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章有劉家,不想看的朋友謹慎訂閱。)
唐植桐是吊兒郎當回家的,車把上掛著在軋鋼廠加工的模具,時不時的碰撞幾下,發出叮叮當當的動靜。
見兒子回來,唐家也就開飯了。
“聽說街道又在摸排人口,統計不是城市戶口的人數。”張桂芳說著今天從情報站聽來的見聞,打算給楚春雪過來借糧的事情做個鋪墊。
“哦,大概想把他們勸回去吧。”唐植桐接茬道,現在四九城糧食已經嚴控了,黑市上的糧價飆升,工廠的小糧倉被查,即便街道不作出任何動作,估計下一步那些被投靠的親友也得做出反應了。
返鄉肯定不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但留在四九城只會拖垮親人,回去也并非死路一條,只要熬到公社食堂解散,等明年大部分農村也就緩過勁來了。
這也就仗著有公社,能最大程度的照顧到弱者,若是放在解放前,土地早就開始新一輪的兼并了。
其實在公社化之前,不少地方上已經有了土地兼并的苗頭,這也是推動公社化的一個原因。
“今天報紙上也開始宣傳了,說不建議市民養雞。”小王同學在旁邊適時的插了句話。
“養雞對節省糧食用處不大。自家養雞的,有幾個是花錢出去買糧喂的?無非是從自己定量里省出一點來換個雞蛋。”唐植桐搖搖頭,雖然路堅那邊去年就不讓養雞了,但這種做法明顯只是面子工作,治標不治本。
“總得開源節流。今天我們單位又開展了學習活動,講什么組織群眾經濟生活,好日子要當苦日子過,動員大家繼續吃增量飯。”小王同學認可丈夫的說法,但守著兩個小姑子,不好正面承認。
前陣子刮了一陣子雙蒸飯、增量飯的風,導致職工意見很大,各單位食堂就減少了水的用量,現在已經越來越接近以前未刮風之前的水平了。
“唉,說不準食堂里還得重新做增量飯。”唐植桐嘆口氣,他今天在軋鋼廠閑來無事,將車間的報紙給翻了個遍。
最近的風向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處處凸顯著信息差,或者說矛盾。
前陣子還在說要加強公共食堂的作用、推廣城市公社,這兩天就開始鋪天蓋地的解釋當前各項政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號召群眾節約糧食。
甚至刊登了幾封讀者來信,幾封信里的意思都差不多:
為什么糧食大豐收了,還要號召節糧?為什么各條戰線捷報頻傳,卻買不到日用品?
正確答案是人多了。
不是糧食少了,而是吃得人多了,不是東西少了,而是買得人多了。
“增量飯如果按照面粉、大米的重量來供應倒也沒啥……”小王同學剛想說就怕連水的份量也算里面,但看到鳳芝懵懂的眼神后,硬生生把后半段給咽了回去。
“鳳珍,你們最近寫作文如果碰到類似的作文題目,你注意下看問題的角度。”唐植桐看到了小王同學神色,格外交代了鳳珍一句,鳳芝嘛,挨了揍以后挺老實的,估計起碼能管用一個星期。
“哦。”鳳珍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問道:“嫂子,什么叫組織群眾經濟生活?”
“要不你給鳳珍講講?”小王同學有些為難,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該如何說,輕了重了都不合適。
“這個不興說,這是講給干部把握宣傳方向的。”唐植桐停了手里的筷子,他確實在押運處的時候看到過這個詞匯,但那是內部刊物,不面向群眾的那種:“萬一你們真的考……我拿咱家給你舉個例子,咱家如果短了糧食,全家都吃不飽了,外面也買不到糧食,這時候該怎么辦?”
