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簡單,那就是把垂發裝置布置在艦體建筑物兩側,舷側的位置。這樣一來,對原本的艦體設施影響是最小的,對改裝中的導彈布置非常有利,同時,放在舷側,甚至都不需要對發射燃氣進行換向,只需要偏轉就行了。”高振東在船身側面比劃了一下。
又是這種以巧破力,盡量利用現有條件的方法,但是很實用。
蒲總看著這個,又看看6607,蠢蠢欲動:“高總,那這個能不能用在6607上面?”
高振東搖了搖頭:“其實我是不建議的,這種方式,其彈體長度、直徑、彈種多樣性方面比較受限,同時對艦體重心影響比較大,而且對導彈的保護方面,代價比較大,畢竟沒法利用艦體本身的保護功能了。”
這種掛壁式的垂發,倒是的確有船這么布置,有很方便的地方,不過正經的主力防空艦,基本上很少這么干。
海軍的同志卻搖了搖頭:“我倒是覺得可以,高總工,你要求很高我知道,但是我們其實在改裝上要求沒那么高,在改裝艦上,只要能實現360度射界、低火力間隔、發射儲運一體,我們就很滿意了。關鍵就看對重心的影響。”
蒲總笑道:“如果是這樣,那反而就好辦了,我們可以在改裝的時候,把泄壓口放到甲板以下、最大吃水線以上來,盡量壓低導彈布置高度,降低重心。而且這樣還有一個好處,把導彈布置在兩側,中間可以利用起來,安排別的東西,調整得好的話,能為海軍戰士們提供更好的環境或者提供更大的自持力。”
那個地方裝直升機是不可能的,但他知道高振東喜歡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盡量提高舒適性和居住性,這也算是他主動拿這個來誘惑高振東,爭取他的認可。
高振東有些哭笑不得,報應啊報應。
不過這個想法還真是不錯,他點點頭:“嗯,這么說倒是也有道理,而且改裝難度甚至還下降了。”
一套自動化裝彈的傾斜發射系統,其復雜程度和成本其實是要遠超這種“掛逼熱垂”的。
最終皆大歡喜,蒲總樂顛顛的在本子上記下,6607尾部改裝舷側熱垂發,自動化裝彈傾斜發射裝置研究優先級下調……
高振東看著這一切,有點惆悵,尼瑪,調來調去,怎么傾斜發射裝置就沒了呢?以前他還是覺得那種單臂或者雙臂的傾斜發射裝置其實挺帶感的,有一種機械的美,然后就被自己折騰沒了。
不過轉念一想,上輩子自己家的傾斜發射架,除了那個很不靠譜的十X舵的海旌旗61雙臂發射架之外,就只有買的老毛子的施基利單臂發射架,其實也沒啥區別。
這么一想,那沒事兒了。
蒲總還沒忘記被高振東引開的話題:“高總,那你設想的最后一種方案是?”還沒榨干凈,蒲總記得清楚著呢。
高振東笑了起來:“有冷的,有熱的,你猜第三種是什么?”
一位船舶研究院的同志舉起手來:“我知道!”
高振東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他:“來,說說看!”
“溫的!”
“噗”
海裝局的同志正在喝水,水噴了一桌子。
蒲總停下手里的筆,捂住了臉,一副“家門不幸,同志們見笑了”的表情。
高振東張了張嘴,點了點頭:“其實這么說,也有那么幾分道理。”只是蒲總能看得出來,高振東點頭點得很是艱難。
“其實第三種,就像是溫水兼具了冷熱水的特性一樣,兼顧了冷熱發射的特點。那就是冷熱共架!”高振東連忙公布答案。
蒲總一邊感慨高總工對年輕同志那是真的愛護,同時又馬上被這種方式給吸引過來。
海裝局的同志表現更為明顯,一聽就是自己想要的,既有冷發射的好處,又有熱發射的好處啊,就要這個。
高振東繼續解釋道:“我們可以把垂發的直徑做大一點,就好像是發射筒里裝小發射筒,在這種情況下,既可以做成冷發射,又可以利用大直徑垂發的空間,在筒內直接布置燃氣通道做成熱發射,甚至能把小型的彈幾枚放在一起,放進一個垂發筒內,這樣不需要更換發射裝置,技術進步了,彈小型化了,自然而然的火力密度就加強了。”
海裝局的同志高興得很:“這個好這個好,就要這個,就要這個。”什么冷的熱的,這個溫……不是,這個冷熱共架的才是好東西!
