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十六章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干這一行——我行,你就不行

  李龍在石城老街賣完魚后,拐到了百貨大樓那里,打算看看里面有啥好東西。

  轉了一圈,李龍在衣帽區停了下來。

  這里進了一批新的太陽帽,看著挺漂亮的,李龍給顧曉霞挑了一個,又給李娟和李強各挑了一個。

  至于其他人,包括自己,李龍直接買了五頂草帽,進入夏天了,快要割麥割胡麻了,這玩意兒性價比比較高。

  他又去食品區買了六包松軟的雞蛋糕,打包提出來,系在自行車的前把上。

  石城百貨大樓有自行車棚,有人專門看自行車。李龍的槍背在背上,等出來后綁在了自行車的大梁上。

  今天賣魚并沒有碰到不長眼的,還讓他有點失望。有看著流里流氣的人,但因為聯防員在,這些人只是在老街里轉悠著,倒也沒發現有什么過分的行為。

  上一世轟轟烈烈的嚴打,其實在北疆這邊的影響不是特別大。最主要的一個,李龍上一世和別人一起分析過,因為這里大都是新興城市,什么二代之類的階層沒有形成。

  當然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里目前的人大都是從全國各地過來的,大家身份都差不多,而目前剛好又是改開時期,大家都忙著解決溫飽和發家致富的大事,游手好閑的畢竟是少數。

  買了東西,李龍騎自行車沿著百貨大樓往東走,這條路也能走出石城。

  路上能看到有人閑逛,但并不算多,更多的還是匆匆來去的忙碌人們。

  回到縣城大院,李龍放下秤和盆子,簡單沖洗了一下,休息了一會兒,便去大肉食堂吃飯。

  去石城賣魚,魚賣的挺快,但來回多兩個小時的時間,等搞完到縣城,也快到吃飯時間了。

  回家吃來不及,所以李龍索性就在食堂吃了,這樣也省事。

  大肉食堂的鐘經理看到李龍,還是在問他魚的事情,李龍其實每次過來的時候都會想起來,但在家里分魚的時候就忘記了。

  嘴里說著下次,鐘經理倒也不是特別急,和李龍聊了幾句便去忙了。

  明天一定要給這邊送幾條大鯉魚過來。

  吃完飯,李龍又去了市場看看,發現有賣魚的,但并沒有王財迷和孟志強,他們兩個應該是已經賣完了。

  市場里賣古董的不在,其他攤子再沒啥古董,李龍看了看,感覺沒啥要買的,便騎著車子去了大院子,休息了一會兒,回家。

  到了鄉中學的時候,學生們已經快上課了,李龍去了顧曉霞的宿舍,門鎖著,他便打開門,把太陽帽和兩包雞蛋糕放了進去。

  宿舍里面東西比原來多了一些,但收拾的很整齊。李龍看了看,笑了笑,便轉身出來。

  出來剛準備鎖門的時候,顧曉霞氣喘吁吁的跑了過來。

  “我看你不在,就把東西放下了。”李龍解釋了一句,“你這是準備上課了?”

  “下午第二節有我的課,剛才在辦公室里準備資料呢。”顧曉霞捋了捋耳邊的頭發,說道:“你今天賣魚去了?”

  “嗯。”李龍扶了扶頭頂的草帽說,“去石城那邊賣魚。看百貨大樓里有賣帽子的,就買了一些,有伱一頂,放在宿舍了。”

  “那你……現在……”顧曉霞猶豫著問道。

  “先回了。”李龍說道,“你還要備課,現在學生這么多……等下次過來我再坐會兒。”

  “行,”顧曉霞也知道這時候其實都不方便,便爽快的說道,“等你下次過來,我給你做飯。”

  “好哩。”李龍笑了,明天他怎么也得趕到中午飯的時候過來。

  李龍騎車離開,顧曉霞往教室走了兩步,又轉回來,拿鑰匙打開了門。

  原本她是想著李龍給自己買的是和他戴的一樣的草帽,其實這草帽也沒啥。前兩年顧曉霞在地里干活,還沒這帽子呢,只能戴個頭巾。

  只是沒想到是那種時興的硬塑料帽檐,布料子的太陽帽,這種太陽帽她也只是在畫報上見過。

  真漂亮!

