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317、人間行在還載酒

  鄭以斯領命陪著何考出去了,卻沒有參觀這座先賢祠,而是逛外面的鎮子。

  先賢祠只是當地紀念先人的祠堂,并不是售票的旅游景點,平日也不對游客開放。接待像何考這樣的江湖散人時,也只在最前面一進的三座院落,不能進入二進院之內的重地。

  出了祠堂,外面的鎮子很熱鬧。

  鳳尾鄉境內大部分地區都是深山密林,只有一個鄉鎮加八個自然村,戶籍總人口一萬一千多,而鄉鎮所在地的常住居民則有六千左右。

  得知何考還沒有吃早飯,鄭以斯便介紹了當地一家老字號飯店,賣的是熱湯面配千層蔥肉餅,很有特色。

  點餐可以掃碼,店里的生意很好,鄭以斯非得搶著請客,何考也就讓他付了賬。

  找了張靠門口的桌子坐下,何考發現這里的東西確實很不錯,他連面湯都喝干凈了,但真正有特色的卻是千層蔥肉餅,一口咬下去感覺特別香!

  何考“鑒定”出來了,餅中用的配料可不僅是普通的小蔥,還加了少許外形與口感與香蔥都很接近的靈植玉指白。

  雖然餅中的玉指白用量很少,成色也達不到煉制丹藥的標準,但以脂肪配合面粉蒸制,恰可中和其靈效中的烈性,使普通人都能食用,有助于通絡,算是很好的保健食品了。

  別處的早餐店里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東西,更何況一張餅只賣二十五塊,看似有點小貴但絕對是惠民的普通價格,搞得何考都吃完一張后都沒好意思再多買。

  據鄭以斯介紹,這家早餐店每天六點半開門,蔥肉千層餅備料有限、售完為止,來晚了就買不著……今天他們算運氣不錯的。

  他沒提趙辭的事,甚至有關術門的話題都沒涉及,談話間只是介紹當地的民風特色。

  何考向門外望去,街對面的那一排房子顯然都是古建,而且不是很多景點中那種現代新修的古典式建筑,但維護得都非常好,就像是近幾十年才修建的。

  這些房子在別的地方恐怕都得是文保單位了,但在這里就是沿街的普通鋪面。

  對面有一家古樸典雅的老茶館,顧客中有不少穿著職業裝的年輕人,吃東西的時候手邊還放著打開的筆記本電腦……再回頭看這家湯面館,也有不少這樣的客人。

  這是在大城市里咖啡廳一類的地方才會經常見到的場景,鄭以斯則解釋,那些都是在本地工作的人,他們就近吃完早飯再去單位上班。

  至于對面那家老茶館,賣的也不僅僅是茶,各種茶點也非常有特色,不少年輕人都喜歡拿它當早飯吃。

  當然了,那里最有特色的還是茶,尤其是靈茶。鄭以斯建議,吃完早飯他們先逛一圈,等消消食也可以去喝壺茶……

  鳳尾鄉的三產搞得非常不錯,當地不少鄉鎮企業在不聲不響中規模已發展得很大,在山外的很多大城市都有辦公駐地以及各種分支機構。

  但是它們還特意將公司總部,或者其他的一些辦公機構都設在了鳳尾鄉,包括鄉鎮以及周邊的村子里。

  不論是本地還是外地的年輕人,都可以到這里定居工作,或者輪流派駐到鳳尾鄉,將來小孩在也能這里讀書……他們其實更愿意孩子在此上學。

  這時又見一輛公交車駛過,何考問道:“這里也通公交車?”

  鄭以斯解釋道:“鳳尾鄉有自己的公交系統,但不像大城市里班次那么多。

  鄉里面有三路公交車,每天早、中、晚各發一班往返,始發站都是鄉鎮,終點站分別是西邊最遠的驚花村、東邊最遠的登云村、山外的彩坪村。

  另外還有一路車是去縣城的,途徑高鐵站,每天早上八點和下午五點,分別從鳳尾鄉和縣城兩個方向對開一班。

  從鳳尾鄉到縣城的公路這幾年新修過,現在的車程需要兩個多小時,村民不想自己開車就可以坐公交。

  鄉里沒有出租車,但是有網約車,用手機就可以叫,是鄉政府組織一批村民搞的兼職……”

  何考嘆道:“這里的生活挺不錯嘛!”

  鄭以斯:“當然不錯,畢竟是各宗門總部所在,山水靈秀自古安寧。只是過去的環境非常封閉,如今倒是什么都方便了,連網速都很快……”

  何考:“鄭前輩對這里很了解?”

