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41章 騙我可以,別把自己給騙了

  改革開放初期遍地是黃金,不是一句空話。在這年頭,只要膽子大,賺錢不是問題。

  難點在于不被坑、不被騙、不被抓,并且還能持續穩定的發展下去。

  八十年代有多少弄潮兒天胡開局,很多人總會把時代的饋贈當成是個人能力的體現,取得一點成績后便飄的不知所以,最后落得慘淡收場。

  在81年這個當口,杜峰能夠有退伍做生意的膽氣,賺錢是肯定的,能不能做大做強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不過看這小子飄飄然的樣子,少不了要摔點跟頭。

  吃一塹,長一智,起步的時候遭遇點挫折也是好事,總比做大了以后再摔跟頭要好。

  “姐夫,晚上別做飯了,我請你們去老莫吃飯。”

  “賺點錢不夠你得瑟的!”

  陶玉書罵了杜峰一句,拒絕了他的請客,林朝陽也說道:“禮物我們收了,飯就別吃了。你的生意才剛起步,有時間把精力多放在這上面。”

  被他們夫妻倆一打擊,杜峰來時那得意自鳴的姿態放低了不少,在家里吃了頓飯就離開了。

  “真是狗肚子里存不住二兩香油!”

  等杜峰走后,陶玉書總結了一下自家表弟的狀態。

  “之前一直賺死工資,現在冷不丁賺了這么多錢,肯定要經過這么一個階段的。”林朝陽說。

  陶玉書看向他,“你賺那么多稿費,我也沒見你得意忘形成他那個樣子啊?”

  “那是因為我知道我以后賺的肯定比現在多,現在你要是給我個一百萬,我說不定比他還飄。”林朝陽笑哈哈的說道。

  陶玉書也跟著笑了起來,但她卻沒把丈夫的話當真。因為她相信,即便是丈夫現在真的賺了一百萬,也不會那樣搖頭擺尾的沾沾自喜。

  她想到杜峰的狀態,“他這個性子真是讓人不放心。”

  “年輕人嘛,早點摔跟頭未嘗不是好事。”

  林朝陽堅信一句話:人教人,百言無用;事教人,一次入心。

  又過了兩天,林朝陽收到了人文社支付的《牧馬人》和《小鞋子》的稿費,他們要搞個小說選,而且還是出版到友邦南斯拉夫方面的。

  稿費也不多,千字六塊,按照兩篇小說的也就是四百五十塊錢。

  最近一年,林朝陽哪怕是沒有新作品發表的時候,每隔一兩個月也會收到一筆稿費,有時候甚至是一個月好幾筆。

  出版稿費、加印稿費、轉載稿費……林林總總加在一起,一年光是這些稿費就有大幾千塊錢。

  這就是作品產量高的好處,像其他名氣同樣不小的作家,因為產量不高,一年有一兩千塊錢就算是多的了。

  這筆稿費到賬后,祝昌盛又找到林朝陽,說社里領導要見他。

  上次人文社說要出版《梵高之死》,林朝陽提出了漲稿費的要求,人文社答應了見面談,就說明有給漲價的意思。

  這天上午,他欣然來到朝內大街166號。

  先是去后樓的《當代》編輯部坐了一會兒,聊天間隙聽到了一個消息,說是《十月》整個編輯部都被拉到了d校去學習。

  而《十月》編輯部之所以會遭遇如此對待,是因為雜志在79年9月的第3期上發表了劇本《苦戀》。

  劇本內容講述的是畫家凌晨光一生的遭遇,因為內容敏感,所以劇本在發表之后一直飽受爭議。

  去年這部劇本被長影廠的導演彭寧看中,拍成了電影,跟謝靳導演的《天云山傳奇》成為去年年末被電影界和文化界飽受批評的兩部影片之一。

  其中《苦戀》更是被《解放軍報》和《時代的報告·增刊》點名批判。

  謝靳成名多年,有諸多名家力挺,《天云山傳奇》順利過審、上映,并且還獲得了第一屆金雞獎和第四屆百花獎的獎項。

  相比之下,《苦戀》的命運就沒那么好了,電影無法通過審查,即便是改名成《太陽和人》也無濟于事,最后不得不被長影廠束之高閣。

  在劇本發表的兩年之后,電影無法上映,劇本和編劇被批判,連發表劇本的《十月》也跟著遭了殃。

  一整個編輯部被拉到d校去學習,《十月》編輯部的章仲鍔因為對于外界的批判持不同意見不得不“請病假休息”。

  《當代》的編輯們今天之所以討論這件事,是因為章仲鍔在“休息”過后要調到《當代》來。

  跟眾人閑聊了一會兒,祝昌盛領著林朝陽來到了前樓的總編辦公室。

  “稿費的事伱跟總編談吧。”

  祝昌盛說完這句話便把林朝陽扔給了衛君怡。

  衛君怡,人送外號衛老太太,她延a時期的老革命了,因此在人文社很有威望。

  人文社內有三駕馬車,分別是社長、總編和書記。現任的社長顏文景性格比較超脫,與世無爭,書記周游每天上班,但社里人通常是不知道他在干嘛的。

  說起來三駕馬車里只有衛君怡這個總編輯在社內有些存在感,難事、煩事、瑣事一肩挑,這也更助長了她在社里的威望。

  林朝陽進辦公室的時候衛君怡正在審稿,她抬眼看了林朝陽一眼,說了一句“你先坐會兒”,便低頭接著看稿子,一看就是好長時間。

  林朝陽心想,這是要給自己一個下馬威啊!

