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中央調查局糟糕的形象,不僅僅可以讓維德斯立威,也能讓他的權勢更上一層樓。
民間的輿論還是很重要的。
以前吧,他們這些人,不管是中央調查局還是警方那邊都是高高在上,對個人在民間這些輿論不大關心,也不大在乎。
在他們看來,這些底層民眾的聲音有什么用?
就算他們對自己有意見,誰會理呢?
自己這些人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
要是關心那些民眾對他們個人的輿論,能幫他們晉升嗎?
很難,很多時間都是吃力不討好。
畢竟那么多的民眾,你能滿足一兩個,很難滿足全部。
還不如和大家一樣,隨波逐流就好。
搞什么特殊?
出頭鳥可不是那么好當的。
可現在,他發現,這些民眾的支持,一旦引導的好的話,效果是驚人的。
畢竟這個基數太大了。
基數大了,足以影響大選的選票了。
這對那些政客而言,就更加敏感了。
至于政府官員,要是有大基數民眾的支持,顯然能夠更容易得到晉升等好處。
維德斯之所以有這樣的改變,還是因為他在羅頓身上看到了這個成功的例子。
羅頓本身的能力當然是不用質疑,可羅頓做的那些事,幾乎樁樁都是得到了民眾們的支持。
有了民眾基礎,影響力很大。
所以羅頓在晉升方面就得到了很多利好加成,也得到了很多立功的機會。
就比如將羅頓從古邦調回來平息新德里騷亂,那不就是因為羅頓這些年的形象和在民間的影響力才被老仙選中的嗎?
警方之中,有能力的警察想要挑的話,還是能挑出一些的。
可那些人沒有羅頓在民間的優勢。
當然,維德斯現在倒不是想要用什么民意,什么民眾的輿論來給自己晉升。
他已經升無可升,都已經是中央調查局局長了,想要當聯邦內政部長的話,只能辭職去搞競選。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他眼下唯一的目的就是讓中央調查局局長的權力更大,將這上面的束縛盡可能地解除。
現在他當這個局長,總是覺得不痛快,有太多的束縛了。
若是將這些束縛解除,權力大漲,從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給自己晉升了啊。
所以維德斯要口碑,這兩起案子必須辦得漂亮。
那么必須要有充足的時間去調查,要是三五天,十天就想將案子辦成,那怎么可能?
真要按照拉杰納特他們的想法,直接抓起來,證據什么的不管,在短時間內定罪,這種事中央調查局以前雖然常做,但這次不同,不能這么辦。
兩起案子太重大,涉及的都是大人物,關注度太高。
真要這么做,自己這邊遭到的壓力很大。
國大黨那邊肯定會反擊,畢竟自己這邊有問題,國大黨可以抓著這些把柄攻擊自己。
可以說,就是自己替拉杰納特背鍋了。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傻子才做啊。
所以,維德斯既然想著利用這兩起案子改變中央調查局的一些形象,那么在調查過程中,他是愿意遵守法律法規的。
其實這兩起案子的情況并不復雜,事實清楚。
或許這里面有不少的勢力會阻擾,可維德斯相信只要給他一些時間去處理,相信還是能夠搞定的。
他怎么說都在中央調查局干了這么多年,現在已經是這里的老大了,這樣的信心還是有的。
就是需要多花一點時間去整理收集證據什么罷了。
有了這個決定,維德斯根本不想聽拉杰納特那邊的建議,短期內肯定是辦不到,他也不想這么辦。
拉杰納特從開始的催促到現在的舉動,已經讓維德斯惱火了,這是干涉他行使局長的權力啊。
誰想要將手伸到這里,維德斯都會毫不猶豫提起大刀,將其斬斷。
就算是聯邦內政部長也不行。
新德里警察局,羅頓在辦公室里看著手下剛剛送到的報紙。
看著上面的一些報道,他的眉頭微微一皺。
羅頓的目光所及之處,是一篇關于中央調查局局長維德斯的采訪。
昨天維德斯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被問及了電信案和煤礦門兩大案子的進展。
維德斯表示這兩起案子需要時間,沒有兩三個月,中央調查局這邊不會公布太多調查細節。
這樣的回答和前幾天聯邦內政部的發言是矛盾的。
聯邦內政部前幾天的發言,表示這兩起案子馬上就會有結果,到時候會向公眾公布,這個時間很快,大概十天就夠了。
其實前幾天,羅頓看到內政部這則新聞之后,心中也是有點驚訝的。
這樣的大案子,這么短的時間怎么夠呢?