  鄭以斯:“小學剛畢業的時候,師祖就帶我來過,當時就在這家店吃過飯,印象非常深。師祖曾想讓我留在這里上中學,就安排到宗長老帶的班。

  那時的宗長老還很年輕,剛當初中的班主任……但我這個沒見識的居然不愿意,結果還是回當關縣師父那里讀書了。”

  還有些話鄭以斯沒好意思說,自從師祖趙三金歸隱之后,除非是受到宗法堂調用征召,懷林一脈的弟子很少會到鳳尾鄉常駐,他本人也沒有在宗門中正式任職。

  他們在巴山一帶擁有自古傳承的道場與藥園,近幾十年也經營了各種產業,小日子過得相當滋潤,更樂得逍遙閑適,對宗門事務參與不多,或者說貢獻不大。

  雖然他們有時也會向宗門提供一些珍稀靈藥,但那都是有報酬的任務……否則也不至于今日宗法堂煉成了一爐純陽丹,趙辭連一枚都沒弄到。

  早飯后兩人逛了一番鳳尾鄉鎮,何考感覺這里很像一個旅游景點,是那種未經歷商業開發亦未被網紅炒作,保留著原生態氣息的景點。

  其實這里的外來“游客”并不少,當地老百姓甚至都見慣不怪了。比如鎮上的常住居民有六千人,但常年總人口近萬,其中流動人口就有三、四千。

  本地只有一家賓館也就是原鄉政府招待所,但還有好幾百家鄉間民宿。

  來到這里的人幾乎都不是常規意義上的游客,沒有旅行團組織,而且大多數至少都會住十天半個月,甚至好幾個月,算是深度體驗游了。

  若問他們是來干啥的,通常都會說是來度假的,他們往往在當地還有熟人,比如同一家集團公司中的同事云云。

  術門在籍弟子的數量,在近幾年迎來了暴發式的增長,原因是多方面的。當初第一次術門弟子大普查的結果,弟子總數是五千左右,而最新的數據已突破了七千。

  常駐鳳尾鄉的術士,滿打滿算也不到一千人,其他大部分術門弟子都是散居各地。除此之外還有個更龐大的群體,就是總計超過十萬、潛在數量恐怕有幾十萬人的知緣客。

  這些人中不乏有錢有閑、消息靈通者,他們知曉術門總部所在。只要有一小部分人偶爾跑到鳳尾鄉來“度假”,這里常年的外來游客也不會少。

  術門反而會勸說這些人不要總是扎堆來得太多,以免干擾當地普通村民的正常生活。

  所以鄉鎮上總是很熱鬧,大部分商鋪的生意也都不錯。何考買了不少特產,剛開始裝在背包里,后來背包裝不下了,現買了個竹編的雙肩大背簍,背包也放在了竹簍中。

  便于保存的干制山貨也就罷了,他連市場里的新鮮果蔬與野味都買了一些,不知不覺間竹簍已裝得滿滿的,甚至還堆出了尖,沒把子力氣還真背不動。

  他在各家店鋪里買了不少既像食材又像藥材的特產,到后來背簍里也實在裝不下了,手中又拎了一個軟藤編的大提籃。

  鄭以斯看得有些傻眼,他是跑這兒進貨來了?

  當地確實有不少好東西賣,有些店鋪就是術士開的,也不怕顧客不識貨,而且那種東西大多都不像剛吃的蔥肉餅那么便宜,價格挺貴的。

  何考到這里逛,只要不心疼錢,那感覺就像耗子掉進了米缸。逛著逛著,手中又多了一個大提籃,而且左右手提的籃子也幾乎全塞滿了。

  逛了不到一個上午,買了些鄉下的土特產,居然就花出去小二十萬,感覺也挺夸張。

  鄭以斯有些好奇地問道:“何小友,您買那些半加工過的靈材就罷了,為何新鮮蔬菜和肉也買了這些?”

  何考:“待會兒回驚花洞天,給江長老還有衛師妹做頓飯……對了,這里有沒有賣酒的,就是那種度數不高、性平、口感好的酒。”

  何考說的“性平”,就是指有靈效,但并不是特意針對某一方面的補益治療,而就是均衡的滋潤效果,連普通人都可以服用。

  鄭以斯:“你是不是還想說——最好是適合女士喝的?”

  何考點頭:“對對對,您懂我的意思。”

  鄭以斯:“我知道有一家賣的桂花米釀不錯,那里即有普通的米釀,也有特制的百涎谷釀……但這么多東西你怎么拿?”

  何考:“江長老騎三蹦子帶我來的,就停在宗法堂門外,到時候都放在車斗里拉回去。”

  鄭以斯低頭揉了揉鼻尖,有點不太想說話了,又帶著他去打酒,現場買了兩個十斤裝的白色塑料壺,都打滿了百涎谷釀。

  打完酒,兩人終于去了早飯時看見的那家茶館歇腳。

  這里的茶點不算貴,但茶的價格差異很大,既有面向大眾消費的茶品,水單上也能看見那種貴到離譜的價格,至少比其他茶的售價多了兩個零。

  像這種東西,通常就是商家印在價目表上裝逼用的,以顯示本店的檔次挺高,假如真有客人點了,那就是純冤大頭……但這里的情況不太一樣。

  鄭以斯又主動請客點了最貴的一壺茶。何考發現,這就是昨天在驚花洞天中,靈犀門用來招待趙三金的同款茶,他還親手泡過。

  這里不僅買茶也賣茶葉,于是何考又找老板買了三斤茶葉。

  剛買完茶葉,鄭以斯那邊就接到了通知,讓他去宗法堂領回徒弟。看來眾長老已經做出了處罰決定,鄭以斯也長出了一口氣,能領回去就說明至少人沒事。

  PS:今天居然雙更了!(主要是因為這兩章都是描寫鳳尾鄉見聞的慢節奏內容)

求票!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