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17回 淬瞳鑄刃分機厄,碼網織經測冷暖

  小兩口在華農的學生食堂用過晚餐,待到華燈初上時分,才緩緩踱出食堂。橘色的路燈穿過梧桐葉的罅隙,在地上碎成星星點點的光斑。李一杲一手拎著打包的菠蘿包,一手被趙不瓊挽著,兩人并肩朝竹園酒店的方向走去。

  他們不約而同地放緩了腳步,目光在往來的學生身上逡巡——穿白大褂的女生抱著解剖圖譜匆匆而過,袖口沾染著可疑的淡黃色污漬,像是剛剛解剖完一只不聽話的青蛙。李一杲忽然用下巴示意:“看那個穿格子衫的,書包拉鏈上別著單片機開發板,八成是工學院的。“

  話音未落,那男生突然蹲下系鞋帶,露出了運動褲下若隱若現的護膝。“等等...“李一杲瞇起眼睛,“這個起蹲姿勢,半月板受過傷?搞不好是體育特長生轉專業。“

  趙不瓊的目光卻被長椅上的情侶吸引。女生正把麻辣燙里的鵪鶉蛋夾給男友,纖細的手指甲蓋泛著不自然的白,指節處隱約可見一層薄繭。“她指節上的繭說明她是農學院常下田的。但你看她耳垂——“路燈恰好照亮女孩左耳垂上晃動的碎鉆耳釘,“上周才打的耳洞,愈合期至少三個月,看來寒假回家被家長念叨過儀容儀表。“

  兩人正說著,轉過圖書館時撞見個戴黑框眼鏡的男生,正對著手機屏幕抓耳撓腮。李一杲瞥見屏幕上的代碼界面,嘴角微揚:“嚯,這縮進格式...絕對是大一新生,老鳥都習慣用自動格式化插件。“

  話音未落,男生突然把手機摔在草地上。趙不瓊輕笑出聲:“報錯信息里全是'對象未定義'——估計剛被暗戀對象拒絕,借debug發泄呢。不過,他摔在草地上,花花草草會不會說,干嘛不摔在石凳上,非要拿花花草草發泄呢?這就不是真心想換手機的屌絲嘛。“

  桂花香里飄來支離破碎的對話。“我爸說養豬場今年虧了二十萬...““我導師讓把IF沖到8.0...“他們相視苦笑。李一杲沉默了片刻,忽然低聲說:“曾幾何時,我導師也這么要求我,不是8.0,而是10.0。“

  他的思緒飄回到那些年少輕狂的日子。那時候,他也是這樣走在校園里,完全不把導師的話放在心上,跟同學們討論的是食堂新出的糖醋排骨。而今夜里風中飄蕩的,盡是些沉甸甸的現實。

  竹影婆娑的岔路口,三個并行的女生正用三種語言爭吵:普通話、粵語和急促的韓語。李一杲駐足觀望:“左邊背帆布包的肯定是人文學院的,中間那個...“他話沒說完,趙不瓊已經接口:“看中間女生手腕上的轉運珠,穗子顏色褪成這樣,至少戴了五年——八成是從小在珠三角長大的僑眷。”

  當酒店暖光映入眼簾時,李一杲忽然一臉疑惑:“老婆,我忽然想起,我的導師當年稱呼我‘杲兒’的,有導師這樣稱呼自己的研究生的嗎?“

  趙不瓊掐了掐他胳膊的肉,笑罵道:“你們西北的口音,不就是說啥都帶一個‘兒’的尾音的嘛,有啥好奇怪的!“

  李一杲夸張地吆喝一聲疼,逗得趙不瓊咯咯直笑。兩人的笑鬧聲驚飛了竹梢的夜鷺,撲棱棱的翅膀攪碎了初上柳梢頭的滿地月光。他們誰都沒有再吭聲,只是手牽著手,看著樹梢的彎月出神。那些被路燈拉長的年輕身影里,分明晃動著二十歲時的自己——只是如今的瞳孔深處,多了幾分軟件測試數據般精確卻冰冷的世故。

  兩夫妻在路上相互打趣的話題,實則是回到酒店后要著手之事的序曲。這是張金枇離開前托付給李一杲的任務:開發兩個小軟件,用于測試應聘者與崗位天賦的匹配程度。其中一款針對內務助理崗位,用以測試觀察力;另一款針對外事助理崗位,旨在測試反應速度。

  一回到酒店,李一杲便立刻投身于代碼編寫,而趙不瓊則在網上搜索各類素材。

  “瞧瞧大師妹提的要求,只是單純測試生理性的反應速度和生理性的觀察力,你怎么看?”李一杲停下手中動作,向趙不瓊征詢意見。

  趙不瓊微微皺眉,反問道:“大師姐為啥非得強調只做生理性測試呢?”

