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熊說到這里,再也說不下去了,就連他這個樂觀派這時候也忍不住哭了出來。
圍觀的人聽了,同樣有不少人再次抹起了眼淚,顯然十三郎的話觸動到了很多人的傷心往事。
林三七拍了拍劉夢熊的肩膀,安慰道:
“一切都過去了,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重要的是往前看。等你在香江功成名就了,再衣錦還鄉,到時所有的苦難都會成為你的功勛章。”
劉夢熊抹了一把眼淚,堅定道:
“不回去了,這輩子都不回去了,我家人全部都死了,全家就逃出來我一個,以后香江就是我的家。”
林三七沉默了一下,心想年輕人受了委屈,說些氣話也是正常。
我們每個人都要愛國,但國家同樣也要愛人民,這個是相互相存的。
“對了,你在內地原來是做什么的?”
劉夢熊這才想起這是在面試,于是認真回道:
“我畢業于廣西農業大學,畢業后當過中學老師,后來……所以英語我懂,粵語雖然不夠標準,但是日常交流是沒有問題的。”
逃港者們到達香江后,出去往往會千方百計隱瞞自己的身份,這種隱瞞通常是從口音的糾正開始的。
逃港者多來自兩廣地區,能說一口流利粵語,但香港本地人還是能很快分辨出港式粵語與廣式粵語的區別。
比如內地人講廁所、屎坑、便所、東司之類,而香港人洋氣一些,說托列(toilet)。
香江本地人就可以從一些日常用語上,一聽就知道你是內地來的。
林三七并不介意粵語標不標準,只要能日常勾通交流就行,不至于雞同鴨講,那生意就沒法做了。
一聽劉夢熊來自廣西,林三七笑著對旁邊的王晉和黃曉吉笑道:
“喲,這位還是你們的小老鄉?”
王晉也回應道:“我早就聽出口音了。”
林三七學了一句后世著名的廣西梗:“表哥,我出來了喔。”
哈哈哈 旁邊嶺南醫藥的工作人都笑了起來,明顯就是在拍老板的馬屁,給足情緒價值。
劉夢熊卻是嘴角抽了抽,心想這廣西話說得真怪,但臉上還是嘿嘿嘿跟著一起傻笑。
林三七這時候同樣拿過一張英文報紙道:
“文憑不憑的已經不重要了,現在也沒學信網,沒辦法查證真偽。不過如果能說標準的國語和英文,那就錯不了,哪怕不是大學生也沒關系。”
林三七這是說給周圍人聽的,他這里不注重文憑,只注重能力。
劉夢熊讀完英文報,也順利入職嶺南醫藥。
面試兩個人后,圍觀的難民們看到這家公司是誠心招人,而且給出的工資待遇都是最高的,同時還能幫忙搞定香江身份證。
這下本來觀望的一些人也都紛紛涌上來報名了。
林三七看到踴躍報名的難民們,這才將攤子交給了林六叔:
“六叔,接下來就交給你們了,其實我要的人也簡單,就一個標準,落落大方。至于文憑什么不重要,只要會英文的,幾乎個個是大學生。”
林六叔點點頭,對于侄兒喜歡什么樣的職工,多少心里有數。
但顯然剛剛三位年輕難民講的悲慘故事觸動了他的心弦,簡單點說,就是林六叔心軟了。
“七仔,六叔有個事情想跟你商量一下,就是你看我們能不能多招一些內地同胞進入公司工作?”
林三七有些奇怪:“哦,六叔,你有什么新想法?”
林六叔讓工作人員開始招聘,自己將林三七拉到了一邊:
“鬧,六叔是這樣想的,我們家名下幾家公司現在發展得都很迅速,無論是醫藥這一塊,還是砂石公司,或者物流運輸公司都需要人手。
能不能從這批難民中多招一些,給他們一條活路?
你看看這里的環境實在太差太惡劣了,雖然不至于餓死,但是港鷹政府都是把他們當豬養著,連個基本的醫療保障也沒有,生病都沒地方看。”
林三七懂了,這是六叔突然同情心泛濫了,這讓他有些為難了:
“六叔,你也知道我們家名下的公司都有專業要求,比如醫院要有醫學文憑,藥店的話要懂外語和粵語,哪怕是運輸隊也要會開大卡車,這都不是普通人能干的。”
林六叔顯然不死心,于是又出主意道:
“那我們也可以開辦一些制衣廠、紡織廠,這些工作的要求不高,只要肯干應該人人都能勝任的。”
林三七看著眼前密密麻麻的小木屋,心中也有些糾結。
開辦制衣廠、紡織廠什么的,要求的確不高,但這些工廠的利潤很薄,完全就是靠壓榨工人才能賺到錢。
林家如果真壓榨內地同胞,讓他們一天工作16小時,常年無休,將來鐵定會被罵是黑心工廠,沒良心家族,原始積累手上帶血。
但如果他不壓榨,那就相當于要養著這成千上萬的內地同胞,到時林家的財力支撐不支撐得住?
何況他這個做醫藥的,并不一定能接得到紡織方面定單,他沒人脈呀。
當然他也可以穿越帶先進的紡織機過來,一個工人可以管理8臺紡織機那種,但這樣工人素質和人數都有要求了,并不能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更何況林三七也知道,香江馬上就要進入房地產和金融服務業時代了,工業全面衰退已成定局。
等工廠大量倒閉,大量工人失業,而這些內地難民又是依附于林家的,到時林家就被動了,總不能真成立大圈幫吧?
將來內地難民的安居樂業的希望沒達到,弄來弄去,最后完全有可能演變成升米恩斗米仇。
林三七最終還是搖了搖頭,解釋道:
“六叔,你同情同胞們,這個我能理解,但是全港有幾十萬逃港者,這個重任不是我們林家能接下來的。
一旦我們準備接手這些難民,港鷹政府是鐵定會同意甩掉這個大包袱,幾十萬人都讓我們林家去管理,承擔一切食宿和生老病死。
六叔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林家是不是已經強到可以養活幾十萬人了?一個不好我們全家都要被拖垮,畢竟我們林家還沒有完成原始資本積累。”
林六叔一聽,重重嘆了一口氣道:
“七仔,你說得有道理,是六叔我想簡單了。”
林三七想了一下道:
“這事我們慢慢想辦法,比如五叔現在掌握著砂石公司,我們將來完全可以成立自己的建筑公司,買地皮蓋房子,這就需要大量建筑工人,就可以從難民中招聘。
另外我們的藥店現在開35家只是一期,后面還要開遍全港,整個東南亞,甚至還可能走向世界,這都需要大量工作人員,也可以從這些難民里挑。
我看到難民營里還有很多孩子,我們可以在難民營開辦學校,讓孩子免費入學。然后開辦職校,定點培養我們需要的人才,以后為我所用。
哪怕就算是眼前,我們家也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來,在難民營里成立一家醫院,給內地同胞們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六叔,你覺得呢?”
林六叔一聽,眼睛瞬間就亮了:
“好好,七仔,還是你想得周到,我馬上按你的指示辦,相信你父親也不會反對的。”
在回家的車上,林三七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幾十萬難民搞不好就是負擔,搞好了完全可以成為林家在香江的基本盤。
但是這中間的度怎么把握,這不是拍腦袋就能決定的。
如果在沒有完整的計劃之前,輕易接手這幾十萬難民,恐怕最后林家會被第一個反噬。
所以林三七只能慎重再慎重,絲毫不敢有圣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