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3章 高薪階層

  劇本過了,陳奇仍然可以住招待所。

  他的工作從寫劇本,變成了配合拍攝,每天還是兩塊錢補貼。

  北影廠會選定一位導演,導演再選演員,再前期準備,時間長著呢。因為不用趕進度,沒有資方壓力,也沒有狗屁倒灶的流量,一切以拍出好作品為核心。

  最簡單的,比如演個農民,演員必須去農村體驗生活;演個工人,演員必須下工廠;演個漁民,演員必須去海上漂著,體驗打魚是什么滋味……

  沒人會把這些當成榮耀來說,是無比正常的事情。

  后世的一些好演員還堅持著這種傳統,偶像派就不行了,人家演的都是霸總、嬌妻,這玩意還用體驗?

  除非演個窮人,給我們體驗體驗,然后我們就看到了“在上海月入三千,租黃浦江邊的房子,天天吃湯達人”的窮人。

  說回來,這年頭演員是沒有片酬的。

  演員隸屬各個文藝單位,每月拿工資,拍戲是分內工作,往大了說叫國家任務,怎么可能有片酬?但每天也有補貼,大概是5毛-1塊。

  劉曉慶、潘虹、唐國強……甭管多大的腕,就這個價。

  不過80年代就有酬勞了。

  與之相比,甚至在整個電影行業,編劇是絕對的高薪階層,有多高?三四層樓那么高!

  比如50年代的時候,國家規定:歌曲的詞曲作者按首算,每首拿10一20元,像傳唱大江南北的十五的月亮,作者就拿了15塊錢,后來還打官司來著。

  詩歌,每20行算1000字,每千字10一20元。

你知道為什么詩人寫的詩  一行行的了。

  類似白嫖的還有古龍,他稿費也是按行算的,所以就有了這種文風:

  一盞孤燈如豆。

  小說、曲藝類的稿酬也差不多,唯獨電影劇本例外,當時標準是每部3000一8000元,天價!

  到了60年代,有所降低,但也是常人無法想象。

  長故事片的劇本,每部2000-6000元,短故事片1000-3000元。導演的酬勞,長故事片500-1500元,短故事片300-700元。

  最有意思的是音樂,你單獨寫一首歌,就給你十幾塊錢。

  但你如果給電影配樂,或者寫歌,作曲能拿300-800元,作詞能拿50-100元。

  可以說,只要跟電影搭上邊,那就是妥妥的高薪階層。

  國家對電影也是一直重視,教員都親自批判過武訓傳,究其原因,無外乎它還有另一項職能:意識形態的宣傳工具!

  …………

  “咚咚咚!”

  江淮延敲開了廠長辦公室的門,遞過一份申請報告,道:“這是廬山戀劇本稿酬的意見,我們文學部一致同意。”

  “我看看!”

  汪洋拿起文件一瞧,笑道:“可以,不高不低,還能鼓勵年輕人。”

  “那就準了?”

  “準了,你去找財務對接。”

  江淮延應了聲,又道:“您打算讓誰來拍廬山戀?”

  “哎呀,這個不好說!”

  汪洋正發愁,道:“你們給它定位是風景抒情片,這個類型以前沒有,也沒人有經驗。找老導演,我怕拍的太嚴肅,它基調還是青春活潑的。”

  “對對,我們也是這個意思,俊男靚女,秀麗風光,美好的愛情和濃烈的愛國主義交相輝映。”

  “我們再研究研究吧,不著急。”

  汪洋頓了頓,忽然頗感興趣的問:“小江,你覺得那個寫劇本的小伙子怎么樣?”

  “有才華,形象佳,性格謙遜,成分也不錯,沒有黑背景。”

  “那天放醉拳,我聽他和人閑聊,好像對娛樂片一道有些見解。我一直想讓廠里多拍不同類型的作品,不能總苦大仇深的,怎奈懂此道的人不多。”

  “您又惜才了?”江淮延笑道。

  “我當然惜才了,不過那個小伙子年輕的過分,讓我心里也沒底,再觀察觀察。”

  聊了幾句,江淮延回了文學部。

  他讓梁曉聲去找陳奇,不一會,陳奇過來了,道:“江主任,劇本又有變故了?”

