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辯駁的大臣,皆不提謄錄。

  因為謄錄的出發點太好,無法質疑謄錄,所以他們都拿科舉糊名說事。

  “啟奏陛下,公平取士乃是科舉之根基,糊名之法和謄錄之法可先在明年科舉試行,以測試糊名和謄錄制度下,與以往有何不同之處。關于德行考察之事,可后續再議如何完善補充,務必使我大唐科舉既能公平公正選拔有真才實學之士,又能兼顧德行操守之考量,為我朝江山社稷選出真正的賢能之才。”

  李瑄也向李隆基一拜,說出一個折中的想法。

  只要能試驗一次,他就能保證將兩法推行下去。

  “啪啪啪……”

  李瑄話音落,裴寬以笏擊掌,表示贊同。

  緊接著席豫、吳兢、李峴、楊慎矜、楊璹等大臣迎和。

  就連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吏,大多數都迎和李瑄的話。

  還是那句話,如果沒有“曳白”和“野無遺賢”,科舉糊名有待商榷。

  這兩件事情朝野非常不滿,連士人都知道,如果大臣弄權,他們家世即便再好,也無法進士及第。

  索性贊同李瑄改革科舉制度。

  況且李瑄在辯論的時候,壓制反對者,有理有據,讓他們覺得十分有說服力。

  自始至終,李林甫沒有提出一句話。

  因為李瑄針對他的意思很明顯,野無遺賢已是事實,說不如不說。

  后悔啊!

  本以為只是李瑄不在之時的一個小手段,討好圣人的同時,讓圣人對他更信任。

  李林甫不明白圣人為何會轉變這么快。

  他已經可以預料到此事傳出去后,朝野會對李瑄一片贊揚。

  同時還會帶來對他的嘲諷。

  “既然宰相和大臣大都同意科舉糊名和謄錄,從明年科舉開始試行。李相親自招募文筆好的文人,為謄錄文吏,以期明年可以直接派上用場。”

  李隆基抬手示意文武大臣停止掌聲以后,向諸大臣說道。

  依舊將此重任交給李瑄來做。

  謄錄文吏,屬于流外官,不可能有品級。

  但一定會有不得志、生活拮據的文人愿意充當行列。

  李隆基都這么說了,其他的官吏再勸也是徒勞的。

  只能默認科舉改革。

  朝堂上李瑄和李林甫博弈,李瑄又一次大勝。

  野無遺賢事件,相當于是李林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受到威望打擊的不單單是李林甫,還有以他為首的“保守派”。

  他們不禁懷疑李林甫能否為他們爭取利益。

  可朝堂上裴寬表面上中立,實則偏向李瑄。

  除了李林甫這樣李瑄的政敵,他們再也找不到其他頂梁柱了。

  只希望李林甫能快點振作起來,尋找常平新法的漏洞,對李瑄進行有力的回擊,穩定士氣。

  “退朝……”

  “恭送陛下……”

  隨著監禮官的退朝聲,文武大臣的齊聲送李隆基離開。

  “右相臉色不太好,我看今日就不必去中書門下堂了,回去休息幾日,這里有我和左相足矣。”

  前往中書門下堂的時候,李瑄看到一臉鐵青的李林甫,明知故問地說道。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就算是死,也要像夏侯嬰、公孫弘一樣死在任上。”

  李林甫說了一句氣話,他用西漢的兩位丞相,表達自己的志向。一定要與李瑄這個亂政之人,斗爭到底。

  “何必呢!按照輩分,我要稱呼右相為叔祖父。我們都是一家人,你該安享晚年才對,你看我父親那樣無憂無慮,多舒坦吶!更何況右相年長我父親不少,怕是以后沒機會享天倫之樂。”

  李瑄笑著向李林甫說道。

  李林甫的握緊拳頭,他覺得李瑄的話十分刺耳。

  他與李瑄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自稱輩分大過李適之,卻被李瑄反問輩分比圣人還大一輩,難道入皇宮不需要稟告嗎?