  還有兩包雞蛋糕放在桌邊上,顧曉霞沒管,把帽子戴在頭上試了試,又照了照鏡子,感覺很滿意。

  她笑了。

  李龍路過小學的時候看小學還沒放學,便直接騎回了家。

  家里沒人,李龍猜測李建國和梁月梅都到地里干活去了,李青俠和杜春芳應該是跟著一起去看地了。

  在老家一個人幾分地,但人多。在這里人少地多,就這地邊上還有許多地荒著,這對于李青俠來說,也是莫大的誘惑。

  畢竟他自己明白,像他這樣的老農民想進城吃商品糧幾乎不可能。但要是自己有幾百畝地,那日子能過得比過去的地主舒坦多了。

  不對,在李青俠和杜春芳感覺里,現在他們就比過去的地主過的舒坦。

  過去他們那個年代的地主,哪能天天吃肉?那上個城趕個集還步行,最多坐個馬車。

  現在他都能坐自行車了。

  李青俠甚至還有個想法,他得在離開北疆之前,把自行車學會。

  以后騎著自行車帶著老伴趕大集,那多美!

  初夏的北疆還不是那么熱,曠野有風,地里的李建國對杜春芳說:

  “老娘,你去那地頭的楊樹底下坐著。那里涼快。”

  “那能有多涼快……”杜春芳是不太習慣這種大田地里的活,拔草太細致,很快就落在了后面,手還被蘆葦給割了個口子,所以李建國就讓她去地頭樹下坐會兒。

  杜春芳有點羞愧,活沒干多少還得讓別人叮囑著照顧自己。

  她也有點委屈,這地里的葦子咋那么厲害呢?只是扯了一下,就把自己的手利了一道口子,還不小哩。

  李建國直接從馬車座墊里摳出一團老來,用火柴點著,把那灰摁在了杜春芳的傷口上,算是止了血。

  杜春芳原本熱的冒汗,結果到了樹蔭下,一下子就涼快起來。“這還真怪涼快哩。”杜春芳感覺有些驚奇。在院子里的時候沒那么大的感覺,畢竟院子里就算熱,還有個草棚子,上面用蘆葦架著,杜春芳反倒是喜歡曬太陽的人,因此經常曬太陽。

  這北疆的太陽也太喜人了。畢竟老家那邊已經開始有污染,太陽時不時陰沉沉的,就像蒙了一層紗,看不真切。

  這里晴天就是太陽,雨天就是大雨,完了就晴了,讓人很舒服。

  所以和李龍聊天的時候,李龍說讓他們在這里長住下去,杜春芳是暗自同意的。

  回家有啥好?吃吃不好,住住不好,老家的那兒女自己也過不怎么好,時不時的還有矛盾,有些時候也挺煩。

  她悄悄給李青俠說過,想在這里長住,李青俠一開始也想,后來說不行。

  老家還有地,還有祖墳。人老了要落葉歸根,還是得回老家,不過可以在這里多住一些。

  杜春芳雖然有些遺憾,但能多住一段時間,也挺好。

  看著李建國三人在那么大的地塊里干活,杜春芳突然覺得,其實自己大兒子大兒媳也挺厲害的。兩口子就把這大地塊管過來了,家里還有好幾頭豬,還有馬,真厲害!

  李龍在把東西放屋子里,槍放好,沒過多一會兒陶大強就過來了。

  李龍抽出一張五塊的遞給他:

  “大強,拿著。”

  “龍哥,我不要……王財迷他們上午就賣魚回來了,他們賣了好幾塊錢,一個人還又買了一條網……”陶大強依然憂心沖沖的,“隊里好些人聽說了,不少人都想著也去買網哩。”

  “那就買唄。”李龍知道這種事情是必然的,“現在地里活不是很忙,拔草嘛,干多干少影響不大,那有掙錢的路子,隊里人肯定是要跟上的。一條網幾塊錢,要是一天就能回本,那肯定干啊!”

  “那人多了,小海子里的魚……”

  “那個你別擔心,小海子里魚多著哩。”李龍笑笑,把錢塞進了陶大強衣兜里,“逮不完。再說了,就他們這種逮法,逮一個月,不頂澆水放水那幾天跑的魚多。”

  “可是那魚價……”

  “我在石城賣魚,他們最多就在縣里的早市賣,降就降唄,對咱沒啥影響。”

  聽著沒影響,陶大強就放心了。

  太陽還挺熱,陶大強問李龍啥時候去下網,李龍說等等。

  “現在太熱了,等會兒再去。”李龍說道,“地里活也不好干。”

  “俺爹不讓我下地,讓我趕緊過來看看,問你啥時候去。他說跟著你逮魚掙錢比在地里干活重要,那幾畝地活他一個人都干完了。”

