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160章 用趕緊用(先發兩章,還有兩章)

  替卡西林,在現在來說也是一種新型抗生素,但是也是典型的青霉素類抗生素,從名字來看就知道了,凡是帶“西林”的,都跑不出青霉素這一家子。

  但是讓劉醫生感到奇怪的是,按說青霉素類對于嗜麥芽假單胞菌的效果,接近于無。

  不過這個藥的說明書里,說得非常清楚,這是一種對耐甲氧西林致病菌有抗菌效果的藥,這對于嗜麥芽假單胞菌來說,就有生效的可能了。

  也許是后面這個棒鏈63?名字越怪,生效的可能性就越大。

  看著這個名為替卡西林/棒鏈63聯合制劑的新藥,劉醫生的心里升起了一點希望。

  不過抗生素和致病菌之間,關系非常復雜,劉醫生也不能肯定這東西就能搞得定嗜麥芽假單胞菌,所以只是很保守的告訴家屬,也許有一點點希望。

  畢竟從醫多年的劉醫生深知,那種得到希望又破滅的感覺,對病人家屬來說打擊是非常大的。

  但是對于病人家屬來說,一點希望就是全部,無論如何,比剛才直接束手無策要強。

  “劉醫生,那趕緊給我家那位用上吧,太感謝您了。”不待劉醫生交待別的,病人家屬臉上露出一點喜色,仿佛是已經完全過濾掉了劉醫生話里的“可能有一點希望”這種不確定的話。

  “等一下,這個藥有些特殊,我要先給你說清楚。”劉醫生很清楚這個藥是怎么來的,并沒有急著答應用藥。

  病人家屬明顯是誤會了:“劉醫生,這個藥很貴?不能走單位報銷?沒關系,我們自己出錢,砸鍋賣鐵也要給我家這口子用上!您不用擔心,我們有錢,我們有錢。”

  劉醫生搖了搖頭:“不是,你別急,你聽我慢慢說。”

  “好的好的,我聽著呢。”家屬稍微鎮定了一點,這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這個藥,是一種新藥,京城的醫科大學剛剛研究出來的,這一次我們能拿到,也是因為這種新藥正在做實驗,發到了全國各地的大型醫院里,所以錢你不用考慮,這是免費的,而且醫科大學那邊,還要反過來給你們一點錢。”

  家屬帶著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劉醫生,你沒騙我吧?還有這好事兒?還倒給錢?

  劉醫生繼續道:“正因為這樣,所以要先把話給你說清楚,你來決定要不要用。別的都先放一邊,最重要的是,有兩種最不利的可能性,一種可能性是沒有效果,第二種可能是對他帶來別的傷害甚至生命危險。要不要用,你來決定,這方面我們按照規定不能給你任何建議和下任何決定。”

  病人家屬想都沒想:“用!趕緊吧劉醫生,我知道,他的情況,越拖就越沒希望。”

  眼看這人都有出氣沒進氣的了,可能沒效果,意思就是可能有效果,那不用還干啥?

  至于造成別的傷害或者生命危險,對于家屬來說更是不用多考慮,現在她愛人本來就處在巨大的生命危險中,肉眼可見。

  “那你看看這個臨床試驗風險告知書,沒意見就在上面簽字,先說好啊,如果用的話,他可能要被多抽幾管血,用于藥代動力學等數據的收集……”劉醫生抽了一張紙遞給家屬,一邊遞一邊解釋。

  家屬二話沒說,看都沒看就把字簽下了。

  “馬上用!”

  “你都不仔細看看?”

  “看什么?你們是新社會的醫生,還能害我們不成,別耽擱了醫生!”有了一點希望,并且得到了落實,家屬反倒又開始急了起來。

  毫無希望的時候,只能麻木的等待,等待的也許是奇跡的發生,也許是那個不愿看到的結果。

  但是有了一點希望,病人家屬整個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劉醫生把告知書一收,轉頭招呼護士:“馬上,把京城那邊送來的新藥給這位病人掛上!同時按照臨床試驗說明,做好全程的數據監測!”

  護士和劉醫生一起忙碌起來。

  十二個小時后,劉醫生拿著血液報告單走進病房。

  “劉醫生,怎么樣?”病人家屬焦急的站了起來。

  這年頭的危重病人,也是沒有心電監護儀可以用的,這位肺部感染的病人的血氧飽和度等實時指標,家屬根本無從了解,只能等醫生的判斷。

  “有希望了,體溫在不用退燒藥的時候沒有反復發燒,血液報告顯示,炎癥感染指標也有了明顯下降。而且你有沒有發現,他的呼吸沒有原來困難了?”

