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168章 賣了算逑

  還得是高委員啊,人家當副總師,那是真的管用!

  制定一個小小的指標,就能解決實際應用中的重要需求。

  雖然大家都聽懂了,但是高振東還是解釋了一下。

  “對,就是這個意思,剛才導研院的同志也提到了,這個導彈在射程的后半程,對高機動目標的命中率有限。這是一個客觀事實,當然,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但是在現在這個客觀事實畢竟是存在的,所以我們就把這個東西給算出來。不可逃逸,意思大家都能聽明白,就是哪怕高機動飛機,在這個范圍內也無法逃脫的意思。”

  同志們紛紛點頭,但是空軍和導研院的同志只聽見了一句話,“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

  現在人多嘴雜,這個事情暫時不討論,但是空裝局和導研院心里,那是真的癢。

  什么叫做“好奇害死貓”,他們現在算是明白了。

  而且這事兒還不光是好奇的問題,而是有大用的東西,心里那個難受勁兒就更別提了。

  不過好在他們還是有理智的,高委員又不會跑,怕啥。

  “那什么是高機動?這個定義是不是也要下一下?”導研院的同志道,如果這個定義不下,那也沒法算或者沒法測啊。

  高振東還沒說話,空軍的同志先把話接過去了:“這事兒不用振東同志回答,我來告訴你們。9個G,對于打飛機來說,過載9個G就算是高機動目標,因為這是人體承受過載的極限。再往上,不用打,飛機自己就掉下來了。”

  9個G,就是經過嚴格訓練的人承受過載的極限,當然,也許有超人能到9.1、9.2啥的,但是沒有意義,對于普適性的規律來說,就是這樣。

  這事兒,空軍是最熟悉的,他們直接把要求拉滿,不過這個要求因為有人的因素,實際上對導彈來說要打下它并不苛刻。

  高振東點了點頭,補充道:“對,就是這么回事,至于這個不可逃逸區怎么計算,最簡單的辦法,把導彈發射后的動力射程扇面畫出來就行,在這個區域里,還有動力的導彈對于哪怕戰斗機來說,也是很難逃掉的……”

  有動力就有能量做機動,無論如何,哪怕是在空空導彈里相對機動性比較差的中距彈,其機動性也不是上面裝了個濕件的飛機能比的。

  “那不簡單的辦法呢?”知道高振東對同一件事情向來有多個套方案,而且是從低到高循序漸進的,所以導研院的同志對于“不簡單”的辦法也很有興趣。

  “不簡單的話,那就要根據導彈當時的能量、狀態、作戰高度等條件來計算和測試了,不過這個距離比起動力射程,不會遠多少。如果著急給火控系統用,你們就用動力射程代替就行,包可用的。”高振東道。

  空軍的同志點點頭:“嗯,我們就要動力射程,這樣穩妥。我們只需要知道在哪個射程里最穩妥的,同時能在火控系統里給出提示就可以了。”

  太復雜的計算,對于現在的機載火控雷達計算機來說,還是有一些麻煩,能有一個可靠的提示,對空軍來說就夠用了。

  型號總師笑了起來:“那我現在都能給你一個大概的不可逃逸距離,當然,只是正前方,左右扇區我們得好好算算。正前方不可逃逸的距離,是大約20公里不到的樣子,這個導彈極速4馬赫,大概是一秒1.3公里的樣子,不考慮高度等等條件,不嚴謹的計算的話,從開始加速到發動機燒完,就是這個距離。”

  看來這個發動機的加速過程較長,高振東心想。不過這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

  但是對于空軍的同志來說,這簡直就是天大的喜事。

  20公里?這都和規劃的射程下限相等了,雖然知道“不可逃逸”只是一個描述,實際上并不是100的命中,但是至少說明,在20公里范圍內,敵機逃脫的可能性非常小。

  “好!就按照這個方式來計算,到時候把不可逃逸區做到戰斗機火控系統里面去。”

  人想要在空戰中根據距離、方位、速度計算不可逃逸區,是個比較麻煩的事情,但是對于計算機來說,這種計算還算是簡單,對于C6132的軍用加固版本來說就更簡單了。

  “這個啊,我們只能提供數據,至于把這個做進去,那得是戰斗機研究單位才能做的,他們的火控系統我們也搞不了啊。”雷電2的型號總師笑道。

  誒,忘記了,空軍的同志拍了拍腦袋,自嘲的笑了起來。

  匯報還在繼續,總體來說,這是一枚射程45公里,作戰高度20公里的中程雷達制導空空彈。

  而且在不可逃逸區里具有極高的殺傷概率,在最大射程上,對轟炸機、運輸機等非高機動的目標也有比較高的殺傷概率。

  對于這個東西,空軍這邊非常滿意,尤其是當看到同期花旗佬的AIM7C/D的性能之后,又有了一種“萬萬沒想到”的感覺。

  我們一下子,就比花旗佬都領先這么多了?