  同樣是扯血脈關系,李林甫卻覺得是羞辱。

  這是在罵他老了就該好好回去休息,趁早退位讓賢。

  “李相,我一直認為你很聰明。可你變法顯得太糊涂了。你看不清形勢,遲早會騎虎難下!”

  李林甫深吸一口氣,向李瑄還擊道。

  這是他的心里話。

  他承認自己有些地方敗給李瑄。

  但這一點,他絕對沒有看錯。

  “右相莫要亂我道心,變法強國,勢在必行。我一定會讓國家安定,百姓安樂,我們拭目以待!”

  李瑄看著李林甫,突然笑了一聲。一副自信的笑容。

  甚至李林甫都有些被感染,目光錯愕。

  難道李瑄真是白璧無瑕,和表面上一樣高風亮節?

  兩人明明知道道不同,不相為謀,卻還是一同走向前往中書門下堂的路上。

  同一條路,卻形同陌路。

  李瑄在中書門下堂,與李林甫和裴寬一起觀看從地方來的文書。

  探討該如何處理,今日李隆基未來。政事決于宰相。

  中午的時候,李瑄回到吏部衙門。

  此時,李瑄對吏部的官吏已經熟悉,哪怕是小小的書令史,李瑄也知道他們的名字。

  作為宰相,本是高高在上,但普通的官吏,卻無時無刻不在感受李瑄的平易近人。

  以往吏部侍郎,都不可觸摸。

  現在宰相兼吏部尚書,卻能和書令史談話,問吏部情況。

  一句“大有可為”這個四個字,不僅僅是鼓勵,也讓低級官吏更加努力。

  禮賢下士不論在什么時候,都是適應的。

  相比于李彭年主持吏部的時候,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李瑄為消弭李彭年在吏部的影響力,所以每天下朝后基本都會來到吏部,主持事務。

  當然,李瑄也沒有忘記新官上任,三把火。

  他通過查驗,發現吏部的吏部司郎中徒有虛名,于是上奏將其免職。

  舉裴遵慶為新任的吏部司郎中。

  “啟稟李相,新任的考功主事杜甫來吏部報到,現正在衙門之外。”

  小吏向李瑄稟告。

  “嗯,讓杜主事來見我吧!”

  李瑄向小吏交待。

  “是!”

  小吏退出去后,不一會兒,一襲青色官袍的杜甫,邁入正堂。

  “杜甫拜見李相!”

  杜甫入正堂后,滿懷感激地向李瑄一拜。

  此時他心情起伏,無以言表,

  “子美不必多禮。”

  李瑄請杜甫入座。

  李白是被李隆基“賜金放還”的,李隆基不喜李白的性格,使李瑄無法將李白調回京。

  其實李瑄非常遺憾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現在也只能在大江南北游蕩,為華夏民族揮灑浪漫的藝術。

  “下官未能制科及第,幸得李相看重,授予重職。今后如有事務,請盡管吩咐,必倍力而為之。”

  杜甫向李瑄感謝道。

  “是朝中有奸佞作祟,否則以子美的才華,何至于落第呢?不過子美也不用太在意及第的身份,我相信子美一定能處理好事務。”

  李瑄動情地向杜甫說道。

  先讓杜甫在考功主事,時機一至,李瑄會讓杜甫加入新法的事宜中。

  “下官雖卑微,但必全心全力支持李相。’”

  杜甫聽到李瑄對他的信任以后,心中更感激。

  李瑄讓裴遵慶帶杜甫到工作崗位上,既然在吏部衙門辦公,會為杜甫安排住處。

  杜甫在衙門內,很快就得知科舉糊名制度和謄錄制度即將頒布。

  都是由李相提出。

  他感嘆兩法對寒門的意義重大,這是對李林甫弄權的抵制,使杜甫對李瑄的仰慕和支持,堅定不移。

  放衙的時候,李瑄邀請杜甫到宋國公府中請他喝酒。

  在宋國公府杜甫見到李適之,并有機會和李適之這飲中八仙飲酒。

  凡是李瑄請入府中的人,李適之都會以禮相待。

  哪怕杜甫只是小官!

