他們現在的成色到底怎么樣,深入評估他們的火箭和航天器工廠。”

  林炬點點頭,雖然“山海”也能干這件事,但具體評估還是人去更可靠些,有時候重要的也不止是技術和設備,人心也是關鍵因素。

  “那新遠也可以過去幾個人,就以交流天幕計劃合作的名義,后面還有好多次行動呢。”

  現在距離第二次核爆炸已經過去了八九個小時,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李偉和柳鳴已經抵達了爆炸區,正在采集數據打包上傳。

  這一次爆炸造成了整整1個小時的無線電紊亂,整個月球都被狂亂的電磁脈沖包圍,到現在都有部分衛星處于失聯狀態,“烏兔”空間站的通訊系統也受到了損傷。

  但結果也是矚目的,根據空間站的粗略計算,這次爆炸所產生的爆炸坑直徑超過4400米,深度初步預估在500米左右!

  這個深度已經完全觸及到了稀土礦層上方的以鐵礦為主的礦脈層,空間站已經能夠通過反射圖譜看到裸露的礦床!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