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縣就有運輸公司,現在也有私人買卡車跑運輸,更別提周邊的石城和更遠點兒的北庭了。
所以李龍的意思是想找能拉五十噸白的卡車還是容易的。現在下班了,他打算第二天就給縣運輸公司打電話,看他們接不接這個活。
劉高樓這一天也跑累了,李龍要請他吃飯,他連說不用,在沙灣路邊吃過了,然后就帶著人就去招待所,說要趕緊休息。
李龍沒忘記給顧博遠那邊打電話說東西已經拉到了。
顧博遠那邊天還沒黑,給李龍說他們這邊才下班,正在盤點,東西到了就行了,電話也就掛了。
李龍這才反應過來,雖然就隔著個天山,但瑪縣比伊寧那里天早黑半個小時。
李青俠看著兩臺巨大的拖拉機感嘆著:
“嘿,看著真帶勁!這么大的家伙,這犁地跑得肯定快,不過這平時沒啥,開春的時候地里是濕的,這拖拉機會不會吭到地里?”
“不會。”李龍搖頭說,“這玩意兒一臺頂那鏈軌拖拉機兩臺的馬力,輕松就拉走了。”
他打算明天和運輸公司說好后,就把機子開回到四小隊去,后面犁地啥的就可以用這個了。
其實這玩意兒重點作用就是犁地平地,動力足,一天一夜犁個四百畝,按現在四小隊的價格,一天就是兩三千的毛收入。
只要地塊夠大,雖然這拖拉機貴,但好好干一年也就賺回來了。
當然前提是人家能把地給你干。四小隊目前已經有三千多畝地了,全算上的話,犁平耙一整套下來要十來塊錢,春犁一遍秋犁一遍,一年就能弄個五六萬甚至更多。
當然以李建國的人脈,搞好了自然不止四小隊這一塊地方,就看接下來他想怎么干了。
純搞機械化,就憑這大馬力輪式拖拉機,對著鏈軌拖拉機來說算降維打擊,沒得比。
當然,實際上怎么搞看李建國自己的,李龍搞這個一部分是真有農業機械化夢想,另一方面也是個情懷。
他自己開收購站,根本就沒啥時間去搞農業,既然大哥有這方面的打算,那他肯定是全力了。
那些皮子貝母卸下來之后先堆在臨時倉庫里,明天還要清理。
李龍和李青俠回到大院子吃飯,這時候已經比較晚了,他們回來后顧曉霞和楊大姐兩個都在院子里等著。
中間李龍他們沒回來,顧曉霞就打了電話,知道這邊忙,就留了飯菜。
這時候把鍋里的飯菜弄出來,李龍和李青俠兩個邊吃,邊給顧曉霞把情況說了一下。
“看來我爸他們在那邊搞得還行啊。”顧曉霞聽說父親送來了一批皮子和貝母,量還不少,笑著說道。
“嗯,好得很。”李龍一邊吃一邊說道,“那邊二道販子多,沒成規模的私人收購站,咱開的是頭一家,有公家給過來道賀,那些亂七八糟的人都清楚。
再說了,頭一家上電視臺上搞七天的,還是三種語言,這一下子讓許多人都知道了,那些縣里的家里有貨的人也都過來賣,收的東西就多了。”
萬事開頭難,一開始搞得好,這局面打開了,后續只要把牌子立住,服務態度搞好,不發生意外的的話肯定就會繼續紅火的。
顧曉霞笑著點點頭,去照顧明明昊昊去了。
李龍則和李青俠繼續說起這大馬力輪式拖拉機的優點來。
李青俠雖然不清楚為什么這拖拉機才過來,小兒子就如數家珍的啥都知道,但不妨礙他為小兒子自豪。
“咱這算是縣里頭兩臺吧?”李青俠問道。
“嗯,石城去年就進了,新的。咱這算是二手,不過要按縣里來說,這是頭一臺。”
“嘿,”李青俠也挺激動的,這說明啥?說明自家的情況,已經排到了縣里的前列了。
“兩臺啊,這恁貴的玩意兒,你弄一臺不就行了,咋還搞兩臺?”李青俠有些不解。
