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67章 話語權的定義

  只能說喬澤是真的很擅長搞砸氣氛。

  當蘇沐橙看到網絡上對喬澤的那千般吹捧,無疑是興奮的。

  這再次證明了她的眼光是那么精準。

  然而喬澤用三句話就澆熄了她的熱情。沒辦法,喬澤的話總是那么有道理。

  關鍵是她根本沒法反駁。

  說不定現在吹捧喬澤的,跟當初未經調查,罵他是學閥后裔的就是同一票人。

  只能悶悶的掛了電話。

  不過看向路秀秀時,蘇沐橙又掛上了甜美的笑臉:“路姨,喬澤說讓我們早點回去,他還要讓我幫忙跟人談點事。對了,喬澤還讓跟你說,他放不下你,知道你在國外呆不慣,所以肯定不會去國外的,讓你放心呢。”

  “我就說呢。喬澤這孩子雖然不喜歡說話,但肯定是孝順的。他舅媽真的是看了網上人家說的話,聽風就是雨了。對了橙子啊,你跟喬澤現在到哪一步了?”

  “阿姨,你放心吧,我跟喬澤現在挺好的。”

  “嗯嗯,我是挺放心的。我跟伱說,雖然喬澤不太會說話,的確是悶了點,但他真很可靠的。從小到大,都沒跟女孩子說過話那種,真的。”

  “我知道的,阿姨。要不我們就先回去吧?”

  “嗯,衣服也差不多買好了。對了,晚上要不要回家一起吃飯?”

  “好呀,阿姨,早就想吃你做的菜啦。”

  辦公室里,喬澤打開了他的豆豆,并在對話框中輸入:“關于喬澤的討論。”

  不得不承認,這玩意兒雖然目前在找論文這塊還達不到他的要求。

  但是在通過大語言模型智能調侃這塊,已經能跟諸多有才的網友們比肩了。

  它不但能快速檢索出需要的內容,還能在給出結果的間隙發出點自己的小評價。

  “呦,主人您今天在華夏網絡中的地位,就好像夏夜里的螢火蟲,夜空中正月十五的月亮,天狗食日時的那條狗……”

  喬澤掃了眼這句話,最近第107次想要把這破玩意兒的核心程序全部刪除重寫。

  真的,如果不是蘇沐橙喜歡這種無厘頭的吐槽風格,再加上用它來做智能檢索的確很方便,這個名為豆豆的ai智能聊天加論文檢索跟內容總結工具,大概率已經被喬澤給拋棄了。

  好在不去理會那些自行發揮的點評,豆豆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

  基本上把所有網絡上的熱點都整理了出來。

  微博、懂呼、貼吧、論壇,包括熱門小視頻探討的內容都安排了節選。

  喬澤看到了丹尼爾·諾米特臉書的原文。

  了解到網上熱議的關于他專家申請的投票過程。

  順便還知曉了外網上對于他第一篇論文的各種評價。

  至于各種論壇上關于他會不會離開西林工大的猜測,喬澤都只是瞟了一眼,便略過了。

  他現在沒打算離開,但也沒必要把想法表達出來,而且喬澤本就覺得現在他真打算去普林斯頓也挺難的。

  而且這個時候不表態更好,對于關于他會不會去普林斯頓的討論度如此高,在喬澤看來完全是可以利用的點。雖然他沒打算走,但是既然他有了這么好的機會,如果要他留下來,有些人應該付出些代價,這很合理。

  不能說算計,只能說喬澤已經習慣了根據自身優劣勢,做最合理化選擇跟設計。

  而且這次喬澤并不打算要太多東西。

  實際上這次網上的突然爆火,其實讓喬澤隱隱感覺到不太舒心。

  原因剛剛他跟蘇沐橙透露過一些,但沒說的那么直白。

  是的,喬澤不太能接受自己因為國外教授的邀請而登上熱搜。

  在他看來,這是一種群體性不自信的表現。

  這么說似乎有些不知好歹。

  但這一點對喬澤的感受卻是最深的。

  就他現在的情況來說,學校許多教授早已經表達了對他的認可,哪怕是已經離開西林工大的趙光耀教授也曾經當過他的背景板,但都被活躍在網絡上那些人忽略了。

  直到現在丹尼爾·諾米特突然公開表達對他的欣賞,頓時引發了熱議。

  這讓是最讓喬澤感覺不太舒服的。

  更別提正如他所說的那樣,他完成度最高,對學界也最有意義的那篇論文還在最后的校對階段,甚至還沒正式對外公布,華夏外網絡上就因為人家一句話開始對他吹捧,這讓喬澤感覺到一絲生理跟心理性同時不適。

