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一時刻,南徐的地方官終于把差不多的孤兒們給收集起來,讓大夫們看了病,除了蟲,大的,送去學手藝,小的送到育嬰堂,送到學里的就是剛好能開蒙五六歲的。
學校就是之前那位方士的道觀!地方夠大,風景好,也清靜。而且離國醫堂也不太遠。在道觀后頭,再蓋些宿舍,孩子們就能住。而道觀一般也都在山上,在山上開辟藥田,也十分便宜。
因為有了醫二代、三代們加入,醫學堂就顯得很正規了。而這種小學,歐萌萌最有經驗,她也換了粗布衣裳,沒事去幫忙。其實也就是看看還有什么問題。
還不錯,這些醫二代,三代們,有頑劣的,但是基本上,他們都是平民。之前也說了,為什么孫權和周瑜覺得老太太定的這些,真做到了,還不如去做官。問題是,他們難道是不想嗎?是不行!醫在‘士農工商’里,排在商前,農后。他們屬工。算是手藝人!
而且別忘記,這會是東漢末年,太醫令是官沒有錯,但級別不高。之前也有太醫令和外臣參與謀逆的實例,所以大夫一直是被嚴格管制,也是嚴格防范的一個群體。
再就是,此時的入仕為官的制度為推薦制,張仲景就是因為各種原因,被推為官的,所以這時把推薦為官的人稱為“孝廉”!這種情況下,門閥林立也就成了固疾。
于是在隋朝,楊廣就推行了科舉制,這就是打破門閥壟斷釜底抽薪之計。所以后世說楊廣被推翻,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個。若是按著正常對皇帝的評價,楊廣挖通了運河,解決了南北的交通的問題;推行了科舉制,打破了門閥壟斷;還有幾征高麗,也算是軍功,這本身就是功績,能做成三件,也算是政績了。結果這樣的被推翻了。說什么暴君、昏君。拜托!史上比他差得皇帝比比皆是,重點是,看他動了誰的蛋糕。(沒有洗白的意思,就是有感而發。)
所以歐萌萌這會就是從醫入手,我們辦的醫校,我們不許烏合之眾進入醫療系統。這是為了保證百姓安危。這個各方其實也知道,這讓東吳搶了大便宜,然后想的就是,我們怎么沒想到。至于說,要不要對文士,也用這法子?但是馬上,大家都不許自己往下想了。也不敢想!
讀書那是特權,沒看孫朗因為認字,就立刻被提拔了。讀書人,這會子,連好點的紙都沒有,談什么讀書啊。真的是寫字的竹簡都要洗了曬干,再重複使用。一般平民子弟哪里負擔得起。
所以這里,醫二代、三代們,因為也都是和孤兒們差不多大,家里也沒開始啟蒙,大家程度差不多,到了學里,他們也許會覺得有點優越感,他們不是孤兒,他們家里也有點錢,但其實他們之間的社會地位差距并不大,所以之間壁壘也沒那么重。…。。
大家一塊讀書、識藥,倒是慢慢的相互欣賞起來。醫二代,三代們家里有人輔導,而孤兒們珍惜學習的機會,一個個的用功,刻苦。所以相互之間,先是別苗頭,后來,就是良䗼競爭。
孫朗倒是想讓他們能融合一下,不過老太太沒讓,她其實是可以專門為這些孩子們單獨再辦一個班的,但是她沒有。她故意讓他們一塊,培養的就是他們這種良䗼的競爭狀態。融合了,他們還怎么進步。
再說,人啊,千萬別亂融合。會變得痛苦。這些醫二代、三代們,能來的,都是家里在醫學界里有頭有臉的人家。他們的,也許就是這些孤兒們的終點,話是殘酷了一點,但是這種情況,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紀都沒法改變。
這時看著他們之間沒是壁壘,其實他們之間,與楚河漢界一般經緯分明。融合了,也許中間會有幾個特例,最優秀的總能實現階級的跨越。但這些人畢竟是少數。特別是,這回學里還招收了很多女孩。
不管何時,窮苦的女孩們注定不可能和男孩子們一樣!她們是另外的一個班,有另外的老師教導,當然,不想學醫的女孩可以去學別的。
歐萌萌是很能適應社會的,她不想給這些孩子們太多的希望,就像在紅樓里,她對女孩們的教育就是在規則內,進行微調,就像她絕不可能教她們男女平等,她只會告訴賈瑗,她教她們成為了不起的寡婦一樣。
這時,這些女孩就更難了,就是因為她們更艱難,她就更不可能給她們希望。規則也許殘酷,但是,也許無知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