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七章 愿助朕否

  現在李云麾下的兵力,是四萬人出頭,就目前而言,李云如果想要擴軍,還可以繼續擴,只不過經濟上會吃力一些。

  只不過眼下江東軍內部,原先的四大都尉都要先后晉升為將軍,他們麾下的人,有不少人都要跟著往上升一升。

  但是位置畢竟有限,不可能所有人原地往上升一級,總有一些人要被落下。

  這是一項既繁雜又龐大的工作,也是李云必須要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權力,

  他麾下各個軍中,理論上應該會有四十個人左右晉升都尉,不過江東兵現在的編制,并不是嚴格按照一千人一個都尉營來算,因為一個都尉有時候會執掌三個乃至于四個校尉營。

  也就是說,這一回江東約莫要有二三十個人晉升都尉,這些都尉,雖然依舊是幾個將軍推薦人選,但李云每一個都要親自把關,由他來拍板。

  否則,大權就會旁落,在這個秩序動蕩的年代,就有可能會出大問題。

  而再下面的校尉人選,李云不一定需要自己做主,但是名單也一定要送到他這里來,給他看過才成。

  這是涉及根本的事情,必須要牢牢握在手里。

  因此,在江東兵內部巨大變革的時期,暫時不宜擴軍,至少要過一段不短的時間,等李云把這段時間暴漲的兵力消化掉,運練成熟,然后在完成一輪地盤擴張之后,李云才會考慮擴軍。

  但是現在,他很多時候,兵力不夠使用,于是民兵就成了一個很好的選擇。

  其實這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自古以來,官府就有徭役,徭役之中有力役,也有軍役,都是官府無償征召平民,做一些官府需要他們做的事情。

  也就是說,身為江東的統治者,李云本就可以無償征召一大批青壯,到他軍中服軍役,甚至可以要求他們自備干糧,上陣打仗。

  冷兵器時代,朝廷一聲令下,征召幾十萬大軍,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這些服役的百姓。

  李云與朝廷不一樣的是,他也需要百姓參與進守城,或者修筑工事的事情當中來,不過他管飯。

  而且,他并不會讓這些民兵去戰場上當炮灰,甚至,不是逼不得已,他不會將這些民兵真正投入到前線戰場上去。

  畢竟,他兵器裝備都不是很夠,真正打起來了,這些民兵幫著搬搬東西,守守城墻尚可以,真要讓他們去跟敵人捉對廝殺,那就是明擺著要讓他們去送死了。

  本來,這一次服兵役,李云在告示里,也沒有寫強制兩個字,在他的估計當中,能募到兩三千自愿訓練的民兵,就不容易了。

  有這兩三千人在,到時候金陵城的守城壓力就會驟然減輕,李云可以更多的把金陵這里的兵力,投送支援到別的地方去,這樣兵力使用起來,不至于捉襟見肘。

  如果金陵這里搞得好,后續揚州,錢塘郡,都可以照此辦理,征募一些民兵,充當“輔兵”的角色,這樣用兵成本,就會大大減輕。

  讓李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金陵府的百姓這樣熱情。

  按照這個情況來看,一個月之內,五千民兵募齊,似乎不會有什么太大的問題。

  如杜謙所說。

  全靠同行襯托。

  李某人在當今這個世道的諸多官員之中,或者說諸多地方實控人當中,簡直可以說是濁世之中的一股清流了!

  “接下來。”

  李某人看著告示前圍著的百姓,心里也是一陣觸動。

  不可否認的是,每一個階層里,都一定有好人也有壞人,但是大部分百姓的情感,都是相當質樸的,為官一方,能夠讓他們過上好日子,能夠得到治下百姓的愛護,擁戴,是一件極有成就感的事情。

  這種成就感,相當熾盛。

  事實上,大部分官員真正初入仕途的時候,未必就是打定了主意是奔著當貪官來的,只是做了幾年官之后,便被官場污染,變成了自己少年時討厭的模樣。

  李云頓了頓,繼續說道:“接下來,我要花很長一段時間,把江東兵重新整理一遍,把各個級別的將官,都安置好。”

  “借此,完成一次重大的整編。”

  說到這里,他看著杜謙,笑著說道:“這個階段,我不可避免的要到處走,到處看,不太可能一直留在金陵,金陵的事情,就交給受益兄了。”

  “受益兄經管好金陵,同時咱們合力,盡快把該有的文官職司健全起來。”

  杜謙看著李云,點頭笑道:“這件事要是做成了,江東便自成一國,二郎可以稱國主了。”

  李云啞然一笑:“我又不是裘典,更不是王均平,咱們往后的路,還長得很。”

  他瞇了瞇眼睛,輕聲道:“我們,俱辛苦半年罷!”

