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574章 糖衣炮彈

  當天傍晚。

  京城,西郊機場。

  常浩南剛剛坐上專車后座,兜里的手機便震了一下。

  是栗亞波的短信。

  老師,交換關聯泛函計算階段已完成。但有些情況,最好能當面匯報。

  火炬實驗室要求通訊設備盡可能使用國產,但仍然不可能在手機上說什么細節。

  常浩南略一沉吟,對前面的司機道:

  “小秦,去火炬實驗室。”

  當常浩南換好衣服,走進計算中心的時候,栗亞波早已等候在主操作臺旁邊。

  見前者進來,立刻迎上:“老師,您來了。”

  “嗯。”常浩南把工作服最上面的一粒扣子扣好,示意對方匯報情況。

  栗亞波指向屏幕上一排密密麻麻的文件:

  “這是現階段得出的鎳鈷雙原子陣列在多級孔道中空碳納米顆粒基底上的計算模型,包括電子云分布、鍵合能、可能的催化路徑等。”

  常浩南坐到屏幕跟前,拖動鼠標,仔細審視著能量最低點的構型、活性位點的電荷密度分布。

  化學模型涉及到的參數極為繁雜,即便是他,也沒辦法在短時間內檢查完畢。

  于是一邊滾動鼠標滾輪一邊問道:“你剛才說‘有些情況’,指的是什么?”

  栗亞波轉身走到旁邊,拿起一疊裝訂好的紙質報告:

  “老師,您看看這個。”

  常浩南接過報告,快速掃了一眼封面。

  中間印著連海化物所的標識。

  “實驗報告?”他的語氣有些意外,“我記得合成測試還沒正式安排下去。”

  “張韜院士那邊的積極性很高。”栗亞波解釋道,“他們已經開始嘗試合成您設計的那種‘鎳鈷雙原子陣列多級孔道中空碳納米顆粒’,就當是練手和積累經驗……”

  他說著從一沓報告里挑出幾份,在常浩南面前排開:

  “其中有些品相看著還挺好,我就順手拿來做了幾組基礎的預篩選,結果……有些對不上號。”

  常浩南一邊聽著,一邊隨意地翻開報告。

  “練練手也好,熟悉工藝。”他的語氣頗為輕松“數據對不上模型也很正常,畢竟計算是理想情況,合成有偏差,測試條件也千差萬別……我們的模型是指引方向,不是追求每個結果數據都一致。”

  “不只是具體數值對不上,”栗亞波搖搖頭,“關鍵是……不同批次樣品之間體現出的規律性,和我們模型預測的趨勢都不太一樣。”

  常浩南操作鼠標的動作慢了下來。

  栗亞波見狀又補充道:“之前研究一維陣列的時候,就從來沒發生過這種情況……”

  常浩南終于接過報告:“能肯定形成了正確的陣列結構么?”

  他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合成工藝問題。

  “那臺拼湊起來的設備只能觀察到超一維排布的存在,還不能精確錨定單原子的具體位置。”栗亞波解釋道,“但按照目前的計算理論,就算產品的實際陣列結構跟設計不同,也不應該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全新特性才對。”

  “全新特性么?”

  常浩南聞言直接把幾份報告翻到最后,目光在數據分析和結論之間快速移動。

  很快,他臉上的輕松神色褪去,眉頭微蹙。

  “有點意思……”

  他來回對比了幾輪,然后把面前的報告分成三堆。

  “排除單純數值方面的不同,這些測試結果可以大概分成三類。”

  常浩南手指點了點最左邊的三份:

  “這些跟咱們的預期相符吸附轉化多硫化物的效率很高,循環膨脹率低,抑制穿梭和緩沖體積膨脹的效果也不錯。”

  緊接著,他又指向中間的四份,“這一類的催化選擇性有問題,對有害副反應的催化活性好像比正常電池反應更高……容量衰減肯定要加速,甚至熱穩定性都可能出問題。”

  栗亞波點頭,同時懊悔自己怎么沒想起來提前把類別給分好。

  “還有最后這兩份。”常浩南的表情更加困惑,“催化活性倒是第一類差不多,但顆粒在電極片上很容易就會粉化脫落……”

  他甚至重新確認了一眼報告上面的數據:

  “整個合成工藝幾乎沒動過基材,這物理穩定性怎么會這么差的?”

