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98章 這次真要拼命了

  床弩手們現在每發射一次都要猶豫許久,像吝嗇的商人計算著每一文錢。這種克制反而讓每次弩箭破空聲都格外震懾人心。

  箭矢越來越少,使用起來自然就要精打細算,不能像之前那樣隨意潑灑。

  瞄準射擊,雖...

  朱宏遠與柳清妍的溫馨對話剛剛結束,一名太監匆匆跑入御花園,神色慌張地跪下:“陛下,不好了!西北邊關傳來急報,匈奴大舉入侵,已攻破我軍兩道防線,正向雁門關逼近!”

  朱宏遠聞言,臉色驟變。他放下茶杯,站起身來,沉聲問道:“誰在守雁門關?為何如此輕易被突破?”太監顫抖著回答:“是……是劉將軍率兵駐守,但據報,匈奴兵力多達二十萬,而我軍不過五萬,且多為新兵,難以抵擋。”

  柳清妍見狀,擔憂地看向朱宏遠,輕聲道:“陛下,您剛從東南歸來,身體尚未恢復,不如先派一員大將前去支援。”朱宏遠搖了搖頭,目光堅定:“愛妃,朕豈能坐視邊疆淪陷?若雁門關失守,整個中原都將陷入危機。朕必須親自出征!”

  次日清晨,朱宏遠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朝堂之上,眾臣議論紛紛,有人主張堅守城池,等待時機;也有人建議派遣援軍,避免皇帝親冒鋒鏑。然而,朱宏遠卻力排眾議,宣布即刻啟程奔赴前線。

  臨行前,他特意召見柳文昭,囑咐道:“朕此去兇險難測,你留在京城,協助皇后處理政務。若有緊急情況,務必第一時間稟報。”柳文昭拱手應命,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

  與此同時,柳清妍再次來到書房,為朱宏遠整理行裝。她手中拿著一件御寒的大氅,聲音微顫:“陛下,這次出征,您一定要更加小心。妾身……妾身已經為您準備了足夠的糧草和藥物,希望能在戰場上助您一臂之力。”

  朱宏遠接過披風,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柔聲道:“愛妃不必擔心,朕此次帶齊精銳之師,定能擊退匈奴。待凱旋歸來,我們再續江南之約。”

###邊關鏖戰  朱宏遠率領十萬大軍日夜兼程,終于抵達雁門關。此時,關內守軍已損失慘重,士氣低落。見到皇帝親臨前線,將士們無不振奮,高呼“萬歲”。朱宏遠登上城樓,俯瞰敵軍陣勢,心中暗自盤算。

  匈奴首領鐵木爾傲然立于陣前,手持彎刀,大聲叫囂:“朱宏遠,你不過是個懦弱的書生,怎配與我爭鋒?今日,我便要踏平你的雁門關,讓你的大明江山成為我的牧場!”

  朱宏遠冷笑一聲,下令全軍嚴守城池,同時派出一支精銳騎兵繞至敵后,伺機偷襲。經過數日激戰,雙方互有勝負,但匈奴人數眾多,始終占據上風。

  一天深夜,朱宏遠召集眾將開會,提出一個大膽的計劃:“匈奴人久居草原,不耐久戰。若我們能引誘他們深入關內,再以伏兵夾擊,或許可以一舉殲滅其主力。”諸將聽后,雖心存疑慮,但鑒于皇帝的決心,最終一致同意執行。

  于是,朱宏遠故意放松防守,讓部分匈奴軍隊攻入關內。當敵人進入預設埋伏圈時,早已埋伏好的弓箭手萬箭齊發,將敵軍打得措手不及。與此同時,朱宏遠親率騎兵從側翼殺出,直取鐵木爾本陣。

