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寧的手腳是真快,這也是天賦。
從小跟人打架就沒輸過,手腳太麻利了,反應速度也很快,別人想打到他有點難,他的耳光總能甩到別人臉上,就像武俠小說里對武功的描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魏濤被這一耳光抽的差點連椅子一起摔倒。
人都懵了一下。
混社會這些年,不是沒有吃過虧。
也不是沒有挨過打。
比被他強的人打了,也認了。
可姜家這幾個小舅子算什么,混的也就那樣,有一個算一個在他眼里都不算個菜,不要說幾個小老板,就算局子里的人他都不怵,如今被一耳朵抽在臉上。
豈能善罷甘休。
當時就罵聲娘,直接沖過來干架。
姜澤和姜偉都傻了,直到這時候才反應過來。
“姐夫消消氣……”
姜偉攔住魏濤,直接抱住腰。
姜澤攔住姜寧,把姜寧往一邊推。
“小王八羔子……”
魏濤罵罵咧咧,他勁大,稍一用力就把姜偉甩開。
氣勢洶洶沖了過來。
姜偉差點碰桌子上,臉都有點綠。
姜寧輕輕一頂,用巧勁推開姜澤。
然后當胸一腳,將魏濤踹翻在地。
隨后撲了過去,騎在身上將魏濤制住,左一耳光右一耳光,邊抽邊說:“跟你說人話你不聽,你是覺的天王老子也沒有你大,還是覺的我們姜家兄弟混的不如你好欺負?既然你不想講道理,非要論拳腳,那我今天就跟你好好用拳頭講講道理。”
“社會教育不了你,我來教育你。”
“啪!”
“讓小舅子打一頓,總比哪天你被人當街砍死強,我可不想吃你的席。”
“啪!”
“蹲了幾天號子你就牛逼了?真正的狠人你都沒見過。”
“啪!”
“我見的死人比你見過的人都多,就你也配給我耍橫。”
“啪!”
姜寧說一句就抽一耳光。
魏濤其實力氣不小,耐何他力氣更大。
尤其是得到五行之源后,力氣更漲了不少。
感覺都能降獅伏虎,制住魏濤自不在話下。
姜澤和姜偉也不敢硬拉,一邊一個輕輕扯著姜寧的袖子在勸架,并不影響他打人,一點拉架的誠意都沒有,其實心里挺爽的,實在受夠了魏濤的脾氣。
姜寧抽了二十幾記耳光,說的口干舌燥后。
才將人放開站起來。
姜澤和姜偉怕魏濤不肯罷休,連忙合力將人拉到一邊,按在椅子上坐下。
好言好語勸導。
魏濤也認清了現實,知道打不過。
就拉著個馬臉,把頭扭到一邊生悶氣。
臉早就腫成了豬頭,只是他還不知道。
姐夫小舅子打個架,自然不可能報警。
這個虧也只能認了。
麻將顯然打不成了,這還怎么打?
坐了一陣,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魏濤開車先走,三兄弟隨后回家。
姜寧沒有開車,坐姜偉的車來的。
姜偉一邊開車,一邊說:“你小子也太混賬了,人家畢竟是姐夫,你也好意思打。”
姜寧道:“怎么不好意思,就他那個德性,牛逼的好像天底下就他最大,我給他臉了他不要,又怪的誰來,我見過的狠人多了去,他一個混子算什么。”
姜偉道:“那你也不要打臉啊,這大過年的你給人打成豬頭也太丟人了。”
姜澤道:“我到覺的看著魏濤挨一頓打挺解氣,那人的牌風確實太差了。”
姜偉也說了句話實:“確實挺解氣,但以后見面尷尬。”
姜澤道:“這有什么,姐夫打小舅子的又不是沒見過,大表哥不也揍過大表姐夫,現在不也是該喝酒喝酒,該打牌打牌,難道還能不來往了?”
回到家兩點半,姜寧去了六號樓,沒回八號樓。
畢竟過年,要和家人一起過。
在小臥室睡下,第二天起床,先和姜華給爸媽拜了年。
姜有信還問他:“昨晚怎么沒打到天亮,兩點半就回來了?”
姜寧道:“打不下去了,我把魏濤打了一頓。”
姜有信愣了愣:“你打魏濤干什么?”
