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就算不考慮速度問題,這也是一種性能不錯的空射重型武器。
但普拉巴卡爾卻抬手阻止了他:
寒暄了幾句,當聯絡官暫時離開去處理文件時,弗寧中校臉上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
兩人走下樓梯,來到空曠的停機坪。
他看了看伍德魯夫,又轉向普拉巴卡爾,聲音壓低了一些:
“長官,坦率地說,以我個人的專業看法,現階段的hmms……幾乎不具備實戰價值。”
普拉巴卡爾并沒有繼續留在這里,而是將后續應付媒體追問的“任務”果斷甩給了專門的新聞官,自己則和伍德魯夫迅速離開了喧鬧的塔臺。
“飛行員的問題還能靠訓練解決,但f15c機隊的平均機齡已經接近30年,大部分飛機都很難頻繁進行這種高g的帶彈爬升……”
后面的問題根本不用他再繼續說下去。
f22和f35顯然沒有攜帶這種東西的能力。
f15e雖然也是f15,但卻要比f15c笨重得多,并不足以完成投擲任務。
普拉巴卡爾沉默地聽著,但一時間也無法給出解決方案。
伍德魯夫同樣陷入沉思。
他是一名海軍軍官。
而海軍航空兵的飛機列表里,甚至連f15e都沒有……
就在這時,一陣由遠及近的螺旋槳高速旋轉的獨特嗡嗡聲打斷了他們的談話。
幾人抬頭望去,只見一架藍白涂裝、外形酷似龐巴迪dhc8支線客機的小型飛機出現在天際線。
看上去,似乎只是一架平平無奇的vip運送專機。
但它機腹下方兩側醒目的長條狀相控陣天線暴露了身份——
e9a“瞭望者”多用途遙測觀測機。
“中校,你的觀察和意見非常有價值。我們會把你的建議帶回項目組,認真評估hmms掛載和發射程序的優化空間。”伍德魯夫轉向弗寧,“再次感謝你的卓越表現。”
弗寧再次向二人敬禮,然后果斷離去。
幾分鐘后,e9a平穩地降落在跑道上。
滑行了一段距離后,停在了指定的停機位。
艙門打開,三名穿著便裝、但氣質精干的工程師迅速跳下舷梯,朝普拉巴卡爾和伍德魯夫走來。
“長官!”為首的工程師將一個約巴掌大小、帶有物理鎖的黑色金屬數據匣鄭重地交到普拉巴卡爾手中,“原始遙測數據,全程完整記錄,未經任何處理。”
實際以hmms本次測試的飛行距離而言,遙測信息本來可以直接進行回傳。
但出于穩妥起見,普拉巴卡爾還是選擇出動一架e9a,也只有這架e9a可以獲取到hmms的真實遙測數據 “辛苦了。”普拉巴卡爾接過冰涼沉重的匣子,點了點頭。
兩位高官帶著那黑色的匣子,與工程師們一起迅速走向基地內部一棟不起眼的小樓——專為此次測試設立的數據分析中心。
剛剛從e9a上面下來的一位工程師在主控臺前坐下,普拉巴卡爾親自將那個黑色數據匣接入專用的、與外部網絡物理隔絕的計算機接口。
“數據接口已就緒,開始導出原始數據流。”
“解密程序運行正常……”
“數據導入分析軟件……開始解析……”
屏幕上一條條時間戳精準標注的遙測參數依次出現:壓力、溫度、加速度、舵面偏角、gps坐標……
以及最重要的——速度。
到了高超音速這個領域,空速和地速之間的些許差別已經沒那么重要了。
并且傳統的皮托管系統也不太適用于這個區間內的測量。
工程師熟練地操作著軟件,很快將一條新的速度時間曲線在大屏幕上繪制出來。
與之前在塔臺看到的光滑曲線截然不同,上面充滿了細微的毛刺和波動。
所有人的目光都緊緊鎖定在曲線攀升的最高點。
工程師放大了那個區域,精細的網格坐標覆蓋其上。曲線艱難地爬升,在某個點達到了峰值,然后開始微微下探。
工程師將光標定位在峰值處,旁邊自動顯示出精確的數值:
房間里陷入一片沉寂。
伍德魯夫盯著那個數字,臉上看不出什么悲喜。
普拉巴卡爾同樣面無表情——
這是個相當微妙的數字。
如果按照高空實際音速計算,那么它毫無疑問地突破了馬赫數5.0的“屏障”
但肯定不符合國防部最開始對于“高超音速”的需求。
當然,那個所謂的“馬赫數6.0”,純粹是數據處理和展示策略的“杰作”。
“長官,”工程師匯報道,“嚴格來說它在第73.2秒左右達到了峰值,計算值…非常非常接近馬赫數5.0,但根據我們的誤差分析模型,不能100確定它跨越了臨界點。”
“知道了。”普拉巴卡爾點點頭,“平均速度呢?”
