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4章 貸款

  周校官的那頓豆芽宴,讓縣主管對余陽有了些許印象。

  后來十里營招商引資大獲成功,重點提到了余陽。

  緊接著鄉長趁機請領導幫忙搞定三元農業公司的注冊登記,又牽扯到余大股東。

  前兩天,縣支行行長劉大年,動用關系自罰一千塊錢,作廢了一張合同,登上了縣新聞。

  縣主管聽到余建軍的名字,忽然想到余陽。

  考慮到招商、豆苗、三元農業,于是讓秘書打聽打聽。

  小小的平東縣,圈子就這么大。

  加上余媽請的律師,跟秘書是同學關系,縣主管很快知曉了磚窯事件的來龍去脈。

  包括余陽拿捏縣支行的話:“老余進去就進去,不就是留下案底,影響下三代嗎?放心,我做生意,不當官。等賺了錢,移民出國,我兒子做華裔,更用不到。”

  原本,縣主管沒在意這句話。

  但今天目睹豆苗產業的蓬勃朝氣,他哪敢放跑會招商,會種菜,還會做買賣的潑天業績。

  因此。

  縣主管猛然握住余陽的手,“小余啊,你可不能出國移民啊!”

  “???”

  我啥時候說出國移民了?

  余陽反握縣主管的雙手,“領導,我家世代忠良,更有倆叔叔為國犧牲,您說我移民,這不是侮辱我嗎?放心,我是咱平東縣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往哪搬!”

  “說的好!”縣武部周校官鼓掌。

  其他領導見狀,也紛紛鼓掌。

  縣主管眼看余陽表了態,心中稍安,“你父親那事,涉及到集體,挺麻煩,再加上劉大年搞了條新聞,估計市里也有人關注,縣里現在只能拖一拖,但會盡量想辦法,找個免責方案。”

  “麻煩領導了。”

  余陽也知道牽扯到集體很復雜,因為你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否則另一個時空也不會把案子拖了三年半。

  這也是他寧愿老余蹲監獄,也不希望老余在看守所遭罪的主要原因。

  “領導,實在沒辦法,就讓我爹進去吧。”

  “???”

  “看守所條件太苦了,二三十口子擠在一個房間,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他卻老實巴交,性格還有點懦,會受欺負。”

  “這…這樣吧,我雖然無法主導案件,卻可以讓那邊從中調度一下,給你父親換個房間。”

  “謝謝領導!”

  “都是為了平東縣。”

  一邊聊,一邊走。

  很快來到位于荒地最北端的陽光房蔬菜基地。

  陽光房又叫玻璃房。

  顧名思義,由鋼架和玻璃構成,

  整體無論結構,還是施工,全都沒什么技術含量。

  再加上余陽在另一個時空搞工程,擁有大量鋼結構施工經驗,那就更簡單了。

  可以說,只要玻璃廠和斷橋鋁廠家供應的上,自家想要多少陽光房,就有多少陽光房。

  但在這個貧窮落后的年代,尤其背景還是破磚爛瓦堆積的余家村。

  三座由黑色金屬框架和大塊透明玻璃組成的房子,確實帶給人們極為強烈的視覺沖擊。

  而走近之后。

  遍地鮮嫩翠綠的豆苗,搭配一圈裝飾用的低矮綠植,以及不規則擺放的幾塊機械式溫度計,然后罩進清澈明亮的玻璃中……

  既充滿工業風,又極具科技感,還十分貼近大自然。

  “真像一座藝術品!”縣主管感嘆連連。

  副主管同樣感嘆,“此情此景,令人耳目一新,猶如雨后天晴。”

  周校官張張嘴,也想發表幾句,但苦于腹中無墨,只能:“好,很好!”

  然后眾人閑聊。

  余陽趁機靠近周校官,“剛剛在院子里就想跟您打招呼,一直沒機會,您這次怎么也來了?”

  “十里營亂啊,這么多人,僅靠那兩輛警車有用嗎?”

  周校官說著,掀開棉大衣一角,“真到了事上,還得靠這個。”

  余陽低頭一瞧。

  周大叔的胸前,不僅有一柄可以折疊槍托的八五沖,腰間還盤了一圈香瓜手雷。

  “領導,十里營的亂,都是以訛傳訛,真沒您想象的這么嚴重。”

  “是啊,你們當地人都這么說,但只有被劫了才能深刻體會到。”

  “……”

  其實余陽并不認為十里營有多亂。

  因為他從未遇到過車匪路霸。

  當然,也有可能生活在強盜窩,當局者迷。

  就像德高望重的老支書,沒事扛著漢陽造干啥。

  不知不覺到了中午。

  眾人來到2號塑料大棚。

  縣主管看到上面的標號,再瞧瞧遠處的另一個2號。

  “小余,是不是標錯了?”

  “沒有,第一批塑料大棚有10座,院子里率先投入使用,取名1號,接著是這座,取名2號。

  但后來這座用來擺席,安置了土灶、桌子、條凳,甚至還用于囤放蔬菜肉類,飼養雞鴨等等,也就無法種植豆苗。

  再后來,剩下的9座以333的形式開始種植,為了方便人們尋找,就又搞了個2號塑料大棚。”

  縣主管點點頭,鉆進老2號塑料大棚,抬頭一瞧,“怎么還有座房子?”

  余陽不知該如何解釋,索性意味深長道:“您仔細品。”

  縣主管微微一愣,環顧四周,陷入沉思。

  稍許。

  懂了。

  “田園風格!”

  縣主管說著,抬手虛點,“以前在農村院子里吃飯,總是找不到書中描述的田園意境。

  今天來到這,瞧瞧這養雞的籬笆,瞧瞧這轉動的石磨,瞧瞧這一塊塊種菜的小田園,再瞧瞧這青磚瓦房,鏤空院墻,還有這些條凳方桌……”

  副主管接話:“當浮一大白!”

