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府尹和邢副將也來到了書院,聽完包拯的講述后,神色復雜不明。
公孫府尹得知這件事情后,立即發布了通緝令,通緝蒙放以及當年毀滅侉仡族的那個瞎子‘吳勇’。他膽小怕事,不敢動木都統,但是對付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瞎子,自然無所顧忌。
“不論都統以前做過什么事,但是他對我有提拔之恩,我一定要將兇手緝拿歸案,為都統報仇。”邢副將擲地有聲地說道,接著他也派出了手下的士兵,配合衙差在城中進行搜捕,誓要將兇手捉拿歸案。
第二天,衙役在城外十五里的樹林里發現了蒙放和瞎子的蹤跡,等到江青趕過去的時候,兩人都已經死了。
瞎子的四肢和腦袋已經分家,死狀極慘。
蒙放的尸體靠在一顆大樹上,胸口插著一柄細長的竹劍,嘴角帶著一抹笑意。
江青看了一下林子里的痕跡,已經在腦海里模擬出了兩人交手的過程:“當時蒙放在樹林里堵住了瞎子,跟他進行了一場激斗。蒙放的武功比瞎子略遜一疇,但是瞎子的眼睛看不見,兩人打起來,一時也難分勝負。激斗的過程中,他們被衙差和士兵發現。瞎子想要逃走,蒙放自然不會讓他逃脫。兩人繼續交手,被吸引過來的衙差和士兵越來越多,這時蒙放用出了兩敗俱傷的打法,胸口中了瞎子一劍,但卻將瞎子的腦袋砍了下來,然后拼盡余力把他的四肢也斬斷,最后坐在樹下死去……估計,他早已心存死志,所以走的時候十分安詳。”
包拯站在蒙放的墳前,神色悲傷,嘆了一口氣,道:“蒙放兄,你這又是何苦呢。我想你的族人若是在天有靈,應該是想要讓你好好的活下去,而不是走到這一步。”
江青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或許,他也有自己的苦衷吧。好了,走吧。”
包拯點了點頭,眉頭卻依舊皺著,一副神不守舍的樣子。
凌楚楚伸手在他的面前晃了晃,道:“包大哥,你在想什么?”
包拯道:“沒什么,只是心里還有一些事情沒有想通。”
凌楚楚道:“什么事情沒有想通,案子不都解決了嗎?”
包拯沒有回答,笑了一下,道:“沒什么,我們回去吧。”
回到青天藥廬后,包拯發現包母落寞地坐在院子里,唉聲嘆氣,不由問道:“娘,你這是怎么了?”
包母嘆口氣道:“常雨走了。”
包拯驚訝地道:“常雨走了?住的好好的,為什么要走啊?”
包母道:“說是去投奔一個遠方的親戚,我留都留不住。對了,她還給你留了一封信,就在桌子上。”接著又繼續嘀咕道:“這么好的姑娘,怎么走了?黑炭,是不是你欺負她了?”
包拯根本沒有理她,走進屋里,把桌上的信拿起來,打開后卻只看到一團黑墨。
凌楚楚奇怪地道:“怎么是這樣,難道浸水了?”
包拯搖了搖頭,道:“信封沒皺,不是浸水了。”接著把信紙放到鼻子前聞了一下,道:“所有的疑問都解開了。”
凌楚楚道:“什么疑問?”
包拯道:“我之前不是說過,一直覺得侉仡族的族徽有些眼熟,就是想不起在哪兒見過。還有就是侉仡族的寶藏,從瞎子和應院士的表現來看,他們也沒有找到侉仡族的寶藏,那么寶藏究竟在哪里?”
凌楚楚嗔道:“哎呀,你這個人,說話只說一半,都急死人了。”
包拯把手里的信紙一揚,道:“這就是侉仡族的寶藏,而侉仡族的族徽,我也是在常雨那里見到的,她也是侉仡族的幸存者,若我沒有猜錯,她和蒙放應該是一對兄妹。”
凌楚楚驚訝地道:“常雨和蒙放是兄妹?”
包拯道:“這只是我的猜測,蒙放之所以要跟瞎子同歸于燼,大概是想讓這件事情在他這里終結,也是為了保護常雨,不想讓她牽連進來。”
凌楚楚道:“那這個寶藏呢?”
包拯道:“這是銅油。你還記得白針山外面的那個湖嗎?山上山,白山抱千翠。山上山是一個‘出’字,指的就是白針山外的那個湖。水中水,黑水擁萬紅,指的就是銅油。銅油在湖里,就是水中水,燃燒起來就是萬紅。這就是侉仡族的寶藏!”
凌楚楚也想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幽幽地嘆口氣,道:“常雨也真是可憐,希望她能開始新的人生吧。”
一轉眼,半個月過去。
自從破了高麗使節案和天鴻書院案,包拯名聲大噪,并且得到了一個廬州第一聰明人的綽號。走在街上都會引起路人的圍觀,不是想找他比試,就是想把閨女嫁給他。
這件事讓包拯非常煩惱,當然,還有一件比出名更讓他煩惱的事情就是沒錢。
包拯的家境并不富裕,再過不久他就要上京趕考,需要一筆盤纏。
以前的小說里經常會有這樣的橋段,比如某某樓的一個花魅看上了上京趕考的書生,把自己贖身的錢給了書生當盤纏……由此可知,上京趕考需要一大筆盤纏,這筆錢對于包家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江青想過,自己是不是重操舊業,到街上隨便摸幾個肥羊,就能把這筆盤纏湊出來。不過后來想了想,這種事若是讓包拯發現,他肯定得跟自己翻,也就熄了這個念頭。
反正盤纏的事情到時候自會解決。
這天,公孫策來了青天藥廬。
“公孫兄,你怎么來了?”包拯道。
“我是來約你一起上京的,好有個照應。”公孫策道。
“上京?離秋考之日還有兩個月,為什么這么早就上京啊?”包拯道。
“這你們就有所不知了。考狀元,考試只占一半。”公孫策道。
“那另外一半呢?”凌楚楚道。
“是名望!”公孫策出身于官宦之家,雖然是第一次參加科舉,但對其中的門道卻了如指掌。他也不吝惜將這些門道告訴包拯。“每年秋季,全國的人才都會云集卞京,在同輩中有影響的人就會傳到考官的耳中,這叫先聲。如果能給監考一個很好的印象,他在批示考卷的時候自然就會事半功倍,這就是所謂的竅門。”
“這一次的狀元和榜眼,我想非你我莫屬,所以想跟你早一點一塊起程。”公孫策臉上充滿自信,仿佛狀元和榜眼已經是他們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