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5章 三丟兩請

  文臣不多談,因為不少咱們后面視頻都要聊到,接下來咱們看主殿。

  既然來武侯祠了,當然要拜拜劉備啦!

  文臣廊和武將廊拱衛的就是昭烈廟的主殿。

  正中供昭烈帝劉備,右邊供北地王劉諶,左邊供一塊朽木。

  朽木?

  一邊劉諶一邊朽木?劉備心中一突,已經有了一個猜想。

  但劉備暫時強迫自己不去想那個可能,因為光幕中這個聞莽已經在抑揚頓挫的講述。

  既是昭烈帝主廟,那咱們不妨就按照輩分說起。

  首先,當拜昭烈帝!

  眾人看到這個光幕的畫面中那個年輕人出現,沒有嬉笑之色,面色鄭重的在劉備像前拱手拜禮。

  而如這個年輕人一般做的游人并不少,或拱手,或雙手合什,無喧鬧無亂跑,給這位季漢君主一個寧靜的尊重。

  就在這片安靜中這個聞莽的聲音也再次響起:

  昭烈帝我們已經介紹的太多,而且相信從桃園結義到白帝托孤,大部分小伙伴也都比UP主知道的更清楚。

  因此接下來的主角是:蜀漢懷帝:劉禪。

  不過比較可惜,今天咱們這兒沒有阿斗的塑像,僅有一截朽木。

  似乎什么都沒說,但又似乎什么都說了。

  劉備等君臣沉默的看著這一截朽木樹根。

  這便是后世人們對于他劉備的兒子,蜀漢的國君無言的評價嗎?

  而且謚曰懷,即使劉備對謚號之意沒怎么研究,但也知道逼死屈原的那位便是楚懷王。

  這能是什么好謚?

  而且朽木誰人不懂?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

  怕不是考慮到這是他的祠廟,不然后人可能真要搞一段糞土之墻!

  先從這截朽木說起,最早時候昭烈廟當然是有劉禪的。

  有個說法是劉禪投降避免了成都生靈涂炭,是大功一件,所以實際上成都人民很尊敬他。

  但實際上唐朝詩圣杜甫登高中的“可憐后主還祠廟”一句就說明了劉禪像至少在唐前就被丟出去過一次。

  唐朝請回劉禪像之后,到了北宋慶歷年間益州知事順應民間呼聲將劉禪又丟了出去。

  南宋紹興年間劉禪像被再次請回,然后明朝重修昭烈廟時劉禪又被成都人民丟了出去。

  當時百姓怕劉備太孤單,所以便將北地王劉諶請入昭烈廟作陪,最終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布局。

  古時帝皇登位大臣就封有個三次三讓之禮,阿斗也算在昭烈廟湊足了一個三丟兩請,最終也沒能回來。

  單單這進進出出都能這么復雜?!

  劉備哭笑不得之余倒是明白了自己這兒子有多不受歡迎:

  次次都是當時的官員請回來,然后再被百姓請出去。

  只是為何會特意請劉諶陪祀呢?劉備看向自己這個孫子的塑像。

  就像這三丟兩請一樣,劉禪本人的爭議直到今天也是依然沒有平息。

  但有幾部分是公認的,比如劉禪嚴格遵守丞相的出師表,只要是出師表推薦的將臣他都用。

  這種情況下對朝政打理的還是很得體的,比如丞相去世之后的魏延之變中,便充分征詢了蔣琬和董允的意見才下令。

  出師表內容到底是什么?眾人疑惑。

  十四武將也特意點了一下向寵此人名見出師表。

  此前飄過去的文字也有后輩感嘆只盼再續出師表,其內容到底為何?

  一篇出師表便能治蜀國嗎?

  面對眾人好奇孔明只能搖頭,他是軍師將軍諸葛亮,真不是季漢丞相諸葛孔明!

  但費祎遇刺之后,出師表人才庫也已經徹底用完,劉禪開始寵信宦官黃皓,就此有了禍根。

  三國志作者陳壽挾私怨評價當時的尚書令陳祗“上承主指,下接閹豎”,評價右將軍閻宇“與皓協比”。

  景耀六年(263年),姜維探查到鐘會在關中練兵,于是上疏劉禪建議調兵遣將早做防備。

  但是嘛……“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后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

  黃皓找了幾個跳大神的,占卜后認為敵人不會來便讓劉禪安心了,這件事甚至都沒告訴群臣。

  以及著名的戰神羅憲,蜀亡后以孤城御吳半年,如此人物僅僅是因為不依附黃皓就遭受貶斥。

  還真靠一篇出師表治蜀國啊?

  劉備的怒氣已經在升騰了,對于這個兒子如何昏庸劉備覺得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

  但是在聽到“寵信宦官”后還是感覺腦袋有點眩暈,而到了“徵信鬼巫……群臣不知”更是感覺兩眼發黑幾欲倒地。

  被黃月英提醒的孔明也早已經與趙云一起攙扶左右。

  “豎子爾敢!十常侍之鑒不過數十載,汝欲重蹈覆轍乎!”

  可惜劉備再怎么暴跳如雷也知曉自己沒法干預那個時空已經發生的事情,只能痛苦閉眼。

  看著一副挺尸樣的劉備,張飛趕忙湊上前提議:

  “大哥,不然今晚阿斗也讓我帶軍營……?”

  “有何用!”劉備并不傻,想的極其明白:“其非昏庸,惟其無能!”

  “前仗孔明,后倚四相!四相盡歿便寵宦官信巫蠱,開漢四百年亦未有如此之君!”

  劉備這話說得相當重了,張飛大驚失色:

  “大哥,阿斗現在還小……”

  “對啊大哥,阿斗如今不過四歲,未嘗不能讓阿斗崇高祖漢武之風!”關羽也勸道。

  劉備疲憊的擺擺手:“我無事……嗯?光幕這唱的是什么?”

  張飛湊過來小聲道:“聽光幕說是后世一個叫京韻大鼓的東西,有個選段叫白帝托孤。”

  “想來應是和咱們如今那俳優戲差不多的東西,后世有文人寫了詞段,還怪好聽。”

  “別說話,讓我聽聽。”劉備勉力道。

  此時廳中難得的寂靜,就在這寂靜中,那唱詞吱吱呀呀入了劉備耳中:

  …小阿斗跪在了床前兩淚零…

  劉備心笑:輿圖上那白帝城與成都頗遠,托孤如何會讓阿斗前來?

  …為父有幾句遺言務要你聽…這基業并非是我父子己身創立,是諸文武血汗心機造就得成。

  論創業難,守業尤難…你自己愚蒙要聽人指教,軍國事任從諸葛老先生…

  嘿,這話說得倒是不假,漢之基業從就不是他劉備之基業,那么多英雄豪杰,甚至包括軍師,不就是為了匡扶漢室來的嗎?

  創業難,守業尤難說得真好啊,漂泊半生方知創業難,曉阿斗之事方知守業尤難!

  …你休玷辱/你那兩位叔父/我三人的義氣,

  好和歹/關興與張苞/你必須要加著倍的疼…

  你活著時若滋味全無就空活在世上,

  那趙子龍在長坂坡前就枉立了功!…

  那劉備緊閉著的眼角,淚珠終于簌簌落了下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