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三章 扎扎實實過個節

  李龍在詢問了李建國,知道他對于賣魚沒有什么抵觸后,便每天下十到十二條網,早上早早的牽著馬車去取網,回來擇魚,然后他和李建國去賣魚,梁月梅上工,陶大強拾網。

  安排的井井有條。

  而且因為提早了時間,李娟和李強兩個還能坐著自行車去上學,還挺開心。

  兄弟兩個每天都能進賬幾十塊錢,李建國的思想也慢慢發生了轉變。

  一天掙這么多錢,還掙啥工分啊?

  付出的也不過就是起得早些,去市場里吆喝兩聲而已。

  瑪縣的自由市場在石城收費一個星期后也開始收取了攤位費。

  和石城老街不同,這邊一開始收攤位費,擺攤的一下子就少了不少。

  據李建國回來說,那些不想交錢的,直接就把擺攤的位置往東移,移出了城,在烏伊公路路邊擺了起來。

  憑心而論,這攤位管理費其實不高,甚至比石城還要低,一個攤位基本上就是一到三毛錢。

  但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別說一毛,就是五分錢,那也是錢,關鍵時刻有大用的。

  然而,他們挪了位置,人流量卻并沒有跟過去——畢竟現在的市場已經固定了大半年,從原來的黑市轉過來的。縣城里的人已經習慣了市場的位置,突然變化之后,雖然那邊的東西便宜,但遠啊。

  不是誰都有自行車的。多走一兩公里路,來回要花費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對于早上上班工作的人來說,這時間還不一定耗費得起。

  所以大部份人買東西,還是在這邊的市場。

  而市場攤位少了,擺攤的交了管理費,賣的東西自然而然的就開始漲價。

  “有幾個賣魚的過來找我,想給我說把魚價提上去。”李建國在飯桌上給李龍說,“我沒答理他們。他們那一個個拿著幾公斤十幾公斤魚,提一點就提一點了。我這六七十公斤魚,本身就沒原來小海子魚好吃,提一點價,那指不定就沒人買了。”

  “是這個道理。咱們不缺這幾毛管理費,還是按原來的來。”

  “好些個老客還說哩,說原來的魚好吃。有些人還記得你和老爹哩。”李建國說著笑了,“我就告訴那些人,我們是一家子的,人家說怪不得老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還真是這樣。我還給他們說,等過段時間我們就送小海子魚了,現在那里得休息一段時間。”

  “的確是得休息一段時間。”李龍說,“其實里面大魚還不少,就是中等的魚讓咱們逮了不少——馬上該澆冬麥了吧,那之前小海子里要灌水,到時可能就逮不了多少了。”

  這個話題就這么打住了。雖然大海子的魚賣的沒小海子貴,但量大啊,一次頂得上小海子的兩次,而且李龍也看出來了。大海子四周雖然有好些個村子,但真正實施逮魚賣錢的,也就是自己一個。

  每次劃著輪胎到里面下網,感覺那個孤獨啊。

  時間一天天過去,很快,中秋團圓節到了。

  中秋節這時候還不是法定假日,單獨的話是不放假的。但今年的中秋和國慶合在了一起,是要放假的。

  中秋節的頭兩天,家里就已經開始準備過節的東西了。

  “小龍,院墻邊上有我撿來的那些木頭棒子,還有你拉回來不能做家具的松木枝子,我捆一起了,還有這盆面,你拿著到后面東莊子去給柴老爺子,你大哥和他家說好了,讓他幫著做鍋盔。”

  鍋盔原本是甘陜一代特有的食品,北疆這邊大部分的傳統漢人,在支邊青年來之前,是從甘陜那邊跑過來的,當然還有更遠的,小刀會起義或者跟著左宗棠、林則徐過來的,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甘陜過來的漢人在這里安了家,不僅帶來了蘭銀官話,也帶來了那邊的特產食物和生活習慣。

  柴老爺子做鍋盔在村里是一絕——柴家原本就是本地老莊戶,建村前就在。他做鍋盔也方法也是比較獨特,扣在一起的平底鍋里放上和好的面——當然面里是要加材料的,具體加哪些東西李龍也不清楚。

  平底鍋兩個扣在一起放中間,上下各放一個桶,桶里燒劈柴,因為劈柴耐燒。用上下桶里的火將平底鍋里的鍋盔烤熟。

  柴老爺子自然也不可能是誰家都幫著做,這得看關系。李建國還是有這個面子的,所以李龍把東西送過去之后,柴老爺子痛快的答應了。

  “明天下午過來拿就行。”

