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3章 小豬陛下

  最新網址:ixsw豪強的全稱應該是豪強地主。

  西漢一朝真正的分水嶺是武帝。

  在推恩令之前,諸侯國林立,皇帝僅手握十七郡。

  在推恩令之后,漢初諸侯國時代結束,漢朝才真正意義上進入了中央集權時代。

  漢武帝能在帝位上大展宏圖,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文景之治留下的良好底子。

  現代對于文景兩位總有一種誤解,總覺得文就是文弱,似乎這兩位在位時只要直接開擺無為而治就完了。

  但實際上首先啟用酷吏的恰恰就是漢文帝。

  啟用酷吏的原因是什么?極大原因就是豪強難治。

  《酷吏列傳》居首位的就是文帝啟用的郅都,從記載中可以一窺當時豪強風貌。

  濟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為濟南太守。至則族滅瞷氏首惡,余皆股栗。

  聚眾三百余戶,在諸侯國已經能無法無天,使得諸侯王要求助于中央平定,豪強之生猛可見一斑。

  而郅都之后,景武二帝陸續啟用酷吏,《酷吏列傳》有名有姓者合計十位,記錄中最常見的字眼就是族滅、滅宗、誅殺、豪氏、豪桀等等字眼。

  可以說皇權與豪強的廝殺,在文帝時就已經正式開始了。

  為什么能豪強能崛起的這么快?

  諸侯國的權力多層分級是其生長的土壤。

  漢初頻繁的天災是其生長的養分。

  比如僅文帝一朝二十三年,風水旱震雹饑蝗等有記載的合計二十六次,平均一年一災還有多。

  普通的百姓只要遇上一次災年,一個弄不好就是破產,留下的就只有被鄉里豪強兼并一途。

  劉備孔明等人的面色有點肅然,甚至連那李二鳳的夸耀之語都暫時懶得搭理。

  只有張飛在那里哼哼唧唧:

  “這才多少日子,這怎么就要成天可汗了?”

  張飛最近多讀書,自然明白可汗是個什么稱號。

  能打的讓胡人遙尊可汗并加個“天”,誰不羨慕?

  張飛更是遙想,要是等北定中原,自己也去打胡人,不知能不能也打個稱號出來?

  那光幕文字中的宇宙大將軍聽起來就不錯嘛。

  龐統倒是有點羨慕:

  “漢初群雄并起,說得倒是不錯。”

  “如那公孫弘,少時海上牧豕,四十而學,結果十年內封侯拜相。”

  “首開以丞相褒侯之先例。”

  一時間廳內俱是艷羨的嘆息聲。

  逢盛世,遇明君,一展胸中抱負,封侯拜相榮歸鄉里。

  但凡是個讀書人就不可能不羨慕如此人生際遇。

  尤其是他們這群生逢亂世,遇到劉備前常嘆有才不得用的讀書人。

  張飛被擾了興致,高聲道:

  “何須嗟嘆?我等只要襄就大業,何須羨那公孫弘?”

  這說的倒是沒錯,張松左右顧盼,他選的主公果然沒錯!

  孔明也是搖頭輕笑:如今以成都為中心,北上有漢中,東進有荊州,何愁大業不成?

  龐統則是轉了下眼睛想起來一人:

  “翼德可知,漢初亦有一人,白身一役封侯,福蔭子孫。”

  “啊?”張飛苦思,即使如舞陽侯樊噲也是南征北戰不知凡幾。

  龐統慢悠悠道:

  “其子孫孝昭皇帝時官至宰相,其妻為太史公之女。”

  這么一說張飛腦內便對上了一號人,面色甚至充滿了嫌棄:

  “軍師說的可是那赤泉侯楊喜?”

  “分項羽之尸而得侯,吾輩武人不屑也!”

  龐統大笑,拍著張飛胳膊道:

  “翼德還真是個好志氣的,不過說的無錯,就如弘農楊氏也只是尊這楊敞為一世祖,而不尊楊喜。”

  劉備與孔明笑著看龐統與張飛的問答。

  劉備很欣慰:“翼德讀書頗有效果。”

  “畢竟如今有書本。”孔明也很是欣慰:

  “翼德近一年所讀之書,若是以簡牘記載,三輛牛車都未必裝得下。”

  “印于書冊,重不過一斤,即使行軍打仗亦可隨身攜帶。”

  隨即孔明抬頭繼續看光幕,他同樣很想看看,自己較為熟知的這段歷史,在后世看來又有什么不同?

  “這后輩認知倒是奇怪,文皇帝如何不能殺伐果斷,征戰四方?”

  長孫無忌一邊疑惑一邊不輕不重的拍了一記馬屁,之前光幕已知,陛下逝后謚的便是文。

  李世民果然眼睛有點瞇起來:

  “少時崇漢武之功,如今方知文帝之難得。”

  杜如晦亦是搖頭:

  “文弱之詞……實難茍同。”

  “君子亦有六藝,臣每月亦要與玄齡去騎馬開弓,強健體魄方能體力充沛。”

  “文與弱有何關聯?”

  房玄齡亦是點頭,只覺得這后輩對于文人是不是有所偏見?

