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三章一個時代的終結(始)

  洪武三十三年。

  朱棣長子,朱高熾,字雍鳴。

  在朱元璋撮合下,于鳳陽,朱家老家,娶京營協統張麒之女。

  朱棣闊別大明十年。

  再次回到中原。

  在中原短暫停留半月,待雍鳴大婚結束,朱棣返還燕京。

  時間轉瞬來到洪武三十五年。

  嗒嗒嗒……

  有節奏的碰撞聲中。

  一列火車,汽笛聲中冒著白氣,駛入一跳隧道中。

  黑暗中。

  幾節簡約卻不失奢華的車廂內,油燈金黃的燈光,將車廂照的格外溫馨。

  徐妙云、烏云、祈婳為首,一群在車廂內,喝茶聊天的女性們,好奇打量著,窗外黑漆漆的隧道。

  直到明亮的光芒再次透過車窗映入車廂內。

  眾人才又開始低聲交談。

  徐妙云下意識,往前面一節車廂看去。

  眸中,自豪幸福的光彩,無法遮掩。

  緊閉的車廂門內。

  盡頭處,擺放著一張紅木制成的大辦公桌。

  葉茂為首,跟隨朱棣巡視的內閣重臣,列坐車廂兩側。

  也頗為自豪,看著朱棣,湊在窗口查看窗外景象。

  朱棣看著火車沖出隧道,看著被甩在身后,漸行漸遠的綿延山勢,轉身,來到桌案后,落座后,目光環視,高興笑道:“呂宋省,北部這座隧道建成,咱們燕華鐵路營建技術,就算是徹底滿足了,遇水鋪橋,逢山開路的技術條件了。”

  話中,朱棣扭頭,再次看向窗外。

  窗戶開著。

  風吹動紗簾。

  鐵路兩旁,阡陌縱橫,連綿成片,綠油油的莊稼。

  一個個村莊中,時不時出現,冒著濃煙的煙囪,映入眼簾。

  葉茂等人也情不自禁看去。

  內心十分感慨。

  眼前的一切,說實話,曾經,追隨王爺之前,他們敢都不敢想。

  經過將近二十年的建設。

  現如今,農村水利、道路基建全部完成。

  并且,一路走到現在,村辦工廠、手工業工坊,也基本完成了蒸汽化改造。

  眼前的一切,他們不但見證了,更是參與者。

  后世書寫這段歷史。

  他們這些追隨王爺的人,肯定要被濃墨重彩寫一筆。

  葉茂帶領眾人起身,“燕華有此亙古未有的盛世景象,全是王爺之功。”

  哈哈……

  朱棣爽朗大笑擺手:“你們就別拍我馬屁了。”

  壓了壓手,等眾人重新落座后,朱棣臉色漸變嚴肅。

  葉茂等人忙收斂笑容。

  朱棣說道:“過去二十年,我們取得了巨大成果,這是毋庸置疑的,沒有人能抹殺,我以及在座諸位嘔心瀝血之功,但我們也要以史為鑒,越是這種烈火烹油的盛世景象當下,我們越要戒驕戒躁。”

  “歷史上,盛極而衰的例子比比皆是,隋朝、唐朝。”

  “我看,唐朝最具典型性,也最值得我們引以為鑒,李隆基天寶年間,唐朝的盛況,達到了巔峰。”

  “可我們翻看歷史,這個時期,發生了什么?”

  “經濟上,李林甫擔任宰相,徹底廢除了稠傭制,通過改動幣制,大肆提倡避實就虛的經濟,更可怕的是,唐朝錢莊幾乎被李林甫的族人,以及門生故吏壟斷。”

  “政治上,盛世之下的奢靡,讓官員們失去了,唐初勇于奮斗的精神,勾心斗角,爭名奪利,漸漸成為朝堂主流,最終,逐漸演變為黨爭。”

  “軍事上,軍人喪失榮譽感,將領把軍權視為私有,視為自己謀取權力的籌碼,而下面的將士,則單純將從軍,視為養家糊口,誰給錢,就給誰賣命,丟掉了唐初的家國情懷,喪失了,唐初軍人的榮譽感。”

  “李隆基本人,更是沉迷于盛世之功,完全忘記了,他能有此成就,是從太宗開始,幾代人積累的成果,變得驕奢淫逸,做出強奪兒媳那等敗壞風氣,喪失民心之事。”

  “我很早就說過,一個群體,一個國家,想要塑造什么樣的風氣,很大程度,就看精英層。”

  “因為百姓都在學習、效仿精英層,在科技無法發展到,普通人可以擁有足夠影響力的情況下,精英層就是一個國家,整體風氣的引領者,策源地。”

  眾人認真聽著。

  同時反思,自身、自家、以及燕華,有沒有發生,朱棣口中提及的種種現象。

  有些苗頭!

