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9年的春節到來。
國內民用航空領域終于迎來了一次大沖擊。
其實在去年九月份,藍鯨飛艇公司就在民勤基地建設完成了第一艘100噸級客運飛艇。
但當時國內外的民航企業都毫不在意,連空客和波音等大型客機制造商,也是一樣的表現。
為什么會如此?
答案在于這艘名為“白鯨001號”的百噸級客運飛艇,一共使用了28.6萬立方米氦氣。
看到這個數據,無論是航空公司,還是客機制造商們,都在心里面冷嘲熱諷起海陸豐系這一次要栽跟頭了。
要知道,目前國際市場上的氦氣價格比2025年還高,差不多是每立方米124華元。
哪怕藍鯨飛艇在渭河谷地投資了一個氦氣分離工廠,目前每年只能提煉大約60萬到70萬立方米氦氣。
而賽里斯境內,截止2029年初,已經開發的氦氣分離工廠,每年大約可以提煉550萬到620萬立方米氦氣。
如果加上卡塔爾生產的6600萬立方米,還有西亞和北非、東南亞等地區的天然氣田,勉勉強強可以湊出1.3億立方米左右的氦氣。
然而這個產量的氦氣,對于要大規模進入民航領域的藍鯨飛艇公司而言,仍然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別看現在官方對于很多礦業公司使用藍鯨的貨運飛艇和工程飛艇,在邊遠地區進行人員輸送,其實這是違規操作,在正式的民航領域,顯然是不允許的,而且藍鯨飛艇公司也從來沒有在該類型的飛艇介紹上,表明可以用在載客上。
賽里斯每年最多可以獲得1.3億立方米的氦氣,根本不夠用。
別看目前國內的常溫超導體材料已經獲得了突破,但該技術和可控核聚變的星環28號一樣,都屬于絕密信息,近幾年并沒有公開的計劃。
因此目前只在一部分高度保密的機構和工廠之中使用,這些常溫超導體可以讓國內的氦氣使用量,減少大約5左右。
然后就是氦氣作為氣焊的保護氣體,這一部分已經通過行業技術進行限制,差不多可以再壓縮8左右。
其他方面調節一下,加上開源節流,每年可以減少5。
也就是說,國內氦氣用途整體可以減少18左右,富余量差不多就是2340萬立方米。
但是這些富余的氦氣,可并沒有辦法百分百分配給藍鯨飛艇公司,畢竟其他行業也有龐大的增量需求。
整體來講,目前藍鯨飛艇公司每年只能獲得大約500萬立方米左右的氦氣,價格隨市。
這艘白鯨001號,一共用了28.6萬立方米氦氣,哪怕以后不泄露,單單是氦氣的初始投資成本,就讓絕大部分民航企業望而卻步了。
畢竟是這些氦氣就要3546萬元,加上飛艇本身的造價、維護和人工,還有其他支出,讓白鯨001號的整體造價高達1.5億華元。
這還沒有計算十幾億科研經費和建設相關的配套設施,如果這些加上去,每年小規模生產肯定不劃算,如果大規模生產,肯定會進一步加大氦氣的需求量,從而繼續推高氦氣價格。
而白鯨001號的客運性能如何?
最大可以搭載300名乘客和20噸物資。
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120公里。
除了比較環保和寬敞的內部之外,就沒有其他優點了。
畢竟這個造價和性能,其實是太雞肋了。
速度比不上飛機和高鐵快。
成本也沒有什么優勢。
如果它造價低一些,哪怕是兩三千萬一艘,民航企業也覺得有利可圖,可以放下身段,和大巴車或者輪渡競爭,利用客流量來薄利多銷。
可這東西的其他成本,在大規模生產過程中,都可以進行壓縮,唯獨氦氣方面,會隨著大規模生產,成本反而會變得越來越高。
如此一來。
民航公司自然表現得無動于衷。
除非藍鯨可以保證氦氣價格不上漲,比如氦氣客運飛艇只能之前一種奢侈運輸方式。
目前,該型號飛艇只生產了5艘,都是海陸豐公司采購的,用的氦氣也是自己的庫存。
5艘飛艇長期在黃海和東海低空試營運,主要是搭載從南高麗、東瀛到賽里斯東部沿海之間的固定航線。
比如從濟州島直達魔都,距離大概在465公里左右,白鯨飛艇單程需要5個小時左右,單程票價是262.5華元,其中232.5塊錢是計程費用,平均就是每公里0.5元,再加上30塊錢的綜合服務費。
一趟下來,才營收78750元左右,每天最多只能跑四趟。
扣掉額外成本,以這個頻率進行營運,好像一年就可以營收上億?