“一臺放咱們隊里我大哥自己開,我想著再搞一臺跑著賺錢。老爹你想啊,現在犁地平地耙地一整套下來要十幾塊錢。
鏈軌拖拉機一天犁個一兩百畝頂天了。實際上現在各隊的鏈軌拖拉機大都是老舊貨,犁個幾十畝就趴窩在地里的多得是。
如果是開春,早點犁地還沒啥,如果是秋天呢?有些人地收了后就著急著要犁了壓冬麥,這樣的話村里那一臺老舊的東方紅七十五,估計就得連軸轉,就這樣還不一定能完成預期。
所以我的想法是,讓俊峰或者其他人,開著這拖拉機到時往外面跑,跑著去犁地賺錢。”李龍說道,“這樣的話,本錢能早點回籠。這個不光是給咱賺錢,也是在幫著鄉親早點把地種好。”
李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說實話。
這一世他的蝴蝶翅膀扇動了一下,有了錢便在四小隊買了新的拖拉機,還買了一臺放在孟海那里。
但原來的時空,四小隊一直就是王財迷用隊里那臺,再后來有人買了臺804,也是舊機子,不過技術沒王財迷好,所以就那么用著。
不光四小隊,其他小隊基本上也都是這樣,用舊機子,幾乎沒有人買新機子。
而犁地的這活,在2010年之前,幾乎就是被原來生產隊大集體時候的拖拉機手給壟斷著,沒別人去干。
一開始李龍沒想著原因,后來閑著沒事的時候分析了一下,這些生產隊大都是六七十年代逐漸成立起來的,第一輩人感情相對比較深,畢竟都是建隊一起工作生活過的。
所以一旦形成了習慣,很難打破,或者說為了面子,有些時候有機會也不會去爭取。這意思就是說,原來的拖拉機手在包產到戶后默許著就占據了犁地播種這個領域,縱使有人想插手這一行,也拉不下這個臉。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犁地是個技術活,而且老式的東方紅七十五鏈軌拖拉機帶的五鏵犁是固定犁頭,需要有一個人在后面犁子上坐著打鏵。
犁地不是常人想像中的就只繞著圈子在地里犁就行,那樣的話,翻起的土都朝一個方向,地不平或者有坑洼的話,種地會非常麻煩。
為什么2010年后一下子就變了呢?一來是那時候國家的農機補貼開始大規模實施,買農具會有30的補貼,像當時的1254這樣的大拖拉機三十多萬近四十萬一臺,國家一下子就補了十幾萬。
勺子才不買!
四小隊當時在不到半年的時間,一下子買了三臺!
另外一個原因是到2010年前后,老一輩種地的大都退居二線,李強他們這個年齡的人成長起來,成了種地的主力。
原來的那些老一輩的感情沒那么濃了,在社會風氣和環境的影響下,誰先富起來那誰有本事,錢到兜里才是真的,至于人情關系,往后靠靠。
那時候拖拉機太多還出現過搶著犁地,導致犁錯地的。那時候四隊的地已經開墾到了七八千畝,犁地一畝那時候到了二十五塊錢,三個拖拉機手連軸轉,有些時候甚至不經地主同意就把地給犁了。
大多數人是默許這個結果,犁了就犁了,只要沒犁壞,錢也就給了。
但有一家原本答應給別人犁的,結果讓另外的人犁了,他們家就不給錢。
還有一個開拖拉機的是新手,翻轉犁沒用好,直接把地犁壞了——犁地也是要看土翻面朝向的,搞反了也麻煩。
在這里給沒種過地的解釋一個農村犁地的常識。土地種完需要犁的時候,有幾個技術名詞,叫劈墑、合墑、覆墑等,老一輩種地人大都知道。
