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

  八三看書,大唐天將軍!

  李瑄一直認為他不是貴族,而是百姓。

  貴族只能對大唐修修補補,百姓能尋求真正的浴火重生。

  “李帥,圣人派人送來詔書,向您質詢,請過目。”

  劉單說著,才將圣人的詔書遞給李瑄。

  先家書,后詔書。表明劉單對李瑄的忠心。

  可李瑄依舊沒有打開詔書,他不用看,就知道李隆基的意思:“常言‘成敗論英雄’,如果此次失敗,我丟盔棄甲歸來,一定會受到圣人的責備。但我此次大勝,完成拯救婦孺的計劃,挫敵騎一萬,步兵四千,俘虜戰馬六千余匹,還陣斬攻克石堡城的吐蕃名將沒廬諧曲,大漲的大唐聲威,體現圣人的仁德。”

  李瑄太了解李隆基了,從天寶年間開始,駕駛著大唐這艘巨輪狂飆,大有邁步漢武之意。

  誰能為其建立邊功,助長他的威名,就會無節制地寵幸誰!

  李瑄此次軍功如此,必可讓李隆基大快。

  而彈劾李瑄的監察御史,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定會令李隆基所惡。

  “將軍有此行徑,世人會更加欽佩。”

  劉單由衷地說道。

  “此次高書記、岑推官與諸典軍將戰斗細節,戰斗環境都記錄下來,劉判官整理一篇《青海破蕃賊露布》,呈給圣人。”

  李瑄將資料交給劉單,吩咐他盡早整理出來。

  這次長途戰斗,從頭到尾跨度時常巨大,需要一定筆力描述。上次的賀表情緒和環境都渲染的很好,李瑄決定再讓劉單書寫。

  這次是出境作戰,用賀表不太合適,所以李瑄選擇名為“露布”。

  露布,捷書之別名也,諸軍破賊,則以帛書建諸竿上,兵部謂之“露布”。

  “遵命!”

  劉單接過軍文后,向李瑄拜離,他需要盡早將奏書整理出來。

  待劉單離開,李瑄才打開李適之寄過來的信件。

  信中告訴李瑄,家中一切安好,雖然兄妹思念,但理解李瑄守邊的辛苦。

  在李適之寫這封信的時候,還不知道李瑄要出征青海。

  現在知道了,心中一定會擔心。

  李瑄當即寫一封書信,向家中報平安。

  同時,李瑄向李適之寄送兩首詩。

  一首為贈送南霽云的詩《贈南八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這是李瑄在夜間劫營后,送給南霽云的詩,表達南霽云的武勇。

  另一首是歷史上李賀的《雁門太守行》。

  李瑄將其詩名改為《河隴曲》,專門描繪漓水之戰。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講的是守衛平夷守捉城和安鄉城。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講的是將士們日夜苦戰。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講的是河西的援軍到來,拉長戰線,情景交融。

  用易水代替湟水,讓人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更顯得悲壯。

  這首詩對李瑄來說,最關鍵的地方,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因為李隆基最喜歡聽這樣的話。