畢竟羅頓也是辦過不少大案子的,知道里面的情況。
尤其是這兩起案子,更不是其他一些大案能夠相比的。
以前一個大案就要耗費無數心神了,這兩起大案一起,怎么都不可能按照聯邦內政部的時間給出一些結果。
真要有,那這結果多半是有問題的。
現在維德斯的這則采訪其實就是針對聯邦內政部報道的回應。
這是完全否決了聯邦內政部之前的時間說法。
羅頓拿起了辦公桌上的電話,按下了幾個數字鍵,不過按了幾個之后,羅頓又將話筒扣回去了。
他本想打電話給維德斯,想要詢問一下這里面的情況。
可他發現自己好像沒太多的理由詢問這些。
雖說自己頂著中央調查局特別調查專員的名頭,但不算是那邊的人。
除非是那邊有命令給自己,分配自己任務之后,才好介入。
一般介入的話,也僅限于負責的案子,其他的還是不好多問的。
還有就是,自己雖說和維德斯的關系不錯,但這件事明顯是涉及到了維德斯身為中央調查局局長的一些權力問題,羅頓覺得自己還是不好冒然參合。
畢竟和權力相關的,還是很敏感的,哪怕是朋友,也需要一定的邊界感,這樣才能更好維系朋友關系。
羅頓覺得維德斯和聯邦內政部那邊發生一些矛盾,這其實不是什么好現象。
在名義上,中央調查局還是歸聯邦內政部管轄的。
只不過,羅頓相信維德斯也不是那種魯莽之人,否則也當不上這個局長。
他既然這么做了,肯定有他的原因。
說起來,這種上下級的博弈,不管在哪里都存在。
小到部門中的正副職,大到各部和下面的具體機構。
比如聯邦內政部和中央調查局,和各邦警察總局的關系博弈等等。
尤其是這些部長都是民選的,而下面的具體執行部門頭頭是國家公務員的,這兩者存在矛盾很正常。
很多時候,這些執行部門的頭頭很可能不會買這些民選部長的帳。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這些部長誰知道什么時候就下了,好的能干個幾屆,差的連一屆都干不了。
有些甚至剛上沒幾個月可能就下了。
所以他們一般情況下是不大值得下面這些國家公務員頭頭去巴結的,最多就是給予一定的尊重,維持正常的關系就不錯了。
畢竟對這些國家公務員來說,他們可不管部長是誰,反正他們的職位還是比較穩定的。
只要不太過分,不管是哪個政黨上任,都得用他們。
在羅頓看來,這次聯邦內政部顯然有些沖動了,太著急了。
如此大案,豈能如此草率?
這么點時間能干什么?
大概是聯邦內政部這些決定讓維德斯不大滿意了。
因為這話是聯邦內政部說出來的,可在民眾們心中,相當于就是中央調查局的意思了。
畢竟案子的調查,就是中央調查局負責的。
所以在維德斯看來,內政部那邊相當于是跨過他這個局長,直接對外宣布了。
這樣的行為,將他這個局長置于何地?
顯然是在挑戰維德斯的權威。
從維德斯的回應來看,明面上是不想背上這個鍋,做了一些澄清。
可真正的潛臺詞,那是維德斯對內政部的不滿了,而且極為憤怒。
要是不太生氣的話,維德斯完全可以私下和聯邦內政部那邊交涉,沒必要將事情捅到新聞媒體上。
這不是赤裸裸的打臉聯邦內政部嗎?
羅頓可以理解聯邦內政部的一些想法,他們是代表人民黨發聲的。
打壓國大黨當然是人民黨那邊的共識。
這兩起案子,對人民黨而言太有利了,是打擊國大黨的利器,肯定要好好利用起來。
只是,這未免也太急了。
對此,羅頓內心也是不大認可的,他肯定站在維德斯這邊。
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和維德斯關系不錯,還有就是羅頓自己也是國家公務員。
警察系統也是在聯邦內政部的管轄下。
今天內政部可以這樣對付中央調查局,明天就能針對警察系統。
說起來,警察系統還不如中央調查局強勢,豈不是更容易被內政部拿捏?
所以,維德斯的做法,羅頓心中很清楚,肯定能夠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尤其是警方這邊。
他們可不想見到一個強勢的內政部。
大家名義上是可以聽命于聯邦內政部,可還是想要擁有更大的自主權的。
誰愿意將自己的權力套上一道枷鎖呢?
“再看看吧。”羅頓心中暗暗想道,還是需要再看看這件事的局勢發展。
不知道聯邦內政部那邊會不會針對維德斯的話做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