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國內外對于腦控頭盔的討論,越發激烈起來的時候。
2029年,1月20日。
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正式開通。
這一次開通的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又叫瓊州海峽第一大橋。
該跨海大橋選擇了西線方案,即連接嶺南雷州半島南端的徐聞縣燈樓角,與瓊州島澄邁縣的道倫角。
該跨海大橋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為鐵路橋,設計時速為250公里;上層公路橋,設計時速為100公里。
大橋建成后,駕車跨越瓊州海峽只需20分鐘。
選擇西線方案是因為選該方案建橋所跨的海底較平坦,地質條件相對較好,施工技術較為成熟,照此方案,大橋跨海部分長度將達26.3公里,雖然在橋梁長度上,只排名世界第三,但其技術含量非常高。
無論是設計方,還是承建方,或者是作為原材料供應商的民勤集團,都對于這個項目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關注度。
因為瓊州海峽第一大橋是全球第一條可以移動的超大型浮橋。
在目前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的大背景下,該類型的橋梁,可以避免固定式橋梁的一些麻煩。
畢竟一旦海平面上升幅度太大,必然會導致橋洞的凈空高度不夠,讓通航而過的船舶難以安全通過,甚至完全無法通過。
而可以移動式超大型浮橋,可以通過調節錨定纜繩,始終讓橋面和海面保持一個合理的凈空高度。
為了配合這種可移動式超大型浮橋,兩岸的橋頭連接區域,還專門設計了一段長度在10公里左右的路段,這兩個路段是可以調節高度,從而保證兩側的道路始終和橋梁路面、軌道對齊。
“我宣布,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正式開通…”
在大橋兩側的橋頭服務站,瓊州和嶺南的主要班子,加上承建方、設計方,還有海陸豐公司這個投資方,都在現場,兩個現場通過大屏幕互相直播,同一時間宣布大橋開通。
啪啪啪…
現場掌聲如雷。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大馬、東瀛、南高麗、星島等地區的客人。
他們參與了開通儀式之后,便跟著施工方安排的中巴車,緩緩開上了大橋。
施工方的安排項目負責人之一,拿著便攜式麥克風侃侃而談:“…這條橋梁的跨海長度為26.3公里,目前我們將進入一號浮島。”
眾人透過車窗玻璃,還有大橋的保護外殼的隔斷間隙。
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海面,一些海鳥正翱翔在海面上覓食。
鳥兒時而撲騰而下,時而展翅高飛,時而盤旋半空。
東瀛的一個翻譯代他的雇主詢問道:“田工程師,這種全包的橋面成本如何?”
田工程師笑著回道:“其實這條橋梁的總成本,比傳統跨海大橋便宜很多,如果要建設同樣通行能力的傳統跨海大橋,成本會比現在高大約3.5到4倍左右。”
“這么便宜?”
通過翻譯軟件的翻譯,車上的客人都非常驚訝。
另一個東瀛客人直接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話問道:“對馬海峽跨海大橋,也可以采用這個方案嗎?”
田工程師點了點頭解釋了一下:“自然可以,其實可移動式超大型浮橋,大家可以看作為那些大型海上鉆井平臺,就非常好理解了。”
眾人竊竊私語著。
如果按照目前該項目的工程造價,那之前賽里斯描述的亞洲路橋計劃,還真有可能實現。
畢竟一條跨海大橋的成本,只有傳統固定式跨海大橋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加上可以通過調節錨定纜繩,適應海平面的波動,保證橋梁的橋洞通航能力,這確實非常吸引人。
特別是對于東瀛、呂宋這種地震、臺風頻發的地區,固定式大橋的維護成本反而會非常高。
一遇到大一點的地震,固定式大橋就很容易出現結構問題,哪怕再好的材料,在采用固定式建筑方案之后,對于地震的抵抗能力就會非常差。
為什么東瀛人喜歡使用木材建筑低層房屋?
