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果不同。
傳統意義上的地圖,也就是正軸等角圓柱投影,又叫墨卡托投影,包括相關地球儀、導航地圖等等,都是將赤道作為中間線,將大西洋和非洲放中間,將南極洲、北冰洋、加拿達、格陵蘭島的面積搞得極其夸張,然后區分南北半球,再標注大洋、大陸、國家和地區。
這種誤差非常大的平面視角,令99%的人產生一種‘平視分析’的慣性思維,甚至忽略了這種地圖左右兩側被切割的太平洋,占全球海洋面積的近50%,相當于半個母星。
即便有許多人知道地球是圓的,知道從東方飛北美需要貼著北極走,知道北美與東方在母星上背靠背,他們依舊被這類地圖誤導。
包括許多大囯的負責人、管理層等等,也深受其害。
而洲際導彈、高空高速戰機、航天級武器的出現,令軍事領域誕生了‘海陸空基,三位一體’的立體空間概念。
在該概念中,基于母星是圓形、北極也可以飛導彈等因素,越來越多的軍事家,愕然發現北冰洋才是世界中心點。
(詳見彩蛋章)。
上頂:太平洋。
上方:阿拉斯加、冰熊堪察加、倭島、南棒、菲律。
上中:拉丁美洲、北美、加拿達、北冰洋、冰熊、東方、南洋。
中部:北美、加拿達、北冰洋、冰熊、草原囯、東方、三哥。
下中:北美、加拿達、格陵蘭島、北冰洋、北歐、冰熊、東亞、西亞。
下方:大西洋、西歐、東歐、冰熊、石油囯、非洲。
下底:大西洋、三哥洋。
因為北冰洋2000公里半徑內,聚集著全球最主要的所有國家。
最離譜的是,借助大數據和ai進行分析,這里面竟然還存在一個規律。
大概意思是,北極2000公里半徑內的國家,gdp增速不低于3,越向外,gdp增長越緩慢。
看看北冰洋周圍,除了被冰封的內陸國冰熊,是不是囊括了所有發達國家?
并且越靠近北冰洋,越發達,就像北歐,比歐美都發達。
反之,越遠離北冰洋,越貧窮落后,就像非洲和南美,站在北冰洋視角,這倆堪稱西極和東極,跟北冰洋世界經濟圈完全脫鉤。
“這種規律,被三系命名為:極地鄰近效應。”
王老五餐館內。
余陽面對錯愕的東山府總管和店老板,端起酒杯,自斟自飲。
眼前這倆人,幾乎一輩子不可能有所交集。
現在卻坐在一起喝酒,一起聽余大當家吹牛比···
不得不說,社會越來越好了。
隨后,余陽在平板電腦的北冰洋地圖上,從左向右,畫出八條橫線,串聯所有區域:
“從這上面可以看出,在現代化戰爭中,無論北美從哪個角度進入東方,都需要跨越冰熊。”
“或者說,北美若想打東方,按照空間層反攔截機制,它無論如何,都要先打冰熊,否則對上東方的反導系統,北美毫無優勢。”
“這是咱們完全不怕北美的主要原因。”
“你可能說,難道北美不能跨越太平洋?”
“可以跨越,但在立體空間內,北美導彈跨越太平洋,走的是曲線,而咱們的導彈從北極方向進行攔截,走的是直線,北美射程遠,耗時多,咱們射程短,耗時短,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同樣道理,冰熊領土與北冰洋銜接,如果北冰洋不冰封,冰熊將會成為最大的航海囯,也會成為最富強的國家。”
“如果把冰熊擊潰,北冰洋則回淪為歐美的內海,推動歐美發展。”
“這是北美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始終拉攏歐洲的主要原因。”
“當然,北冰洋冰封,無法通航。”
“所以基于該視角,嚴格來說,冰熊是一個內陸國家。”
“冰熊若想出海,必須在北歐和地中海這兩個地方搞到出海口。”
“但冰熊有了出海口,相當于打穿歐盟,并且是兩路夾擊的那種。”
“因此歐盟一邊在北歐扶持波羅的海三雄,一邊遏制黑海和高加索地區。”
“這便是冰熊與歐盟的最大矛盾。”
“基于該視角,你會發現如果沒有阿拉斯加,在現代化軍事環境中,北美掌控不了倭島和南棒。”
“基于該視角,你會發現倭島距離加拿達僅有3500公里,遠比菲律和澳大利亞更近,并且無需擔心東方在航線上搞事情。”
“基于該視角,你會發現在北半球的冰熊,與在南半球的非洲,距離非常近,這便是冰熊為什么可以在非洲擁有地盤的原因。”
