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53章 自古以來

  而在劉繼年滿十五歲后,他并沒有進入錦衣司,他的性格也不適合作為探子去探聽各種消息。

  因此,劉繼最終被安排帶領約莫二十人的小隊,駕御著小型海船前往海外尋找稻種。

  離開之前,劉繼還是個風華正茂的少年,時隔三年有余,如今滿臉風霜的劉繼看上去甚至比劉備顯得還要蒼老年邁。

  這一刻,劉備也滿眼心疼地開口說著。

  “苦了你了,你為大漢,為萬民立下了莫大的功績。”

  盡管桃園眾的孩童甚多,劉備不可能將每個孩童都視如己出一般對待,但卻也是清楚地記清了每個孩童的特征面貌,甚至連每個孩童的大體性格都有所了解。

  而劉繼歷經三年有余,披荊斬棘,不知闖過了多少洶涌波濤……

  所為的卻并非是大漢,也不是萬民,而是報答劉備與李基的活命飽腹之恩,想要得到劉備與李基的認可。

  因此,劉繼這個曾被一場暴風雨卷得在大海上迷失方向,且水糧近乎斷絕了三天三夜,意志都沒有絲毫動搖的漢子。

  此刻,卻是在劉備的一聲充滿肯定的夸贊下,淚水止不住地往外溢出。

  不過前往大海歷練了三年有余,劉繼的性格不可謂不堅韌,僅僅是片刻便恢復了沉穩,但臉上下意識還是掛上了欣喜的笑容。

  旋即,劉繼便是簡略地講述了前往海外尋找稻種的過程。

  劉繼所率領的二十人,別說是放到廣闊無垠的大海之中,就算是放在交州中部往南一直延伸下去的漫長海岸線,與一只螞蟻也沒有任何區別。

  尋找稻種的過程,也純粹就是一個不斷碰運氣的過程。

  沿途記錄海圖之余,每隔一段時間就靠岸深入約莫三十里的范圍尋找有沒有稻種的存在。

  因此,類似于劉繼這些前往海外的小隊,所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大海上的危險,還有前往陌生且未知的土地之中隱藏的各種危險。

  前期所遭遇的艱苦,劉繼幾乎是一筆帶過,僅僅只是從所帶的二十人死了十五個人之中略見一斑。

  就連后續維持海船正常航行的船員,都是劉繼在航行之中重新招募的青壯。

  而劉繼可謂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一路就這樣堅韌地往南沿著海岸線不斷尋找各種稻種,想要找到符合李基描述的高產糧種。

  直至劉繼抵達了一處名為“林邑”的國度,發現了他們的稻種在沒有如同大漢那樣精耕細作的情況下,甚至隨意種在一些貧瘠荒地上都能成活,且所結出的稻粒產量卻是遠超大漢一籌。

  這一刻,劉繼便意識到他們找到了,然后劉繼連夜偷偷割了那些還沒有成熟的水稻,盡可能地裝滿了小型海船的船艙,便是瘋了似的往回趕。

  聽到這里,李基已然徹底肯定了劉繼所帶回的,便是后世所言的占城稻。

  劉備在聽聞劉繼帶回了整整一船的稻子,同樣也是興奮莫名地追問道。“大概有多少,大概有多少?”

  “請主公恕罪,由于船艙位置有限,所帶回的水稻恐怕不足百石。”劉繼答道。

  “百石?”

  劉備琢磨了一下,喃喃道。

  “也差不多了,差不多了,帶回來的這些稻粒好好培養一下,里面或許還能成活相當一部分作為糧種,再經過一兩年的栽培,說不準就能初步慢慢推廣開來了。”

  只是說著說著,劉備的語氣之中難掩幾分失望。

  劉繼帶回的稻粒距離成熟還不夠,成活的可能性便會大大降低,百石稻粒能夠成活一石便是蒼天保佑了。

  因此,這無異于是在劉備的心頭潑了一盆冷水,讓劉備有種眼看著就能入洞房了,硬生生被拉著出去再編幾雙草鞋的感覺。

  而一直在旁聽著的李基,此刻卻是驟然開口道。

  “海圖可有記錄?”