就是因為低層的木房子,在抗震方面的性能比較好,哪怕是倒塌了,也非常方便救援工作的展開。
當然,現在東瀛的建筑業,已經準備引進民勤集團的一體化泡沫硅材料,用這種材料打造的房屋,特別是10層以下的房屋,整體強度非常高,只要不與地面進行固定連接,而是采用浮動連接,哪怕是遇到九級大地震,也可以扛得住地震的破壞。
就在議論紛紛中。
中巴車開進了第一浮島。
這里有一個小型的臨時停車場,可以停放大約50輛小轎車,對面車道同樣也有一個臨時停車場。
這種人工浮島,除了作為橋墩,還是通航船舶的指示燈塔、臨時停車場、觀景臺,和特殊的應急區域。
眾人從中巴車上魚貫而出。
觀景臺是延伸出的一條半吊橋,采用特殊的鋼化玻璃全包起來。
站在上面,可以看到來往的船舶。
由于近期冷空氣的影響,今天的瓊州海峽海面并沒有比較常見的海霧。
“一共是六個人工浮島。”一個南高麗的三星造船高管看著海面上一連串的人工浮島,他臉上露出思考的表情。
現代重工的高管輕輕的擦拭著眼鏡片:“這個跨度還真是驚人,每一個人工浮島之間的跨度達到了四公里左右。”
“你們現代打算怎么辦?”
“呵呵,怎么辦?當然是配合了,難道你們三星還想吃下對馬海峽跨海大橋的項目?別癡心妄想了。”
那個三星造船的高管微微搖頭苦笑起來:“我當然知道這一點,就不知道可以分到多少零件的份額。”
“我估計是按照各個地區的人口來分配的,畢竟作為大哥,可不能偏袒,更何況以咱們和賽里斯以前的關系,現在可以拿到一部分零部件的生產份額,就要感謝賽里斯的寬宏大量了。”現代重工的高管自嘲地搖搖頭。
不過他們心里面一清二楚。
賽里斯雖然打算給南高麗一部分零部件的份額,但不代表這些份額會全部落入三星、現代這些大財閥手上。
因為大型財閥屬于要限制的勢力。
比如三星財團,從近期的情況來看,哪怕是李再榮等人主動投靠,加上在內部進行分家,仍然沒有得到太多東西。
雖然三星財團在賽里斯的體量中,充其量就是比較強的一家企業,但他們在南高麗的橫行霸道,可不是一個好現象。
近期拿到零部件生產份額的南高麗企業中,合資企業占比41左右,大財閥占比33左右,剩下的26則由南高麗的中小企業瓜分。
顯然,這些本來不具備資格的中小企業,是被專門扶持起來,分割大財閥勢力的鬣狗。
而東瀛那邊就更加明顯了。
因為東瀛的財閥模式比較特殊,屬于企業聯合體的財閥,加上其經濟發展過程中,在上個世紀遺留下來的大量手工作坊式小企業,這就給了很大的操作空間。
只要賽里斯有想法,隨時可以扶持起一大堆中小企業,將東瀛各大財團逐步瓦解。
而東瀛第一個被開刀的內部勢力,正是臭名昭著的東瀛農協。
包括海陸豐公司、中糧集團在內的國內農業集團,不用幾個月就壓制了東瀛農協。
東瀛人可能別的地方不明白,但是這幾個月以來,市場上的農產品價格直線下降,倒是一個非常直觀的感受。
通過運輸飛艇運輸過去的農產品、糧食,幾乎在三個月內,將東瀛的農產品和糧食價格,壓到了和賽里斯差不多水平。
面對這種可怕的價格戰,東瀛農協連叫喊都不敢,只能默默逆來順受。
畢竟之前全球糧食價格飆升,加上氣候異常的影響,已經導致東瀛的食品價格,比2025年提升了近300到500左右。
如此夸張的漲幅,很多東瀛的普通人連米飯都快吃不起,一天只能吃一到兩頓飯。
而賽里斯的食品價格,卻比2025年下跌了近50左右。
一個上漲300到500。
一個下跌50左右。
加上賽里斯的食品價格本來就比東瀛低。
在2028年的九月份前后,賽里斯和東瀛的基礎食品價格差異,達到驚人的12倍左右。
其中價差最大的食品當屬大米,同樣是一公斤大米,賽里斯零售價在2.5華元左右,而東瀛則在60華元左右,兩地價差達到驚人的24倍。
隨著十月份,大批賽里斯生產的大米、人造大米、面粉投入東瀛市場,目前東瀛市場上的大米,平均零售價已經下降到每公斤4.2元左右,比東瀛近幾十年來的歷史最低價還低。
購買到了廉價農產品和食品的普通東瀛人,才不管農協的死活。
要是東瀛農協現在敢出來瞎逼逼,分分鐘被人打黑槍。
其實不用海陸豐公司、中糧集團出手,東瀛農協也撐不了多久了。
為什么?
