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991章 北影廠的狀況

  京城的夏天與戛納的夏天并不相同,只覺得它干燥。

  自1970年搬入北太平莊以來,北影廠已經在此18個年頭了,繼汪洋、胡啟明之后,迎來了又一位新廠長:宋充!

  宋充今年47歲,正廳級,標準的少壯派。

  此刻,他坐在辦公室里,聽李韶紅匯報《銀蛇謀殺案》的進展,笑道:“既然順利,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不要有顧慮,我完全支持!”

  “好的!謝謝廠長!”

  李韶紅開開心心的走了。

  她從北電畢業后,分配到北影廠,做了三部片的副導演,眼看著同學陳楷歌去戛納,眼看著張藝某去奧斯卡,心里著急啊。若按北影廠的傳統,起碼再熬幾年才能獨立執導,好在宋充來了。

  宋充之前在兒影廠干的不錯,把他調過來,就是希望他能扭轉北影廠的頹勢。

  上任后確實點了三把火,其中一項就是主推娛樂片,大力支持年輕導演,所以李韶紅才得到機會,拍了《銀蛇謀殺案》,由鞏麗的同班同學賈宏聲主演。

  這片子很cult,主角心理變態,專門綁架少女,放出銀環蛇將她們咬死……與李韶紅的《大明宮詞》《橘子紅了》《青樓夢》完全不搭,只能說年輕導演沖。

  “唉,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

  “徹底一個爛攤子!”

  李韶紅出去了,宋充在屋里唉聲嘆息,又翻了翻北影廠的賬本。他上任也沒多久,但賬本已經翻了上百遍,好像多翻一遍就能變出錢來。

  北影廠迄今為止,已經欠了一千多萬的債務,都是從銀行借的。

  早就到期了,根本還不起。

  還不起,就不能繼續借,那就更沒錢。銀行也懶得搭理了,后世欠債不還,銀行可以催討、拍賣,企業可以破產重組,但這是80年代!還是北影廠。

  你能把北影廠拍賣了啊?

  “一百三十個演員,有戲拍的只有五十個……到處都是窟窿!”

  宋充頭疼,有點后悔接這個活了。北影廠家大業大,與兒影廠的情況完全不同,但既然做廠長了就得想辦法,他腦筋靈活,膽子大初步有了方向:

  一是不跟銀行借錢了,要多渠道的借錢;二是引入外資,做合拍片;三是賣影片股份,向全廠職工和全社會集資;四是在廠內實行承包,各謀出路!

  不得不說,這幾個構想確實很有突破性,也是逼到這了。

  宋充想到此處,忽地起身出了門,下樓拐到招待所附近,那邊已經蓋了好幾間平房用于出租的。其中有一間掛著牌子,上寫:“吉地新形式電影技術開發公司!”

  “張總!我來串門了!”

  宋充性格開朗,善于交際,進門就開玩笑。里面坐著一位,正是剛退休的副廠長張爾瓚,笑道:“您可別打趣我了,我算什么總啊?”

  “哎,聽說深圳滿大街都是總,您開公司自然也是總!”

  二人說笑了幾句,宋充坐下來,張爾瓚看看時間,還差點,下午兩點鐘才開始呢。

  這家公司怎么回事呢?

  電影局前不久派了一個任務,讓北影廠搞70毫米寬銀幕電影。張爾瓚是搞技術的,理應他負責,但剛巧他退休了嘛!于是三方研究,弄了個公司掛在北影廠下面。

  每年給兩部電影的指標,讓張爾瓚研制70毫米寬銀幕片。

  北影廠又沒錢,宋充索性推行自己的改革想法:讓張爾瓚賣影片股份,公開集資。

  歷史上,這家公司做的第一部電影,正是《無敵鴛鴦腿》!而陳奇早早把《無敵鴛鴦腿》發在《故事會》上,又讓上影廠拍了,便出現了變化。

  張爾瓚找了一個劇本,叫《江南奇俠》。

  講南宋年間,一個大俠幫助岳飛抗金,結果岳飛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去,死于風波亭。這位大俠營救不成,心灰意冷,帶著妻子退隱江湖。