  李一杲的指尖停在鍵盤上方,電腦屏幕散發的藍光映照出他眉心的褶皺,思索片刻后說道:“生理性反應,大概指的是本能反應吧?”

  經此一番討論,軟件開發的方向逐漸明晰:就是要測試一個人的本能反應究竟如何。思路明確后,開發工作便不再棘手。李一杲決定先攻克反應速度測試軟件。眼-腦-手的反應速度測試相對簡單,他僅花了半小時就完成了代碼編寫,并隨即運行測試。

  李一杲最初版本的測試,設計為看圖按鍵:看到不同的圖,用左手或右手按鍵回應。然而,趙不瓊端詳后,認為尚不足以暴露人的本能。經一番“頭腦風暴”,他們決定改為看圖手寫符號記錄,測試者可自行設計符號并明確其意義,如此便能更細膩地考察應變反應速度。

  這一細微卻頗具匠心的改動,讓測試更加精準地捕捉到人的反應本色。

  李一杲率先拿自己做測試。起初,他設定一橫、一豎、一撇、一勾,分別代表四種不同類型的圖片。可第一輪測試進行到0.45秒時,他就開始手忙腳亂,橫寫成撇,豎也時不時寫成勾。無奈之下,他只得反復測試了十幾次,才總算能正確反應,出錯頻率有所降低,但即便如此,速度也僅能達到0.41秒,再難提高。

  輪到趙不瓊測試,她采用了不同的記錄方式。她在紙上劃了一條線,在線的上方和下方分別用輕點和粗點,來表示不同狀態,如此同樣可表達四種不同的狀態。在最慢的1.5秒測試過程中,她就已完全熟悉這種表達方式,隨后一路提速。到0.4秒時,仍能保持零出錯;0.35秒時,依舊在及格范圍內;直至0.31秒之后的速度,才達不到及格標準。別看這僅僅比李一杲快了0.04秒,可這相當于快了32%,直讓李一杲羨慕不已。原本他還以為自己的反應速度比老婆快得多,沒想到被這測試軟件一下子打回原形。

  李一杲心里頭那股子不服氣勁兒“噌”地就冒了上來,二話不說,拉著趙不瓊就非要用按鍵測試再比個高低。嘿,還真讓他扳回一局!在按鍵測試時,他的反應速度竟比趙不瓊快了不少,這可把他樂壞了。

  “這到底咋回事呢?”李一杲滿臉疑惑,撓著頭問道,“那到底該以哪一個測試結果為準呢?”

  “我也摸不著頭腦啊,你趕緊分析分析。”趙不瓊也犯了愁,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判斷。

  李一杲趕忙把他倆的測試方法和結果一股腦兒拋給AI,那AI給出的回答啰啰嗦嗦,長篇大論的,簡直就像回到當年寫論文查資料時看的那些冗長文獻。AI得出結論,說這兩種都不算純粹的反應速度測試,按鍵方式叫基礎運動速度測試,手寫方式則是復合認知反應速度測試。

  “這AI回答問題,也太啰嗦了,一點都不干脆利落。”李一杲忍不住吐槽,“不過它分析得倒有一點挺在理。我用的手寫符號測試,得同時調動視覺識別、符號轉換的認知加工,還有手部精細動作的書寫控制,總共三個環節呢。可你那‘點線標記法’,把信息編碼簡化成空間定位的二分法標記,只需要視覺判斷和肌肉記憶的預設符號這兩個環節,天生就比我快些……”

  “我才不信呢!”趙不瓊滿臉懷疑,“要不你也試試我的方法?”

  李一杲依言照做,畫了條線,然后用輕點和粗點開始測試。嘿,他感覺很快就上手了。接著,從2秒開始測試,一直測到0.33秒,才終于達不到及格標準。好家伙,這速度明顯提高了20%,提升幅度可不小,看來方法不同,測出來的速度確實不一樣。

  “照這樣說,是不是得提醒測試者,干脆用最快的速度記錄呢?”李一杲提議道,“不然測試者的速度參差不齊,差別也太大了!”

  “不行!”趙不瓊立刻反對,“恰恰相反,大家都不知情,在陌生環境下,一個人的情緒反應明顯,才能更清楚地看出一個人的本能,看看他會怎么應對陌生情況,這樣才好!”