  余陽招呼大嫂,“上酒,開飯!”

  農婦的烹飪技巧,確實了得。

  自制的豆腐皮,焯水之后,放點生抽、白糖、食鹽、味精,再鋪上一層蔥段和青椒絲,然后用滾燙的辣椒油一澆,刺啦……

  尚未端上來,就聞到一陣陣清香卻又濃郁的,令人垂涎的香氣。

  余陽讓六叔送來兩箱五星茅臺,剛打開一瓶。

  第二道菜上桌,赫然是自家的熗炒豆苗。

  其采用不同于外界的做法,猶如當初在集市上的宣傳,豬油熱鍋,撒上紅辣椒輕炸,再放蔥花,然后把豆苗放鍋里翻炒,等出鍋的時候再放食鹽和蒜片。

  端上來以后,豆苗的清香混雜著淡淡的大蒜的味道,令人胃口大開。

  第三道菜是平東湖的大甲魚,清燉咸湯,驅寒養胃。

  第四道菜是平東湖的蓮藕,焯水撒鹽,出鍋浸涼,撒上蔥白和姜絲,再倒入溫熱的豆油,然后放入黃色的老芥末,拌勻后,滴入香醋,這味道,嘖嘖。

  第五道菜依舊來自平東湖,蓮子芡實悶菱角,健脾潤肺三白粥。

  再后面的菜,就開始有點硬了。

  鹵肉、燉雞、醬肘子、紅燒鯉魚……

  一頓飯,持續到下午3點。

  余陽看看時間,想到要拿磚窯貸款,起身道:“領導,我在磚窯那邊還有一份產業,咱們現在過去?”

  “還有啊?”

  “是啊,再不去,晚會天黑,您可就要回縣了。”

  “規模大嗎?”

  “還行。”

  “磚窯……燒磚?”

  “不,也是蔬菜種植。”

  縣主管略微猶豫,把手中準備扶持三元農業公司的多個方案,遞給文員,起身晃了晃,“走!”

  余家村距離磚窯約有三里地。

  曾經有條小路穿過北邊荒地,再繞過窯坑,直通磚窯。

  前段時間下雪,小路難行,余陽只能走十里營那邊的土路。

  但自家改造磚窯,并把那邊當做一份產業,這條小路肯定要修。

  因此昨天大哥送完午飯回來,就安排人在原本小路的基礎上,連夜鋪砌了一條臨時的紅磚小道。

  等有錢了,說不定還會修一條柏油大路,直達高速上下道。

  來到磚窯。

  眾人可能喝的有點多,加上縣主管在場,擔心自己說錯話,全都有些沉默。

  余陽讓二哥打開給磚窯內部拉扯的電燈,露出正在修建的超級大火炕。

  以及眾多錯落有致的規劃標識。

  包括:

  20平方米的金針菇,

  20平方米的香菇,

  20平方米的木耳菜。

  20平方米的生姜,

  20平方米的白蘆筍,

  50平方米的韭黃,

  50平方米的蒜黃……

  然后又靠近窯洞入口,設置了:

  50平方米空心菜,

  100平方米的菠菜,

  100平方米的小白菜,

  100平方米的小土豆……

  總計866平的可種植面積,幾乎全被蔬菜塞滿。

  等到成熟,加上農婦在2號塑料大棚種植的香菜、青椒、生菜、茼蒿、黃瓜、油麥菜等等。

  再加上從平東湖采購的蓮藕。

  每樣取50g-200g不等,也就構成了‘火鍋蔬菜包’。

  一套批發價50元,算不上便宜,但在冬天也算不上太貴。

  “領導,您看我這磚窯如何?”

  縣主管只知道蔬菜種類挺多,但面積太小,無論產量還是收益,遠遠比不上塑料大棚和陽光房的豆苗,“介紹介紹。”

  “您沒看出來?這是我們三元農業公司的蔬菜實驗基地。”

  “你這么一說,看起來確實很不錯。”

  “這里的所有蔬菜,都是我們公司未來的主營產品,現在只是育種,等到上市,來年冬天,您想想?”

  副主管率先開口:“遍地開花!”

  縣主管點點頭,“趁著冬季,主要供應火鍋食材,確實很不錯,咱這座磚窯能抵100萬。”

  “才100萬?”余陽有些不樂意,“這可是三元農業的未來,含有大量種植技術。”

  “銀行認嗎?”縣主管早就知道余陽要貸款。

  姑且不說修建停車場,也不提修建余家村進村和出村的道路。

  三元農業公司建廠,總要三通一平,再蓋一批辦公樓,然后修建冷庫、車庫、宿舍……

  這都需要錢。

  問題是,普通塑料大棚不值錢,陽光房頂多貸50萬。

  而磚窯存在的隱患被劉大年曝光,即便當做蔬菜培育基地,最多也就價值100萬。

  “150萬,再多我也沒辦法。”

  縣主管說完,拎著水杯,走向磚窯前方,已經修建好的一座民舍。

  本打算找個暖瓶倒杯水,來到門口卻看到一大群壯漢正坐在條凳上,兩人一個方桌,賣力的搓鍵盤。

  粗略數數,足足八十臺。

  “這么多電腦?”

  二哥很自豪:“小洋樓還有89臺呢,剛通網。”

  “這、這把所有的電腦規整在一起,還能再貸300萬!”

  余陽原本還在為貸款發愁。

  因為自家確實需要資金建廠。

  但聽到縣主管的話,卻驚得目瞪口呆。

  我特么鼓搗大半個月的產業,還不如幾臺破電視值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