犁一塊地,從地邊上犁的時候,第一鏵犁就會犁出一個溝來,這叫劈墑,這個溝肯定不能留,不然不好種地,翻轉過來還要再犁一鏵土把這個溝給平了,這叫合墑——這一下子完成了,接下來才是按順序犁地。
也就是說,犁地的時候,最兩邊和最中間是需要重復處理的,不然要么留下生地,要么留下深溝,都是不行的。
老的拖拉機手犁地前一般都要問主家是外翻還是內合,這個主要看地的情況。如果地中間洼,那一般都是內合。
犁地不光要拖拉機拖拉機手的技術,還考驗打鏵人的技術,以及配合程度。畢竟老式拖拉機帶著犁頭可沒那么自動化,開犁的時候,需要打鏵的人把犁頭手動壓下去,犁到地頭再提上來。
大馬力輪式拖拉機犁地雖然也需要考慮劈墑合墑覆墑的問題,但壓犁可以在駕駛倉里操作,不需要打鏵的人,而且因為帶的是翻轉犁,所以在地頭同時就可以調整犁鏵,不需要轉一個大圈來保持犁地方向的一致性。
會很省人工且省時省力。
當然,解釋那么多,就是說老式拖拉機和老一輩種地人對這個比較看重,如果犁不好是會罵人的。新手不一定管這個,可能翻轉犁也會犁出開閉壟和生地來,可能種地的人不懂也就糊弄過去了。
第二天吃過早飯,顧曉霞開車去上班,順便送明明昊昊到幼兒園,李龍則去了收購站,給運輸公司打了電話。
運輸公司那邊還真有閑著的車,請示了領導后立刻就同意了。
李龍開車去了招待所,給劉高樓說了這件事情后,劉高樓也挺開心,給李龍說這一批白的錢后面肯定會帶回來。
李龍自然是不急的,雙方的信任度非常的高,他也不擔心。
劉高樓帶著駕駛員去收購站,李龍則去零工市場叫了十來個人,這是帶過來讓他們裝水泥。
收購站裝水泥這邊由劉高樓和梁雙成看著,李龍就開著大馬力輪式拖拉機帶著犁頭回四小隊了。
劉高樓一開始還想著讓兩個跟來的拖拉機手幫著李龍開,結果李龍上來發動著,很熟練的就開走了,把他也嚇了一跳。
李龍畢竟一個人開不了兩臺,另外一個則由駕駛員開著去。
而卡車上的農具也沒卸下來,這些人先往空卡車上裝水泥,裝有農具的卡車,李龍讓他們跟著自己直接去四小隊,要把農具卸到那邊。
他離開沒到半個小時,馬曉燕騎著自行車就來到了收購站。
找一圈問清楚李龍去四小隊了,她才知道自己來晚了。
想想四小隊還挺遠,馬曉燕無奈只好先回去,打算下午再過來。
她是上班后聽說了有奇怪的拖拉機開到了收購站,把手頭的活忙完后就匆匆趕了過來。
馬曉燕猜測這應該就是李龍農業機械化夢想的開始了。
大馬力拖拉機開出縣城,一路往北,到鄉里再往東拐的時候,同樣吸引了不少人關注的目光。
李龍坐在駕駛室里熟練的操作著,還挺興奮。拖拉機的轟鳴聲比小四輪略大一些,但比東方紅七十五的轟鳴聲要小。
但帶給鄉里這地方人的震撼可就大多了。這玩意兒看著有駕駛樓,和東方紅二十八拖拉機有點像,但比那個大的多。
光一個大輪胎就快一人高了,這么大個的家伙,看著真不一般!
被吸引過來看的可不光是附近的人,鄉里工作的公家人也都被人給叫出來看,其中就有姜至瑜。
看著拖拉機拐了個彎向東而去,她幾乎立刻就認定這拖拉機是開往李家的,甚至開拖拉機其中之一就是李龍。
所以姜至瑜轉身就往院子里跑,去和鄉長說一聲,然后騎上自行車就跟著去了。
有一些娃娃也跟在后面跑,跑幾步就被甩在后面,有些則在那里聞著尾氣。
騰起來的灰土很大,但沒幾個人在意。
這時候有灰土不是很正常的嘛。
姜至瑜騎上車子來到李家的時候,果然看到兩臺拖拉機正停在李龍院子門口,李龍正給李建國說著拖拉機的情況。
李建國臉上表情有點復雜。
自家這兄弟真能折騰啊!