想得美!
飛艇停泊的上下時間,加上客人的各種問題,還有空港需要對飛艇進行快速檢查等,每天最多飛兩趟。
哪怕是票價便宜,也沒有辦法保證百分百坐滿。
畢竟飛艇在進化,飛機同樣在進化。
國內的商飛公司、西飛公司,已經推出了采用新材料,進行全面減重擴容的新版本客機,正在大規模進行生產。
比如春秋航空,就定制了50架C919的改進型C288,該客機就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節約燃油,主要是機體材料非常輕,給春秋航空的報價是每架4.9億元,后續還可以繼續減少。
現在春秋航空也在東北亞航線跑業務,雙方價格相差不大,濟州島到魔都的單程,春秋航空報價在340元左右。
速度慢吞吞的飛艇,面對只有幾十塊錢的價差飛機票,自然沒有辦法競爭。
隨著國內各大飛機制造商,加大力度投資民航客機,飛艇在民航客機領域的業務,注定成為一個小眾類別。
對于這一點。
其實一直默默關注著海陸豐系的江淼,早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況。
但他并沒有下令讓藍鯨飛艇終止該項目,反而讓萬高峰繼續加大投入。
因為飛艇有飛艇的賽道。
春節期間。
民勤基地內張燈結彩。
藍鯨飛艇的第75號船塢內。
隨著船塢穹頂緩緩打開,一艘龐然大物出現在所有人面前,也出現在直播間的畫面之中,通過電信號將該畫面送向全球各地。
萬高峰通過基地內部的電動軌道車,出現在這艘飛艇前方。
兩者站在一起的對比,那種無與倫比的視覺沖擊,讓人不由自主從心底冒出巨物恐懼癥。
“各位朋友,是我萬高峰,值此佳節,祝愿大家節日快樂,萬事如意。”對著幾個直播鏡頭,萬高峰穿著一套比較中式的絲綢衣服,鎮定自若地向大家拜年。
緊接著,他話鋒一轉:“想必大家都看到了我背后的飛艇,它就是我們公司最新設計超大型客運飛艇:地心引力號。”
隨著他的腳步,正在觀看直播的人,也知道了這艘造價150億的地心引力號,原來是一艘類似于大型郵輪的超大型飛艇。
其最大有效載荷為3500噸。
該飛艇的內部空間非常廣闊,采用了各種超輕量材料設計的房間、地板和家具之類。
同時還有獨立停泊系統,可以不借助地面輔助,直接停泊在比較平坦開闊的地面上,或者海面上。
單單是這一套獨立停泊系統,就耗資了14億元。
除此之外,還有安全系統、醫療系統、獨立維生系統、自持能源系統等。
在飛行方面,速度最快是120公里每小時,巡航速度是90公里小時,經濟速度是60公里每小時,同時可以抗10級大風飛行。
遇到緊急情況,還可以展開大面積光伏薄膜,通過加大發電規模,利用特殊設計的氣動外形,讓該飛艇沖上平流層,然后利用平流層的平行風和光照,以最快速度向其他地區飛行。
該飛艇可以容納500名客人,外加200名工作人員,進行持續一個月的無補給航行,或者是有蔬菜水果補給的半年航行。
當然,這種超大型飛艇的各項成本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因此只是作為一種富豪之類的旅游項目。
但實際上,該項目里隱含著三個特殊的機密項目。
分別是:目前正在塔里木盆地秘密開采的塔005號天然氣井;人類獨立環境生活測試項目;金星開拓計劃。
其中塔005天然氣井,這是一個表面平平無奇,于去年十一月底才開發的氣井,該井的天然氣日產量在8000立方米左右,一年也就生產292萬立方米天然氣。
而其對外公布的鉆井深度,為7364米。
但實際上,該井的鉆井深度為27149米。
隱瞞了整整兩萬米的深度。
原因就在于這口井是海陸豐公司和西域方面合作開發的,由雙方的合資區域:新西部能源集團輔助開發和管理。
而從該井的編號來看,就知道不是第一口了。
其中一號井14777米,有少量煤層氣和微量放射性元素發現。
二號、三號井,深度都差不多在1.8萬米左右,但這兩口井都出現鉆頭斷裂的情況,并沒有有價值的發現。