姜寧就說了下原因,總結為:“是他欠收拾。”
姜有信那叫個無語,也沒說什么。
魏濤那人確實挺二,別人或許還能忍。
自家小兒子肯定不會忍,一旦言語沖撞起來打人是大概率事件。
早習慣了。
張玉蘭和姜華也習慣了。
只有陳慧茹驚訝的不行,她嫁到姜家的時候姜寧在外面,對這個小叔子的認知以前都是聽姜華說,知道這個小叔子挺能惹事,但回來才三月,就打了兩次架了。
大過年的打堂姐夫。
這可真是……
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隨便吃了幾口早飯,姜寧就和姜華出去拜年。
先去了大伯家,給大伯和大伯母拜年。
等了一陣,姜偉也過來。
然后一起去二伯家,最后去了姜華家。
大年初一,給叔伯拜年。
大年初二,給舅舅拜年。
叔伯在傳統意義上算是家人,北安這邊給叔伯拜年不需要準備禮品,但舅舅不同,舅舅算是親戚,可不能空著手去,東西都在姜寧車上,年前就準備好了。
都是煙酒。
姜家的外甥不來給舅舅們拜年就算了。
姜寧是肯定要給舅舅拜年的。
他要敢說不去,他媽第一個就要罵人。
過年都不去給舅舅拜年,這舅舅還認不認了。
姜媽兄弟姐妹四個,姜媽是老二,舅舅張躍東最小。
以往來拜年時,就是尋常的禮物。
一盒牛奶,一個禮品盒,左右不過百來塊錢。
今年的禮物有點不一樣。
張躍東看到二姐家的兩個外甥帶來的煙和酒,很是訝驚:“隨便買點東西就行了,怎么拿這么貴的煙和酒,我一個小老百姓,哪來的命喝茅臺,抽中華。”
姜華是老實人,說:“姜寧買的。”
姜寧笑呵呵道:“以前沒錢,想給舅舅買點好煙好久也買不起,現在有一點錢了,當然得給舅舅買點好煙好酒,都是外甥的心意,你收著就行。”
張躍東笑著點點頭,就沒再多說。
脫了外套,坐到沙發上。
舅媽王霞給泡了茶,嗑著瓜子聊著天。
表弟張玉龍斯斯文文的,從小就是好孩子,去年大學畢業,去了一家北方的私企,過年也回來了,一問不打算去了,干的挺沒勁,舅舅也挺愁。
現在年輕人在家啃老的太多。
姜寧就說:“年過完去我那,先給我幫幾天忙。”
張躍東問:“你的農場咋搞下了?”
姜寧道:“手續已經辦完了,就等過完年開工。”
張躍東問:“給批了多少地?”
姜寧道:“三萬畝!”
張躍東挺吃驚:“怎么給這么多?”
姜寧道:“領導硬給啊,不要都不行。”
張躍東挺無語:“三萬多畝地那得花多少錢才能開發出來!”
姜寧道:“慢慢開發吧,正要跟舅舅商量一下,過完年開工要拉鐵絲網圍欄,先把地圍起來,還要修路蓋房子,建供水系統和灌溉工程,這些活舅舅能干吧?”
張躍東就是包工頭,這兩年工程不好干,不但活少,而且跟著要錢也太難了,外甥有活給他干當然很樂意,說:“干也能干,但工程貓膩太多,干你的活我肯定要給你干好,你想干成什么樣子,要求是什么,得給我說清楚。”
姜寧點頭,親戚不是不能合作。
主要還是看人。
舅舅還是能放心的。
坐了一陣,姜爸打電話:“你友平哥和紅艷嫂子來拜年了,什么時候能回來?”
姜寧那個驚訝:“不是吃了飯就不拜了嗎?”
姜有信沒說話,估計不方便說。
姜寧就道:“得在舅舅家吃飯,估計中午了。”
姜有信再沒說什么,就掛了電話。
張躍東問:“家里去親戚了?”
姜寧道:“郭友平去拜年了。”
張躍東也驚訝:“你爸那幾個外甥不是請頓飯不拜年了嗎?”
姜寧道:“誰知道,今年怪事多。”
陳慧茹說了句:“之前還拿著茅臺中華去家里了,說是去看舅舅舅媽的,其實還不是姜寧出息了,不然表哥那么忙,哪有時間去舅舅家啊!”