  小豬皇帝執政的時候對豪強下手更狠,手下酷吏人才輩出。

  并且相繼推出了鹽鐵專營、財產稅、徙陵、統一鑄幣權等等政策打擊豪強。

  但宏觀上來看,小豬之后的皇帝并沒有他的強硬手腕,并且接手的是一個已經被武帝折騰千瘡百孔的漢帝國,反而加速了豪強的坐大。

  首先是算緡告緡令。

  算緡錢最早是劉邦為了重農抑商弄出來的,但在呂后執政期間就被廢棄。

  隨后的惠文景三帝百姓日子過得還算舒坦,商業也就開始跟著繁榮。

  武帝多有宏志,這些志向都需要政策來完成,而政策落地又需要錢,所以算緡又被重新翻了出來。

  在后世看來,算緡告緡令并沒給小豬帶來多少錢,反倒是極大的摧毀了商人的信心,迫使豪商們逐漸放棄商業,努力向擁有土地的豪強轉變。

  其次是鹽鐵專營之策。

  武帝和昭帝時的鹽鐵會議十分有名,會議上推崇民富的桑弘羊與推崇經濟放任的儒生發生過數次激烈辯論,同樣也是代表著中央權的皇權與代表著地方權的豪強的一次激烈的碰撞。

  桑弘羊毫無疑問是中央的代表人,而與之辯論的六十多名儒生則是來自于曲阜等地,名義上的經濟放任實際上就是在為豪強地主張目。

  最終鹽鐵專營被武帝鐵腕強壓執行了下來,但在小豬死后,儒生、舊豪強與新官僚地主三者重新聯手反撲,最終桑弘羊被殺,霍光與這股反對力量合流,鹽鐵專營名存實亡,反而成了地方豪強壓迫百姓的新武器。

  霍氏集團更是因此成為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三位一體者,率先達到了豪強大族的巔峰。

  第三個重要的政策是開太學。

  這個政策是跟獨尊儒術配套的,欽點大漢朝官方教材,并對年輕人加以培育,讓他們成為漢朝的預備役官員。

  甚至小豬陛下還親自下了《勸學令》以求賢明,希望這群讀書人不要不識抬舉,趕緊來為大漢朝發光發熱。

  西漢時的太學相較來說還算正常,不過有穿越者之稱的王莽看到了太學的價值,并做出了一點小改變:

  西漢時太學中有資格講經的博士僅有十二人,據此推測學生規模應當不過百。

  而王莽時期,根據漢書記載,起明堂、辟雍、靈臺三處,給太學生們蓋了上萬間學生宿舍,并且還有配套的市場以及糧倉,堪稱現代大學的雛形。

  我們都知道農業時代脫產是相當困難的,于是擴招的太學就變成了各地豪強聯絡情誼鞏固權力的最好的地方。

  王莽時的太學英才輩出,比如大漢光武帝劉秀,比如位列云臺二十八將的鄧禹、朱祐、景丹、耿純。

  估計王莽自己都想不到,太學沒能給他培養出來新朝的名臣將相,反而培養出了一批“反賊”。

  至于王莽翻車的原因咱們也都清楚:既超前又復古,但唯獨不符合當時的時代。

  而劉秀這邊也別想有太多的同學情誼,比如鄧禹給劉秀甩臉色違節度不是一次兩次,而翻一翻鄧禹的出身:哦,南陽豪族,那沒事兒了。

  而東漢定都洛陽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里離南陽更近,劉秀麾下的基本盤就是南陽豪族。

  也是鑒于東漢的開國國情,東漢一朝都沒能解決土地兼并問題,地天才一住言情小說s23us方豪強整體是處于一代更比一代強的狀態。

  本就孱弱的皇權不得不依靠宦官,最終逐漸在東漢末年演變成了宦官與豪強的斗爭,新老豪強之間的斗爭。

  大人物們滿嘴流油斗來斗去,升斗小民在這個過程中家破人亡食不果腹。

  于是最終“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張角誓要給東漢國祚畫上休止符。

  成都府衙內,主臣俱都紋絲不動,盯著光幕一點都不敢放松。

  這是他們的漢朝,他們身處的便是這個亂世!

  在如今這個世道,但凡是讀過書的,幾乎沒有人不會去質問自己:

  這世道怎么就成了這個樣子呢?

  對于黃巾起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對他們來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從一千多年后的局外人的角度來給他們展示這個大漢。

  他們仿佛看到了一場沒有硝煙的,不死不休的斗爭。

  公卿地主們彼此爭權奪利,皇帝努力推行新的政策,但這些逐漸都成了“肉食者”新的武器。

  如此爭斗兩百年,百姓嚎哭誰人聞?

  于是就如那秦末的大澤鄉,被蹂躪的沒有哭嚎力氣的小民朝著那些王侯將相們砍出了手中的鋤頭。

  劉備雖然心中早有準備,但一時間也是失語難言。

  孔明則是默然不語,這個問題同樣也是他們之后要面對的,究竟要如何解?

  這一章自認感覺還是有三兩句干貨,所以難產了。

  第二章要很晚了,抱歉。

  (本章完)

  最新網址:ixsw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