第四號井,深度為24149米,發現了一個連續迭層的天然氣地層,每天可以生產5700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氣,同時該天然氣井還含有不少的氦氣,氦氣含量大概在1.3左右,屬于相對富氦的天然氣井。
然而四號井,根本不能和五號井比。
因為五號井的天然氣中,氦氣含量達到13.4到13.8,而且這些氦氣之中,大約有37左右是氦3,而不是其他天氣熱井中,非常普遍存在的氦4。
這只能說明一個情況,那就是這個天然氣井下方的地層中,存在直達地幔層的縫隙。
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
原因就出現在氦3上。
氦3作為太陽系的原始星塵,在地球表面卻是非常稀少的存在。
那是因為氦3經過中子照射之后,會逐漸變成氦4。
目前地球還有殘留著的氦3,都儲存在地幔之中,偶爾通過巖漿噴發出來的氦3、氦4,也不會在大氣層中停下腳步,而是重新奔赴星空。
五號井挖到的天然氣儲層,估計是一個比較新的天然氣儲層,同時還有可能連接著地幔的縫隙。
每天可以從該氣井中分離出近1080立方米氦氣,其中三分之一是氦3,三分之二是氦4。
進一步分離之后,氦3拉去可控核聚變項目進行核聚變發電;氦4則作為飛艇的氣體填充物。
看起來這個氣井的產能也就一般般,還比不上阿美麗卡和卡塔爾。
但超深層地層存在大量氦3的事情,卻比其他事情更加重要。
因為目前人類只有兩條渠道獲得氦3。
第一條路,就是去月球開采。
第二條路,則是和海陸豐公司那樣通過提煉氚,再讓氚衰變成為氦3。
現在第三條路出現了。
那就是打一個超過兩萬米深度的鉆井,在地下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遇到從地幔之中滲透上來的氦氣資源。
當然,就算是此時公開該發現,歐美勢力也沒有辦法在近幾年內復刻,但這會進一步增加歐美勢力狗急跳墻的可能性。
已經掌握著全球科技霸權的賽里斯,也過了以前那種必須拿第一的時代。
公開弊大于利,那還不如不公開。
而且大規模生產氦3,肯定容易讓人想到可控核聚變那方面的項目,因此這個天然氣井,名義上是給藍鯨飛艇供應氦氣的。
藍鯨飛艇再通過母公司海陸豐公司的渠道,暗中將氦3轉賣給星環聚能,所有渠道都在自己的系統內,外界根本不知道其中的貓膩。
特別是星環聚能被徹底私有化之后,對不對外披露公司的經營狀況,那并不是必要的義務。
海陸豐公司同樣是如此,別看海陸豐公司的科研事業部管理非常嚴格,但內部很多人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很多項目的經費是“虛胖”的。
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江淼故意將一部分不能披露的科研經費,給分攤到了其他明面上的項目上。
通過這種暗箱操作,外界對于海陸豐公司的科研項目,也很難理得清。
比如人類獨立環境生活測試項目;金星開拓計劃,這兩個項目就被隱藏了起來。
比起國內外的航天機構,或者航天企業,都想著如何去征服火星,江淼反而押注在金星上。
因為金星更加近,而且金星的大氣層浮力非常強,可以支持飛艇長期在金星大氣層上方漂浮。
至于金星的酸霧大氣層,現在或許還沒有辦法完全解決,但以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估計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將擁有改造金星大氣層的能力。
而金星還有一個大好處,那就是它的重力和地球差不多,這對于還沒有掌握人造重力場技術的人類而言,反而是一個更加適合生存的星球。
因此別人都死盯著火星,江淼則暗中規劃去開發金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