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之言,比之唐皇的金科玉律還要更具威嚴。
姜明空得了夫子的肯定后,心中對拜師之事,并無太多向往。
反而更期待書院二層樓的那些功法寶典。
短短七日時間,一萬兩千枚神魂念頭的努力下。
姜明空讀書三千卷,本就心境圓滿他,對這方天地的“法”,有了足夠的領悟。
一舉突破此世修行的第五境“知命境”。
吳天的世界修行境界分為初識、感知、不惑、洞玄、知命五境。
知命境之上的第六境,各宗各派側重點不同,所得效果也各不相同。
“知命以前,有法可依。”
“知命之后,各憑機緣!”
姜明空手中拿著一本夫子注釋過的《修行雜談》,默默地咀嚼著其中的文字。
不知身在昊天世界哪個角落的夫子,卻一臉戲謔的看向書院大先生李慢慢。
“慢慢,當初為師為你起名慢慢。”
“就是希望你修煉可以慢下來。”
“如今可倒好,除了你,又來一個狂人!”
他不自禁的看向澄澈透亮的天幕,捋著胡須,喃喃自語。
“修煉的越快!也就越容易被它關注!”
大先生李慢慢好奇的看向夫子:“書院考核僅僅過去七日。”
“寧缺苦求修煉之法十六年,想來不是他。”
“那便是那位號稱光明之子的隆慶”
夫子沉吟:“我倒是對他有了那么幾分興趣。”
“且三月后再看吧!”
姜明空內視己身,發現與臍下三寸對應的尾椎倒數第三節,便是氣海所在。
而雪山便是自己自天龍世界修煉《北冥神功》。
便一直視為真元循環之樞機的“氣海”。
人身有四海。
“胃者”水谷之海,“沖脈者”十二經之海。
“膻中者”氣之海,“腦者”髓之海是也。
看著“隆慶”這具身體內,氣海好似一汪大湖,湖面之上光芒萬丈。
在《陽神》世界,雖然沒拿到《未來無聲經》,也未曾借用過“信仰之力”。
但姜明空對信仰之力,也算了解。
感受到光芒中,虔誠的信仰之力。
他不由得皺緊眉頭。
“看似光明純凈,實則萬千信念匯聚。”
“難怪夫子在《修行雜談》中會說道門的第六天啟,不過是跳梁小丑。”
“天啟境,可借用昊天神國的力量。”
“但那力量再強,終歸屬于別人!”
腦海中權衡一番自己的計劃與所后。
姜明空來到書院后山,找了一處最偏僻的山洞。
遠離寧缺以及其余的十一位先生。
畢竟他們都更喜歡寧缺,而不是自己。
都希望寧缺成為他們的小師弟,而自己不過是僥幸罷了。
于山洞外圍,以玄火鑒為核心。
布置下八荒火龍陣守護自身的同時,聚納天地靈氣。
姜明空體內初入第五境知名境界的氣息節節攀升。
剛剛劈出一劍的二先生君陌,感受到了后山的磅礴靈氣波動。
停下手中動作,不自覺的向著后山看去。
留在書院二層樓,默默練習簪花小楷的三先生余簾,同樣感受到了后山的變化。
她有些驚訝,卻也只是驚訝。
姜明空的修為,一日一變化。
第一日還是知命初期,第二日便已是中期。
四日后已然達到知命境巔峰,若是無法找到屬于自己的路。
那便進無可進,終身止步于此。
夫子突然停下手中享受美食的動作,眼中有疑惑也有欣賞。
“既然有如此天賦,留在書院做個十三先生也未嘗不可!”
李慢慢聽聞此言,切肉的手頓了一下。
夫子活了千年,哪里看不出自己這個大弟子在想什么。
“隆慶做十三,寧缺就只能是十四嘍!”
“既然選了他做你的小師弟,為師又怎么會食言呢!”
李慢慢聞言,露出一個靦腆的笑容。
“既然如此,老師要不要提醒一下小十三”
夫子呀然一笑:“都還沒見過那隆慶,你就喊上小十三了”
“你不是更喜歡寧缺多一點”
李慢慢也不隱瞞:“我書院雖然有教無類,但小師叔當年確實身隕于西陵神殿。”
“說心中不恨,那是假的。”
“這也是我討厭隆慶的原因。”
“只是如今他已成了我的十三師弟,那便不再是西陵的光明之子。”
“自然也沒了討厭!”
夫子沉吟片刻:“你說的有道理,你且回去提醒小十三一下。”
“并把我的決定告訴君陌……………”
不待夫子把話說完,他的眼中就露出了奇異之色。
“怪哉!怪哉!”
“沒想到世上竟然還有這樣的人。”
“沒想到數年過去,再次見到如此驚才絕艷之人。”
“再次給我上了一課!”
李慢慢茫然的看向夫子,不知發生了什么。
除了自己當年的“小師叔”柯浩然。
竟然還有人可以教導自己這位世間最強的老師。
“隆慶,他的氣息攀升到知命境巔峰后。”
“并未選擇我們書院的無距,也沒選擇他自己最熟悉的天啟。”
李慢慢瞪大雙眼:“難道他選了魔宗的天魔,亦或者佛宗的不朽”
夫子搖搖頭:“他并未選擇任何一種記錄在冊的第六境。”
“而是緩緩散去修為。”
“此時已然跌落至第四境的洞玄了。”
李慢慢有些擔憂:“怎會如此難道小十三他修煉出了岔子”
“我這就回去看看!”
夫子卻一把拉住李慢慢即將消失的身影。
“靜待吧!也許他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此時的姜明空發現,壘砌積蓄自身道行,而后破境,很難。
想將自己一身道行,散的干干凈凈,同樣很難。
如許多修士因斗法而跌落境界并不難,只是那樣的境界跌落。
自身對道的領悟依舊在。
姜明空要的是斬去自己原身“隆慶”。
勤勤懇懇修行十八載所積累下的全部印記。
所以,他從五境跌落四境,只用了幾個呼吸。
但是從四境跌落三境,用了數個時辰。
從三境跌落二境,耗去數日,依舊沒有太大進展。
境界越是低,對修行的領悟越是淺薄,同樣也越容易被人理解與接受。
此時的夫子,同樣在思考姜明空這樣做的意義。
“小十三,你是在探索修行的本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