高振東卻搖了搖頭:“但是這種方式是有代價的,系統復雜,前期規劃一定要做好,技術難度更大,而且對船的大小有要求,太小的船裝不了幾個坑,反而影響了火力密集度。”
蒲總點了點頭,的確是有這么個問題。
海裝局的同志也冷靜下來,任何事情都不是沒代價的,如果說別的都還是不確定的話,那船體大小這個事情幾乎是致命的,56型的基礎上,就算是加寬了型寬,也弄不出多大條船來。
“那在新型驅逐艦上,高總你的建議是什么?”他冷靜了一下,問高振東。
“我的建議,是先做冷發射保證有垂發可用,同時展開冷熱共架的研究,熱發射如果有余力也可以一起搞一搞作為儲備技術。”高振東的話非常的務實。
“會不會對多彈種通用發射造成影響?”在新型驅逐艦上,海裝局的同志就和6607改裝的要求不同了,想要實現的東西比較多。這也是一種務實的想法。
高振東搖搖頭:“冷發射的燃氣發生器做到儲運發射一體箱里,不會有影響的。”
“這么做的話,我們這邊的壓力倒是的確最小,而且技術難度和投入最低,同時又能保證可用性和先進性。”蒲總權衡了一下,越來越覺得高總工這個選擇很妙,在技術上他是激進的,但是在實現規劃上,他是偏保守,或者叫偏穩妥,總是按照一主一備的思路在考慮問題。
“冷發射的實現可能性很高吧?”海軍的同志問道。
蒲總點點頭:“高總的這個建議,我們沒有任何急迫的技術壓力,可以把精力投入到遠期的冷熱共架上去,夸張一點說吧,按照高總工的這個計劃,冷垂發我們只需要設計個垂發架子就行,壓力都在導彈設計的同志那頭,垂發系統本身沒有任何壓力。新型驅逐艦用上垂發系統的可能性接近100!”
如果說剛才還是定性的說成功率很高,現在這個定量的數字馬上就擊中了海裝局的心尖尖。
他剛才在高振東的描述和介紹里,是聽懂了的,不論冷熱,垂發系統的那些好處基本上都是一個不拉的,在這個系統上,革命性的是垂發,而不是冷熱。
能有接近100的成功率,傻子才不干!
說得難聽點,就算是整來當技術儲備,那也是穩賺不賠的事情。
高振東補充了一句:“當前條件下,冷垂的成本要低很多,當然,導彈的成本會高一些,但是考慮到熱垂發的維護頻次和成本更高,兩者的運行總體成本相差不大。”
這倒是一說就能明白的事情,不受火燒和此次都濃煙烈火的,肯定是后者需要的維護更多。
總價差不多,但是擁有的價格會比較便宜,這其實對海裝局這邊的誘惑力非常大。
“我傾向于高總工的想法。”海裝局的同志舉起了手。
關鍵在于,這東西不論冷熱,都是非常先進的系統,還沒聽說哪個國家有類似的想法或者裝備,用冷發射保證當前的先進性,用冷熱共架保證未來的先進性,這筆賬,誰都會算。
“我也是。”蒲總也舉起了手。
高振東不用舉手,這事兒就是他的提議。
“那我們就按照這個計劃向上報,包括護衛艦改裝、驅逐艦改裝、新驅的新總體方案三個部分,高總、蒲總,你們看如何?”
高振東連連點頭,這條驅逐艦拿出來,周圍都得瘋。
反潛直升機、數十發25公里以上射程的垂發雷達防空彈,而且至少兩個以上的照射雷達,如果設計得當可不止兩條通道。
別說別的國家,老毛子和花旗佬過來都得掂量掂量。
不過大概率周圍根本看不見這玩意,甚至……甚至以現在的風格,造出來了都要往外放煙霧彈,想拍到那是很難的,包括老毛子在內。
這一點都不奇怪,別看幾十年后衛星滿天飛,但是北半島曾經的一條自產驅逐艦到底長什么樣都一樣主要靠猜。當然,那玩意其實也算不上驅逐艦就是了,而且北半島后來完全沒有大建海軍的必要和動力,倒騰陸軍才是他們的本職要務。
又在海角市呆了兩天,據海軍的同志說,原因是天氣不好沒飛機,高振東也沒搞懂,天氣不好就天氣不好,沒飛機就沒飛機,兩個加一塊就沒搞懂是個啥意思。
就在來自蜀省礦冶廳的同志和甘隴金城大學的甘老師快頂不住的時候,高振東才終于回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