  “真的?謝謝你,謝謝你啊劉醫生!”病人家屬做出了最樸素的感謝方式,雙腳一彎就要往下跪。

  劉醫生和旁邊的護士連忙拉住她:“你別,你別。現在只是有了好轉,還需要時間,但是至少希望出現了,而且比較大。你照顧好病人就行,其他的我們會密切注意的。一定要謝的話,就謝京城的專家們吧,是他們研究出了這種新藥。”

  這位家屬一轉身,還真感謝了,她向著京城的方向,磕了個頭。

  這年頭,京城那個方向對人們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加上這事兒,她覺得高低得磕一個。北方同志自帶技能,出門能分東南西北,而南方同志就是前后左右更多一些。

  “這樣,我給你開張證明,你去弄一點特批的雞蛋、黃豆給你愛人吃,蛋白質對他很重要。放心,絕對夠他用,特批的是兩份,有一份是試藥給的。”雖然糧食、物資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完全放開,還沒到那程度。不過對病重的同志,卻是能比較順暢的把特批的量給供應上的。

  “誒呀,那可太好了,謝謝醫生,謝謝京城的同志……”家屬差點兒又磕了一個。

  時間進入十二月,離元旦節越來越近,但是高振東手上真正自己的幾件事情,卻還暫時看不到結束的希望,今年是沒戲了。

  鋼鐵材料手冊,主要是東西太特么多了,高振東倒是能拿得快,但是同志們驗證的速度可就沒那么快了,哪怕是十七機部已經調集了多個鋼鐵廠,在一起配合搞這件事情,但是距離整本手冊的完成,還有相當的距離。

  而網絡操作系統和網際傳輸協議,同樣進度不是非常快,畢竟不是高振東自己直接往外端,而是為了鍛煉隊伍,真的是他指導著同志們一點一點在開發,高振東相信,這兩件事情搞完,國內在這方面的基礎,那就算是基本夯實了。

  雖然后面這兩件事高振東自己需要出手的時候不多,但是花的時間還是不少的。

  對于高振東來說,網際傳輸協議還好辦一些,這東西的每個協議都是很明確的,數據包的結構,每一部分的長短、含義、取值,交換的流程、時序等等,都是由高振東規定好,交給在京城工大61號教室的同志、同學們來完成。

  可以這么說,除了工作量比較大,一開始在對網絡了解不夠深刻的情況下,同志們消化吸收略吃力,還要高振東經常出手詳細解釋之外,到了后期,隨著高振東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授,以及同志們、同學們經驗和知識的積累,需要高振東詳細解釋的時候就很少了。

  基本上都是同志們自己拿著高振東給的協議文件,一個小組一碰頭,就能開工干活兒。

  此時在網絡協議方面,高振東就主要只管兩件事情:重大疑難的答疑,還有當裁判。

  受限于文本的表達能力,還有同志們的理解能力,部分協議的定義和理解是有分歧的,這時候,就是需要高振東當裁判,一槌定音的時候到了。

  這不,兩位同志一邊從61號教室的講臺往下走,一位同志一邊笑道:“你看,我就說這里,這幾個標志位是包含在包頭里,而且是需要CRC校驗的,你還不信。”

  “是是是,你說得對,晚飯我請,行了吧?”另一位同志沒好氣的道。

  看來,他們在找高振東當裁判前,是打了點賭的,好在能進61號教室的同志和同學,都是有補助的,而且數量還不算寒酸,一頓飯總不至于就吃窮了。

  畢竟這是多個部委,包括部隊在里面,合作進行的課題,各家供應的資源那是真不少。

  甚至各個單位,還有點暗暗較勁的感覺,至于為什么較勁,看看這幫同學的畢業時間就知道了。

  高振東看著他們,笑著搖了搖頭,轉頭又在自己的計算機上敲著什么。

  他在計算機上敲的東西,和網絡這頭的沒什么關系,或者說有點也不多,反倒是和運算所那邊負責的事情關系更大。

  ——多用戶網絡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這東西,相比高振東已經把各子項協議的文本都搞出來的網絡協議,抽象程度要高很多,這給高振東帶來的工作量就更大,依然居高不下。

  功能是描述出來了,但是這些功能要怎么實現,操作系統各模塊之間怎么通信、怎么連接、如何協作,都要靠高振東親力親為,一點點的確定。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