  “沒有,別緊張,找你談談稿酬的事兒。”

  稿酬!

  陳奇眼睛一亮,他鼓搗這個破劇本,不就是兩個目的嘛!一為住招待所,二為掙錢。

  江淮延見他的樣子,打趣道:“我還以為你會說是為人民服務,稿酬就不要了呢!”

  “我又不是圣人,我付出了勞動自然想得到回報。再說,我也想讓我父母看一看,讓他們高興高興。如果我真到了無欲無求那天,我可能就真不要了。”

  “嗯,是老實話。”

  江淮延點點頭,道:“編劇酬勞這個事,怎么說呢,一直很受羨慕。后來中斷了十余年,近年又恢復了,國家沒給我們定新標準,我們一般自己商議。

  之前一個劇本能拿6千塊,現在不可能了,但我們盡量的從綜合因素考慮,給你們最大的優待。

  改編劇本,我們會看作者和原著的影響力,影響力越大,酬勞就高一些。原創劇本呢,也差不多,你是青年作者,通常不會太高。”

  “我懂我懂!”

  陳奇連連點頭,在心里嘀咕,五百塊?或者四百?最差最差三百塊總有了吧……

  “經我們多番考慮,決定給你八百元的稿酬!”

  他頓時一抖,上輩子好歹是個老板,此刻聽到八百塊,竟有點喜出望外的德行。

  稿酬這個事,要等到1984年,國家才出了一個新標準:長故事片,每部1500-4000元,短故事片750-2000元。

  當時確實是高薪,可惜很快就到了90年代,商業大潮來臨,作家賺的盆滿缽滿,結果電影編劇還苦逼兮兮的拿這個標準。

  “江主任,我什么時候可以領呢?”

  “財務對接完了,一會就可以去。”

  “好好!”

  江淮延瞧他樂滋滋的樣子,十分理解,這是八百塊啊!

  1979年,京城城鎮職工,平均月收入是61.8元,看好是城鎮哦,不包括農民。農民一個月30塊錢就不錯了,窮的地方十幾塊錢。

  “伱先在招待所住著,廠里會陸續籌備,有事情就叫你。”

  “自由活動唄!”

  “呵呵,你現在暫時沒有任務,不回家看看?”

  “當然回去了,對了江主任,廬山戀能在下個月的電影創作上發表么?我想拿回家給我爸媽看看。”

  “可以啊,沒問題。”

  “那就好!”

  陳奇放了心,現在是五月份,下個月是六月,不會跟原作者撞車了。

  他出了門,立馬跑去財務領錢。

  現在用的是第三套人民幣,最高面值只有10塊錢,正面是人民代表走出大會堂的圖案,所以有個俗稱,叫“大團結”。

  說起大團結,那年陳奇才十幾歲,無意中打開了一個文學性網站,里面的作品都很精彩,主人公個個記憶猶新:

  有高中成績不理想的懵懂少年,有可憐的被男人欺負的學校女老師,有混跡于黑道與商界的東興太子,甚至還有西方的騎士,紅樓的金釵,生完孩子的黃蓉,死了老公的駱冰……

  800塊錢,厚厚的一信封。

  陳奇回到了招待所,沒一會,梁曉聲和葛尤來了,梁曉聲還帶了一把小榔頭,給他整的一愣。

  “你拿這玩意干啥?”

  “陪你存錢去啊!這么多錢你不存起來?我帶個家伙,有事也能撐一撐。”

  “……”

  陳奇摸了摸鼻子,一把年紀搞的這么推心置腹干啥,真是的,都有點感動了。

  葛尤卻欲言又止,還是忍不住道:“那個,我能看看么?”

  “看啥?錢啊?”

  陳奇不在意的掏出信封,露出厚厚一沓紙幣。

  “哎呦哎呦!”

  葛尤眼睛都綠了,就跟他自己掙得一樣,激動的搓手轉圈:“這么多錢啊,頭回見著這么多錢吶!”

  (今天我也有事,冇了……

  大家五一快樂,都出去玩了嘛?)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