  杜甫品得美酒,詩興大發。

  他今年夏天剛到長安,就去拜訪過汝陽王,喜好玩耍的汝陽王立刻邀請杜甫飲宴。

  這在期間,杜甫結交許多文人,知道一些長安中的“酒仙”,這些人或已去世,或已離開長安。

  杜甫靈感噴發,當即尋來紙筆,寫下《飲中八仙歌》。

  飲中八仙,賀知章、汝陽王李琎、李適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

  杜甫不按地位,按照資歷和年齡,依次把“飲中八仙”刻畫出來。

  嗜酒、豪放、曠達,飲中八仙彼此相似。杜甫以洗煉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將他們寫進一首詩里,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圖。

  這篇詩是開先河之作,可嘆的是后世沒人能模仿如此精簡的群像詩。

  李瑄觀讀以后,點了點頭。和歷史上的《飲中八仙歌》差不多,就是李適之的部分有些變化,李瑄反而覺得更有韻味。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最了解李白的,還得是杜甫。

  李適之覺得此詩歌要經過他的手好好宣傳一番,心想被七郎看重的,果然有才華。

  十天時間轉瞬過去,進入寒冬臘月之中,人變得更為慵懶。

  這十天的時間,只有一半的時間上朝。

  其余時間李隆基都在留戀飛霜殿的溫暖。

  只要百官在衙門中,將瑣事處理,李隆基一個月不上朝也無所謂。

  這一日,李瑄從衙門回到宋國公府,李霅向李瑄說道:“七郎,下午的時候,隴右將十幾車棉花送過來。”

  李霅見識到李瑄所說的棉花,卻不知這些棉花具體如何。

  只覺得摸起來,手感非常好。

  “大兄,帶我去看看。”

  李瑄面色一喜。

  他之前吩咐過王難得,如果棉花成熟,彈好以后,先送一些到宋國公府,而非皇宮。

  到時候由他進獻圣人。

  李霅將李瑄帶入院子中,這里有十七輛車子,每輛車子裝滿彈過的棉花。

  李瑄打開一個袋子,將手插進去,蓬松柔軟,摸起來感覺還不錯。

  他立刻請裁縫,按照他設計的樣式,用上好的彩緞,縫制幾床被子。

  還試著縫制棉衣,為李適之穿戴。

  等被子縫制好,就拿到華清宮獻給李隆基,讓李隆基慎重對待棉花種植。

  李瑄預計到過年以后,他提拔、任命的僚屬,才能陸陸續續回到長安。

  屆時他就可以大施拳腳。

  縱然知道可能是“莊周夢蝶”,李瑄也會全心全意,滿懷期望地去對待常平新法。

  在諸法沒有開始實施的時候,李瑄想要低調一點。

  然樹欲靜而風不止。

  山東雪落不止,大雪壓垮許多百姓的房屋,已經造成嚴重的雪災。

  朝廷下令賑災的時候,也有流言蜚語傳出,說山東雪災是因為李瑄變法,惹得蒼天發怒。

  這種介于真與假的謠言,非常難處理。

  這個時代是很殘酷的,每一年在大唐都會有各種災害輪流發生,就看災害的大小。

  在保守派的刻意引導下,山東雪災被傳成變法導致的。

  他們鼓吹“天命”論,認為祖宗之法不能變。

  在李瑄罷免三原令后,威懾其他太守、縣令,直面豪強。

  使地方豪強雖然憤怒,但不敢真造反。

  因為損失的是利益,不是生命。

  真要到活不下去的時候,才可能造反。

  但豪強大族也沒有善罷甘休,地方官吏不敢上奏,他們自己擬訂文書,發動不知情的百姓,簽字成“萬民書”。

  以形成本地萬民皆反對變法的景象。

  這些所謂的萬民書,在中書門下堂堆得跟小山一樣。

  李林甫在看李瑄的笑話。

  長安的百姓,好像有組織一樣,來到華清宮下。

  請朝廷取消男女到十八歲才能結婚的命令。

  這事驚動李隆基。

  但李瑄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將這些長安百姓打發走。

  又一日,數百名長安文人士子來到李瑄的吏部衙門前,在外面叫喊著取消新法,其間還夾雜著幾聲“亂政”。

  李瑄派遣監察御史、侍御史去調查山東的雪災。

  沒有和反對他的士人辯論。

  因為李瑄知道自己無法說服這些士人,不用浪費口水。

  對于最近的事情,李瑄寫下一句話抨擊他們。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天象的變異不足以害怕,祖宗的成規不足以效法,人們的議論和攻擊不足以憂慮。