  當然,喬澤也只是看看。

  他當然是不會浪費時間去注冊賬號然后跟網友們去爭論這個問題。

  完全沒有意義的事情,根本影響不了幾個人的事,他甚至很不屑去做的。

  所以在瀏覽過一遍他現在所謂的熱度之后,便直接開始了向豆豆提問。

  “深度分析普林斯頓的學界影響力從何而來。”

  “天吶,為什么主人會問出這個問題?不是吧?您該不會真想做那么大的事吧?難度很高的哦,比一百層樓都高!不過好在有豆豆在,要不要我順便幫您分析該如何讓西林工大數學院向普林斯頓數學院看齊?”

  用啰嗦一句話的時間,飛快的在網絡上搜索,比對之后,豆豆給出了長篇大論的結果。

  其實很多都是老生常談的故事。

  比如有多少諾貝爾獎獲得者,多少菲爾茲獎獲得者,多少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

  這些獎項需要時間的沉淀,喬澤只是掃了一眼,便沒有再關注。

  但隨后便看到了普林斯頓數學院跟物理學院對于畢業要求之嚴格。

  因為秉持著學術至上的原則,理學專業想要從普林斯頓畢業難度足可以用炸裂來形容。

  掛科太過普遍!

  但相應的,只要能拿到普林斯頓理科學位,根本不需要發愁未來的工作。閉著眼睛投簡歷都能拿到offer。

  當然能有這種學風也是靠著強大的師資力量。

  一群有著各種頭銜的教授會親自抽時間教授本科生課程,甚至許多教授保持著每周都會上一節公開課。優秀的助教則負責答疑跟細節教授。

  所以如果想要擁有同樣的話語權,西林工大得改。

  別的學院喬澤沒法指手畫腳,但喬澤覺得數學院他現在提的意見,徐大江應該會聽。

  不止如此,喬澤覺得數學與統計學院還應該推動跟物理學院、計算機學院、材料學院合作。

  通過建立另類的學分制度鼓勵數學生主動走出去跟其他科學系合作,本科階段開始培養通過數學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這對于許多數論學不進去的學生來說,的確是個不錯的出路。

  畢竟拿諾貝爾獎可比拿菲爾茲獎容易許多。

  總結一下便是應該大幅度提高畢業難度的同時,讓基礎跟交差學科并重,可以通過多元化路線來讓數學院的學生選擇用何種方式畢業。

  一系列理想化的想法飛快的在喬澤腦子里過了一遍。然后被喬澤列為了應該順便達成的目標。

  邏輯也很簡單。

  既然他暫時打算呆在這個平臺不挪窩,提高平臺的公信力跟話語權對他來說只有好處。

  總不能以后當某個人像今天這樣在網絡上詆毀他的時候,平臺發的公告連點公信力都沒有。

  至于讓他上陣去跟人辯駁……

  還是算了吧。

  喬澤覺得多看這種人一眼,他都輸的很慘。

  就好像上次被全網詆毀的時候,喬澤甚至根本沒生氣。

  真的,許多網友并不清楚,很多時候無知也是能救命的。

  他們說喬澤搞學閥,甚至諷刺喬澤有病,根本傷害不了喬澤分毫,就好像之前的招生老師喻成功對喬澤曾經班主任說的那句話:“你們覺得喬澤有病,喬澤覺得你們都是蠢貨,這屬于雙向奔赴了。”

  真想要激怒喬澤,其實也很簡單。

  只要在網絡上詆毀李建高不配當院士,大概就能完成這一史詩級的目標。

  好在喬澤的這個想法,大概是清楚情況的一眾教授都覺得這事太特么離譜,所以沒人在網絡上提過這件事。

  從理論上而言,喬澤現在還是本科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導師,網友自然也根本不知道李建高的存在。

