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章 偉大崇高的理想

  “哪三個條件?先說來看看。”

  劉顯說到有三個條件,孔融的神情也嚴肅了起來。

  正所謂在商言商,有時候的確需要親兄弟明算賬。劉顯現在有條件是好事,免得以后因為一些利益糾葛而互生怨言。到最后弄得大家反目,不歡而散就不美了。

  劉顯也神情嚴肅的道:“第一,我希望可以共享孔家藏書閣的所有書籍以及孔家書店所收購回來的那些書籍。當然了,這個我并不需要你們的原本,手抄本也可以。作為報答,本人亦會共享一些你們孔家所沒有的書籍,包括……一些世上傳說中的經典書籍。”

  劉顯相信,只要自己把擁有太平經的事說出來,孔家一定會愿意跟自己共享他們孔家藏書閣的所有書籍。且劉顯也的確在以后會將《太平經》示之于世。

  對于劉顯而言,書就是書,且《太平經》當中的許多方面,的確是有益于社會民眾的,如果公諸于世,能讓更多的人習得其中的醫道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了。如果有人能如張角及自己一樣,可以通過太平經而修煉得出太平真氣也沒關系。因為劉顯相信,這世上除了自己可以修煉成真正的太平真氣,一般人恐怕不行,就算修煉出內力真氣來,也只是如張角那樣的,僅只是單一五行屬性的內力真氣。

  只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公開,也不方便透露給孔融知道。

  但是,除了太平經,劉顯還有一些后世唐宋明清年間的書籍。比如把西游記抄錄出來,還有封神榜等等,這些都會讓這個時代的文人震驚。如果再把后世的一些網文給抄襲出來呢?

  說真的,劉顯所能獲得的書籍的價值,只會比孔家多而不會少。

  只是劉顯覺得孔家藏書閣的藏書還是有極高的歷史價值的。所為一個業余的歷史考古學者,劉顯也很想對孔家的那些藏書進行一些考究,起碼一睹為快。

  “我們孔家藏書閣的藏書僅僅是為了更好的保存世間的文化文明,但絕非是為了收藏而收藏,更不會敝帚自珍。我們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歡將這些書中的知識傳播,讓更多的人研究一些前人的學說。所以,這第一點我個人可以答應同意,但這得要先跟我們孔家的人商討過再才可最后定論。但我想,應該沒有太大問題,如果賢婿你有什么的經典書籍,那么就更沒有問題了。“

  孔融雖然不能完全找表孔家,但他現在在孔家的地位也是幾等于孔家一脈的族長。他說沒有問題那么應該就是沒有太大問題,但他的確也對劉顯所能擁有的書籍感到興趣。

  “我有堪稱奇書的兩本長編小說,此兩編小說,還沒有完本面世,小婿也是偶爾得之。等小婿柳林村的城池完全建好后,便會馬上把印刷書籍的工坊搞好,可以第一時間把這兩部奇書制作出來。這兩部書,也會第一時間送來讓岳父大人先睹為快。”

  “哦?叫什么?”

  “西游記、封神榜。”劉顯決定還是先將這兩部書弄出來。

  既然要搞出印刷廠,那么就先印兩部可以風靡民間的神話小說好了。至于這兩部書出現會對這當代的思想有什么的沖擊影響,劉顯也不管了。

  “西游記、封神榜?是小說家的作品?”

  孔融沒有聽說過這兩本書,有些詫異。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其中就有小說家,孔融所說的小說家,是指是否是諸子百家中的小說家編寫的。

  劉顯搖頭,道:“這就不得而知了,寫西游記的作者名為吳承恩;而封神榜的作者……或是許仲琳或是陳仲琳,又或是陸西,但都不重要了,因為這兩部奇書都沒有面世,且作者都不在,不用去考究了。”

  不是不在,都還沒出世。

  “好,那就期待這兩部奇書面世了。”孔融沒再多問下去,繼而道:“那么第二個條件呢?”