  他淡定的坐了一會兒,隨手在書架上拿出一本書翻看起來。

  過了不知多久,聽見動靜的他才抬起頭來,只見衛君怡正低著頭,眼神越過老花鏡抬眉盯著他。

  “你倒是挺沉得住氣。”

  林朝陽笑了笑,“您這話說的,我又沒做虧心事,有什么沉不住氣的?”

  “說這話就有些心虛了。”

  林朝陽灑脫道:“您怎么說都行。”

  繞了兩句嘴,衛君怡才進入正題,“我聽《當代》那邊反應說,你想漲稿費?”

  林朝陽坦然的點點頭,“是。咱們人文社出了我好幾部作品,銷量如何您應該知道。我的作品給社里創造了不少效益,我認為漲點稿費合情合理。”

  “我們給你的稿費標準可是按照稿酬規定頂格給的。”

  “規定也沒說不讓你們漲啊。再說了,小說賣得好、賣得差都一個標準,怎么激發廣大作家同志們的創作熱情?”

  衛君怡眼神銳利,“你理由還不少。”

  “都是合理的理由。”

  “現在出版社和雜志社執行的都是上面的稿酬規定,你憑什么認為你就能漲稿費?我要是不同意呢?你去別的出版社,他們給的也是這個稿酬標準。”

  衛君怡的神色嚴肅,不茍言笑。

  林朝陽毫不在意的說道:“那可不一定的。人文社家大業大,不差我這一部小說,別的出版社可不一定,我聽說廣州那邊的花城出版社對待作家朋友們就很友好。”

  聞言,衛君怡眼神一凝,“花城一個才剛剛成立的出版社資源有限,你的小說給他們,恐怕是明珠暗投。”

  “沒關系,我的小說不愁賣!”

  此話一出,一股強大的自信撲面而來,讓衛君怡沉默當場。

  過了好一會兒,她才緩緩開口道:“你跟我們人文社合作了這么長時間,稿費方面有要求,我們社里肯定會盡可能滿足……千字稿費給你提到12塊。”

  林朝陽搖了搖頭,“這個標準有點低。”

  “千字12塊還低?你去問問,滿中國文壇有幾個人能拿到這個標準?”

  “跟有沒有人能拿到這個標準沒關系,而是我給出版社創造了價值,就應該有相應的回報。

  衛總編,恕我直言,現如今我們的出版稿酬規定嚴重低估了我們作家所創造的價值……”

  衛君怡擺了擺手,“這些話不要說了,規矩不是我們定的。”

  林朝陽打住了話題,“好,那我直話直說。我不要求你們給我漲基礎稿酬,但在印數稿酬方面,我希望社里能夠考慮到小說的銷量成績,酌情增加。”

  聽著他的話,衛君怡的眼中閃過一絲柔和。

  基礎稿酬和印數稿酬都是出版社支付給作家的稿費,但不同的是基礎稿酬是發表、出版后必須給的,印數稿酬卻是視作品的銷量成績結算的。

  有的作品出版后銷量不佳,除了首印的印數稿酬之外,作家一分錢印數稿酬也撈不著。

  若是作品賣的好,作家能拿到印數稿酬,出版社賺的更多,林朝陽的要求相當于是與出版社風險共擔。

  “酌情?”衛君怡挑出林朝陽話里的字眼。

  “萬冊6。”林朝陽說出了一個數字。

  “不可能!6太多了。”衛君怡斬釘截鐵的說道。

  根據現今的稿酬規定,印數稿酬以基礎稿酬為基礎,每萬冊計2稿酬,林朝陽提出的數字相當于是在現有的標準上提高了200。

  “您說我要的多,難道不是因為我的作品銷量好嗎?難道社里不賺錢嗎?”

  林朝陽的話讓衛君怡陷入了沉默。

  “在創作上,作家是作品的靈魂人物這不假。但在圖書出版行業里,一部圖書從策劃到出版,編審譯校、印刷裝幀、運輸上架……每一道工序都是有成本的。”

  “您說的我都明白。可出版社給我們作家的稿酬并不是以成本來算的,而是以基礎稿酬來算的對吧?

  我小說賣得再好,計算的標準也是以基礎稿酬來算,怎么算出版社也不吃虧。”

  林朝陽據理力爭的態度讓衛君怡感到頭疼,她早就聽說了這個青年作家對于稿費相當看重,只是沒想到會這么難纏。

  千字12塊的稿費不滿意,居然要漲印數稿酬,而且不是一點半點,而是直接在原有的基礎上上漲了200。

  “你的要求太高了,最多3。”

  林朝陽苦笑道:“我磨了半天嘴皮子,您就給我漲百分之一,那我還不如要千字十二塊了呢。”

  “這樣,咱們各退一步,5。我小說賣上一百萬冊,也就多付個幾千塊錢稿費。你們出版社賺的可是幾十萬。”

  “胡說八道。真賣一百萬冊,我們出版社也就能收入幾萬塊而已。”

  “您老騙我可以,別把自己給騙了。”

  林朝陽說了一句俏皮話,然后被衛君怡瞪了一眼。

  沉默了半天,衛君怡終于說道:“好!5的條件我可以答應你。”

  林朝陽聽到這話臉上露出勝利者的笑容。

  這時衛君怡卻又說道:“不過你也得答應我一個條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