  這些年,朝堂的權力之爭,已經有些苗頭了。

  畢竟,燕華如今人口七百萬。

  富足繁榮。

  達到了,歷朝歷代未有之盛世。

  可以說,創業已成,雖然斗爭不似大明朝堂激烈,不擇手段。

  可大家都為了今后,身前身后名,已經開始布局了。

  其次。

  他們這些官員,雖說富裕程度,比不上那些商人。

  但朝廷給的俸祿,以及績效,退休之后,還能拿一份退休俸祿。

  家資也不少。

  更主要,他們有著,商人、工人、農民都沒有的權力。

  他們能克己,可家人,尤其是孩子們,難免就會驕縱。

  就比如。

  近幾年,文官子弟和武將子弟,經常約在燕京郊區,騎著自行車,要么浩浩蕩蕩搞自行車競賽。

  要么,直接打群架。

  百姓看到這種現象怎么想?

  他們把這些小問題,小苗頭忽略了。

  可王爺顯然注意到了,這是在給大家敲警鐘。

  等朱棣話落,蔣進忠開口,“王爺,各家的孩子們,這幾年,的確鬧騰的太厲害,雖然沒有對百姓做什么,可畢竟,引發了不好的現象,臣以為,是不是可以,讓他們去鍛煉鍛煉,比如去軍營?”

  眾人紛紛點頭。

  “這是個不錯的主意。”朱棣含笑點頭,“我準備,組建一支,青年墾殖軍團,主要招收,十六歲到二十三歲的青年,包括官員、將領、商人、工人、農民家孩子,人數規模暫定十萬吧。”

  十萬!

  眾人不由震驚。

  卻也耐心等著朱棣下文。

  “這些年,我們多次前往龍洲,對龍洲進行初步,較為詳細的探查,我準備,把這支青年墾殖軍團,送往龍洲,讓這群來自各個群體的孩子,在那邊,為我們今后,墾荒、建造遷民定居點做準備,采取輪訓制度,兩年期限結束,孩子們就回來,可以繼續讀書,也可以考取仕途,亦或是經商。”

  “此舉,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咱們的孩子們,明白、體驗創業之艱辛,鍛煉他們的體魄、精神,同時,各個群體的孩子們相互接觸,促進彼此間相互了解。”

  “咱們這一代人,了解工人、農民,可咱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他們含著金鑰匙出生,得到了最好的資源和教育,可以說,各個都很優秀,但他們真正了解、工人、農民、商人嗎?”

  “王爺圣明!”

  “王爺,臣支持。”

  眾人聽聞朱棣全面講述,青年墾殖軍團的目的后,紛紛表態支持。

  王爺很早就表露了。

  燕華并不反對,政治世家。

  但同時,燕華對政治世家的監督,也是前所未有的嚴格。

  單單一個紀律督查署,那群專門招收自工人、農民群體的熱血子弟,就足夠任何一個世家子頭疼的了。

  每一個世家子,在軍政每前進一步。

  都會被紀律督查署,用放大鏡盯著。

  在加上,燕華特殊的政經結構。

  孩子們如果自身沒有足夠過硬的本事,以及足夠經得起考驗的金身,根本走不遠。

  給群臣敲了敲警鐘。

  議定青年墾殖軍團后。

  朱棣遣退眾人,單獨留下了毛驤,以及方瑞。

  看著已經頭發花白,兩年前,基本已經從錦衣衛半退了毛驤。

  朱棣起身,親自給毛驤倒了杯茶。

  “少爺……”

  毛驤手足無措起身,卻被朱棣按住,

  方瑞站在毛驤身后,不由羨慕看著,十分感慨。

  他很清楚。

  往后,誰擔任軍情司的司長,都不可能像師傅這般,得到王爺如此厚待了。

  朱棣在毛驤身邊坐下,“這些年,你一直都請辭,好吧,你年齡也大了,這次回去就徹底退了吧,退下來后,想在家里含飴弄孫也行,亦或是,來王宮幫襯我也行,或是,想看看咱們燕華,就去各地走走看看。”

  毛驤笑道:“少爺,退了后,少爺要是不嫌棄我老胳膊老腿礙事,我還是想跟在少爺身邊,給少爺打打下手。”

  “好,那就這么決定了。”

  朱棣一口應喏,轉而沉默,許久后,才詢問:“朝廷那邊的情況,伱們知道多少?”

