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903章 除夕去大慶油田

  大年除夕當天,紫蘇號新舟飛機,也就是林三七的專機,在大慶油田上面低空盤旋。

  空軍的楊樹峰和孫京兩人親自擔任的駕駛員,讓兩位將官親自駕機,這絕對是國賓待遇了。

  林三七和石油部的鄭部長兩人靠著機艙玻璃,往下看著大慶這片土地。

  鄭部長在一邊介紹道:

  “咱們現在看到的是大同鎮,咱們大慶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就在這里打出來的。

  這事要從57年的時候開始說起,當時松遼石油勘探局龍江石油勘探大隊32118隊,在龍江省安達縣任民鎮以東約14千米處打了第一口基準井。

  我們也叫松基一井,結果卻讓人失望,別說石油了,連點天然汽都沒有。

  當時就有不少人認為大慶這邊有油田的可能性不大,包括蘇聯專家也是如此認定的。

  但當時我就不信邪了,換了另一支勘探32115隊來,在吉省郭爾羅斯縣打了松基二井。

  可惜最后只發現了少量的油氣顯示,這第二口井又失敗了。

  啊呀,當時舉報我浪費國家經費的人不要太多,但我就是堅定認為大慶這里有石油。

  1958年11月,我們開始進行第三口井勘探,把井位定在大同鎮西北,小西屯以東約200米,高臺子以西約100米處。

  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當我們打到1462米的時候,該油井開始噴油,當時把我們興奮得呀,一個個全部都跳到了石油池里。哈哈。

  三七同志,松基三井可不簡單,這標識著我們正式發現了高臺子油田,為松遼盆地找油勘探找到了首個落腳點,也為我們后來的勘探找到了方向。

  后來我們陸陸續續在附近打下一口又一口油井,口口出油,形勢一片大好。”

  林三七從飛機上看出去,發現下面就是白雪皚皚的一片。

  這可是2月份,正是北方最冷的季節。

  林三七原本都準備回寶安縣過年去了,但是硬是被鄭部長拉到大慶來搞所謂的視察,其實就是想把煉油廠項目給落實好。

  林三七知道石油部現在想自己煉油都想瘋了,于是也只能同意一起過來。

  幸虧他現在有專機了,這要是坐火車再坐汽車,趕到大慶起碼要一個星期,那真是瘋了。

  林三七看了半天,這才發現,在地面上一個個鉆井平臺旁邊,正有許多人群在工作,看起來像螞蟻在移動一樣。

  于是忍不住好奇道:

  “鄭部長,今天可是除夕,我怎么看到還有工人在工作?”

  鄭部長感慨道:

  “沒辦法呀,現在太缺油了,我們是一天都不敢休息啊,就想多生產石油,多為國家做貢獻,早日讓我們摘到貧油國的帽子。

  遠的不說,就說咱們首都大街上的汽車,上面全部都頂個大氣包,這不是打我們石油人的臉嘛。

  蘇聯專家撤走之前,當時我就在玉門油田,當時蘇聯人說,沒有他們的援助,我們至少在20年內沒辦法大規模生產成品油。

  當時把我氣得,老子就不信了,離了他張屠夫,我們就要吃帶毛豬了?蘇聯人能做到,米國人能做到,憑什么我們華國人不能做到?

  但是玉門油田的產量遠遠不夠,解放前供應我軍是夠了,但是解放后要承擔起全國成品油供應那就力有不逮了。

  所以我們急需要尋找新的大油田,俗話說得好,佛爭一柱香,人爭一口氣,這也是我當初不顧大家反對,堅持要在大慶找油田的原因。”

  林三七還是有些好奇:

  “鄭部,有一點我不明白,咱們國家有960萬平方公里,你怎么就肯定這里有石油?這打一口試驗油井需要幾十萬元經費,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鄭部長突然哈哈大笑道:

  “那是建立在科學依據的前提下,當然這運氣也不能少。

  你是不知道啊,其實1915年,美孚公司就派人到咱們東北等多地進行石油勘測。

  當時勘測結論,是華國東北部絕大部分地區沒有含油可能性,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石油開發。

  “華國貧油論”的說辭由此出現在外國地質學者的文章中,他們認為只有海相沉積地層才能生成大油田,而華國內陸大片區域都是陸相沉積,不可能有石油。

  1930年,覬覦我國資源多年的曰本也開始在東北地區進行石油鉆探。

  抗日戰爭期間,鬼子又一次進行了大規模的石油鉆探,到1942年鉆探停止時,一共鉆了81口試驗井,結果都沒有發現大規模的油藏。

  于是鬼子也對“石油只存在于沿海地區”的理論深信不疑,認定我國是貧油國家。

  其實非常驚險的是,1940年鬼子曾到松遼盆地的安達縣打下過一口1000米深井,沒有檢測到工業性流油。

  而這口鉆井離后來發現的大慶油田主要產油區,僅僅差一公里。

  三七同志,你不要小看這小小的一公里,要是當年鬼子發現了這個大油田,那后果不堪設想,他們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牢牢占領東北。

  等鬼子有了石油,不再依靠米國,那這場侵略戰爭我們就更難打了。

  不說別的,就說鬼子當年是有足夠的能力生產坦克飛機的,但他們是國內不產油,所有汽油和航空煉油都要靠米國進口。

  米國人后來斷了鬼子的成品油供應,這也導致鬼子的飛機軍艦沒辦法開動,限制了他們的戰斗力,否則二戰還真可能被鬼子翻盤。”

  林三七也是第一聽到這故事,也是有些后怕道:

  “還好還好,看來國運在我們這邊,就差一公里,這鬼子的運氣也是沒誰了,哈。”

  鄭部長這時候繼續說道:

  “1954年,地質學家李四光同志根據地質力學理論提出,對于我國的石油資源勘探,華北平原與松遼平原的‘摸底’工作是值得進行的。

  另外地質學家謝家榮同志也堅定認為,華北平原、松遼大平原下面都可能有石油蘊藏。

  他還提出,大陸沉積中有機物可能主要是由陸生植物分異而來,陸相地層才是最可能的生油層的理論。

  另外,黃汲清等多位地質專家經過反復研究得出結論,也認為陸相地層可以生油,這就跟米國人和曰本人的觀點是持相反意見的。

  我們當年還了好多次會議,經過了反反復復幾十次論證,進行了上百次的實地勘察,就認定大慶這邊會有石油。

  后來經上級批準,從全國各地召集了幾十個優秀的鉆井隊、幾千名科技人員、工人和3萬退伍軍人,加上7萬余噸器材、設備,組成了一支石油勘探大軍。

  這才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石油大會戰,并且最終被我們找到了大慶油田。

  而我們僅僅只是打了3口試驗井,而當年鬼子是整整打了81口試驗井,哈哈。”

  林三七看著窗外,微微點頭:

  心想是啊,國運在我,有時候這種玄幻的東西不得不信,就比如幾十年后,米國兩幢大樓被撞塌了,也撞出了我國的黃金十年國運來。

  我們抓住了這個機會,國內經濟才一飛沖天,這就是運道。

  紫蘇號專機隨后平穩降落在了大慶臨時機場。

  林三七從機艙里出來,被西北風這么一吹,瞬間就凍成了一條狗。

  為了御寒,他是穿了這個時代國內沒有的鵝絨服出來的,頭上戴著貂皮帽子,再戴著口罩,就這還是冷得受不了。

  再看看鄭部長和其他陪同人員,裹著軍大衣穿得單薄多了,卻沒有顯得多冷。

  林三七心想這南方人和北方人的體質到底有些不一樣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