  “好哩。”李龍應了一聲,和這個矍鑠的老爺子告別,回去了。

  和“有錢沒錢剃頭過年”一個意思,既然要過節,那基本上就是量力而行。大西瓜是要備一個的,至少能夠一家人切著吃,往往都是早早準備了皮厚沙瓤的十多公斤大西瓜。

  蘋果這時候也不是那么貴,也需要備上。有錢的買幾公斤,除了過節平時也吃;錢少的就買幾個,團圓夜的時候擺一盤是個意思。

  當然,最不能缺的自然就是月餅。這玩意兒大隊門市部和鄉門市部也會賣,從中秋節開始,能一直擺到過年——至于保質期和會不會變質,沒人去管。

  賣完算完。

  所以往往到過年了還能看到門市部里的木頭柜臺里面,擺著一紙袋子月餅。通常很便宜,一兩毛錢就能買一塊,到后來變成五毛一塊,這陳年就不知道陳到哪一年了。因為用的糖多,通常還真就不怎么容易壞,最多里面的油變哈喇子了。

  李龍看不上這個月餅,早上去石城賣了魚之后,就到石城百貨大樓去買月餅。

  買月餅的很多,紙包的繩扎的那種,后世也有模仿的,看著也挺像。里面是包著八塊月餅,上面還糊著一張紅紙,挺喜慶。

  李龍算了算,買了六提月餅,這時候月餅餡并不只有五仁,這讓李龍有點開心。

  五仁、蓮蓉、豆沙、棗泥,李龍都是混著買的,各樣都有。

  六提月餅算大客戶了,售貨員麻利的把這些統包在一起,用一根繩綁好遞給李龍:

  “同志您拿好了。”

  李龍提著月餅然后去了水果區。

  “要多少?”

  “十公斤蘋果。”李龍說道,“包四包,三公斤一包,最后一公斤來一包。”

  伊犁來的大蘋果——這時候阿克蘇的紅富士還不太好往這邊運,畢竟獨庫公路這時候還沒開通,南疆的東西運到北疆來還非常不容易。這也是李龍默許玉素甫把玉農手里幾毛錢的東西賣給自己幾塊錢的原因——太遠了。

  “十公斤?你確定?”售貨員吃了一驚。過來稱蘋果的都是半公斤一公斤,兩公斤就算多的了,李龍直接稱十公斤,妥妥的大客戶!

  “對。”李龍掏錢付賬,“麻煩包一下。”

  十公斤蘋果也不輕,好在李龍早就準備一條干凈麻袋,直接全裝進去,背著麻袋提著月餅就出去了。

  就這個事兒,在售貨員眼里能討論好久。

  畢竟現在娛樂新聞太少了,八卦也不太好聊。

  李龍騎著自行車馱著東西回到縣城,把東西放大院子里,看顧曉霞還沒回來,便去了自由市場。

  李建國已經賣完魚回去了,讓李龍有些意外的是,楊秀蘭和韓芳還在推著車子賣著湯飯。

  是的,是湯飯。這讓李龍更意外了。

  看到李龍,楊秀蘭也很意外,韓芳的表情更有點驚喜,她笑著沖李龍招手:

  “叔叔好!”

  李龍推著車子走了過去,看到他們手推車上鍋里是湯面片,上面飄著青菜葉子,挺誘人的。旁邊擺著兩撂碗,一撂比較干凈,一撂明顯是吃過的還沒洗。

  “生意怎么樣?”

  “怪好哩。”楊秀蘭笑著說,“到中午就能賣完,下午還能賣半鍋。”

  “下午還來?”李龍有些意外,“有人買嗎?”

  “有,下午不多,但總比呆在家里強。”

  不錯,挺努力,這樣就好,也不枉費自己和曉霞幫助他一把。

  “這個……他叔,我先把這個月的房錢給你。”楊秀蘭不知道應該怎么稱呼李龍,猶豫了一下說道,“俺娘倆這大半個月,掙了一些錢,房租是夠了……”

  “你先拿著吧。等把房租、這些工具錢都掙出來我再收。”李龍擺手,“把錢收好,這市場里不知道有沒有賊娃子。”

  “知道哩。”楊秀蘭急忙把錢又放進了兜里,還在里面鼓搗了一下,李龍猜測那兜應該比較難掏。

  “那行,你們繼續,我還有事。”李龍說道,“提前祝你們中秋快樂。”