  “再過段時間隊里的麥子要收了,那時候出工就比較麻煩。”李龍說。

  “那時候……”陶大強也有點為難。

  “我進山去,你呢?”李龍又問。

  “那我也進山。”陶大強倒是不怕苦,但苦著沒有收獲,那就讓人絕望。地里干一天一個工,現在一個工已經漲到三毛錢了,但那三毛錢在其他人眼里還很,但跟著李龍算是見識了更大的世界的陶大強,覺得干一天的活,就掙一個包子,實在是劃不來。

  兩個人去小海子的時候,太陽已經西斜,風吹在身上已經不那么熱了。陶大強扛著輪胎,李龍提著網和盆子。去石城,小溝魚同樣受歡迎,他覺得老爹還是老姜,這一招真不錯。

  小海子那里,王財迷和孟志強已經在水里了。李龍路過的時候,笑著提醒了一句:

  “大路哥,你得小心,那鴨鱉子可厲害,下完趕緊出來。”

  “哎哎,我知道我知道。”王財迷一邊下著網一邊說道。

  李龍和陶大強走過去,王財迷才急忙伸手往大腿內側抓了一把——他已經被鴨鱉子給咬了。現在真是又癢又疼,忍不住要撓的那種。

  王財迷下網的時候還在奇怪,為什么沒在早市看到李龍賣魚。回去打聽了人他才知道,李龍去了石城。王財迷還覺得挺不錯,李龍是出力不落好,跑那么遠賣魚,劃得來嗎?

  后來他才知道李龍去石城,完美的避開了他們這些隊里人窩里斗一起降價惡意競爭的麻煩,而他們最后落得一地雞毛。

  第二天早市還是王財迷和孟志強兩個人賣魚,第三天就多了隊里其他兩個人。

  一開始他們都和王財迷一樣,一個搪瓷盆,魚價也不低——但后一天,有人逮魚去晚了,看其他人都賣了一半了,他擔心賣不掉,直接半價賣。他這么一降價,他的錢賣掉了,其他人的魚就賣不動了。

  這幾天隊里許多人都喜氣洋洋的。一天不多,掙個三四塊五六塊的,有那懂下網的直接能逮個七八公斤上十公斤,那掙的就更多一些。

  雖然多走一些路,但來的是現錢,而且來錢快啊。這不少人立刻就覺得錢原來掙的是這么容易!

  惡意降價的不止一個,雖然降價錢掙的少了,但至少還是有錢在手里的。

  但是瑪縣的人口不如石城多,吃魚的人基本上是固定的,就那么多點兒,到后來最多的時候,全隊有十幾個人去賣魚,最后的結果是這十幾個人,除了一開始就降價賣的兩個,剩下的魚都沒賣完——別忘記了,市場里原本就是有攤位的。

  再說誰家也不可能天天吃魚啊。

  哪怕是李龍,也是去幾天會中斷著去石城的。

  這魚一賣不掉,緊接著就是更大的惡性循環,有人第二天去市場,一開始就是四毛錢一盆!

  而后面來的人就三毛一盆。買魚的可開心了,這么便宜的魚,和以前相比,不跟白撿的一樣嗎?

  但剩下的賣魚的就尷尬了。有人為了多逮魚多賣魚多掙錢,借錢買了幾條網,這至少得把網錢掙回來吧?

  結果沒車,等去了早市,太陽出來,人已經開始慢慢要散了,而他們的魚才開始擺攤叫賣。

  賣不掉。

  扔掉可惜,就有人專門等著看他們扔,扔了那些人再撿,但就是不買。

  為了這個,隊里好幾個人開始有矛盾了。

  陶大強把這事告訴李龍的時候,還有些擔心:

  “有兩家婦女在院門口吵起來了,罵得可難聽了。一家說另一家先降的價,讓大家都賺不到錢。另一家說自家賣魚,那想賣多少錢就賣多少錢,別人管不著……”

  李龍就相當于一個旁觀者,聽完這些事情后,問道:

  “那王財迷哩?前天還看著有不少人下網,昨天就剩下一半了,也不知道今天能有多少人堅持。”

  他相信還是會有人堅持下來的,畢竟逮魚掙錢雖然辛苦,但比地里干活拿錢方便。誰家里有個困難,想要急用錢,這魚逮出來,拿到市場里去賣,那錢就來了。

  能堅持下來的,都成了后世不少人羨慕的“漁民”。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