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章最完美的發電應用

  聽到徐川的話語,辦公室中的其他三人都看了過來。

  燒開水的效率,在眾多的發電方式中的確不是最高的。

  比如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技術、熱容大的金屬,其實也都可以用于發電,且效率比燒開水更高。

  但相對比來說,那些技術都有著自己的缺點,如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技術未成熟、熱容大的金屬液化溫度過高等等。

  而水就不同了,熱容比大,容易獲得,無毒,運行溫度和壓力都很適合,化學性質穩定,密度適中等各種優點集于一身,幾乎沒法找到能替代它的產品。

  總體來說,當前人類利用能源的性價比最高的方式是靠熱能轉換做功,燒開水毫無問題。

  注意到三人的目光,徐川笑了笑,道“其實不用我說,你們心里都是有答案的。”

  侯承平院士笑了笑,開口道“的確有考慮過,理論上來說,那種發電方式應該很適合可控核聚變。”

  “不過目前來說,相對比成熟的熱機,它因為之前退出過大眾主流視野的原因,技術上落后了不少。”

  在座的都是院士,也都是核能領域的頂級專家。對于徐川話語中未表達出來的技術,三人自然都知道。

  事實上,在今天交流之前,候承平就和王勇年討論交流過這方面的東西了。

  目前來說,拋開太陽能發電外,可以說所有的有規模的發電方式,基本都是通過各種方式將不同的能源轉變成動能,然后帶動發電機轉動發電的。

而拋開這條路線外,人類在發電領域到底還有沒有點亮其他的發電方式呢  答案是有的。

  早在十九世紀,在法拉第提出磁流體力學后,磁流體發電理論就順勢被提了出來。

  而且磁流體發電理論不僅提出的早,實際上,它應用的也相當早。

  在1959年的時候,米國就研制成功了115千瓦磁流體發電的試驗裝置。

  隨后的60年代中期,米國將它應用在軍事上,建成了作為激光武器脈沖電源和風洞試驗電源用的磁流體發電裝置。

  包括已經解體了的紅蘇與小島國,都曾把磁流體發電列入國家重點能源攻關項目,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1971年的時候,紅蘇建造了一座磁流體蒸汽聯合循環試驗電站,裝機容量為75萬千瓦,其中磁流體電機容量為25萬千瓦。

  而后續,世界上第一座50萬千瓦的磁流體和蒸汽聯合電站也在紅蘇建立起來。

  這座電站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氣,它既可供電,又能供熱,與一般的火力發電站相比,它可節省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燃料。

  盡管如此,但磁流體發電機卻并沒有在全世界范圍內流行起來。

  目前磁流體發電廠只有少數的一些國家有建造。

  這是因為磁流體發電的條件,相對比傳統火力發電來說過于苛刻了。

  所謂的磁流體發電技術,指的是用燃料石油、天然氣、燃煤、核能等直接加熱成易于電離的氣體,使之在超過兩千攝氏度甚至是三千攝氏度的高溫下電離成等離子體。

  然后這些等離子體在磁場中高速流動時,會切割磁力線,從而進一步產生感應電動勢。

  這種技術是將熱能直接轉換成電流,無需經過機械轉換環節,所以稱之為直接發電,也叫做等離子體發電技術。

  目前各國使用的磁流體發電技術,主流是燒煤和燒燃氣,要求的溫度很高,需要達到3000c左右。

  這種溫度,要通過煤或者燃氣達到,難度相當高。

  因為技術方面的原因,再加上經濟效益一般,比不過技術進步的傳統火力發電,所以逐漸退出了大眾的視野。

  不過磁流體技術,倒是一直都屬于各國研究的熱門重點。

  原因很簡單,磁流體技術能應用在軍事、航天、航空、可控核聚變等等領域。

  聽侯承平院士說磁流體發電技術的缺點,徐川笑著點了點頭,道“的確,不可否認的是,磁流體發電技術一度退出過主流發電技術。”

  “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在一開始,它其實就不是為傳統的化石燃料燃燒發電準備的。”

  “哪怕是核裂變,其實也無法適應于磁流體發電技術。”

  “因為它對于發電的溫度過于苛刻。”