  既然這母女兩個已經能過上正常日子了,李龍就不打算再有過多接觸,回歸正常的租客與房主關系就好。

  不過他想了想,推車離開的時候還是對韓芳說:

  “那個屋子里有一些書,你要沒事可以看一看,以后如果有機會能繼續上學最好。”

  說完就離開了。

  再回到大院,李龍看顧曉霞已經回來了。

  “下午可以提前放假,咱們一起回吧。”顧曉霞對李龍說。

  “好啊,那也別做飯了。”李龍說道:“去大肉食堂吃,吃完給你爸帶一份。我這里買了月餅蘋果,明天我去你家。”

  “嗯。”顧曉霞有點害羞,答應的是很干脆。這里的規矩是中秋節通常孩子要去舅舅家。如果沒孩子,那通常就是女兒女婿一起回娘家。

  “我們也發月餅了,你呆會兒帶一些回去給大哥大嫂和孩子們嘗嘗。”

  這時候大凡有的單位,都是有點福利的。教育局也不例外。

  李龍這是提前過傳統團圓節了,所以顧曉霞才會害羞。

  明天肯定不止要帶這兩樣,還要帶酒、方糖、罐頭,這是比較普遍的禮物,李龍提前都買了。

  兩個人騎著自行車回到隊上,顧曉霞去東莊子回家,李龍則馱著東西回了李家。

  陶大強也在,李龍把給他帶的一提月餅一公斤蘋果和十塊錢遞了過去:

  “大強,明天過節,咱就不逮魚了,休息一天,過節后再說。”

  “這錢……”

  “過節了嘛,咋也得有點過節費。”李龍笑著說。

  陶大強摸了摸腦袋,沒搞明白這過節費是啥意思。

  不過既然龍哥給了,那就收吧。

  剩下的三袋蘋果,李龍的打算是自家留一袋,明天李建國他們要去梁家,帶上一袋,自己要去曉霞家也帶上一袋。

  當然,月餅還有老羅叔的那一份,蘋果隨便掏幾個就可以了。

  李龍把早上特意留下來的幾條大板鯽提上去了柴老爺子家里。老爺子正坐在院門口抽煙,看李龍過來,笑著說:

  “小龍過來了?你家的鍋盔做好了。”

  “嗯,麻煩老爺子了,這幾條魚是早上逮的,你們做著吃吧。”

  “行哩行哩。”老爺子咧著嘴,露出缺了一個的門牙,“大板鯽啊,好魚好魚。”

  李龍用籠布把兩個大鍋盔包好,提著和老人打個招呼,往回走。

  鍋盔還溫熱的,散發著香味兒。剛才拿的時候李龍就細看了,這鍋盔上面還用排針插出花紋來,放后世怎么也算是個半藝術品,但在這時候,就是一個比較稀罕的吃食。

  李龍回到院子時,李建國和梁月梅已經下工,李娟和李強也已經回來了。看著李龍拿著鍋盔,李強就嚷嚷著要吃。

  “吃啥?這是明天過節吃的。”梁月梅直接否決,“今天吃了明天就缺一口,那能行?”

  李強便息了聲。

  李龍把鍋盔放下,笑著說:

  “不吃鍋盔,咱們吃月餅。明天過節,咱們提前吃月餅也行。我買的多,今天一人一塊嘗嘗鮮。”

  李龍是小叔子,他既然說了,梁月梅也不好否決,只是對李強說:

  “只吃一塊,不能多吃!”

  “好好好!吃月餅嘍!”李強這時候哪管是什么條件,那肯定都是點頭答應的。

  李龍拿來一提月餅,拆開后說道:

  “上面寫著有餡的名字,自己挑。”

  李建國樂呵呵的看著李娟和李強在那里認真的認著月餅上面的字。

  “這個五……啥?”李強看過了所有的月餅,只勉強認出來一個“五”字,畢竟才一年級,識字不多。

  “五仁。”李娟知道,給他說,“五仁的,蓮蓉的,棗……泥?這還有豆沙的……”

  “我吃豆沙的!”李強一把搶過豆沙的,笑著跑到了一邊。

  李娟問李建國:

  “爸,你吃啥的?”

  “五仁給我。”

  “給。媽,你吃啥餡?”

  “我吃個蓮蓉的。”

  “小叔,你哩?”

  “你先挑,挑完我再說。”

  “有哩,這還有兩塊棗泥,一塊五仁的……”

  “那給我個棗泥。”

  李龍接過李娟遞過來的月餅,咬了一口,真不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