  李一杲一聽,馬上認同了趙不瓊的觀點。不過,他也沒徹底摒棄第一種方式,而是在測試開始時,讓測試官可以自行選擇。而且,針對這兩種測試方式的評分計算,他還寫了個公式,接入AI的API,幫忙做綜合評估分析。測試者只要把手寫的結果拍張照片,就能讀入分析,不用再手工錄入,方便多了。

  軟件最終大功告成,李一杲和趙不瓊兩口子又分別用不同方法測試了一番。結果出來,趙不瓊的綜合評分還是比李一杲高出10%左右。李一杲想盡辦法,也沒法縮小這最后的差距,最后連趙不瓊都不愿意配合他再測了,他只好無奈死心:“看來,直覺可不等于本能啊。”

  “不對!”趙不瓊咬著嘴唇,一臉狡黠地說道,“你覺得自己反應速度比我快,那是后天訓練的結果。你專注力強,能把后天學到的東西轉化成習慣、習慣又變成本能,可我就沒這本事,除了吹笛子的時候例外。哎呀,我都好久沒吹笛子了,有空可得拿出來練練。”

  房間里忽然響起一陣敲門聲,“332號房,送餐咯!”一個男聲從門外傳來。這是趙不瓊先前在竹園餐廳訂的餐送到了。她趕忙起身,打開房門。只見一個男服務員推著餐車緩緩走進來,餐車上擺放著好幾盤飯菜,每盤都細心地用薄膜覆蓋著。

  “水煮牛肉、臘味合蒸、魷魚炒蘭花、排骨紫菜湯,三菜一湯,都上齊啦。”服務員一邊逐一端上桌,一邊核對菜品,接著問道,“二位沒有點米飯,需不需要給您補上呢?”

  李一杲拿起一旁放著的大包菠蘿包,笑著回應:“謝謝,不用啦!”

  服務員微笑著點點頭,推著餐車離開了房間,輕輕關上了房門。剎那間,房間里彌漫起濃郁的水煮麻辣味,那股子香氣濃烈得趙不瓊差點就打了個噴嚏。她趕忙快步跑到窗邊,打開窗戶通風。李一杲也沒閑著,趕緊去調整空調,加大風力。一番忙活后,這水煮麻辣味才沒那么刺鼻了。兩口子這才在桌旁落座,準備大快朵頤。

  “現在外賣居然都能送圍餐了,”李一杲用筷子尖挑開薄膜,紅油在塑料碗里漾開漣漪,“等全城都飄著一次性飯盒的味道,老字號的雕花木筷怕是要進博物館。“

  “去餐廳吃飯,吃的可不單單是飯菜,還有人氣和社交氛圍呢。”趙不瓊糾正道,“愛湊熱鬧本就是咱華夏人的天性。就說這個五一假期,你看看新聞,到處都人擠人,可大家還是興致勃勃的。要是一個景區就只有一家人在游覽,你覺得他們還能那么興高采烈嗎?”

  “哎呀,太有道理了!”李一杲一邊說著,一邊遞給趙不瓊一個菠蘿包,滿臉夸贊,“老婆,你對人性的洞察真是越來越深刻了!”

  趙不瓊接過菠蘿包,輕輕撕開成兩半,夾了些水煮牛肉放在中間,就這么當成漢堡肉夾饃,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從程序員跨界到搞餐飲,這跨度可不小,難道你就沒從中洞察出點兒人性?”趙不瓊吃了一個自制的水煮牛肉夾菠蘿包,感覺肚子都快半飽了。她給自己盛了半碗排骨紫菜湯,邊喝邊隨口問道。

  這看似不經意的一問,卻讓李一杲陷入了沉思。他悶頭一陣猛吃,干掉了半碟魷魚炒蘭花,好一會兒,才總算在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間,找到了共通之處:“餐飲業和軟件開發啊,其實都在從傳統的瀑布流模式,朝著極限流模式轉變。就說軟件行業吧,現在講究面向接口編程,每個程序員都能各自負責自己的模塊,最后像搭積木一樣拼裝起來就行。餐飲業也類似,預制菜的興起,就好比一個個模塊,稍微加工一下就能端上餐桌。”

  趙不瓊雖說不太清楚極限流具體該怎么操作,但從李一杲這番話里,似乎品出了些門道:“照你這么講,極限流是個好方向?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說著,趙不瓊用筷子尖蘸了蘸茶水,在餐桌上緩緩畫出一道螺旋紋路,像極了平靜水面上泛起的漣漪。“你看這極限流,像不像螞蟻搬家?每只工蟻都清楚自己該叼哪片樹葉。”她指尖在螺旋中心重重一點,“可要是突然刮起龍卷風——”那水痕瞬間被抹成一道混亂的橫線,“這模塊化會不會就變成各自為政,亂了套呢?”

