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夫羅死后,胡族聯軍瞬間就崩潰了,另外一支胡族大軍,根本都沒有能過黃河,就被徐晃堵在了黃河邊上。
如今徐晃因為守城有功,因此被提拔為校尉,對此徐晃很是滿意,在函谷關守著關口很是愜意。
於夫羅來勢洶洶,走的卻是如此草率,讓天下人都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盡信書不如無書。
洛陽雖然暫時安定,但一直這樣卻也只能偏安一隅,最終還是難逃被殺的下場。
因此賈詡和徐庶陳宮還有張遼,這些人都建議李余主動出擊。
但如今雖然於夫羅新敗,但河東與河內兩郡之中羌胡眾多,一旦一個不慎兵敗,等待洛陽的就是被燒殺搶掠。
但如果不肅清這兩地的羌胡,任由這些羌胡霸占大漢的國土發展,等待洛陽的依然是被燒殺搶掠的下場。
因此這羌胡人不能不除!
如今於夫羅剛好敗了,這些羌胡人陷入內亂之中,正是最好的機會。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人被送到了洛陽來,或者準確的來說,是一個人的人頭,這是劉虞的人頭。
李余看著劉虞的人頭被公孫瓚的使者送到洛陽來,是沒有什么反應的,但是其他人可不同。
張遼也不管什么肅清羌胡了,立刻上書就要對公孫瓚出兵。
陳宮與徐庶也是義憤填膺,這其實也好理解。
這劉虞不僅是朝廷封的幽州牧,更是大漢宗室的宗正。
在原本的歷史之中,當劉辯被廢了之后,天下是不認董卓立的劉協的,他們想要奉劉虞為新帝。
如果不是劉虞誓死不從,甚至還說如果逼我為帝,我就跑到胡人的地盤上去,這才讓這些人心死。
這就足可見劉虞的身份之尊貴,然而如今劉虞竟然被公孫瓚殺了。
對于其中的情況,李余自然是知道的。
如今在冀州公孫瓚和袁紹互掐,估計也已經到了尾聲。
這兩人之間的沖突是導致劉虞死的直接原因。
兩人之間的矛盾其實嚴格來說是袁紹的不對,在起初的時候袁紹答應公孫瓚,得了冀州之后,分公孫瓚一些。
因為當時袁紹不過是渤海太守罷了,而韓馥卻是冀州刺史,冀州兵精糧足如果韓馥愿意的話,可以瞬間拉起一支十幾萬的大軍。
因此心里嚴重沒有安全感的袁紹,選擇拉攏公孫瓚。
然而袁紹自己都沒有想到,這韓馥竟然真的將冀州讓給他了。
這冀州得來的實在是太容易了,而且還和公孫瓚沒有什么關系,于是袁紹就不打算將冀州讓給公孫瓚。
甚至還將前來討要冀州的,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給殺了,這一下公孫瓚就和袁紹徹底撕破臉了。
公孫瓚的實力極為強大,根本就沒有將袁紹放在眼里。
畢竟公孫瓚在幽州和那些羌人打了幾十年,打出來的威名赫赫,根本不是袁紹這么一個起兵才兩年的世家子弟可以比的。
因此還沒有開始打的時候,公孫瓚就已經為自己的屬下封了一些小官,比如說冀州牧兗州牧什么的。
將館封好之后,公孫瓚就和袁紹開打了,然而這一打可就不是想象之中的那么簡單了。
先是界橋大敗,然后又是一連串的敗仗,袁紹在逆風的時候展現出了驚人的實力。
公孫瓚屢戰屢敗,在幽州之中征了不少兵,堪稱窮兵黷武,劉虞卻是不想讓公孫瓚在這么打下去了。
然而此時的公孫瓚已經殺紅了眼,誰的都不聽,這才導致了劉虞被公孫瓚所殺。
李余看著大殿之中,為劉虞哀傷的眾人,還有義憤填膺要打公孫瓚的諸將,不由得嘆了口氣。
何太后看見李余嘆氣,趕忙開口道。
“先生可有異議?”
李余點了點頭道。
“今公孫瓚殺宗正,已成困獸之境,朝廷便是發兵攻打,亦無益處,反遭袁紹猜忌,不定有何變故,不若發兵河內,使我百姓安定,百姓再無淪為肉食之苦,朝廷再無傾覆之危。”
殿內眾人看著李余,沒想到李余作為如今朝廷的門面竟然選擇了不要面子要里子的做法。
按理來說這公孫瓚殺劉虞,其實就已經是逆賊了,與造反無異。
朝廷如果想要維持臉面是必定要發兵去打的。
李余想的跟這些人卻是根本不一樣,畢竟李余是知道歷史的。
其實根本不用朝廷發兵去打,公孫瓚這東西已經蹦跶不了多長時間了,袁紹自然會收拾他。
反倒是朝廷會徹底淪為了一個只有面子沒有里子的東西,這面子甚至都是曹操撐起來的。
面子根本就是屁用沒有,反倒勞民傷財。
但其實最重要的是,公孫瓚沒有幾天命好活了,去討伐公孫瓚根本沒有可能會死。
但打這些羌胡人可就不一定了,這些玩意可都是不講道理,直接掄刀子就砍的貨色,這還不是死定了?
如今洛陽附近已經沒有什么人可以威脅到朝廷了,如果繼續待在洛陽,等待李余的只會是長命百歲。
每每想到這里,李余就覺得根本無法忍受。
出兵!必須要出兵!
而李余的回答也讓原本想要維持大漢顏面的官員清醒了過來。
賈詡方才就在一旁冷眼旁觀,并沒有表現得如同陳宮那般激動,在看見李余選擇不出兵的時候,賈詡不由得點了點頭。
到底是先生,不愧是世間最頂尖的智者。
如今朝廷說什么面子,其實朝廷的面子早就在劉辯被廢的時候丟光了。
后來袁紹說持璽者帝,而朝廷久久拿不出玉璽,一些人甚至已經不認朝廷為正統了。
這就是為何如今天下會如此之亂的原因,如今發兵幽州,只會導致朝廷如今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家底,徹底被掏空。
想到這里,賈詡崇敬的看了李余一眼。
然而李余的下一句話,卻是讓賈詡慌了神。
“臣欲領兵,誅除羌胡。”
賈詡一聽趕忙上前勸解道。
“先生不可啊,今朝廷局勢危急,若天下再有變故,天下奈何?”
李余卻是笑了笑。
“不必擔憂,今我只需精兵三百便可。”
聽到李余這么說,百官都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