  李隆基高興和信任,李瑄才會安全。

  所以李瑄從來不抄襲消極,嘲諷皇帝、朝廷的詩,除非有一日無所畏懼。

  事實證明,一首詩,確實能改變人的看法。

  李隆基若是看到李瑄寫給南霽云的詩,一定會知道隴右軍中,還有一個叫南霽云的將領。

  李瑄昨天將《河隴曲》交給高適、岑參觀看的時候,讓二人非常震撼。

  這么多名詞交織在一起,構成凝重悲壯的意象。又用六個表示顏色的字去渲染,使情景更加鮮明。

  李瑄忽悠他們,之所以現在才寫出漓水之戰的詩歌,是因為一直在煉字煉句,所以才有這篇《河隴曲》。

  高適、岑參也在這兩次戰斗中寫不少詩,但即便最有立意的,也比此詩差一些。

  岑參年輕,屬于他的名篇還在沉淀。高適正在突破創新的階段。

  同時,李瑄已經學會盛唐的格律,嘗試自己寫詩,寫完一般直接撕毀,他總是不滿意。

  一天后,劉單就將《青海破蕃賊露布》整理好。

  劉單深諳李瑄的意思,開篇就用大量詞句表明李隆基的仁慈,天威不可侵犯。

  所以才有李瑄的一系列行動。各種描寫恰到好處,讀之仿佛使人身臨其境一般。

  露布寫好后,李瑄交給驛站,讓譯卒帶著他的家書,一起回長安。

  李瑄又在威戎軍待三天后,啟程回湟水。

  安重璋作為軍使,留在威戎軍城。

  至于那些救回的男女百姓,李瑄準備安置在安人軍附近。

  其實隴右一帶適合居住,耕種的地方不少,但多在敵人的兵鋒之下,無險要可守,所以不能生存。

  唯有拿下石堡城,或者按照計劃將吐蕃趕出九曲、青海,才能解放許多土地。

  在李瑄距離湟水城數里的時候,城中百姓夾到相迎。

  歡呼李瑄歸來。

  “李將軍的兵馬回來了。”

  百姓們看到馬隊的身影,紛紛驚呼。

  “有李將軍在,我們隴右百姓,再也不用擔心吐蕃的入侵。”

  又有百姓呼道。

  李瑄剛回威戎軍不久,他救回婦孺的消息,就傳到湟水城。

  能躍馬千里,孤軍深入,為平民百姓著想,是他們心中的大英雄。

  以前的邊帥,沒一個人能做到如李將軍一樣。

  邊境的百姓都清楚,節度使是隴右最大的官職。

  “蠻橫的大族現在封閉門戶,皆是因為李將軍。”

  百姓們也感激李瑄能震懾住豪強,讓豪強不敢再囂張跋扈。

  “我家原本住在綏和守捉北方,李將軍一定可以打敗石堡城的敵人,讓我再搬回家鄉。”

  其中一名百姓憧憬地說道,那里有他祖輩辛勤耕耘的二百畝地,由于吐蕃占領石堡城,無法耕種那里。

  “真希望李將軍永遠留在隴右為將!”

  一名老者的話,成為所有隴右人的希望。

  除了百姓們,還有劉晏、上官青等官吏,迎接李瑄凱旋而歸!

  “拜見李帥!”

  走進的時候,劉晏、上官青等官吏上迎。

  “免禮吧!”

李瑄抬手說道  本來李瑄要責怪西平郡長史上官青,弄出這么大的陣仗。

  但上官青告知他,這是百姓得知李帥將歸,主動來迎接李瑄。

  因為百姓們認為李瑄是真正保護百姓的邊帥。

  河隴百姓,一直是大唐生活最苦的百姓。

  其他地方百姓,有被豪強、官吏欺壓。但隴右百姓不單要被豪強、官吏欺壓,還要面對胡人的欺負。

  吐蕃時不時的大舉入侵,隔幾年就要躍過河湟。

  開元盛世,河隴也未太平過,甚至吐蕃在開元盛世的時候,都躍馬金城,搶奪牧監馬匹,劫掠財富,擄走百姓,屠殺軍民。

  李瑄親切地與百姓們打招呼問候,同時下馬步行,與軍民們一起同回湟水城。

  “李帥是否先去庫房看朝廷的賞賜,您未歸來,所以未分給諸軍。”

  到達城中后,劉晏向李瑄說道。

  朝廷對李瑄的個人賞賜,和軍隊的賞賜,早已到達。

  軍中的賞賜在倉庫,李瑄的個人賞賜,送到李瑄的府邸中。

  劉晏代李瑄接受。

  “去倉庫!”

  李瑄點頭。

  “諸軍的分配理清了嗎?”

  李瑄在倉庫中巡視一圈后,看到倉庫中滿是絹錢,向劉晏問道。

  “回李帥,戰死士兵的撫恤,屬于府衙統一發放。此戰臨洮軍騎兵功勛最重,按跳蕩等記功,共分臨洮軍絹一萬五千三百匹,錢一萬四千貫;其次為鎮西軍,共分絹五千五百匹;錢一萬一千五百貫,再次為平夷守捉使;共分絹兩千一百匹,錢兩千九百貫;然后是漠門軍,分絹一千九百匹,錢三千八百貫。最后是河源軍、安人軍、積石軍、綏和守捉、合川守捉等共分……”

