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124章 不能讓華夏人得逞

  如果單論戰斗力,阿聯酋軍隊可以說毫無存在價值。

  但如果從影響力的角度來講,那沒有任何人敢小看一個海合會國家。

  因此,雖然阿聯酋這筆軍購的額度不大,但對于最終入圍的三方來說,都相當重視。

  法國,自不必說。

  中東各國是其傳統的武器輸出對象。

  考慮到海合會國家內部往往有著很高的裝備互通性,一旦成功把預警機賣到阿聯酋,那么后續就很有可能打開陣風的銷路,從而進一步維持其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

  大衛國,則更是局內人。

  可以說,歷次中東戰爭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海合會各國的實際傾向。

  如果出工不出力,那么大衛國就能相對輕松地取勝。

  但要是動真格的,那付出的代價可就難說了。

  因此,盡管最近十幾年來,海合會國家在本質上已經成為大衛國的盟友,但如果能通過一次有代表性的軍售進一步拉近雙方之間的關系,顯然是更加穩妥的選擇。

  反倒是瑞典人的考慮相對單純。

  就是掙錢。

  相比在國際上沒什么存在感,而且囊中羞澀的巴西,中東石油佬顯然是更好的甲方爸爸。

  如果能干成這單,也足夠讓他們的裝備一炮走紅。

  因此,大家的眼睛也都在緊盯著第一輪選型的情況……

  大衛國。

  IAI業務發展總經理亞爾·肯茨幾乎在同一時間就收到了來自軍用飛機部門負責人沙烏勒·馬維塔的匯報。

  內容,自然是關于阿聯酋方面宣布的初期入圍結果。

  “不出您所料,美俄兩國都只是去走個過場,最后還是我們這三個型號之間的競爭……”

  馬維塔先是小拍了一手馬屁。

  但肯茨這會卻顯得有些煩躁——

  僅僅一年之前,這種相控陣雷達超遠航程公務機的預警機設計方案,似乎還是他們IAI的獨家產品,對于中小型國家來說幾乎絕殺。

  結果一不留神,就不知道從哪又鉆出來兩個類似的型號。

  “現在想想……去年達索集團找過來合作的時候,我們不應該那么快就拒絕啊……”

  肯茨摘掉眼鏡,有些后悔地揉了揉略感脹痛的額角。

  “當時……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馬維塔趕緊回答道:

  “一來,我們簽署的是獨家供貨協議,法國人的獵鷹8Z又是這一代大型公務機里面性能最好的型號,灣流顯然不可能愿意讓競爭對手跑來分他一杯羹……”

  “而且從成本角度考慮,我們也不可能同時為兩種不同平臺開發共形陣天線套件。”

  如果領導在下屬面前主動表達自責,那么意思大概率是讓后者找個理由為他開脫,這樣心里能好受一點。

  而不是真的讓你跟著一起譴責他。

  肯茨也不例外。

  在聽過馬維塔找到的理由之后,他剛才的悔恨表情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所以……知不知道對方決策層目前的傾向,或者是對這三個型號的評價?”

  眼下還處在選型工作的早期,無論發生什么,都還有足夠的應對空間。

  如果等到幾個月以后實機測試開始,那很多東西就已經無法改變了。

  然而,馬維塔卻并沒能給出他想要的回答:

  “在這件事情上,對方負責人的層級很高,情報部門又不愿意專門為我們有所動作,所以很難獲取到有用的消息……”

  “您知道,以那些王國的體制,他們并不需要和議會或者民眾解釋什么,只要讓一個地位足夠高的負責人做出決定就可以了。”

  聽到這里,肯茨有些無奈地搖搖頭,給出了一句銳評:

  “真是邪惡的xx體制……”

  雖然嘴上是這么講,但馬維塔清晰地注意到,自家領導剛才露出的分明是一臉羨慕的表情。

  當然,他也不至于去點明這件事,只是話鋒一轉道,接著說道:

  “不過,肯茨先生,我們倒是通過一些底層工作人員,獲得了一部分有關競爭對手的情況……”

  這一拉一踩,直接就把自己的工作能力給凸顯了出來。

  如果擱在平時,或許肯茨還會注意到這個巧妙的話術。

  但現在,他的關注點顯然不在這里。

  一番和實際情況差不太多的簡述之后,馬維塔總結道:

  “總的來說,達索給出的方案紙面性能有一定優勢,當然,我們也沒能獲取到所有參數,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的載機平臺速度更快、航程更遠、并且雷達至少在探測距離上并不輸給我們。”

  “另外,阿聯酋過去已經習慣了使用法制裝備,換裝過程也會比較順利,因此很多代表團內的成員都希望最終能選擇法國人的產品……”

  “這樣么……”

  肯茨擺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如果是其它問題,他或許還可以努努力。

  但使用習慣……

  那只能說真沒辦法。

  總不能為了這幾架飛機的訂單,就把IDF偏好的設計給改成法國人的吧?

  再者說也沒那么容易改啊……

  其實有那么一瞬間,肯茨已經決定要聽天由命了。

  IAI本來就不是靠出口訂單生存的企業,這筆生意雖然很重要,但也不是做不成就要亡國滅種了。

  “愛立信的方案……沒有什么說法么?”

  為求謹慎,他再次確認到。

  雖然都是廣義上的北約盟友,但大衛國和瑞典之間的關系并不好……

  或者可以說很差。

  所以他并不希望看到瑞典人從競標中獲勝。

  “沒有。”

  馬維塔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甚至都很少有人討論瑞典型號的性能……”

  顯然,這是比差評更加糟糕的情況。

  肯茨松了口氣:

  “雖然不知道法國人怎么拿出來的這架預警機,但是……”

  他話才說到一半,就被馬維塔打斷了:

  “關于預警系統的技術來源……情報部門倒是給過說法。”

  “根據目前的消息判斷,應該是法國和華夏聯合研發的產品……”

  一瞬間,整個辦公室安靜地如同死寂。

  肯茨猛地一拍座椅扶手:

  “這件事為什么不早通報我?”

  馬維塔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得一驚:

  “歐洲和華夏這些年已經聯合研發了不下十種裝備……而且您也沒專門問過……”

  肯茨也知道自己和對方發火毫無道理,于是勉強平復了情緒:

  “不行,得想個辦法……”

  “絕對不能讓達索那個方案中標!”

  之所以態度發生180°的轉變,倒不是他本人對華夏有什么意見。

  實際上,無論從地緣政治還是經濟角度,大衛國和華夏之間都不存在任何對抗的必要。

  主要還是IAI丟不起這個人。

  當年華夏掏錢,大衛國出技術搞的圓環工程,動靜一度非常大。

  但甭管因為什么吧,總之最后是鬧得非常不好看。

  而華夏到最后也沒能獲取到費爾康系統的技術。

  本來以為這樣就能阻止對方研發預警機的速度,結果在1999年,別人還真就在閱兵式上掏出來了一架外形非常獨特的預警機。

  導致IAI直接成了小丑。

  知道內情的,會說這是打了美國人的臉。

  而不知道的,可都覺得這是在打大衛國的臉。

  這也就罷了。

  反正誰也不知道華夏那預警機的性能到底怎么樣。

  保不準就是個為了撐場面的樣子貨呢?

  雖然肯茨自己也知道不可能,但宣傳上至少可以這么說嘛。

  可如今才過去不到五年功夫,要是費爾康系統直接在競標中輸給了使用華夏技術的同類型產品……

  可就不一樣了。

  你縱然可以說出一萬個理由。

  但是在外界看來……

  那就只能是菜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