這新的東方紅七十五鏈軌拖拉機才買兩年啊,現在又整了兩臺這么大的家伙。
這得多少錢啊!
不過看著這大家伙真帶勁,再聽李龍說這大家伙的優點,看著后面懸掛著的翻轉犁,能少一個人,那真是舒服啊。
“一天一夜能犁四百畝地?”李建國想想就動心,而李俊峰更是。
李龍先前就隱約給他提過,如果他真打算落在北疆,那除了帶著這些人種地,還要往外開拓著賺錢。
李俊峰當然是沒問題了,他對比了一下留在北疆的堂兄弟李俊山,覺得呆在四隊這里可能過得更好一些。
這大馬力拖拉機真帶勁,兩臺啊!建國叔一個人肯定開不過來,接下來呢?說不定有一臺就落在自己頭上了。
至于李龍?不可能開的。
“四百畝,你想想啊,輪子轉的,犁地的時候一個小時都能跑十幾二十幾公里,那能犁多少畝?”李龍笑著說道。
“輪子快是快,那也容易陷到地里啊。”李建國自種地以來犁地用的就是鏈軌拖拉機,開春的時候地是濕的,鏈軌不陷地,就跟坦克不會陷到一般沼澤一樣。
“馬力足,你看這大輪胎多寬,根本陷不下去。”
李龍一一給解釋:“這拖拉機的馬力是七十五的兩倍,根本陷不下去。”
大馬力拖拉機的到來,立刻就把因為播種結束,間苗還沒開始的村民們聚攏過來,他們聽著李龍的話,看著這高大的拖拉機,眼神里有著羨慕、敬畏,還有一點點嫉妒。
是啊,為什么總是李家攤上好事呢?
和李龍或者和李家關系好的,則紛紛提問,想更多的了解大馬力拖拉機的情況。
不過一聽這一臺拖拉機就價值近五萬美元,一個個都不開口了。
東方紅七十五都買不起,這個更買不起了。
李龍覺得這玩意兒暫時,至少在十年內,可能是沒有多少私人能買得起,所以他暫時會以壟斷的方式存在。
姜至瑜的到來,讓不少人有些意外,李龍也挺意外的。
“李龍同志,這就是你的農業機械化的其中之一?”姜至瑜一過來就拋出來一個問題。
李龍原本是想著把農具卸完,給大哥講清楚大馬力拖拉機的運用,然后就回去的。
眼看姜干事過來,他肯定是走不了。
“是的,這玩意兒才能算農業機械化新的開端和基礎。”李龍以前給姜至瑜說過自己關于農業機械化的夢想,現在多解釋一下也無妨。
“能多聊聊嗎?”姜至瑜問道,“這是才買回來的?看著不太像是新的。”
“從蘇聯進口的二手貨。”李龍說道,“新的我們暫時還買不了,國營企業才能進口。”
其實托關系掛靠一下也能買到,但那就實打實的要付出美元,而且還貴,李龍覺得現在這種情況就挺好。
卡車司機過來問李龍要不要回,李龍就給他們說讓他們先回,自己這里還有事。
“那……馬干事還沒問到這事吧?”姜至瑜腦海里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來,問道。
“沒有。”李龍搖了搖頭,“昨天晚上才到的,我今天上午就開過來了,你有什么問題就問吧。”
“能先介紹一下這大馬力拖拉機的特點嗎?”姜至瑜拿出了本子,準備記錄。
其他人看著姜干事在采訪李龍,便沒過來打擾,更多的是在近距離觀察著那些農具。
嘿,原來覺得東方紅七十五已經夠大夠利害了,現在看這個,還厲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