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01章 大唐宰相與美婦

  對于后世所評,秦瓊只是笑笑。

  相較來說他確實有遺憾,畢竟作為一個武將,不擊胡而身死才是遺憾。

  至于三品官如何能算得上遺憾?

  不如說他一個貞觀年間未有寸功的老將還能名列凌煙閣,才更見榮寵。

  尉遲敬德反倒是為秦瓊有點鳴不平:

  “這般看來,明歲若是出征,還是俺先給叔寶做副將的好。”

  略微拍拍胸口,秦瓊示意二老友不必擔心:

  “先后之分有何區別?”

  兩人在一旁小聲說話,李世民反倒是呆愣了一下:

  “如此說來,朕與這趙宋居然還稱得上是鄉黨?”

  這般說來李世民反倒是心情愈發復雜了,又是承唐,又是同鄉的,結果被后世直接指著鼻子說千年以來武功最弱。

  相差竟能如此之多?

  杜如晦一時間也都覺得很難評價了。

  這趙宋若按籍貫是涿郡的話,后來這涿郡似是丟了,祖地都沒保下來。

  若是按追認的祖籍天水的話,有如今開唐襯托反倒愈發不討喜,而且那南宋多半也是連天水也沒保下來。

  而且光幕不經意的兩字反倒是讓杜如晦猛然蹙眉:

  “金朝?”

  房玄齡知道杜如晦在想什么,因為他也同樣回憶起來:

  “此前光幕說到那宋時彼國蕭皇后時,亦稱遼國。”

  “莫非……這金遼同屬華夏?”

  兩位宰輔面面相覷,一時間更是覺得這宋真是橫看豎看都不得勁。

  以他兩人來看,這宋遠稱不上大一統之國,與那遼金之局勢,恐怕頗類南北朝。

  不過畢竟此事相較來說知之甚少,于是兩人也只是簡單說幾句便暫時作罷。

  畢竟按后世后輩的這般脾性,遲早也要說到這宋的,到時便知。

  而此時……兩人聚精會神盯著眼前,光幕上的后世景色漸漸淡去,已經看過很多次的地圖重新映入眼簾。

  好了,丈育主播的游玩就簡單一說。

  而今天咱們要說的故事,還是要從一位婦人說起。

  高宗年間,洛陽有一婦人淳于氏,因謀殺親夫被關押于大理寺。

  人證物證俱在,按律當斬,本來應該是一件非常簡單的案子才對。

  但不一般的是這個淳于氏生的極為美貌,堪稱是名動洛陽城。

  此時來洛陽巡查的宰相李義府就非常好奇,能有多美?

  借著職務之便,李義府去大理寺親眼瞧了一眼便徹底淪陷,由此掀開了整件事情的帷幕。

  而李義府是誰?高宗的心腹,武后的好狗,李治當太子時李義府就跟在身邊當狗了,可以說是心腹中的心腹。

  當朝權相想要一個女囚,大理寺丞很懂事,經過一番操作后,美婦淳于氏便被送進了李義府家里。

  但洛陽的大理寺卿段寶玄看不慣這件事,于是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直接出爐:

  《震驚!當朝宰相克己奉公,大義凜然將女囚接入相府服刑!》

  因為事關宰相,李治也不好裝死,最終草草點了兩個人去審查此案。

  被點將的是給事中劉仁軌和侍御史張倫。

  其實從官員品階上就能看出來李治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同樣是審宰相,給長孫無忌辦案的是李勣和許敬宗,皆為宰相。

  劉仁軌和張倫一個正五品一個從六品,想審宰相那屬于是殺牛用宰雞刀了。

  李義府和李治頗有默契,見到劉仁軌兩人就明白高宗的態度,于是快刀斬亂麻逼得大理寺丞自縊,主打一個死無對證。

  不過李義府和李治都沒想到的是,這次偏偏碰上了兩個頭鐵的。

  畢竟劉仁軌這人是李世民面子都不給的,李治想讓他糊弄了事,結果自然只有一個:

  劉仁軌那勢必要小刀捅李治屁股,給高宗好好開開眼。

  歸根結底這個案件并不復雜,枉法的過程中手段也都極其直白,張倫罷工不干,劉仁軌一個人把經過查的明明白白,然后一封奏章直接丟到了高宗面前,您看著辦吧。

  但這一年是659年,一方面弄死長孫無忌已經到了最后關頭,一方面李義府確實是一條好狗,咬的長孫無忌左支右絀。

  最終劉仁軌的奏章被留中不發、已讀不回,反應過來的李義府同樣一封奏章遞了上去,這次高宗光速批復:

  貶黜劉仁軌為青州刺史。

  太宗時期的舊臣似乎人均都有大器晚成的屬性,劉仁軌同樣也不例外。

  由這一通貶黜開始,已經五十八歲,文武雙全的劉仁軌開始了自己人生真正波瀾壯闊的篇章。

  李世民的眉頭再次皺了起來,感覺看劉仁軌這個新人的得來的樂趣被迅速消磨殆盡。

  光幕很少有如此直截了當的態度來說一個臣子是奸佞之人,但往往這么說的時候,基本就代表著此人毫無可取之處。

  只是他從沒想過,這次的奸佞之人離自己如此之近,皇子治的東宮屬官?

  不……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李世民也迅速想明白過來:

  扶植親信,對抗親舅舅。

  再聯想到皇子治身體常年被疾病折磨。

  或者扶植這李義府是所謂的權術手段,但……

  李世民隱隱嘆了一口氣,終歸是詭譎之道。

  扶植這種一無是處者,還不如去扶植一些酷吏呢……

  而隨后在場有兩人便瞪大了眼睛。

  長孫無忌瞪視著李世勣,心里就一個念頭:

  乃公竟是栽到了瓦崗寨手里!

  無論是許敬宗還是李世勣都是秦王府舊臣,但再往前追溯一下話,皆出身瓦崗寨。

  李密兵敗之后才投于陛下,結果最終反倒是聯合親外甥弄死了自己?

  長孫無忌有點搞不明白了,他到底做了什么搞得如此天怒人怨。

  反正打死他都不相信自己會謀反,他堂堂國公,去謀自己親外甥的反?

  李世勣心虛的不敢對視,雖然長孫無忌如今無官職,雖然長孫無忌無論以后還是現在論軍功都不如自己。

  但畢竟是皇后親哥……就當沒看到吧。

  若說長孫無忌心中是不解,那劉仁軌心中就是茫然了。

  五十八歲才官至給事中,還因為直言敢諫得罪了當朝宰相,再加上被貶黜至青州,劉仁軌橫看豎看,覺得按這個發展,埋骨異鄉不遠矣。

  身旁的皇帝在沉思著操心兒子,武將們倒是對劉仁軌都比較好奇,但坐的地方離得都較遠。

  長孫無忌在對李世勣用眼神發刀子,侯君集在看長孫無忌樂子,魏征和房杜三人在輕聲交換意見。

  孫思邈嘆了口氣,拿出了長者態度拍了拍劉仁軌肩膀道:

  “這后世既如此說,正則且瞧著便是,汝之名定然傳千秋,震華夏。”

  劉仁軌感覺自己眼眶大小都快不夠用了。

  從接到陛下的親筆信開始,他總覺得事情的發展一再突破自己的認知。

  名傳千秋威震華夏您知道是個什么難度不?

  除非他老劉家祖墳青煙能冒百丈!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