答案是人口基礎。
剛剛成立時,在1960年左右,東瀛大約有1454萬農業人口。
2023年時,只剩下116萬農業人口。
2028年年初的統計數據中,東瀛農業人口再次跌破百萬大關,只剩下大約92萬人,而且這些人的年齡普遍非常大。
如此一來,如何支撐得起東瀛的農業生產?哪怕是全面普及機械化,也沒有辦法保證農業的正常生產,更何況東瀛的地形限制,基本告別了大農場模式,只能搞精耕細作模式的機械化農業,這種模式下,并不能有效利用勞動力。
比如海陸豐公司在漠南的哲里木市,那5萬平方公里的大型農場,只需要幾萬農場工人。
而東瀛的耕地面積才4.6萬平方公里左右,其巔峰時期需要1454萬人,現在也需要92萬人。
由此可見,兩者的農業模式差別巨大。
沒有了農業人口的支撐,東瀛農協根本硬不起來。
現在東瀛的城市人口普遍支持從賽里斯大規模進口糧食、農產品和食品。
雙方的支持人群規模差別巨大。
那些城市里的東瀛人,購買了廉價的賽里斯農產品之后,就覺得以前自己過的日子,簡直是豬狗不如,心里面別提多憤怒。
現在讓他們支持東瀛農協?
估計敢上街頭這樣說的人,要被人打死。
更何況,隨著工業聯合體計劃的逐步推進,東瀛工業生產再次活躍起來,雖然失去一部分核心產業,但多了很多勞動相對密集的產業。
這些產業配合華元滲透,讓東瀛的產品生產成本,竟然只比賽里斯高一點。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東瀛的再工業,加上華元和日元匯率調整,導致雙方的工資水平,竟然變得差不多。
另一方面,自然是華元升值,加上國內調整了勞動時間,這也會拉平雙方的一部分生產成本。
同時,東瀛在破罐子破摔之后,已經完全廢棄了關稅了,現在很多原材料都直接從賽里斯進口。
少數東瀛比較高的成本支出,當屬電力、環保處理、用水這些。
雙方都對對方實行零關稅之后,雙方企業只能各憑本事進行競爭了。
其實整個亞洲工業聯合體,目前都在逐步推進內部的零關稅。
這種情況對于企業而言,自然是有利有弊。
其實東南亞地區并沒有吃到零關稅的福利,因為大批賽里斯企業入駐這些地區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給當地員工提工資,將當地工資水平拉到和國內差不多水平。
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快速實現貿易再平衡,同時也是為了避免國內的產業轉移太快速。
同時這樣做,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快速培育出一個大市場。
那些有大批賽里斯企業入駐的地區,拉動的消費真的非常厲害,這讓國內出口的工業產品、農產品數量節節攀升。
通過這種大基建、大市場、大工業,東南亞的工業水平迅速提升,雖然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而且工業產業非常不完整,但這并不妨礙當地的經濟不斷飆升。
在全球其他地區的經濟一片慘淡的情況下,亞洲東部的經濟逆風飆升,確實讓很多地區感到羨慕嫉妒恨。
但是羨慕也好,嫉妒也罷,逐漸融為一體的亞洲東部地區,基本很難被從外部攻陷。
就如同剛剛通車的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全世界都沒有辦法做到,但是賽里斯做到了。
而這條跨海大橋的成功修建,也意味著之前被提出的亞洲路橋計劃,成為了一個可以實現的項目,而不是之前那種PPT項目。
一個可以實現的項目,給人帶來的信心是不一樣的。
這讓各地對于投資建設跨海大橋的想法,變得更加有信心,很多大企業、大銀行,或者主權基金,都在想方設法加入這個大計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