  毛驤知曉朱棣想問什么,臉上笑容消失,情緒有些低沉道:“陛下和娘娘的情況都不是很好……”

  洪武三十四年。

  也就是去年。

  陛下和娘娘,一度相繼前后腳病倒。

  當時傳來的消息是,太醫已經隱晦讓太子,為陛下和娘娘準備后事。

  幸好,隨著年后,天氣轉暖變好后。

  陛下和娘娘的情況有所好轉。

  可這次事情,已經表明,陛下和娘娘真的老了。

  還能走多遠,誰也說不準。

  他很清楚,王爺是想回去看一眼的。

  其實,去歲陛下和娘娘前后腳相繼病重時,王爺就想回去。

  可陛下卻派人來給王爺送了一道旨意,嚴厲明確的告知,不準王爺回去。

  朱棣沉默一會兒,又問:“鐵路呢?鐵路的建設情況怎么樣?”

  方瑞忙替毛驤回答道:“稟王爺,南北縱線,金福線、金蒙線已經建成,上個月,我們收到消息,金陵到鳳陽的支線,再有月余時間,也能貫通。”

  “東西橫線呢?”朱棣皺眉詢問。

  方瑞知道,自家王爺想要陛下和娘娘走之前,大十字鐵路完全建成。

  可時間太短了!

  而且,建設過程中,還遇到了,各種明里暗里的掣肘。

  說實話,能用五年時間,動用了八百萬人次勞動力,建成縱線,已經很不容易了。

  援建大明的工程隊,一批一批前往大明。

  去了后,不掉幾層皮,都不可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

  方瑞收斂思緒,答道“東西橫線剛剛在遼東建設了一百公里,根據施工隊的預測,想要建成遼東段,至少需要三年時間,遼東人口少,能動用的勞動力少。”

  朱棣沉默頷首。

  手指輕輕敲擊椅子扶手。

  其實,鐵路建設被掣肘的內幕,他很清楚。

  畢竟,從大十字鐵路建設開始,他就一直在關注著。

  “今年的遷民速度加快一點,方瑞你去和葉大人他們商量一下,傳達我的意思,今年遷民最少要達到五十萬,咱們的游輪不夠,就雇傭商船,把海軍后勤船只也派出去。”

  “是!”方瑞領命離開。

  車廂內陷入寂靜。

  毛驤看著朱棣,嘴唇動動,聲音有些顫抖道:“少爺是擔心……”

  “嗯。”

  不等毛驤說完,朱棣也不隱瞞,點頭說:“我擔心,如果父皇、母后走了,朝廷那邊,不會按照條約規定的條款,切實執行。過去五年,我們已經遷徙了一百六十萬人口,今年在搶運五十萬,即便到時候,朝廷耍賴,不執行條約規定的條款,我們的損失也不大。”

  毛驤默默嘆了口氣。

  少爺這種擔心,并不是無的放矢。

  從去年開始。

  朝廷就開始不斷催促燕華,要求燕華,提供足夠多的機車車頭散件。

  一些援建項目,也在不斷催促燕華盡快完成。

  朝廷那邊,為何在陛下病重之后,突然要求燕華盡快完成援建項目?

  很值得深思。

  “少爺……”毛驤試探詢問:“若是陛下、娘娘……少爺要回去嗎?”

  若少爺要回去。

  軍情司就得提前安排。

  “回!就算父皇不讓我回去,我也得回去!”朱棣鄭重道。

  于此同時。

  鳳陽車站。

  禁軍已經戒嚴車站。

  幾輛馬車抵達。

  雍鳴、雄英率先推開車門下車。

  攙扶著兩個顫顫巍巍的老人走下來。

  朱元璋、馬秀英佝僂著身子,在雍鳴、雄英攙扶下,打量著新建成,第一次來參觀的車站。

  兩個老人,身形干瘦佝僂。

  個子似乎都矮了很多。

  “好!好!好!”朱元璋打量著,聲音蒼老虛弱,連說三個好。

  然后在雍鳴攙扶下,緩緩登上特制的車廂。

  “陛下!”

  車廂內,徐達、湯和看到朱元璋時,紛紛起身,同樣,不見昔日風采,只剩英雄遲暮。

  朱元璋看著徐達、湯和,快走幾步,抓住二人的手,“劉基洪武三十一年走了,李善長洪武三十三年走了,宋濂那個老東西走的更早,洪武二十八年就走了,老二、老三,咱們的時代,要終結了。”

  雍鳴、雄英幾個年輕孩子,聽聞這話,不由堵得難受。

  朱元璋繼續道:“現在南北縱線已經全線通車,咱們這三個老家伙,就代他們,去看看,咱們打下來的江山,看最后一眼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