  劉晏條理清晰地向李瑄說道。

  絹,一般都是戰功。

  錢,為出力的賞賜。

  如河源軍、安人軍、積石軍等,雖然經歷的戰斗很小,但只要出槍出弓,就有賞錢。

  “立刻令諸軍使派人來,將他們的賞賜領回去。”

  李瑄讓佐吏向諸軍傳達軍令,同時向劉晏吩咐:“戰死者的撫恤,一定要落實到位。如果兄弟們的撫恤在地方被官府貪墨,哪怕是天南海北,我也不會放過他們。”

  因為他知道,地方是真有會黑撫恤的。

  哪怕李瑄警告,也無濟于事。

  縱使嚴刑酷法,也總有鋌而走險。

  難道因為李瑄到來隴右,隴右豪強就不敢欺人了嗎?

  只是更為隱蔽了,不敢明目張膽了。

  罪惡,是不可能永久消弭的,只要有欲望的地方,就會滋生罪惡。

  隨后,李瑄又讓劉晏將此次青海之戰的死傷名單統計。

  李瑄會親自安排對他們的獎賞。

  當天下午,李瑄回到府邸。

  他的親衛,替換府中的衛兵。

  府中的奴仆們,也都知道李瑄已經回來。

  一名四十多字,有學識,叫沈籍的奴仆,被李瑄指為管家,平時幫他管理府邸內的衣食住行。

  “老奴恭迎李帥回府。”

  沈籍在門前向李瑄拜道。

  旁邊的奴仆立刻去幫李瑄牽馬。

  “嗯,辛苦了。”

  李瑄點頭隨意說一句。

  “奴婢們清閑,哪有李帥辛苦。”

  沈籍笑著說道。

  他少年時長輩犯罪,為奴多年。也跟過幾個主人,無一例外,那些主人都因為種種原因離開隴右,未帶他離開。

  他見識過許多形形色色的權貴,他們權勢遠遠不如李瑄,卻無一有李瑄這般謙謙的溫和。

  萬夫不當的猛將,又有無比細膩的一面,從未苛責過奴婢。

  李瑄特意叮囑過他,逢年過年的時候,從賬房取錢分給奴婢一些,并置買一些雞、羊慶賀。

  奴仆們都被李瑄的氣度所折服。

  “李帥,圣人的賞賜您是否先去一觀!”

  沈籍又對李瑄說這件大事。

  李隆基對李瑄的賞賜,在李瑄的府中。

  共有黃金二百兩,金器十件,銀器一百件,精致的漆器一百件,絹三千匹。

  這些能將李瑄的府邸,裝飾豪華。

  另外,朝廷還賞賜李瑄教坊美女十名,由高力士親自挑選。

  李瑄也終于明白,為什么蓋嘉運和哥舒翰在后期會在酒色中,腐朽墮落。

  立下邊功后,無節制地賞賜財富、美女,但凡是正常男人,都會沉浸在這聲望和溫柔鄉之中,不可自拔。

  “不必了!暫放入庫房,包括金器、銀器,不要擺在明面,有需求我會通知你。”

  李瑄搖頭,他去湟水城倉庫看賞賜給將士的物品,是為公事。

  對于自己的賞賜,他不怎么關心。

  他會將自己的絹,賞賜給戰死親衛的家屬和活著的親衛,以換取他們的絕對忠心。

  本來李瑄想將金銀賞賜給軍中將士,仔細一想,又不太合適。

  他怕監軍秘告他拉攏人心,李隆基很忌諱這種。

  因為他真是想拉攏人心。

  現在還不到時候。

  “還有十名教坊的歌妓,被送入府中。”沈籍又向李瑄說道。

  “就住在我府邸中吧!”

  李隆基賞賜李瑄美人歌妓的目的很明顯。

  李瑄哪能推脫的!他的文采名動長安,武勇聲震天下,剛正果毅,又不貪財。

  如果連女色都不近,那不就成圣人了嗎?

  這天下不允許有兩個圣人!

  雖然李瑄向李隆基說過“匈奴不滅,何以為家”,但成家立業,和這方面是兩回事。

  “她們平日練習樂器歌舞,技藝精湛,為首的女子,美若天仙。李帥連月征戰,不如欣賞一番!”

  沈籍為李瑄著想。

  他也是第一次看到那么美貌的女子。

  “改天吧!”

  李瑄剛回來,沒心情。

  沈籍只能作罷!