  “在這里,子坤先生。”

  劉繼一邊連忙回答著,一邊從懷中掏出了好幾張布帛。

  李基將這些布帛都取了過來,然后在就近的石桌上按照劉繼的提示,對這五張布帛進行了拼接。

  林邑國的位置,也隨之出現在了李基的眼前,約莫位于后世所說的猴子國南部。

  劉繼一路在沒有任何海圖的情況下,能從長江口一路摸索到猴子國南部,也確實是為難他了。

  不過,劉繼所記錄的海圖盡管并不細致,但無疑已經足夠用來指引方向了。

  李基摩挲著下巴,喃喃地道了一句。“有點遠,但往返的速度足夠快的話,趕得及來年的春耕,耽擱不了。”

  “什么?”

  劉備依然還沒能反應過來。

  李基的臉上則是露出了幾抹笑容地開口道。

  “主公,劉繼所帶回的水稻尚未成熟,用來充當稻種培養無疑太過于勉強,并且數量遠遠不足以支撐在揚州進行推廣不假。”

  “可,在林邑國之中還會缺少這種水稻嗎?”

  頓時,劉備的眼睛猛地一亮,隱隱已經猜到了李基的意思。

  “吳郡距離林邑國的距離確實不近,倘若是從地面行軍的話,或許耗費個一年多的功夫都走不到。”

  “但若是從海上行軍,且有海圖為引的話,抵達林邑國最多不超過兩個月。”

  “屆時,林邑國那邊大體也不過是剛剛將稻谷收割起來,正好能為我大漢所用。”

  這一刻,劉備忍不住一拍大腿,大贊道。

  “子坤所言妙極了!”

  盡管吳郡已經有了相當先進的海船技術,但劉備不僅思路顯然還沒有徹底轉變過來,就連思維也始終相對仁德保守。

  大漢沒有,劉備下意識所想的就是如何自行慢慢培育出來。

  可李基所想的,那就是我煌煌強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海船所抵達之處便是大漢領土。

  既然得知了林邑之中有著所需的稻種,在確認位置之后直接派人去取就是了,何須勞心勞力地重新一點點地培育糧種出來。

  劉備急匆匆地開口道。“備這就讓子仲速速組建一支商隊,然后前往林邑國大量采購稻種回來。”

  “主公莫急。”

  李基搖了搖頭,此刻在腦海之中已經浮現了與林邑國相關的信息,開口答道。

  “林邑本為日南郡象林縣所屬,曾于順帝永和二年(137年)有一功曹區連作亂,起兵攻占縣衙,殺害縣令,自稱‘林邑王’建立林邑國。”

  “什么?竟有此事?!”

  劉備瞪大著眼睛,對于此事還當真是一無所知。

  畢竟對于大漢而言,交州本就是放養且完全不重視的狀態,區區一個縣功曹作亂自立,不亞于有只螞蟻在腳指甲上咬了一口。

  當時正值朝綱混亂,順帝正試圖從宦官外戚收回權力的激烈斗爭時期,說不準此事根本就沒有上呈到順帝的眼前,更別說引起朝廷的重視了。

  且朝廷就算重視了,以林邑的距離,朝廷也不可能直接派兵行軍兩年前去討伐,最多也就是下令交州官吏自行平亂。

  可若是交州當地官吏有所作為的話,也輪不到一個小小的功曹都可以作亂稱王。

  鞭長莫及……

  所說的無疑就是這種情況,且也是因此讓林邑國成功地獨立了下來,且似乎在交州以南形成了一個不小的國度。

  “沒錯,林邑國自古以來便是我大漢疆土,只不過一小小賊子竊而自立罷了。如此之國,焉有資格與我大漢貿易?”

  李基沉聲地表態道。

  劉備聞言,手指在腰帶處摩挲了一下,緩緩地開口道。

  “子坤,既然如此,不若緊急召甘寧、蔣欽、徐盛過來議事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