  “第二,就是小婿所制作出來的這些書籍,小婿會保留統一訂價的權利。但是行使這個權利,可以到五年之后才再統一訂價。在這五年之內,你們孔家怎么賣,賣多少價格,可以由你們孔家作主。可五年之后,每一本書,小婿都會在書上直接明碼報價,而你們孔家書店,也必須要按這個價格售賣。不得擅自提價。”

  劉顯說得很生硬,因為這個條件是不容孔融反駁的,必須要答應。

  “哦?這是為什么?”孔融有些奇怪。

  劉顯抬抬頭,似望向遠方的樣子,深吸了一口氣道:“書籍是傳播文明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傳授知識的主要物品。而知識并非只有富戶人家有錢人才有機會去學習,我希望,大漢人人都可以有機會讀書識字,人人都可以從書中獲得他們想要的知識。所以,到時候,這些書的價格會很低,低到一般人都可以隨便買得起書。在大漢將來,人人都可以讀書,有機會讀書。”

  孔融聞言,訝然的望著劉顯,久久,神色間肅然起敬。

  他似乎這個年紀不大的女婿,恐怕并非僅僅只是一個商人那么簡單,他應該同樣有著一些別人不知道的雄心壯志。

  希望大漢人人都可以讀書,可以買得起書!

  這個,孔融自己想想還真的感到有些汗顏。枉自己是一個讀書人,自問飽讀詩書,自負才華。枉自己孔家一直來都做著賣書的產業,可是,自己還真的從來都沒有想過要讓大漢百姓人人都可以讀書能讓人人都可以買得起書的偉大理想。

  “好,這第二個條件我孔家沒有問題,五年之后,便按賢婿的訂價來賣書。”孔融同意下來。

  “等等,顯兒,到時候你會給那些書訂多低的價格呢?這、這總不能讓你及我們都虧本吧?”孔夫人畢竟是婦道人家,這關乎錢財的事,肯定緊張一些,趕緊詢問劉顯以后會給書訂下一個什么樣的價格。

  這個好辦。因為有后世的書的價格作為參考。

  劉顯隨口就說道:“岳母大人,這方面就請放心吧,不管怎么樣,我們都是還有得賺的。虧本的賣買,我劉顯也不會做。這么說吧,一般來說,是根據書的和頁數來訂價。當然,如果是一些特別的著作名編,一些稀世經典典籍,價格肯定不會太便宜。這么說吧,用現在的錢來算,一本很普通普遍的書,主要是為了讓廣大百姓都可以買得到的書,就只需要幾十錢、數百錢吧。一般不會有超過千錢的書。”

  現在的一文錢就相當于后世的三毛多點,十文錢就是三塊多。一本書十塊錢到二、三十塊是很正常的,換算過來,也就是幾十錢到一兩百錢。這樣的價格,大漢百姓一般都承受得起,也有錢購買。

  “才幾十錢一本……”孔夫人有些失望。

  現在孔家所賣的書,沒有上千錢以上想都不要想了。且千錢一本的,都是一些普通常見的書籍,如果是一些相對少有的,那起碼得要上萬錢來計了。

  按幾十錢一本的書來計,得要賣多少才能賺到他們現在買出一本書的錢?

  劉顯看到孔夫人失望的表情,忍不住笑笑道:“岳母大人請放心,這價格是低了一些,可是買書的人會多了啊,并且還會多到你不敢想象。到時候,你數錢怕都數不過來。另外,如果時機適合了,咱們也可以制作出昂貴的書啊,這些書,會非常精美,適合那些真正有錢人,不在乎錢的人買來欣賞收藏。這個做生意嘛,想要賺錢還是有辦法的。”

  “真的?那就太好了。行吧,就按你說的來辦吧。”孔夫人臉色一喜,道。

  “那么第三個條件呢?”孔融再問道。

  “這第三個條件……也可以從五年后開始吧。到時候,開設書店的,可能不是僅僅只有你們孔家一家了。所以,這一點請你們孔家得要有心理準備。”

  “啊?顯兒,這又是什么的意思?”孔夫人有些急了。

  “岳父、岳母,每一個行業,總不能一家做完了吧?大漢那么大,僅僅只是依靠你們孔家,那什么時候才可以把書店開遍整個大漢?再說了,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是不是這樣的一個道理?何況,到時候,到了適當的時候,小婿的活字印刷術也會公諸于眾,到時候,也會有更多的人可以開設印刷工坊,也都可以印刷書籍。”