  所以喬澤依然能保持著絕對的理性。

  他甚至有了這些想法都懶得給徐大江打個電話。

  因為喬澤知道,完全不需要他主動聯系徐大江,這位本就沒多少事的院長,自然會找合適的機會來試探他的想法。

  他甚至感覺挺奇怪的。

  徐大江的消息不可能這么閉塞,應該已經知道了網上現在的情況。按道理早就已經該跟他打電話,或者主動找來了才對,但到現在還沒一點動靜,不太合理。

  不過喬澤浪費了十分鐘做這些事情之后,便直接關閉了豆豆,懶得再關注這些事。

  最近喬澤被幾道數學題勾引住了心神。

  就好像他會在探討過程中,給張洪才出題目一樣。

  燕北大學幾位教授也會不甘示弱的專門在郵件里發給他一些題目,其中有兩道題目很意思。

  非常值得花費些時間去研究。

  喬澤判斷的沒錯。

  徐大江其實很想聯系喬澤。

  但問題是,喬澤在社交方面完全沒有自知之明。

  他甚至從沒意識到每次單獨跟徐大江在一起,帶給了這位院長大人多大的壓力。

  所以每次有事徐大江已經習慣了會第一時間跟李建高聯系,然后跟李建高約好時間再來跟喬澤見面。

  至于打電話……

  呵呵……

  徐大江敢說真沒幾個人能從喬澤那不帶任何感情的語氣助詞中,判斷出他的真實想法。

  以他的經驗,給喬澤打電話,聽到最多的詞匯大概就是“對,不,嗯,啊,是,好,行。”

  以上字符,經常一句話只出現一次。

  他甚至從沒在喬澤口中聽到過疊詞。

  對于喬澤來說,這樣的交流方式很高效,已經足夠表達他的態度跟想法,至于別人聽不聽得懂,并不在他的考慮之中。但對于其他人來說,大概只覺得很搞笑。

  因為這些單字加上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語氣,除非是喬澤肚子里的蛔蟲,不然誰特么真能聽懂其中有沒有別的意思?

  能聽懂的大概只有蘇沐橙了。

  并不是所謂的心靈相通,主要是蘇沐橙不懂就直接問,喬澤也愿意更詳細的回答。

  交流得多了,自然而然便能懂了。

  但今天情況又不太一樣。

  李建高好不容易跟他介紹的對象約會了,當然不能讓李建高拋下人家小米老師直接回學校。

  起碼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拿捏喬澤的信心半點沒有,相對而言,憑借感情跟李建高拉扯一下的信心還是有的。

  所以徐大江只是在微信里給李建高留了言,讓這位喬澤認定的導師回學校之后,跟他說一聲,然后再一起過來跟喬澤好好談談。

  更別提這時候徐大江也挺忙的,他還要應付一堆好奇寶寶的問題。

  所以這個時候所有壓力終于堆積到了科委這邊。

  不止是網絡上的壓力,更有來自內部的壓力。

  光刻機的研究屬于國家特別重視的“核高基”類的項目。

  再加上這次大型光刻機的設計跟建設從立項開始,就打著全產業鏈零進口全國產的旗號,再某種程度上還真屬于涉密項目,所以知道喬澤跟這個項目關系的人還真不算多。

  于是本來還在糾結該如何處理這件份申請的大佬們,突然開始接到工程院跟物理院的電話。

  表達的意思總結一下大概就是人家喬澤雖然年紀小了些,但是成績擺在那里,所以別拖著了,趕緊把人家的申請過了算了。

  如果是一個兩個院士來電話好說,當好幾位院士都來過問這件事,那就真的可以順水推舟了。

  這對于喬澤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

  但很難說當這事真的塵埃落地時,對于許多當事人來說又會是怎樣的心情。

  畢竟這事就真的很離譜。

  不只是這件事本身離譜,促成這件事當事人的目的更為離譜!離譜到讓間接促成這件事的使用作俑者——丹尼爾·諾米特知道了都會目瞪口呆的程度。

  只能說喬澤的出現就像是朝平靜的湖面丟進了一顆石子,泛起的漣漪正在以西林工業大學為中心,不停的向外部輻射著能量,被套在漣漪中的人,只能被動接受那些或悲或喜的情緒。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