  王群、黃秋燕演一對俠侶,男女主角。

  另有孫健魁、熊欣欣、何情、陶蕙敏等人,全是東方公司的班底——北影廠拍別的可以,拍武打片,沒有那些人才。

  孫健魁、熊欣欣長期在香港混,甚至去過美國,早看不上這點錢了,今次屬于友情支援。

  《江南奇俠》預算110萬,張爾瓚先去廣東籌了80萬,剩下的打算在京城募集。告示早就貼在廠區了,下午兩點開始,目標預期是20萬。

  “您說能完成么?”宋充心里沒底。

  “我說句不中聽的,廠里沒錢,職工有錢。大家在廠里不愁吃不愁穿,花銷少,多了可能沒有,幾千塊還是可以的,就看他們敢不敢投了!”

  張爾瓚心中暗道,倘若龔雪在京城,一個人就能把20萬包圓嘍,但不能那么干。

  眼瞅著到點了,沒人來。

  又等了一會,兩點一刻,幾人正焦急間,終于看到一位老職工鬼鬼祟祟的進了門,開口便道:“老張!你這靠譜么?別整賠錢嘍!”

  “拍電影有賺有賠,還用我教你么?你投就投,不投滾蛋!”

  張爾瓚罵道,都是熟人,說話也不客氣。

  “嘿嘿!我問問還不行啊?”

  這人走到桌前,道:“咱們這片子武術指導是誰啊?武打片要打的精彩,不然沒人看的!”

  “武術指導孫健魁、熊欣欣!你到底投不投?”

  “投投!他倆在就好了。”

  這人摸出一包錢來,用報紙裹著,賊厚,小心翼翼的打開,里面一捆捆全是十塊的鈔票,咬牙道:“四千塊錢!你點點!”

  “喲嚯!”

  張爾瓚一驚,道:“我說老李,你可是有名的鐵公雞,能舍得拿四千塊錢出來?”

  “我倆孩子都結婚了,都是正經單位,我和我愛人沒花銷,又特么不給漲工資……”

  說到這,他橫了宋充一眼,宋充只當沒看見,“所以我們一商量還不如拿錢出來試一試,主要也是信任你,知根知底的。”

  “你別介,到時候賠了又該罵我了。”

  張爾瓚滴水不漏,把錢遞給財務,當場清點登記在冊,事后如果賺了錢,按照比例分紅。因為去年政策變了嘛中影不再統購統銷了,可以談分賬、買斷、代理等發行方式。

  在國企時代,尤其是大國企,職工真的從生到死一條龍全包,家家都能存點錢。

  有了這個開頭,人一下子多起來,眨眼排成了隊。

  都是幾千幾千的,再少沒啥意義,多了又不敢冒險。張爾瓚已經一腦袋汗,甚至喊道:“找個麻袋!麻袋!裝不下了!”

  “喲!老張今天背一麻袋錢回家了?”

  “一麻袋不夠,起碼三麻袋!”

  “你可別貪污啊!”

  “貪個屁!我特么都退休了,少在這胡說八道!”

  張爾瓚怒道。

  歷史上,這家公司一共拍了五部片,部部賺錢。但張爾瓚每個月還是100塊錢的退休金,賺到錢就搞設備,繼續拍戲,或者上繳給北影廠。

  但70毫米寬銀幕成本太高,后來就不做了。然后又投資游樂園,搞寬銀幕影城,也失敗,錢就賠光了。

  這家不起眼的公司在整個改革大潮中微不足道,只能說是國內電影的一次小嘗試。

  五點多鐘的時候,終于忙完了。

  張爾瓚累的不行,拿起冊子一瞧,嚇一跳:“集了三十多萬!”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