這個是大實話。
但好說不好聽,就沒再多說。
又說起了別的。
在舅舅家吃了午飯,姜華和陳慧茹先撤了。
大年初二要給舅舅拜年,但更要給岳父岳母拜年。
舅媽王霞給小婷婷塞了個紅包。
姜寧看的眼熱,這真是美好的記憶。
上高中的時候,過年還有人給他紅包的。
出去幾年回來,這待遇就沒了。
到不是差那幾塊錢,而是喜歡掙壓歲錢的滿足感。
初三,姜寧和兄嫂一起走親戚。
去了下大姨家和二姨家,三個姑媽家本來不去的,年前都請客吃過飯了,但二表哥來拜年了,他倆也只能去給二姑父二姑拜年,姜澤和姜偉也要去。
郭友平也去給大舅二舅拜年了。
只給二姑拜年,不給大姑小姑拜年怎么能行。
于是,一下午跑了三個姑姑家。
時間太緊,就拜個年,不吃飯。
結了婚的還要走岳父家那邊的親戚,初五姜華就要開門營業了,可沒時間一天一家慢悠悠輪著吃,初一在家過,所有的親戚都要在三天內全部走完。
忙忙碌碌之際,家里也時不時的來親戚。
爸媽兩邊有些老親也有一直來往的。
比如姜媽的大姨媽,也就是姜寧外婆的姐姐李家,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這算是姜媽的表兄弟表姐妹,姜寧也得叫舅舅和姨媽,幾家一直都有來往,今年春節二表舅李富民的兒子李建軍又來家里拜年了,拎了兩樣禮品,禮雖輕,但這份心意難得。
對姜寧這輩人來說,親表兄弟都難得見一面。
這種隔了代的遠房表親能來給爸媽拜年確實難得。
人家還不是今年來,而是年年過來。
姜寧記的,在他上學的時候,李建軍就年年過了。
問了一下姜媽,他不在的這五年人家還是年年來。
姜寧就琢磨著,也去給那位表舅拜個年。
初五,姜華開門營業了。
姜寧跑了一趟七澤,將馮雨和馮雪接了回來。
家里年前就清空了,冰箱里什么也沒有。
順路先去了趟市場,買了些鮮肉。
到了小區,姜寧又去菜店裝了兩大包菜。
本以為馮雨不下車,沒想到馮雨跟著下來了,進了菜店跟姜華問過年好,平時不下車沒什么,可大過年的,都到門口了,再不下車進去問聲過年好可就說不過去了。
這是禮貌和教養的問題,馮雨很注意的。
到家安頓下來,才對姜寧說:“晚上我去給叔叔阿姨拜年吧!”
姜寧一聽,問:“想吃什么,我讓我媽準備。”
馮雨說:“別讓阿姨麻煩了,過年天天大魚大肉,我胃都有點受不了了,你讓阿姨做一個湯面面就行,我想吃點那種酸溜溜的湯面片。”
姜寧說好,就給他媽打電話。
張玉蘭一聽馮雨要上門,頓時不淡定。
這個第一次登門的意義比較特殊,按老家的流程,這就是女方同意談婚論嫁,要來家里看看,了解其他的家庭成員,如果沒什么意外,那就真是結婚對象了。
如何能不好好準備。
電話打給老公,姜有信也趕回來。
兩人商量一陣,決定不叫親戚了。
本來按照流程,私下的見面不算,女方第一次正式登門,父母親長也要過來,跟男方的家長見面,男方也會請一些親朋過來以示重視,順便幫著招待人。
但馮雨的情況特殊,沒有家長來。
只有一個姐姐,還不能說話,不知道算不算家長。
兩人商量一陣,還是決定不叫親戚了。
馮雨想吃個湯面片,這個肯定要給做。
但就一個湯面片肯定不行的,換誰看了都會覺的不重視。
該準備還是要準備。
眼瞅著都快三點了,時間來不及。
來得及做的就在家里做,來不及的就去飯店打包帶回來。
姜寧不在,就讓姜華關了店,負責搞采購。
姜有信負責帶孫女,張玉蘭和陳慧茹婆媳倆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