  AIM7C/D的射程,他們拿到的也有很多個版本,但是最高的版本,也就標的24公里,相比手上的雷電2那45公里的射程,讓我們的同志們有了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這這這……原本以為規劃的射程上限30公里是有點異想天開,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沒想到到手一看,鳳凰!

  再看看老毛子剛剛于63年投產的遠程空空導彈R4,射程20公里……

  老子此時的中程半主動空空導彈R8,射程12公里……

  空軍的同志甚至都在懷疑,我們拿到的數據是不是有問題。老毛子的導彈是不是有點兒太拉垮了?或者說我們的中程和老毛子的中程是不是概念有一點不一樣?

  只是他們不知道的是,老毛子的導彈如此拉垮,有兩方面的原因,推進劑和電子系統是一回事,老毛子12公里的R8,重達230公斤270公斤,足見這兩者的拉垮。

  另外一方面,則是雷達。

  從與同代、同等級的雷達對比來說,老毛子的雷達從來就沒有好過,性能都要差一大截,這一點,從雷達出現直到毛子千古,這一點從來都沒變過。

  說到這個,幾十年后的我們可就有話說了。

  不過現在是60年代,但是高振東也敢拍著胸脯說,別說你老毛子了,就連花旗佬,暫時也要叫一聲我們大哥。

  但是這一切,包括空裝局、防工委在內的同志們都是不知道的,心里還是有一點擔心。不過擔心沒關系,老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行。

  今天的會場,實際上依然是在京郊的導研院靶場,同時也是衛戍部隊基地。

  導研院在這里整了一大堆表面貼著錫箔紙的氣球,就等著這一刻呢。拖靶是不敢的,這么遠的距離,打拖靶對拖曳機的威脅實在太大。

  匯報完畢,該說的該評的都說了,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拉出來打!

  打不中,剛才說的都沒用,打中了,剛才沒說那也可以說是盡在不言中。

  氣球一個接一個的升空,從45公里外,一架專門改裝了正在研制的脈沖PD雷達的戰7開始發起攻擊。

  現在能裝得下脈沖PD雷達的戰斗機,就只有戰7。這架戰7的任務很重,改裝了PD雷達的就它一架,今天一共要打10發,理論上能掛10發的它,考慮到航程和安全問題,只能掛6發,要打兩個航次才能打完。

  但是負責測試的飛行員同志卻是極為興奮,這東西他打過不止一次了,在研制過程中,配合導研院就打了很多次,作為為數不多的打過這枚導彈的他,非常清楚,這枚彈是好東西!

  有了它,我們的天空,將徹底成為敵人的禁區!

  在這之前,誰能想到4、50公里開外,就能把敵人給打下來?想都不敢想!

  隨著氣球分兩個批次一個個的升空,在千米高空,一枚枚從遠方襲來的導彈大部分都精準的把空中的氣球凌空打爆,同志們徹底放下心來。

  10發8中!

  同志們,這是真的!我們真的有能打45公里的中距空空彈了!

  老毛子:你特么再說一句“中距”?

  但是我們的空軍的確把這個歸類為中距,至于依據,正是高振東提出的70公里以上才算遠程。

  和極為順利、除了討論基本沒有質詢的匯報過程相比,這次打靶花的時間實際上更長,主要是就一架飛機,每次打完還要重新放飛氣球、飛機再次進入攻擊航線,而且中途打光了還要去重新掛一次彈,一直從早上打到了下午,花了5個小時。

  同志們一點兒沒有不耐煩的意思,非常有耐心的等著試驗的結束。

  在打靶試驗的中途等待飛機掛彈的時候,甚至高振東還和防工委的總工聊起了這東西的出路。

  “……這東西能賣給老毛子……”內部討論,高振東也就不含含糊糊的了。

  總工和空軍的同志有些詫異:“這也賣?不怕泄密?”

  這可不像高振東的風格。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