  李一杲把剩下的魷魚炒蘭花吃得一干二凈,這才心滿意足地開口:“真正的極限流,其實有著蟻巢式的容錯機制——”他伸出中指,戳著趙不瓊畫的螺旋軌跡,在外圍勾勒出六邊形網格,“每個模塊既是獨立的個體,又能通過類似信息素傳遞的方式,自動修正全局出現的偏差。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組織模式。”

  很明顯,李一杲的想法已然明晰,在他看來,極限流乃是組織運作的未來大趨勢,堪稱組織運行領域的“速度之王”。

  趙不瓊夾起最后一塊五花臘肉,輕輕放入他碗中,這一舉動,恰似投出了一張無聲的贊成票:“不過,速度再快也不能忽視精度。就好比你總說有些程序員寫代碼從不寫注釋,程序跑得倒是快,可遲早得在維護的道路上撞得頭破血流。”

  兩人就“極限流”這個話題熱烈討論起來,原本用來擦拭嘴角的餐巾紙,此刻成了他們思維碰撞的草稿紙。李一杲用筷子蘸著魚湯,在紙上畫起流程圖,那線條歪歪扭扭,卻透著一股認真勁兒;趙不瓊則拿起口紅,在紙巾邊緣仔細標注著風險系數,鮮艷的紅色在潔白的紙巾上跳躍,宛如他們熱烈的思緒。等到排骨紫菜湯也見了底,趙不瓊已經將討論的點子巧妙拼裝成一幅思維導圖,并同步上傳到云端文檔,方便日后隨時查看。

  “嗝——”李一杲往椅子上一癱,打了個悠長的飽嗝,可手指卻在筆記本鍵盤上一刻不停地翻飛起來。其實,應聘者數據抓取模塊的核心代碼他早就寫好了,現在只需將風險評估模型封裝成DLL庫,再用PyInstaller打個加密包就行。他這人向來有點惡趣味,不僅把安裝程序圖標設成了尖叫的土撥鼠,就連命名也十分囂張——“應聘也瘋狂_v1.0_本能偵查版.exe”。

  李一杲剛把安裝文件甩進“無問七子”的群聊,手機就跟抽風似的震動個不停。“大師兄,你這安裝包咋比相親對象還磨人?”群里跳出一條消息,不用想也知道,準是最愛搞怪的小師弟在吐槽,“殺毒軟件報毒三次才肯讓運行!”

  李一杲回了個鄙視的表情,調侃道:“小師弟,等你先過了0.28秒的速度測試,再來跟我搭話!哼哼!”

  接下來就該著手觀察力測試軟件了。趙不瓊把收集到的資料發給李一杲,說道:“我找了不少找茬照片,感覺這軟件玩起來有點像找茬游戲呢。”

  “這可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李一杲一邊讀取資料,一邊解釋其中的差異,“找茬游戲就是單純找不同之處,沒有明確目的,比的不過是誰眼力好。但咱們這觀察力測試軟件,是要讓人去尋找機會和危險,而且這些機會和危險都藏在看似一模一樣的地方。有些人吶,天生對機會敏感,特別能抓住機遇,可對逼近的危險卻毫無防范意識;還有些人,對危險感知敏銳,卻老是錯過那些明擺著的機會。所以咱們這觀察力測試,得把測試者區分開來,看看他們到底屬于哪一種。”

  趙不瓊瞧了瞧餐桌上的殘渣和碗碟,動手收拾起來,邊收拾邊說:“嗯,你說得挺有道理。就像看到亂糟糟的東西,我就渾身不自在,非得收拾得干干凈凈才行;可你呢,看到亂糟糟的反而覺得正常,要是弄干凈了,你還老抱怨找不到東西。看來每個人的觀察力,還真有不同的側重點。”

  趙不瓊手腳麻利地收拾完,把垃圾提到房間外的垃圾桶,回到房間時,李一杲已經打開兩張看似一模一樣的圖片,圖片上有個賊正在偷東西。他招呼趙不瓊坐下觀看:“你瞧瞧這兩張圖片,左邊這張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

  “這里有條蛇,這眼神好可怕!”趙不瓊眼睛一亮,馬上指著屏幕找到了隱藏的東西,“右邊這張有只老鼠。咦,這兩張照片看著明明一樣,為啥我第一眼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呢?”

  “眼神!”李一杲提醒道,“蛇和老鼠的眼神,是不是都透著股恐怖勁兒?”

  看了一會兒,趙不瓊也發現了李一杲藏在圖片里的門道。就拿她第一眼看到蛇的那張照片來說,李一杲第一眼看到的卻是賊即將勾到的項鏈。顯然,李一杲更多關注的是機會,而她則更多留意到危險。就算兩人在相同時間內,把兩張照片的七個區別都找出來,觀察力都算得上不錯,但找出的順序不同,恐怕兩人的性格和本能也大不一樣。

  兩人玩了一陣觀察力測試軟件,這一番體驗,讓他們感慨比探討“組織極限流”時還要深刻。趙不瓊盯著屏幕上自己的成績,不禁發問:“似乎有一種力量,在冥冥之中引導著人性的善惡,那究竟是什么呢?”

  “人道!”李一杲幾乎是脫口而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