  “三千度以上的高溫,并離子化燃料形成等離子體,這對于絕大部分的熱機來說,幾乎不可能或者說很難很難做到這點。”

  “然而對于可控核聚變來說,這卻是相當容易的。”

  “無論是從偏濾器導出來的氦灰,還是我們從第一壁引導出來的熱量,溫度達到三千度以上輕而易舉。”

  “從根本上來說,磁流體發電這種技術從一開始提出來,就是和可控核聚變互相配套的。”

  對面,侯承平贊同的點了點頭,道“的確,如果要用其他的燃料將溫度加熱到三千度以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可控核聚變天然在這方面有優勢。”

  徐川笑了笑,接著道“除去磁流體發電外,我們還可以在尾部配有超超臨界熱機發電機和超臨界熱機發電機。”

  說著,他起身從辦公室的角落中拖出來一面黑板。

  從粉筆盒上取出一支白色的粉筆后,他在黑板上描繪了起來。

  從示范堆出發,到將熱能引導出來,沿著管道先通過磁流體發電技術,而后再繼續衍生往后,穿過超超臨界熱機發電機和超臨界熱機發電機地帶,畫出了一條類似于生產流水線,或者說北方的地熱管道一般的結構。

  辦公室中,侯承平三人均起身走到了他身后,望向了黑板上的結構圖。

  雖然結構圖相當簡陋,而且并不怎么規范,但這幅結構圖卻很清晰的表達出來了里面的意思。

  看著徐川畫出來的結構圖,候承平院士笑著贊道“有意思,看來徐院士你早就想好了如何利用可控核聚變來發電了。”

  磁流體發電技術和熱機技術組合起來,完美的利用從可控核聚變中引導出來的熱量,是他和王勇年院士早就考慮過的。

  畢竟對于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產生的熱量來說,哪怕是磁流體發電機組也沒法做到一次性消耗光所有的熱能。

  這種情況下,在磁流體發電機組后面再部署常規熱機,繼續利用參與熱能是可以做到的。

  一旁,王勇年院士沒有說話,他看著黑板上的草圖眼神中帶著興趣陷入了思索。

  在黑板上的草圖上,他看到了一點新東西,比他原本和候承平商議構思中的組合型發電機組更加先進。

  所謂的超超臨界熱機發電機和超臨界熱機發電機,指的是鍋爐內工質的參數達到或超過臨界壓力以上的機組。

  一般來說,發電鍋爐內的工質都是水,水的臨界壓力是22129a,臨界溫度是37415c。

  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水從液態變為氣態的沸點是100c,想要提高水蒸氣溫度,就要增大壓強以提高沸點溫度。

  而在22115兆帕壓強、37415c溫度下,水蒸氣密度與液態水一樣,到達臨界狀態;當溫度和壓強都超過了臨界值,水會處于超臨界狀態。

  用超臨界狀態的水蒸氣來發電,叫做超臨界發電技術,而超超臨界發電則是比超臨界發電技術更高的階段。

  目前,超超臨界與超臨界的劃分沒有國際統一標準。

  不過在國家的“863計劃”項目“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中,將超超臨界參數設置為壓強25兆帕,溫度580c。

  看著黑板上的結構圖,王勇年目光爍爍看向徐川,開口道“利用磁流體機組的殘留熱度,先對超超臨界機組供熱;然后通過循環輔熱管道和技術,進一步將余熱拉升,然后來給超臨界機組供熱。”

  “如果需要,后面還可以再添加亞臨界熱機。”

  “通過這種方式,從而達到近乎完美利用可控核聚變熱能的地步,這套方案簡直完美,比我們之前構思的組合機組要優秀多了”

  “沒想到徐院士在傳統的熱機技術上也有著這么深的研究。”

  在這一刻,他對于眼前這位年輕人是真的欽佩嘆服。

  以他常年沉浸在核裂變發電機組設計的經驗,在有了結構圖的點明后,自然很快就摸清楚了對應的核心。

  但對于他來說,熱機發電技術可謂是最熟悉的領域之一了。

然而在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卻被人輕而易舉的就超過了,做出了更優秀更完美的方案,怎么能不信服s二更,晚上還有一章加更,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