工程師迅速操作圈定了火箭發動機工作后期到關機前的一段數據。
“整個飛行過程持續了大約13分鐘,期間平均速度…3300mph。”
“勉強……湊合吧。”普拉巴卡爾長長地吐出一口濁氣,像是在說服自己。“至少比過去那些飛不起來或者中途解體的型號強得多,說明固體火箭發動機的設計是可行的。”
“實際上,hmms的燃料配方還有優化的空間,所以最終突破5.0肯定不是問題。”伍德魯夫也補充道,“我會要求項目組,在第二次測試前對推進劑進行重新配方測試,爭取提升一些性能……”
“陶德,按原計劃進行。用我們準備好的那份報告和數據。”普拉巴卡爾沒有接話,而是換了個話題,“媒體那邊已經按‘成功’定調了,國會和白宮需要的也是一次‘成功’。現在最重要的是平穩過關,爭取時間和預算。”
她走到主控臺前,俯身親自檢查那份即將被打印出來的“官方”測試總結報告摘要。
上面清晰地寫著“峰值速度:6.0馬赫;命中精度:<5米cep;驗證了高超音速打擊能力”。
“把原始數據封存,存檔最高密級。除了我們和極少數核心人員,沒人需要知道今天‘瞭望者’看到了什么。”她直起身,對伍德魯夫說道,語氣不容置疑,“當務之急是完成這份報告,然后遞交五角大樓。”
“其他的么……以后再說。”
(本章完)
伍德魯夫臉色不太好看,但這次卻沒有開口反駁的意思。
普拉巴卡爾則若有所思地問:“如果……我們放寬一些發射條件呢?比如允許在更平穩的狀態下發射?”
弗寧無奈地搖搖頭:“恐怕需要放寬的不是‘一些’,而是很多,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在水平巡航狀態下,像扔普通炸彈一樣投擲。”
弗寧早已組織號語言:
“飛機帶彈之后,操控性比我起飛之前的預計更差,操縱桿重得像是灌了鉛,對任何側風擾動都異常敏感,需要飛行員持續投入大量精力進行補償。”
“最致命的是發射窗口。”他語氣加重,“大部分現役飛行員,在不進行長時間專項訓練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每次都精準地卡在那個點上把導彈投出去……稍有偏差,導彈點火失敗或者姿態失控的風險會劇增。”
對于一種完善的武器而言,這些信息本應是由研制方告訴飛行員的。
但hmms的研發顯然算不上完善。
“說說你的理由,中校。”
伍德魯夫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眉頭不易察覺地皺起,似乎想要說些什么。
“這……”普拉巴卡爾瞄了眼伍德魯夫,“恐怕有些困難。”
弗寧則指了指身后的830042號f15c。
飛行員托馬斯·弗寧中校正站在機翼旁,接受著幾名地勤人員和一名海軍聯絡官的道賀。
“中校。”伍德魯夫率先走過去,“干得漂亮,非常精彩的發射操作!”
下午的陽光有些刺眼。
不遠處,剛剛完成發射任務的f15c戰斗機“830042”號已經靜靜停穩。
普拉巴卡爾也緊隨其后:“一次教科書般的飛行,中校。你完美執行了任務。”
“謝謝,長官。”弗寧中校首先向二人敬禮,然后禮節性地回應道,“能完成測試就好。”
閱讀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