  鐵木爾見形勢危急,連忙指揮部隊撤退。然而,朱宏遠早已料到這一招,提前在退路上布下重重障礙。最終,鐵木爾被迫孤身突圍,卻被錦衣衛擒獲。

###凱旋歸京  消息傳回京城,滿朝上下歡騰不已。皇后李氏親自率領百官迎接朱宏遠凱旋。柳清妍站在人群中,望著遠處策馬而來的身影,眼眶濕潤。

  朱宏遠下馬后,徑直走向柳清妍,握住她的手,笑道:“愛妃,這回咱們的江南之約,總該實現了吧?”柳清妍點頭,嘴角揚起一抹淺笑:“妾身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當晚,朱宏遠設宴犒賞三軍,并頒布詔書,嘉獎有功之臣。同時,他下令加強邊防建設,修筑新的堡壘,并增加駐軍數量,以防匈奴卷土重來。

  然而,在慶功宴上,一位老臣忽然站出來進言:“陛下,如今雖然邊患暫時解除,但國內仍有諸多隱患。比如,科舉制度改革推行以來,許多世家大族不滿,甚至暗中煽動輿論,企圖破壞新政。還請陛下早做打算。”

  朱宏遠聽完,眉頭微皺,沉思片刻后說道:“朕明白。但改革之路,絕不能半途而廢。既然有人膽敢阻撓,那就讓他們付出代價!”

  隨后,朱宏遠頒布了一道圣旨,要求監察御史徹查各地官員是否存在徇私舞弊行為。一旦發現違規者,不論身份高低,一律嚴懲不貸。此外,他還增設了“民情司”,專門收集民間意見,以便及時調整政策。

  這些措施實施后,果然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一些頑固保守的官員開始聯合起來,試圖通過各種方式抵制皇帝的命令。然而,朱宏遠并未退縮,反而更加堅決地推進改革。

###家國天下  轉眼間,幾年過去,大明的國力日漸強盛。朱宏遠的改革成效顯著,不僅提升了行政效率,還促進了經濟發展。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會秩序趨于穩定。

  某日,朱宏遠與柳清妍漫步于御花園中,欣賞著盛開的桃花。柳清妍忽然問道:“陛下,您覺得,什么是真正的帝王之道?”朱宏遠停下腳步,凝視遠方,緩緩答道:“愛妃,帝王之道,不是權力,也不是威嚴,而是民心。只有贏得民心,才能真正長治久安。”

  柳清妍聽后,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不僅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更是一個深諳治國之道的明君。

  就在此時,一個小太監跑過來稟報:“陛下,皇后的身子不適,請您速去探望。”朱宏遠神色一凜,立刻隨太監離去。

  原來,皇后李氏因年事已高,加之連日操勞,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朱宏遠守在床前,握著母親的手,淚流滿面:“母后,兒臣對不起您。這些年,您為國家付出了太多,兒臣卻沒有好好照顧您。”

  李氏微微睜開眼睛,虛弱地笑了笑:“傻孩子,母后很知足。看到你把國家治理得這么好,母后死而無憾了……只是,有一件事,母后放心不下……”

  朱宏遠忙問:“母后有何牽掛?盡管吩咐,兒臣一定照辦。”李氏掙扎著伸出手,指向柳清妍的方向:“清妍賢淑聰慧,是你的良配。將來……若是母后不在了,還請……善待于她。”

  朱宏遠鄭重承諾:“母后放心,兒臣永遠記得您的恩情。清妍不僅是朕的妻子,更是朕最信任的伴侶。朕會用一生守護她。”

  李氏露出欣慰的笑容,閉上了雙眼。朱宏遠抱著母親的遺體,痛哭失聲。柳清妍聞訊趕來,默默陪在他身旁,輕聲安慰。

  從此以后,朱宏遠更加專注于國家大事,同時也更加珍惜與柳清妍相處的每一刻。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依然沉重,但他相信,只要堅持初心,就一定能帶領大明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朱宏遠處理完母后的后事,心中悲痛卻未影響他對國家的治理。他深知,大明需要一位堅強的帝王,而不是沉溺于哀傷的君主。

  某日,朱宏遠召集群臣商議國是,提出了一項大膽的新計劃開海禁。自古以來,朝廷對海上貿易多有限制,以防沿海居民與外邦勾結,威脅國家安全。然而,朱宏遠認為,如今東南局勢已穩,若能開放海禁,允許百姓出海經商,則可增加稅收,繁榮經濟,同時也能削弱地方豪強對海洋資源的壟斷。