  陣列結構上的差異,理論上主要影響的是化學活性和選擇性。

  而物理機械性能,比如顆粒在電極上的附著強度、抗粉化能力,則主要取決于基底材料本身的特性,跟負載上去的鎳鈷原子本身,包括它們的排列方式,關系應該不大。

  顯然,栗亞波確實發現了一處異常狀況。

  但在缺乏有效觀測手段的情況下,到底哪里異常,似乎只能靠猜。

  常浩南陷入沉默,重新將目光投向還在運行著計算結果的大屏幕。

  栗亞波在旁邊等得有些坐立難安,但也不敢打擾自家導師的思考——

  當然實際上,常浩南并不是真的在思考。

  而是稍微開了個掛。

  只不過眼前的問題確實復雜,哪怕是掛,也要耗費一些時間才能給出結果。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亞波,”漫長的等待過后,常浩南突然開口,重新打破了沉默,“我有個想法。”

  他當然不可能說我已經把結果給尋思出來了,只能以猜測的名義讓對方去驗證。

  “您說。”

  栗亞波湊到跟前,

  “既然之前對一維陣列的計算沒有問題,那就說明整個模型的出發點是沒錯的。”常浩南說道,“所以,大概率是把其中某種理論或某種算法擴展到高維陣列的過程中,忽略掉了某個變量……”

  他打開筆記本,直接從栗亞波工作服的口袋里抽出一支筆,在上面邊寫邊解釋:

  “而考慮到我們這套體系的特點,會出現在升維過程中的新變量,最有可能的就是載體表面的曲率半徑……”

  栗亞波湊近細看,若有所思:“您的意思是,基底的高曲率,會顯著改變負載原子的局域環境?”

  “嗯……”常浩南努力讓自己顯得不那么篤定,“高曲率表面會強烈地扭曲局域的電子結構,導致電荷分布不再是均勻的,出現高度局域化的熱點。更重要的是,它會在原子尺度引入強烈的應變效應。”

  他在筆記本上畫出了一個結構示意圖:“而反過來,當兩個高活性原子以特定構型負載在這樣一個高度彎曲的表面上時,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與基底之間的鍵合,也會進一步造成這種應變場的顯著調制……”

  一套理論說下來,栗亞波懂沒懂不知道,但常浩南自己的思路倒是清晰了不少。

  最后,他欻地一下把剛才寫滿的兩頁紙撕下來,放到栗亞波手中:

  “沒錯,下一步可以朝這個方向進行研究!”

  栗亞波終于回過神來,低頭快速瀏覽著上面的圖示和公式,眼中充滿了興奮。

  但很快又露出一絲憂慮:

  “如果要把基底曲率這個變量,以及它引發的應變場、電荷重分布效應都作為關鍵自變量納入模型,并且要考慮它們與陣列構型的動態耦合……這計算量……”

  “恐怕會比現在提升一個數量級不止。”常浩南平靜地接話,“變量維度會激增,需要更復雜的多尺度模擬方法,計算資源和時間都會成倍增加。”

  栗亞波的表情頓時有點垮:“那……這……”

  “不必著急。”常浩南拍了拍他的肩膀,“反正商品化的TEMAPT聯用設備還早,最快也得一年后才能到位,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修正模型……甚至可以多去嘗試幾個方向,科研嘛,指不定什么東西會有用呢……”

  幾乎與此同時。

  連海化物所。

  王令驍一路小跑地沖進了張韜院士的辦公室,懷里抱著一臺筆記本電腦,連門都沒顧上敲。

  “張老師!張老師!”他微微有些氣喘臉上帶著一種混雜著驚訝和不安的神色。

  正伏案審閱一份項目書的張韜看見王令驍這副模樣,還以為是實驗室出了什么狀況,心頭一緊:

  “怎么了令驍?哪組反應出問題了?還是設備?”

  “不是實驗。”王令驍搖搖頭,“我收到了一份郵件……”

  他把筆記本電腦放到辦公桌上,手指指向屏幕最頂端:

  “您看看這個!”

  張韜疑惑地戴上老花鏡,湊近屏幕,點開郵件詳情。

  發件人地址后綴清晰可見:du——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內容措辭優雅,充滿學術氣息。

  先是盛贊了王令驍所作出的杰出工作,并稱其“展現了非凡的洞察力與潛力”。

  接著,熱情洋溢地介紹了IAS的學術傳統和頂尖的研究環境。

  最后詢問王令驍博士畢業后是否有意向加入IAS,與世界頂尖學者共同探索科學前沿,并承諾提供極具競爭力的待遇和完全自由的研究支持。

  張韜看完,反而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那篇Nature論文還真是立竿見影,這才剛發表沒幾個月,就已經被別人給盯上了。”

  他換上一副半開玩笑的語氣:“可以,郵件留著吧,能讓IAS主動招攬,以后說出去也是個長臉的事情。”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愛因斯坦和馮·諾依曼都待過的地方。

  當得起如此評價。

  并且張韜也根本不擔心自己的學生真會被挖走。

  然而,王令驍臉上卻沒有絲毫喜色,反而更加凝重。

  他搖了搖頭,聲音壓得很低:“張老師,我剛才特意私下問了我們課題組另外幾個人,包括李師兄、趙師姐他們……結果,好幾個人都說,最近也收到了類似的郵件……”

  “都收到了?”張韜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內容一樣?”

  “不完全一樣,”王令驍語速很快,“發給我的來自IAS。李師兄收到的是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系一位講席教授的邀請函,趙師姐收到的是加拿大皇家科學院的,還有小劉,是陶氏化學,待遇開得非常高……”(,WX52info,方便下次閱讀,或且百度輸入“xs52”,就能進入本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