  李瑄保持自己的步伐,等待去革新,排除萬難,敢為人先。

  這三句話傳出后,敬佩的人對李瑄更敬佩。

  恨李瑄的人恨得牙癢癢。

  還有一些人覺得李瑄太過了,過猶不及。

  他們擔心這么剛強下去,會為國家帶來災禍。

  這“三不足”對朝野的沖擊力非常大。

  古往今來,沒有人說過類似的話。

  大逆不道和亂政的聲音多了起來,一些文人士子向李瑄寫信,苦口婆心想要勸說李瑄,不要行過激之事。

  但李瑄并沒有聽從。

  他的第一次變法,一定如雷而過,響動天地。

  要給天下百姓來帶震撼。

  李隆基看到李瑄的決心,依然力張李瑄的常平新法。

  他告訴李瑄,那些所謂的“萬民書”,以后無需向他上報,自行處理即可。

  以后豪強的上書,哪怕是其他事宜,也會在李瑄的手中石沉大海。

  風愈刮愈烈,李瑄巋然不動。

  他將這股妖風阻礙在興慶宮外,李隆基也不喜歡聽這樣的事情。

  這也使李瑄能在中書門下堂處理事務,與李林甫搶奪權力。

  使李林甫的日子愈發艱難。

  他覺得李瑄已經瘋狂了,朝野上下,這么多人都無法動搖李瑄。

  李林甫在等李瑄變法的時候,尋找機會,讓圣人看到變法失敗的因果,停止變法,罷免李瑄。

  十二月中旬,李瑄帶著一些棉花,和縫制好的被子,來飛霜殿拜見李隆基。

  “七郎的三不足,讓我覺得新法實施后,一定可以順利推行至郡縣。”

  李隆基讓李瑄起身后,贊嘆李瑄有這種決心說出這樣的話。

  若非力圖變法的人,絕對說不出。

  “臣必不辱使命!”

  飛霜殿外,李瑄回答道。

  行百步者,九十才半。

  更何況李瑄才剛剛邁出第一步。

  李隆基覺得變法很快會成功,只不過是一廂情愿。

  山高皇帝遠的地方阻力大,必然會讓李隆基失望。

  李隆基可能是因為自己年紀原因,從軍事上,到政治上,不論干什么都想速成。

  “三郎,七郎不是說要獻一些稀奇的物品,我們還是看看吧!”

  楊玉環不想讓李隆基多說變法之事,轉移話題說道。

  “好啊!據說那叫棉花。之前昭武九國進貢的布,好像就是這棉花制作的。”

  李隆基不再問變法,想要一睹棉花的玄奇。

  “圣人,娘子,請過目……”

  李瑄將一箱棉花拿到李隆基面前。

  雪白的花絮,如一團團最干凈的羊毛聚合在一起。

  楊玉環伸出玉手去觸摸棉花,軟軟得有彈性。

  一點也不粗糙。

  李隆基也是捏起一團棉花在手里搓來搓去。

  “就是這些,可帶給人溫暖嗎?”

  少頃后,李隆基向李瑄問道。

  “回圣人,棉花可制造纊衣,還能制造被子。這是臣令人為圣人縫制的被子。”

  李瑄又從箱里取出一床彩緞被子。上面繡著各種花朵,非常漂亮。

  “夜間睡覺,換成棉被,更輕便保暖……”

  李瑄捧著被子向李隆基介紹道。

  李隆基接過被子,在手中是很輕盈。

  在這寒冬臘月,手裹在里面感受到溫暖。

  “這一定跟七郎所說的一樣!”

  楊玉環將被子的一角裹住肩膀,她覺得這絕對比翡翠衾更舒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