  “什么?顯兒你瘋了?你自家的東西,自家的技術,為什么要公諸于眾?這、這有錢自己賺了不好嗎?”孔夫人一下子瞪大眼,不可思議的看著劉顯。

  “我劉顯,只希望大漢能夠真正的興盛富強,而文化知識就是我們大漢振興的基本,人人讀書識字,人人明白道理事理,才是我劉顯想要的大漢。如果沒有足夠的書籍傳播我們大漢的文化文明,大漢何時得以振興?我想要更多人印出更多不同的書,更多人開設書店,讓大漢百姓隨時隨地都可以買得到對他們有用的書。”

  劉顯沉默了一會,才有力的道。

  “賢婿,你真的讓孔某人汗顏,讓孔某慚愧。沒想到你還有一顆如此崇高偉大的無私的公心。好!這三個條件,我都答應了,正如你所說,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我們孔家,會全力以付,一定會把書店開設好,經營好。如果孔家經營不善,那么就別怪別人把我們孔家的生意搶走。”

  孔融有些激動,站起來,反而對劉顯一拜,神情誠懇的道:“孔某心底里的確有些看不起賢婿你成立劉府商隊,專營行商之事。孔某覺得如此沒有出息,成不了大事。今日聽君一席話,孔某才知道,原來作為一個商人,也同樣可以救國,可以振興大漢。慚愧啊,其實,孔某飽讀經書,也研讀過一些諸子百家中的雜家名人的著作,他們認為經商也可以使一國富民強,可孔某一直都不以為然……咦?莫非顯兒你是雜家傳人?要不然,怎么如此精通經營經商之道?”

  “呃……”劉顯反倒愣住,自己哪里是什么雜家的傳人?

  且劉顯覺得,孔融恐怕是誤會了。

  經商只是為了積累起事的資本,僅僅依靠經商,哪里可以使得國富民強?有些事,不是僅靠如此表面一說,就以為可以行得通的。

  畢竟,財富繁衍出許許多多的問題,如貪污腐化等等。

  劉顯很清楚,自己行商經商,賺錢是為了養軍養民。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實力才是最基本的,沒有足夠的實力,那么做什么都不靈。

  劉顯連忙搖頭道:“不不,我不是雜家傳人。許多事,也是我自己慢慢琢磨出來的。也可以這么說吧,我劉顯畢竟是漢室宗親,看到大漢如今的狀況,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有義務為大漢做些什么,所以,才想到通過這樣的一個方法來振興大漢。但我覺得,單靠如此還不行的,必須還得要做些別的事。不過,這些也都是別的事了,再說吧。“

  “岳父、岳母,既然都沒有問題了,那么這些事就這么說定了。“

  “嗯,那就這么說定了。“

  孔融伸出手來,劉顯會意,舉掌和孔融啪啪啪的拍了三下。

  這事就么說說定了,不過,劉顯會在事后將這次交流的事白紙黑字的寫出來,一式兩份,大家簽字為證。

  孔夫人為劉顯換了茶,再談了一會話。

  劉顯再隨口的一提道:“岳父大人,如今北海郡守是誰?跟岳父大人相熟識么?”

  “熟識啊,郡守劉節,常與孔某往來。”孔融道。

  “劉節?”

  “劉節應該也是漢室宗親吧,不過應該是較為偏支的。對了,他和劉繇都是東萊牟平人,估計有可能是劉繇這一支漢室宗親的子弟吧,據說,這個官職是他拿錢捐的。不過,說實話的,劉節本性還不錯,但實在是太過平庸,不適合在仕途官場上發展。”

  孔融對劉顯說了一下北海國現在太守劉節的情況,還加了他本人的評價。

  大漢十三州,每州之下還有不少郡國,這北海郡又稱北海國。劉顯還真的不知道這北海國在這個時期是誰擔任郡國太守一職。

  不過,不管此人如何,劉顯還是得要去見見,通過官府,在北海城內購置些產業才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