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八,河東郡雖偶有輕風細雨,但總歸天色晴朗。
明亮的天氣,適合進兵攻城廝殺,但劉備卻一反常態,按兵不動。
綿延不絕的漢軍輔卒正在安邑城外十五里處,安營扎寨與埋鍋造飯。
柴營的輔卒與工匠配合伐木,打造重型攻城器械,還有簡易的床弩,因為附近有騎兵與弩兵戒備,大家掄起衣袖就干,沒有絲毫慌張,與大戰來臨前的緊迫感。
就算聽說安邑城內,有不下三萬守軍,據說匈奴騎兵與關中涼州賊都會趕來,包括面目猙獰,又長兩個腦袋的羌人,當地諸多的怪誕傳聞,經過河東百姓口中,然后再傳入漢軍軍中。
軍營征召的新卒聽聞傳言后,不禁臉色驟變,已經跟著漢王打過不少仗的老卒們,無論戰兵還是輔卒,見狀都忍不住打趣取笑新卒。
就算羌人盡是鬼怪,那也敵不過全身披重甲的鐵甲營,那群雄赳赳的武夫手持長刀,帶著惡鬼面甲,只要來敵還是兩條腿走路,肩膀上的頭顱再多也無用。
更何況與敵接戰,也不需要你們這群連刀槍都拿不穩的輔卒上陣,把你們擺在全軍前面,若是被嚇得全軍潰散,豈不是丟了我青州軍,百戰百勝的臉面?
或許是因老卒們的整日嘲笑,使漢軍新卒很快就打消了恐懼,紛紛緊握槍矛面紅耳赤地在心底打定主意,誓要擊破羌人,洗清被嘲笑的恥辱。
漢兵不是只有青州軍才能打,我南陽與潁川人亦不懼敵。
士氣的悄然變動,讓每日巡視各營的劉備忍不住輕笑。
主將常察軍中士卒的饑飽勞逸與強弱勇怯,動之以情,嚴之以法,使老卒待新卒如弟也,至氣和心齊,兵雖有百萬之多,卻指呼如一人。
尤其是鬼神之事傳入軍中,不可嚴堵,也不能不堵,白波賊在河東盤踞甚久,對黔首百姓編造謠言也最多,各種怪誕詭奇,屢禁不絕。
劉備在東垣縣停歇之時,就已經聽聞了諸多事,于是一邊禁止百姓傳播,一邊讓老卒為新卒鼓鼓士氣。
張郃見漢王又在巡視軍營,于是圍過來,拱手問道:“大王,眼下我大軍已至安邑,何日準備攻城?”
劉備笑了笑,解釋說道:“儁乂,還有些‘賓客’未趕到,不妨再多等幾日看看。”
“匈奴人在平陽,李傕、郭汜則居于關內,要是他們肯聯袂而至,就省得多用力氣去追擊。”
“涼州賊不過是癬疥之疾,襲擾關中與雍州、涼州各郡的羌人,才是心腹大患。”
“漢軍不怕敵軍越聚越多,就怕他們分散撤走,待大軍撤離關中,又卷土重來啊!”
劉備不覺感慨良多。
這些地方的羌人,真可以算放盡了東漢的血,說是帝國墳場也不為過。
對付持續百年羌亂,比孝武皇帝出擊匈奴還要令人疲憊。
如今這塊燙手的山芋,就要甩到他的手上了。
其實對于此次出征關中,雒陽眾多官吏,以及各地太守、郡相與都尉,還有負責各郡的功曹、主簿等長吏,皆是議論不止。
原因就在于,當大軍討平了關中涼州賊,要不要順勢揮軍,直下雍涼二州,以此接通西域?
對于這個問題,有些敏感的官吏,如孔融、張邈、應劭、糜竺、崔琰等人立即上書,建言道:“羌、胡百年之亂,為漢室衰弱之根本,如今天下未定,大王不可再重蹈覆轍,使漢家為羌人耗費精力。”
“應當收攏百姓,退守右扶風、左馮翊,以山川險阻,控扼邊陲,足可北御羌戎,待日后天下安定,百姓富足之時,漢軍再奮出隴右,進收雍、涼。”
可同樣是反駁意見的官吏也是不少,包括荀彧、荀攸、盧植、郭嘉、魯肅、周瑜,還有在河北攻豪強塢堡的沮授,與拄杖為掾吏的郭圖,以及獄里的田豐,在聽說此事時,都想方設法托人上書給漢王,皆在書信中說明了絕對不可放棄雍、涼的重要性。
尤其是田豐在書信中憂慮勸告:“哪怕僅放棄一時,漢軍數十年后也未必可收得回來。
皆因雍、涼兩州土風壯猛,便習兵事,不畏生死,推鋒執銳。還有父死于前,子戰于后的勇武之氣。”
“蓋其地山谷糾紛,能修戰備,好田獵,勤耕稼,為用武之國。”
“若是輕易割而棄之,豪族與百姓必定懷怨恨之心,設使其立國割據,驅氐、羌胡人以為前鋒,猛攻關中,為禍更甚于董卓。”
“何況隴右有居高臨下,高屋建瓴之勢,足以俯瞰關中,一旦關隘被攻破,長安則無險可守。”
“如此一來,河東以西,漢家園陵必失也,那時漢室將如何祭祀宗廟?還望大王三思。”
看到田元皓在獄中也不閑著,托已出獄的郭圖把書信帶出,而郭公則同樣咬緊牙根,寫了一封勸誡信函,遞給了族親郭嘉。
郭嘉看完書信,也是忍不住頭疼,正猶豫著要不要將兩封信札傳遞給漢王。
于是尋問荀攸的意見,而荀公達毫不猶豫說道:“田元皓心性耿直,大王亦然知曉,必不會怪罪,奉孝盡可呈上。”
結果劉備看見田豐的書信,又看了郭圖趨奉般小心翼翼的建言,不禁搖頭失笑。
難怪袁紹喜歡用郭公則,不是一般性格寬宏的人,真忍受不了田豐。
最后劉備在雒陽仔細看完官吏上書的所有書信,對于不同出發點思考的眾人,進行一一回復。
也說出了他的觀點,那就是大漢絕不能失去長安,不可失關中。
故而漢家欲保關中的陵園平安,必須先控制隴西,欲控制隴西,必須先控制河西,欲控制河西,必須撫定西域。
夫欲保關中,當先固隴右,欲固隴右,則定河西,欲定河西,當置都護府守西域。
這才使各州郡的官吏對于雍、涼二州,打消了放棄的提議。
假如漢軍真在雍、涼受挫,關于舍棄邊郡的言論,又會再次被提起。
此事一出,讓劉備不禁感慨萬千,隨著天下越大,想將所有人整合齊心的難度,也跟著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