“同理,北美跟非洲看似只隔著大西洋,其實非常遠,因此北美在非洲始終不曾拿到實控區。”
“基于該視角,三美合作的真正原因,也就一目了然。”
余陽說著,在北冰洋地圖畫個‘﹨’線。
“左下部分,北美、加拿大、歐洲、拉丁美洲,屬于北美。”
“右上部分,亞太、中亞、非洲、三哥洋,屬于三系。”
“你看,許多專家教授分析不出來的東西,只需一個北冰洋視角的地圖,就能簡單解決。”
東山府總管和湊熱鬧的店老板,看著平板電腦上的地圖,越聽越傻眼,越聽越懷疑人生。
但事實擺在眼前,又不得不信。
余陽再次端起酒杯,“隨著天氣變暖,北極冰層變薄,化冰期延長,以及科技超高速發展、適應高寒地帶的機械問世,擁有豐富原油、天然氣、礦場、稀土、漁業的北極,即將從邊緣地帶,變成世界的中央大舞臺。”
“到時候,北極航線相比傳統航線,比如蘇伊士、馬六甲、巴拿馬,縮短了足足3050。”
“比如魔都到漢堡2萬公里,走北極只需1.2萬公里。”
“比如東京到鹿特丹2.1萬公里,走北極只需1.3萬公里,節省35天航時。”
“如果開發北極圈,參考極低鄰近效應,北冰洋2000公里半徑內國家的gdp增速,至少翻5~10倍,北歐最吃香,其次是阿拉斯加和楚科奇、堪察加。”
“到時候,海參崴、白令海、北歐、冰島,將會成為世界頂級海港。
“到時候,母星將會以北冰洋為中心,重塑世界格局,北冰洋也會成為大資本和核大囯博弈的主戰場,涵蓋全球政治、經濟、貿易、環境、軍事等各方各面。”
“所以南方共和主導的北美,在丟掉第一島鏈之后,又緊急在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暗中構建‘北極島鏈’體系…”
“總的來說,以前看地圖,叫二維認知。”
“現在基于北冰洋視角看地圖,叫三維認知。”
“三維認知,也是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必定出現,你也必須接受的文明競爭立體維度。”
余陽說完,又談到自家:
“極地鄰近效應非常可怕,甚至可以說,未來三十年,誰掌握極地話語權,誰就主導21世紀的世界新秩序。”
“所以最近幾年,三系抽調海量財力、物力、人力,先后開辟阿穆爾種植區、楚科奇種植區、勘察加種植區,并重點研發翼地效應飛行器,用于搶奪北極圈歸屬權。”
余陽說著,在平板電腦的北冰洋地圖上,寫下‘三元’倆字,徹底終結該話題。
東山府總管與店老板王老五,低頭看著平板,總感覺屏幕上龍飛鳳舞的兩個字,像極了‘牛比’。
“今天只是閑聊,我這么一說,你們這么一聽,就當是個樂子,來來來,喝酒!”
余陽給倆人斟滿,舉杯示意。
上級肯定意識到北冰洋視角。
但絕不可能像三系看得這般透徹。
并且在過去,東方發展緩慢,連第一島鏈都無法突破,根本無瑕顧及北冰洋。
而三系崛起后,雖然沒有將北冰洋視角告知上級,卻以聯合考察北極的名義,共同派出科研船,一邊繪制地理信息,一邊研發破冰船。
得益于上級提供的考察資料,三系對北極的研究突飛猛進。
因此三年前,趁著三歐貿易被北美阻攔,趁機策劃了‘北極航線’事件,用于測試和驗證上級提供的考察資料。
隨后自家終止北極航線戰略,潛心研究。
如今三年過去,三系破冰船已經積攢了270余艘,包括12艘核動力。
同時,三系放棄皮薄餡大的航母,主攻皮糙肉厚的巡洋艦,以及研發更適合極地環境的無人設備、更適合極地環境的恒溫服、機械外骨骼、機械裝甲等等。
可以說,無論自家能否拿到三級市政大廳,又是否能夠實現文明升級,自家都會在三年內,貫穿楚科奇,拿下北極,構造三系大航海時代。
東山府總管沉默許久,方才消化掉以往不曾接觸過的知識。
旋即感覺自己的眼界,正在跨越式提升。
尤其想到老董的那些話,更感覺心潮澎拜。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我必須做點什么!’
‘東山府也只是小項目,我還要站在更大的舞臺,看看顛覆認知的全新世界!’
如此一想,什么拆除歷史名跡的罵名,什么毀掉東山府風水的罵名,瞬間全都不值一提。
東山府總管念及到此,腦海里忽然浮現出倆字:格局。
是了,這就是格局!