“喝粥?大家都少吃點。”鳳珍想起了前段時間卡定量的日子,猶豫了一下,試探的問道。
“嗯,喝粥是個很生動的比方。”唐植桐想著如何在不犯忌諱的前提下,給妹妹講明白。
卻不料被張桂芳一句話給截斷了:“真有那么一天,咱娘仨喝粥,撈稠的給你哥哥、嫂子,有你哥哥嫂子在,咱家就有兩份工資。要是餓壞他倆,咱全家連粥都喝不上。”
“嘿,媽,您這形容真絕了。您這水平不去街道當干部,可惜了!”唐植桐一聽,立馬朝張桂芳豎起了大拇指。
“去,少寒磣我,這也是我今天從別人那聽來的。再說了,這是很淺顯的道理嘛。”張桂芳白了兒子一眼,說道。
“嘿嘿。”唐植桐笑笑,沒再接張桂芳的話茬,這個道理確實很淺顯,個人、家只是最基本的單位,也可以放大。
眼下這種情況,要的是上下同心,同渡難關。
作為張桂芳這樣的居民最好有跟她相似的認識,干部層面則把控全局,不要出亂子。
當然,也有部分人想方設法的活躍經濟,繼續給自由市場松綁……
這些信息疊加起來,唐植桐隱隱有種風雨欲來的感覺。
“鳳珍,多吃點,看你最近干巴的,別餓著自己。”唐植桐又拿了個窩頭遞給妹妹,鳳珍這陣子好像開始發育了,個頭長了一點,身體卻瘦了一些。
這種瘦放在中學生身上倒也正常,因為眼下對鳳珍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定量是比成年人低的,具體的標準是“一般市民和十周歲以上兒童平均定量27.5斤”。
這一平均就比市民要低一點。
家里不缺糧,唐植桐自然是要讓妹妹多一點,可以稍微餓一點,但不能影響生長發育。
有個地方稱這個年齡段的某些孩子為花燕子,由于吃的供應不上,身高永久的定在了155厘米左右,甚至更低。
與他們相比,國內應該還算是好的。
吃完飯,張桂芳才期期艾艾的說了楚春雪又過來借糧的事情。
“行,給了就給了吧。”唐植桐沒有指責母親,那批窩頭做出來本來就是要做善事給乞丐的,給楚春雪也不算浪費。
“媽,下次連玉米瓤子也壓碎,一塊蒸成窩頭。楚春雪要是再好意思過來,就給他這種,剌上幾回嗓子,她也就不來了。”唐植桐想起了郵電學院的蓮苞莓、武漢那邊吃的增量蓮苞莓,又給親媽加了一層碼。
“這合適嗎?”張桂芳有些不忍心。
“這有啥不合適的。我年后出差,在武漢吃的比這個都差。要是能咽下這種伙食,那才叫真困難。我聽說劉誠志雖然沒糧食了,但他從來沒想著去摘點榆錢、挖點野菜。咱犯不著當這種好人。”面對劉誠志這樣的人,唐植桐真的覺得和珅往救災糧里摻沙子是步妙棋,一把沙子就能把有真正需求的人篩選出來。
唐植桐覺得自家犯不上當好人,劉誠志那邊也不認同張桂芳是好人。
劉誠志今天的手氣很壯,搓起麻將來甚至都忘記了饑餓。
從下午一直搓到晚上,面前的五塊錢也幾經增減,逐漸變成了五十多。
錢是個好東西,讓劉誠志膽子大了不少,交完抽成,頓時覺得肚子餓了起來,花上兩塊錢吃了一碗面,還不忘從賭場買六個饅頭回去。
劉張氏在的時候,把家庭生活安排的明明白白,白面、米飯都是緊著劉誠志和劉家明享用,粗糧大多都是劉張氏和楚春雪吃。
“什么好人不好人的,這是打發叫花子呢?糧店的棒子面雖然有點皮,但誰家買回去不過一遍篩子?她這明明是把篩出來的都加在里面了。”劉誠志手里有了錢,興奮勁還沒下去,看了楚春雪給他留的窩頭,明顯看不上眼,就差將窩頭扔地上踩上兩腳了。
楚春雪則坐在一旁不敢出聲。
“你吃了吧,吃了睡覺。”劉誠志將饅頭遞給楚春雪兩個,剩下的打算明天當早飯、午飯,至于晚飯嘛,到時候再去搓幾把捎帶著買回來。
“這是哪來的?”楚春雪急不可耐的抓起一個饅頭,到了嘴邊,卻停了下來。
“老娘們家家的,別瞎打聽,快點吃,吃完睡覺。”劉誠志伸個懶腰,蹬掉鞋子,先上床等楚春雪。
經過今天這一遭,劉誠志心里的那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
