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30章 國際軍火市場的攪局者

  此時已經在返航的巴尼亞中校當然不會知道自己的座機已經被兩個不愿擔責的飛行員定義成了“神秘隱身飛機”,他只是興奮地回想著剛剛的整個任務過程。

  雖然并沒有機會跟對手發生目視接觸,但無論如何,這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場大勝。

  自從1988年之后,巴尼亞已經將近十年沒有執行過什么正經的實戰任務了。

  尤其是進入90年代之后,隨著兩種主力型號戰機的機況逐年變差,他們甚至連升空訓練的時間都開始減少。

  否則也不會去找華夏來給飛機做延壽升級。

  要知道,因為兩伊戰爭的緣故而對華夏裝備存在偏見的人可不止巴尼亞一個人。

  無論是正規軍還是革命衛隊,起初都更傾向于找俄國人進行合作。

  至于最后為什么還是去了華夏……

  因為眼下的波斯本身也沒有太多黃金和美元之類的硬通貨,而莫斯科顯然不可能接受用石油付款這種離譜的要求。

  好在從結果來看,華夏人提供的升級方案也并不賴。

  這次雖然也不能說是真正的“作戰”,但至少算個代餐。

  返航過程自然沒必要繼續開著加力一路狂奔,因此當這架特殊天藍色涂裝的F4重新降落在TFB1基地的跑道上時,已經是當天接近中午的時候了。

  攔截任務順利完成,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對于波斯空軍來說,至少算是在持續近十年的低谷之后重新有了證明自己的機會。

  “我說老楊,他們這是慶祝什么呢?”

  韓林平手里端著一個餐盤,里面放著一碗魚湯、一份雞肉抓飯和一份烤羊肩。

  這是他第一次來波斯,盡管此前對這個國家沒多少了解,并且也聽不懂波斯語,但哪怕僅憑氣氛,以及手里這豐盛的食物種類,也能判斷出似乎有什么不一樣。

  “還記著今天早上咱們看見的那架F4EC么?”

  楊晉帶著韓林平來到二樓露臺找到一個位置坐下:

  “剛才我聽說是那架飛機執行了一次成功的攔截任務,是整個TFB1基地最近幾年來的第一次,自然得慶祝一番。”

  “剛剛被我們升級過的?”

  剛剛喝了一口湯的韓林平動作頓在半空中。

  “對,聽說是攔截了土耳其人的另外一架F4。”楊晉說著打開一瓶石榴汁,給自己和對面的韓林平分別倒了一杯。

  雖然波斯人的禁酒令在執行層面并不嚴格,但在這種官方場合還是不可能公開提供酒精類飲品,一般都是用果汁代替。

  當然,至于有沒有人在果汁里面摻酒解饞,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我去?”

  聽到這個消息的韓林平直接一驚,差點手一抖把杯子里的飲料撒出來。

  自顧自地喝了一口之后,楊晉滿不在乎地解釋道:

  “我們升級之后的F4EC實際上就是一架長得很像F4的殲8C,雷達方面應用了一些1473的技術,性能甚至還要更好點,土耳其人的F4E哪怕經過升級,頂天也就是后期型的F4J或者F4S的水平,除了外殼長得像,怎么著也得有20年左右的代差,肯定是可以輕松壓制。”

  韓林平當即擺了擺手:

  “重點不在這里,土耳其可是個北約國家,雖然是北約邊緣國家,但是這種機會如果能利用好,那也是咱們出口裝備打翻身仗的一個機會啊……”

  華夏裝備的名聲在兩伊戰爭之后幾乎跌落到谷底,這個影響一直到將近十年后都沒能被完全消除。

  盡管對于一些像波斯或者老巴這樣囊中羞澀的國家來說,華夏的空軍裝備已經能夠讓他們實現戰斗力的飛越,但眼下畢竟已經是90年代末,米格21哪怕改出花來,也已經不可能入得了真正有錢的金主法眼了。

  而要想在更高檔次的軍火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光靠性價比一條顯然是不夠的。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像馬島戰爭的飛魚導彈那樣,打出一個舉世矚目的戰果來,不過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而且很多時候就算打出來了也不能公開,就像年初擊落那架米格25一樣,對于軍售宣傳并沒有什么直接的意義。

  在這種情況下,相互之間并未開火的“冷沖突”也可以作為很好的宣傳素材。

  像這種邊境攔截,雙方基本上都不會去大肆聲張,但武器裝備本來也沒指望著賣給吃瓜群眾,只要能在附近幾個國家的高層心里掛上號就足夠了。

  這里面的信息差相當大。

  比如海灣戰爭之后,雖然蘇制裝備的名聲一落千丈,但實際上受到負面影響最大的是法國……

  相比于目前還需要苦思冥想尋求高端突破的空軍裝備,華夏軍工在陸軍方面的情況還是要更好一些。

  巴丹吉林沙漠深處的國家靶場。

  芮曉亭教授正帶著自己課題組的幾名核心成員,和同樣遠道而來的川省航天工業總公司項目團隊進行著裝備測試之前的最后準備工作。

  如果常浩南也在場的話,那么他應該會對不遠處停在一片空地上的火箭炮非常熟悉。

  正是不到兩個月前芮曉亭到他那里完成了設計優化的衛士2。

  雖然還用著鐵馬提供的衛士1同款加長型66輪式底盤,但上面的發射箱已經結結實實地換成了32的方形。

  “老張!試驗準備的怎么樣了?”

  芮曉亭把手中的本子合上,交給身邊的一名研究生,然后快步來到火箭炮旁邊大聲詢問道。

  一個頭發半白的工程師從駕駛艙后面的操作室里探出頭來:

  “別急,正在按照靶場這邊給的數據設定諸元,馬上就好了!”

  張宏銀,衛士系列火箭炮的設計師。

  一般情況下,常規炮兵武器裝備的測試工作會安排在鎬京附近的華陰兵器試驗中心進行,不過他們這次要試射的武器實在有些特殊。

  在離開京城回到金陵之后,芮曉亭又用之前常浩南提供的方法對定向管喝火箭彈進行了優化,進一步提高長徑比并優化彈形,結合剛剛開發出的新型推進劑,把武器系統的極限射程從原計劃的約240km直接提高到了350km左右。

  而華陰中心距離鎬京市區也還不到150km,自然沒辦法放在那里做測試。

  要知道,五年前才進入部隊服役的東風11短程彈道導彈,射程也大概就是這個水平罷了。

  當然,火箭彈的戰斗部裝藥大概只有正經彈道導彈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對于點目標的殺傷能力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上,并不是紙面射程差不多就能夠取代了。

  對于裝備序列里本來就有彈道導彈的解放軍來說,未來遠程火箭炮的主要目標仍然是追求快速反應和面殺傷能力,所以在幾個月前進行的裝備選型中,川省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方案最終落敗于北方工業集團參考9K58龍卷風設計的競爭對手。

  后者雖然射程較短,但精度、火力密度和反應速度都更快,最終獲得了裝備系統的青睞。

  然而在出口市場上,對于那些手頭沒有彈道導彈的國家來說,射程,就是一切。

  因此衛士系列自打第一個型號推出,就獲得了諸多國家,尤其是急需遠程威懾武器國家的青睞。

  而衛士2,更是在設計階段就已經有了不少意向買家。

  就比如此時此刻正站在芮曉亭身后不遠處的幾個人。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