  回到臥室,李瑄觀看李祎贈送他的《行軍錄》,此次在吐蕃境內奔襲,《行軍錄》對他有很大幫助。

  比如借助坡勢突襲,就是行軍錄中李祎曾經用過的戰術。

  但李瑄也有對行軍錄補充。

  他結合行軍錄與隴右、青海、九曲的地圖,思索下一次的戰術。

  “歷史上哥舒翰在青海湖中心筑應龍城,并將神策軍移至應龍城。此真能影響吐蕃靠近青海嗎?”

  李瑄在地圖上寫寫畫畫,思考這一點。

  龍駒島上有山,在上面筑城,頂了天東西七十丈,南北四十丈。

  這能駐扎多少士兵?

  就算敵人靠近青海湖牧馬,夏天還得劃著船過去,去個千八百人有什么用?

  倒不如擴大伏俟城的規模,陳以重兵輕騎,讓伏俟城成為扼制吐蕃進入唐境的橋頭堡。

  李瑄看到伏俟城一帶,其實挺適合放牧的。

  除此之外,九曲的精華之地,一定要收復。

  那里有吐蕃建筑的樹墩城、大莫門城、宛秀城、百谷城。

  更有赫赫有的黃河大橋,洪濟橋。

  據《行軍錄》上說,樹墩城中,是吐蕃的兵甲庫,里面有諸多吐蕃鎖子甲、鐵甲、兵器。

  百谷城,是吐蕃的糧倉之地,九曲一帶吐蕃屯田的麥子,都藏在百谷城,甚至青海地區、赤嶺地區吐蕃士兵的糧食,都由百谷城出。

  而大莫門城至大非川,青海南部一帶,還有九曲黃河的上游,皆是吐蕃放牧之地。

  曾經吐蕃在黃河上游放牧,還要向大唐申請,現吐谷渾被征服后,吐蕃肆無忌憚。

  “如果要取,必先拿九曲。遏制住洪濟橋,斷其糧倉!”

  思考到天黑,李瑄堅定戰略。

  但肯定不是現在。

  春天時李瑄不打算出兵作戰。

  隴右兵力不夠,出兵太頻繁。

  他的陌刀軍也未到位,新兵招募,不能立刻戰斗。

  李瑄心中希望能憑借這次的戰功,讓李隆基給予他河西兵權。

  有河西軍的加入,李瑄才有足夠的精兵。

  晚飯的時候,李瑄吩咐沈籍準備一些粥和胡餅就行了,一路行軍天天吃牛羊肉,都吃膩了。

  吃完飯,李瑄掌燈將此次戰斗的一些心得記錄下來,方才沐浴入睡。

  一大早,李瑄在院中舞槊,繼續錘煉槊技。

  李瑄經過這次大戰,突然發現在戰場上“摧枯拉朽”的純鐵兵器挺適合他,往往一擊能折斷敵人的兵器,戰斗的時候更為剛猛霸道。

  有機會李瑄會找工匠,鍛造一柄鐵槍,但馬槊之技,必須勤修。

  李瑄練習半個時辰后收槊,羅興跑過來接過李瑄的馬槊,并對李瑄拍馬屁道:“七郎的槊法絕世,又神一分!”

  皇甫惟明走后,整個隴右,估計也就羅興會在私下稱呼李瑄為七郎。

  這是主仆之間的密稱。

  “可惜沒人能與我過三槊。”

  李瑄對這一點挺遺憾的。

  他戰過許多號稱猛將的吐蕃士兵,皆不堪一擊。

  與南霽云、車神塞、張興、辛云京比試,還得防止傷到他們,讓李瑄很不痛快。

  “哪是三槊,天下間無人能過七郎一刺!”

  沖鋒陷陣的時候,羅興一直在李瑄右側,薛錯一直在李瑄左側,他們各執一盾,防御流矢暗箭。

  兩場戰斗,神策衛死傷百人。他們兩人毫發無損,說明皆負勇力。

  羅興還沒見過哪個猛將,正兒八經接住李瑄一招,只有一些偷襲者,讓李瑄無法先發制人,但也僅此而已。

  李瑄只是笑了一下,目前來看,確實是這樣!

  “我要去洗漱了,你還跟著干嘛……”

  李瑄看著羅興。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