店老板王老五,是真把‘北冰洋視角’當樂子。
眼看該話題結束,餐桌上有點冷藏,索性放下酒杯,起個話題。
“小余董啊,咱們廠內的教育,我總感覺哪里不對。”
“說說看。”
“就像我孫子,今年8歲,上三年級,但課程完全跟不上啊。”
“哪方面跟不上?”
“樣樣跟不上。”
“你孫子,這么笨嗎?”
“我孫子絕對不笨,反而十分聰明,6歲掌握加減乘除,今年學習幾何代數。”
余陽微微一愣,“小學有幾何代數?”
“有啊!”
“那你孫子很可以啊,小學就能學習幾何代數。”
“問題是,同班的絕大多數,已經開始學習微積分。”
余陽:“???”
正在喝水的東山府總管,更是當場嗆了一鼻子,咳嗽著開口道:“小學生學微積分?”
“是啊,我以前對這也非常質疑,但開了幾次家長會發現,班里80以上,確實會微積分…所以,我那個剛開始接觸幾何代數的小孫子,完全跟不上課程,畢竟要先掌握基礎的幾何、代數、三角函數、數列不等式。”
余陽聽到這,哪能不明白發生了什么。
無非是‘小農夫們’在三系教育體系的培育下,表現得過于逆天,并將普通娃娃遠遠甩在后面。
店老板王老五眼看大當家愣神,略帶猶豫的開口道:“大當家,現在有許多家長都說,那些又壯又聰明的孩子,是技術員們用基因優化技術培育出來的試管嬰兒。”
“胡說八道,咱家的基因技術,從未應用于臨床,否則基因污染后,全人類都會滅絕。”
“那差距為什么這么大呢?”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兒童教育不止跟學校有關,還跟家庭環境掛鉤···咱都是農村出身,四五歲的時候還在院子門口用尿和泥吧,人家科學家的孩子,怕不是都會倒背元素周期表,還會說一口流利的英格蕾絲,這能比嗎?”
“再就是營養補充,什么dha,什么乳鐵蛋白,咱小時候喝小米粥長大,人家喝牛奶,吃維生素,雙方能比嗎?”
“最重要的是,廠內嬰幼兒系統早在五年前就免費供應含有dha、乳鐵蛋白的食品,絕大多數職工家庭育兒,卻依舊延續老一輩傳統,甚至普及這些維生素,依舊有家長記不住,差距不就出來了?”
店老板一拍大腿站起來,從后廚拿出一袋鱈魚腸,“是不是這個,還有豐富dha。”
“這只是其中之一。”
“俺家婆娘把這當零食,說孩子吃多了就不吃飯,一周只允許吃兩三根。”
余陽只是為了解釋小農夫為何那么逆天,對育兒完全沒什么經驗,只能鎮定道:“要學會科學飲食,保持營養均衡,再增強體育鍛煉,孩子才會更聰明。”
東山府總管深以為然的點點頭,但話音一轉,“但小學學微積分,確實逆天。”
“廠內又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學微積分是大數據進行統計,然后根據大多數的進度調整課程,這叫少數服從多數。”
“不過也不需要太擔心,學習好有學習好的崗位,學習差有學習差的崗位,咱們集體物盡其用,培養不出廢材。”
“說的也是。”店老板端起酒杯,“孩子有能力跑的遠,三五年見不到面,沒能力的留在老家,挨著父母,不至于人老了太孤獨。”
“所以還是要多生,放出去幾個,留下幾個,家族繁盛,集體昌榮。”
雖然席間三人的身份差距極大,但吃吃喝喝,卻閑聊到下午四點鐘。
等東山府總管回到奧龍大廈,東山府的管理層已經齊聚會議廳。
“領導,如何?”
“小余董,非凡人啊。”
“集體確實牛比,有格局。”
“開會,我們必須在三年內,令東山府的人口,上升到2000萬。”
“多少?!”
“2000萬!”
“領導,人口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南邊有十里營,西邊有聊市,東邊有新泰和聊市,北邊還有黃河副道工程,我們去哪搞人口?”
“不惜一切代價的搞,人才引進也好,產業內遷也罷,沒辦法也要想辦法。”
這時,上級打來電話。
東山府總管當即找個安靜的房間,整理衣著,莊重的按下接聽鍵。
先匯報東山府大開發的新決定,拆拆拆,建建建。
再闡述跟小余董的閑聊內容,什么北冰洋視角、極地鄰近效應,什么dha、乳鐵蛋白、娃娃更聰明。
以及三年內東山府人口擴大到2000萬、三年后倭島肯定不再存在。
可能信息量比較大,對面沉寂了足足五分鐘。
就當東山府總管以為信號不好的時候。
聽筒里傳來:“東山府的項目,不惜一切代價搞定。倭島相關消息,不要再對任何人提及。三年后,我們京城見。”
“是,保證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