  此議一出,朝堂頓時炸開了鍋。保守派大臣紛紛反對,他們擔心此舉會引發新的不穩定因素。“陛下,”老臣王德仁率先站出,“開海禁無異于引狼入室。那些番邦之人貪婪成性,一旦涌入我大明境內,必然擾亂民生。”

  朱宏遠冷靜地回應:“王愛卿所慮固然有理,但朕以為,只要制定嚴格的法規,并派遣得力官員監管,便能避免這些問題。再者,閉關鎖國只能讓我國愈發落后,唯有廣納天下之財貨,方能讓大明富強。”

  經過數日辯論,朱宏遠最終拍板定案:準許民間船只出海貿易,但必須向官府登記備案,且需繳納一定比例的關稅。同時,設立專門的海貿司,負責管理海上事務。

  消息傳出后,東南沿海的百姓歡欣鼓舞。許多商人紛紛組建船隊,揚帆出海,與南洋諸國展開貿易往來。短短數月間,泉州、廣州等港口城市迅速繁榮起來,各類珍稀貨物源源不斷地涌入內陸市場。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風順。一些心懷不軌的官員趁機中飽私囊,甚至與海盜勾結,劫掠商船。對此,朱宏遠雷霆震怒,下令錦衣衛徹查涉案人員,并加強海軍力量,打擊海上犯罪行為。

  柳文昭受命擔任新成立的海防總督,親自巡視各處要塞。他發現,部分沿海駐軍裝備陳舊,士氣低落,根本無法應對復雜的海上形勢。于是,他上書建議擴充艦隊規模,引進先進的造船技術,并招募熟悉水性的漁民入伍。

  朱宏遠采納了他的意見,投入巨資建造新型戰艦,并從各地抽調精銳士兵組建海軍。很快,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海上力量初具雛形。在幾次成功的剿匪行動中,這支隊伍展現了強大的戰斗力,贏得了沿海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與此同時,朱宏遠還關注到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個國家的興衰,不僅取決于經濟和軍事實力,更取決于國民的文化素質。因此,他大力推動科舉制度改革,降低寒門子弟的門檻,同時增設書院,為貧苦學子提供免費學習的機會。

  一天,朱宏遠微服私訪,來到京城郊外的一所鄉村學堂。他看到孩子們正在朗讀《四書五經》,稚嫩的聲音回蕩在空曠的田野間。一位年邁的教書先生注意到他的到來,恭敬地問道:“這位大人,您可是來視察學政的?”

  朱宏遠點頭稱是,隨后與先生攀談起來。他了解到,盡管政策有所傾斜,但偏遠地區的教育資源仍然匱乏,許多孩子因家境貧寒而無法接受完整的教育。回到宮中后,朱宏遠立即頒布詔令,要求各級官府加大對基層學校的投入,并鼓勵鄉紳捐款辦學。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舉措逐漸顯現出成效。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為朝廷注入了新鮮血液。同時,社會風氣也變得更加積極向上,人們更加注重知識與品德的培養。

  某夜,朱宏遠獨自坐在御書房內,翻閱著最新的財政報表。看著逐年增長的稅收數字,以及不斷改善的民生狀況,他的嘴角浮現出一絲欣慰的笑容。然而,他也清楚,這只是開始。前方的道路依舊漫長,還有無數挑戰等待著他去克服。

  就在此時,柳清妍端著一碗熱湯走了進來。她輕聲說道:“陛下,您又熬夜了。身體要緊啊。”朱宏遠抬起頭,望著妻子關切的目光,心頭涌起一股暖流。

  “愛妃,”他放下筆,握住她的手,“你知道嗎?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艘行駛在茫茫大海中的船。無論風浪多么洶涌,只要有你在身邊,我就不會迷失方向。”

  柳清妍微微一笑,柔聲道:“妾身愿永遠做陛下的舵手,助您駛向光明的彼岸。”兩人相視一笑,仿佛忘記了所有的疲憊與煩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