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俊氣宇軒昂,英武豪邁,看起來就很有帝王氣質。
太一目光沉靜,神情怡然,相比帝俊的斗志昂揚,他更像是一個穿著道袍的真人。
兩人一起拜訪驪山,自然有事要找伏羲、女媧商談。
分賓主,各自落座,鄧嬋玉看著桌案上的一盤靈果出神。
紫霄宮是講道的地方,不可能說鴻鈞老頭在上面巴拉巴拉地講,下面一大堆仙人嗑瓜子、吃生,昊天、瑤池更沒有端盤子伺候他們這些聽道客的覺悟。
正經說起來,二次講道的這萬年時間她連口水都沒喝過,連吃喝這種概念都快遺忘了。
此時看到靈果,不自禁就想起了峨眉山的悠然時光,舔舔嘴唇,嗯,有點饞了。
她準備拿一個果子,嘗嘗味道。
突然,一聲“在嗎”打斷了她的思緒。
鄧嬋玉硬邦邦地回答道:“.不在!”
咱們不是才分開嗎?之前弄得跟生離死別一樣,好像這一生師徒再也無法相見似的,結果呢?這才分開半個時辰啊!
帝俊在那邊侃侃而談,鄧嬋玉悄無聲息地劃出一處獨立空間,然后取出觀天鏡,和女媧聊天:“老師,又出什么事了?”
“啊哈哈哈.為師是怕你冒充的不像,露出馬腳,故此來幫你謀劃謀劃。”女媧興致很高,問道:“我大哥沒看出破綻吧?”
鄧嬋玉:“.”
看來女媧那邊確實是不忙,她沒好氣地回答道:“沒有,伏羲大仙正在和帝俊談洪荒的局勢呢。”
女媧說道:“為師怕你把握不住,把畫面傳回來,讓為師看看。”
她離洪荒實在是太遠,想靠著觀天鏡跨越時間和空間距離進行實時觀測根本做不到,鄧嬋玉只能充當這個人形轉播器,把現場畫面用空間之力“一幀一幀”的復制下來,通過觀天鏡再傳給女媧。
女媧那邊贊嘆連連。
“好!這個場景為師依稀有點印象。”
“帝俊這廝避重就輕,不是好人。”
“我大哥也是個傻子,別人說什么都信。”
女媧像是隨身老奶奶一樣,不斷對現場畫面進行點評,鄧嬋玉很敬業,不斷揣摩女媧對事物的看法,說話的習慣,以及各種語氣,務求天衣無縫。
帝俊不知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樂子,還在繼續自己的演說。
“方今天下大亂,在龍鳳麒麟三族之后,萬族爭霸,每日血戰不休,仇恨散逸四方,煞氣籠罩寰宇。”他先是介紹了一下洪荒的亂局。
鴻鈞攘內必先安外的措施很有效果,洪荒沒有了囂張跋扈的三族,沒有了楊眉、乾坤、陰陽和羅睺這幾個消耗靈氣的大戶。
鴻鈞要的是以身合道,這個不是靈氣充沛與否所能決定的。
鴻鈞合道,其實相當于把自身這個大戶也消滅掉了。年輕的圣人們還沒成長起來,剩余那些大羅金仙、那幾個準圣能消耗多少靈氣?
如今的洪荒算是一個靈氣極為充裕的時代,這個時代會一直持續到女媧、三清他們成圣為止。
靈氣充足,那么之前被三族壓制的那些附屬種族就獲得了生存空間。
咱們幾個長相差不多,愛好、飲食也差不多,那就豎起招牌,算是一族了。
說現在的洪荒是萬族爭霸,并不夸張。
對于鄧嬋玉、伏羲他們來說,他們知道洪荒最頂層是鴻鈞,之后是三清、女媧、西方二道這樣的格局,普通生靈可沒有這個認知。
別看鴻鈞三次講道,似乎天下皆知,實際放到眼下,那已經是萬年前的事了。
人族歷史才多少年?漢朝才建國百年,蜀國公主的事就和諸多荒誕不經的神話傳說劃等號了,萬年前的事有幾個人能說清?
洪荒那些生靈里面,能活千年的就是大能,扔到仙俠文里,這就是化神老祖,一萬年時光實在是太過遙遠,一旦族內沒有詳細的文字記述,他們就不知道洪荒的勢力格局。
洪荒太大,而信息傳播的渠道又太少。
萬族對于洪荒世界的認知完全不一樣,這個要祭祀自己去世的祖先,他們給祖先起一個名字,叫做父,那邊要供奉山間的精怪,他們管精怪叫鬼。
你弄出一個神靈,我養一個大魔,有一個算一個,弄出來的全是邪神。
整個洪荒的信仰體系是極為混亂的。
帝俊針對這方面繼續說道:“生靈涂炭,我兄弟二人跟隨太陽星東升西落,每每見到生靈喪命于刀兵之下,骨肉散落于荒野之間,就覺得痛徹心扉,偏偏我們資質低劣,才智有限,實在是不知該如何解眾生的倒懸之苦。”
鄧嬋玉一言不發,一旁的伏羲捋須思索。
伏羲一直有大愛,當意識到自己在修行上的進度遠不如女媧后,就逐漸放棄了自身修行,轉而把資源都省出來給妹妹用,他自己則是想憑借才智做一些事。
帝俊對他輕輕點頭,之后繼續說:“道祖昔日授予東王公龍頭拐杖,命令他管理天下男仙,可惜,東王公才具不足,辜負了道祖的信任,我輩既然在道祖門下聽道,就有義務維護洪荒的秩序,讓動蕩不安的萬族重新歸于一統.”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我要統一洪荒萬族,求支持!
鄧嬋玉學著女媧的樣子咳嗽一聲。
伏羲立刻開口詢問:“如今洪荒各處都在說是你們兄弟擊殺了東王公?”
其實這事之前帝俊在紫霄宮里就對伏羲解釋過了,伏羲和東王公沒有一毛錢的關系,沒有為這位報仇雪恨的想法,現在提問,主要是說給女媧聽。
帝俊連連搖頭:“真是冤枉,洪荒都說我們兄弟打死東王公,可誰又知道,東王公道友的一魂一魄最終落到了太清手中!太清為什么要收納東王公道友的魂魄,魂魄又為什么會到他手里,這事就沒人去細想嗎?還是不敢想?”
“這家伙肯定沒說實話,當年為師就是被他蒙騙了!”女媧對于數次來忽悠自己大哥的帝俊沒什么好感,只是伸手不打笑臉人,她當時無法趕人罷了。
鄧嬋玉知道女媧的態度后,微微頷首,在帝俊和太一的角度看,就是她認可了這個解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