這一個多月以來,劉誠志認為是自己人生中的至暗時刻,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感覺并不好受。
今天在找工友開口借錢之前,劉誠志不止一次的想著去工會尋求幫助,但去那邊的弊端很明顯。
在此之前就有先例,工會確實幫了家庭困難的工友。
家里因孩子多導致糧食捉襟見肘的,工會除了一次性補貼少量糧食外,還會開證明,盡力幫著協調街道上調些定量。
家里因為有非城市戶口親屬投靠而導致糧食緊張的,工會也會少量補助糧食,然后聯合轄區派出所動員職工送親屬返鄉。
其實笨尋思也能明白,工會不會幫著職工養家,若是開了個頭,恐怕后面會有更多職工的親友前來投奔。
再加上糧食部門剛將全市工廠的糧庫清點了一遍,不僅將廠里私藏的糧食全部拉走,還擼了一個分管后勤的副廠長。
再就是劉誠志的個人問題,技術不好、人緣不好、前陣子受過處分,家里除了劉家明,其他人在公社都有土地。
劉志誠相信,只要自己開口,工會肯定會幫助自己解決三五天的口糧,但也肯定會動員全家都回鄉下。
到時候后悔也晚了,哪怕撒潑打滾,也無濟于事。
劉誠志知道耗子不靠譜,但搓麻將能賺錢的感覺真的上頭啊!他打算一個月去三次,每次能賺五十塊錢的話,加上自己的工資,就夠家里開銷了。
錢也有了,飯也吃了,劉誠志覺得自己又行了,把中斷好幾天的娛樂活動再安排上,開鑿!
唐家這邊吃完飯,小兩口回到廂房,小王同學坐在縫紉機旁開始了襯衣的收尾工作。
衣服已經成型,不過還沒來得及熨燙。
熨斗這個東西在中國其實并不少見,自古有之。
不過古代大多用金屬器皿盛上火炭,握著木柄使用,現在嘛,小王同學用的是搪瓷缸,里面裝有開水。
“來,試試。”小王同學將襯衣燙平整,將搪瓷缸放在杯墊上,雙手拿起衣服一抖摟,打算讓丈夫試試是否合身。
唐植桐放下手里的鉛筆,起身樂呵呵的配合。
“不錯,穿著挺舒服。”唐植桐是一個合格的衣架,胳膊伸進袖子里,任由小王同學系好扣子。
待小王同學幫自己系好后,唐植桐面對著鏡子照了照,穿著不僅合身,還襯人。
“要是扣子是白色的就好了,黑色的有些不太搭配。”小王同學也左瞧右看,對胸前的扣子顏色不太滿意。
扣子是是之前為筆袋準備的,但后來采用了舌頭式設計,所以沒用到,此時被小王同學用在了襯衣上。
“嘿,白色的扣子咱可買不到。能有就不錯了,不挑剔。謝謝你。”唐植桐將小王同學擁在懷里,用上巴和下巴之間的器官在小王同學額頭上蹭了蹭。
眼下的扣子多為藍、黑、灰三種顏色,白色的紐扣不敢想,整個四九城壓根就買不到,哪怕是王府井百貨商店也沒貨。
這可不是唐植桐胡說,大概就在這個時間,東南亞某國的國王去世,國內派使團前去友好訪問、吊唁。
按照國際禮儀,吊唁的時候得穿白色西裝,可訪問團壓根沒有準備這種顏色的正裝,紅都那邊只能加班加點的趕制。
衣服做好了,但新麻煩卻來了,整個四九城買不到搭配白西服的白色紐扣。
眾人集思廣益,各種辦法想盡,要么不合適,要么時間上來不及。
最終這個問題被王府井百貨大樓的售貨員想出了辦法,雖然百貨大樓沒有白色紐扣,但是有白色的化學香皂盒啊!
所謂化學香皂盒是眼下百貨大樓及百姓對塑料制品的“雅稱”,這么叫會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像什么化學梳子、化學肥皂盒、化學針線盒等等。
化學肥皂盒經壓切,處理成圓扣子,縫到白西服上,還別說,挺般配。
耗費了幾十個肥皂盒,紅都終于趕在規定時間之前完成了任務,將全套的白西服用專機按時送到了昆明。
肥皂盒制成的扣子雖然不一定耐用,但應急代用還是可以的,不過自己這身襯衣只是平時穿,不會出席那么高檔的場合,不搭配就不搭配吧,犯不上用肥皂盒去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