  時光流轉,一轉眼,數月時間過去。

  就在李云與杜謙等人,在江東忙的風風火火,正在加班加點,忙的腳不沾地,把自己的體系一點點健全起來的時候,趕路趕了幾個月的皇帝陛下,終于磨磨蹭蹭的,來到了散關關城之下。

  李云先前說的情況,并沒有出現,也沒有哪個節度使,真的攔住了皇帝,把皇帝陛下,攔在關中之外。

  一方面,離得近的也就劍南節度使,了不起再加以北的河西節度使,隴右節度使。

  后兩者,要繞過整個京畿道,才有可能能繞到西川來,從空間上不支持他們這么做。

  二來,三個節度使聯手,愿意站出來跟他們打擂臺的人,太少太少了,一個劍南節度使,遠遠不夠看。

  散關關城之外,三位節度使都站在道路兩側,遠遠見到天子的車駕之后,三個人都畢恭畢敬的下拜行禮。

  “臣韋全忠…”

  “臣李仝…”

  “臣蕭憲,拜見陛下。”

  龍輦里的皇帝陛下,掀開車簾,看了看三個人,神色相當復雜。

  可以說愛恨交加了。

  只不過恨可能更多一些,他先是看了看韋全忠,最后目光落在頭發已經白了大半的李仝身上。

  只幾個呼吸時間,皇帝陛下便很快整理好了自己的情緒,看著眼前的三位大將軍,臉上露出了開懷的笑容:“三位愛卿,快快請起。”

  他親自下了龍輦,上前把三位大將軍一一攙扶了起來,最后一個扶起李仝的時候,他感慨道:“朕初登大寶,尚且還在處理先皇后事,賊人便已經兵臨城下,為了祖宗基業不失,不得不往西川暫避。”

  “幸賴卿等,力挽狂瀾,重新恢復關中,朕此時,真不知應該如何謝三位愛卿了。”

  李仝這會兒就被他攙扶著,聞言抬頭看了看皇帝,又低下頭道:“老臣一下,兩代受朝廷國恩,國家在此危難之際,老臣自然應當盡死力以報國恩。”

  皇帝又看向蕭憲,嘆氣道:“蕭愛卿一路從幽州領兵趕來,路途最遠,著實讓朕感動。”

  蕭憲也低頭道:“陛下西巡,臣等奉命討賊,便是遠隔萬里,跑死十匹馬,臣也應當趕來,勤王救駕。”

  皇帝點了點頭,拍了拍蕭大將軍的肩膀,感慨道:“愛卿忠心可嘉,忠心可嘉。”

  “等朕回了京城,恢復了朝廷之后,一定厚賞蕭愛卿。”

  蕭憲欠身道:“臣拜謝陛下。”

  皇帝陛下最后才看向韋全忠,沉聲道:“這一次韋大將軍出力最大,幾乎從頭到尾都在跟叛軍周旋,朕每閱軍報,一定有朔方軍與賊人廝殺的戰報,朕一直牢記心中。”

  “此次戡亂平叛,當以韋大將軍,為第一功臣!”

  韋大將軍低著頭,沉聲道:“臣受先帝拔擢就任朔方,又受先帝遺命出兵討賊,奈何臣無能,未能將叛軍剿滅在潼關以外,以至于勞動君父。”

  “臣請陛下治罪!”

  皇帝陛下搖頭道:“大將軍已經盡力了,此是朝廷上下人所共知的事情,朕又豈會不知?”

  “叛賊兇頑,能在兩年之內剿滅,朕已經心滿意足了。”

  皇帝陛下又夸獎了三位大將軍幾句,情緒突然激動起來:“當時關中危急,朕急發詔命,詔令天下藩鎮共討逆賊,結果天下藩鎮,只卿等三人前來!”

  “其余藩鎮,俱是國賊!”

  皇帝陛下咬牙切齒,怒聲道:“朕回了京城之后,定要下圣旨,起檄文討伐這些國賊,叛賊可惡,這些國賊同樣可惡!”

  說到這里,他看向三個節度使,沉聲道。

  “三位大將軍,愿意助朕討賊否?”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