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93章 是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第193章是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求訂閱)

  「公明,數月不見,你功夫進步了不少。」一個渾厚的男聲出現,隨后一點影子,由遠及近,倏忽間到了徐青夫婦數十步外。

  只見來人,身形寬厚,面容豪放,正是林天王。

  忽地一條水龍從徐青身后鉆出,撲向林天王的面門。

  林天王哈哈大笑。

  他修成武道宗師以來,在東島上,尋不到對手,技癢難耐,寂寞無聊死了。還是徐公明知他心意。

  馮蕪微微一笑,往旁邊退了上百步,給兄弟二人留足切磋的空間。

  林天王把袍袖一揚,看起來像是衍空的流云飛袖之類的功夫,帶動氣流,血氣炸起,轟隆隆好似連珠炮響,聲聲宛如雷霆。

  震動之間,一條水龍支離破碎。

  可是林天王沒有絲毫得意,因為支離破碎的水龍,霎時間,化作上百水劍,當空朝著林天王齊齊射過來,宛如百箭齊發似的。

  林天王忽地張口,宛如海里巨鯨吸水。

  徐青微微色變。

  林天王這一吸,他寄托在水劍中的神魂念頭立刻動搖,好似對方化為了一個巨大的漩渦。

  鯨息聲,更有特別的律動,對于神魂有極強的破壞力。

  徐青一腳跺地,神魂念頭歸位。

  那些水劍潰散,到了林天王口中,伴隨鯨息運轉,然后張口一噴,宛如徐青前世的高壓水槍,連鋼鐵都能削斷。

  徐青悚然動容,這份武道根底,宛如道術神通了都。

  他神魂凝聚水劍的強度,根本無法和林天王這一噴相比,而且對方是運用武道中,吐氣成劍的功夫,這一噴之中,潛力驚人。

  徐青沒有硬接。

  他現在是附體境的神魂宗師,與武道宗師近身搏殺,本就是以己之短攻敵所長。

  徐青身子側開,險險避開水劍。

  這一閃躲,林天王使出牛魔踏蹄的功夫,仿佛地龍翻身,大地震顫。

  徐青更感覺到一股深沉雄渾的力量,從地面躥起,直透腳跟。他不由雙足微麻。

  隨即徐青借著這股力量,駕風而起,往天上竄去。

  不得不說,大道至簡。

  這牛魔踏蹄的功夫,尋常武者也能練得,在林天王手中使出,硬是打出了天下絕學的味道。

  紅發衍空的香象渡河雖然精微奧妙,但威脅性和林天王這一招牛魔踏蹄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徐青剛飛離地面數丈。

  這距離,只要再騰高兩三丈,縱然林天王貴為武道宗師,也是徒呼奈何。

  但是林天王牛魔踏蹄,身子高高躍起,躥升的速度極快,后發先至,到了徐青面前,舌綻春雷地一喝。

  徐青神魂念頭差點凝滯住。

  他幾乎不假思索,一條蒼黃小龍從眉心天庭出竅,伴隨一聲龍吟,往林天王周身一纏。

  林天王貴為武道宗師,激發氣血,諸邪辟易,竟然第一時間沒法將小龍震散。

  他只覺得身子一沉,行動微微遲緩。

  忙用力往蒼黃小龍拍去。

  徐青哪里能讓林天王拍中,蒼黃小龍稍稍纏住林天王,旋即溜回眉心天庭。這說來話長,不過是一瞬間的事。

  徐青的蒼黃小龍,乃是自身神魂著上紫皇龍鎧。

  神魂出殼,肉身自然下墜。

  蒼黃小龍歸位,神魂之力再度激發。

  而林天王身形墜落,半空中激蕩氣流,朝著徐青一拍。

  徐青借著這一拍之力,身子往后飛去。

  不過這時候林天王身子急急下墜,又是借著地面反震之力,宛如利箭射出,快如閃電般,又追上徐青。

  徐青暗自感慨,果然是武道宗師,一近身就不好甩開了。

  面對林天王再次貼身,徐青拍出一掌,竟然無數光焰凝聚,化為灼燒無比的火焰巨掌,轟向林天王。

  這是以神魂之力凝聚日光,又號稱太陽真火。

  什麼佛宗的大日如來掌丶日輪印,原理都和這差不多。

  不過徐青的神魂帶有一絲圣賢的陽剛浩大之意,能承受的太陽真火更多。

  這一記火焰掌劈出,頗有點焚燒萬物丶掃清寰宇的氣概。

  林天王見狀,居然沒有避讓,反而縱聲一笑。

  這一笑之間,宛如天神下凡,睥睨塵世。

  隨即是一記牛魔大力拳轟來,如碧海潮生,潮水泛漲。

  這是林天王久居東海,悟出的潮汐勁力。

  一拳之中,如潮水般疊加勁力,瞬息間疊了十幾重恐怖勁氣,根本不是徐青匯聚的火焰巨掌能夠抵擋,眨眼間將其撲滅。

  這一拳隨即也毫無花假往徐青身上落去。

  此時此刻,徐青另一只手一揚,有粗大的電光出現,宛如電蛇,當空雷震,迎上林天王的一拳。

  林天王手臂的袍袖化為灰燼,露出光溜溜的手臂。

  只有拳頭部位,有略微的焦黑痕跡。

  「掌心雷!」林天王微微吃驚。

  徐青這一擊過后,又拉開了和林天王的距離。

  不過附體境界的神魂,力量強橫,魂念堅實,確實也不易被武道宗師震散,若是換做顯形層次,剛才已經交代了。

  「附體的神魂宗師對付武道宗師,確實得用放風箏的打法,用道術神通和對方慢慢耗,尋找機會。」

  徐青還有三陰戮妖刀等底牌沒有使出,當然,也無必要。

  此外,神魂宗師對付武道宗師,最難的地方是破開對方的防御。

  而武道宗師,一旦被神魂宗師拉開距離,便很難近身。

  尤其是地形環境越復雜的地方,神魂宗師的花樣就越多。

  神魂高手確實吃環境和周身配置,倒是武道宗師,發揮穩定,下限極高。尤其在沖鋒陷陣方面更不是容易受到軍陣血煞影響的神魂宗師可比的。

  林天王回過神來,對著徐青笑道:「公明,你不和我近身,我偏要近你身。」

  他說話間,渾身竟冒出一股可怕的拳意。

  明明是青天白日,在徐青的感官里,如同一下子陷入黑夜里。

  帝星飄搖丶山河動蕩丶天下皆反。

  這便是武道宗師的拳意。

  在這股拳意下,徐青頓時感覺到神魂上了沉重無比的枷鎖,道術神通難以運轉。

  「好。」

  徐青喝了一聲彩。

  渾身氣血濃縮,注入眉心。

  只見到眉心天庭竅穴,一條蒼黃帶紫的神龍飛出。

  飛龍在天!

  在林天王浩大不息丶動蕩山河的拳意下,徐青也展示出神魂宗師的風采。山河動蕩,我自成龍,翱翔九天。

  這一剎那,徐青神魂如龍,仿佛扯斷金繩,斷開玉鎖,如神靈般主宰蒼茫大地。

  而林天王的拳意,則化為一條巨鯨,山呼海嘯。更有一鯨落萬物生的蒼茫悲壯。

  拳意和神魂碰撞。

  周圍的物質,都生出驚人的顫栗,虛空中的彈抖之聲連續不間斷響了許久,終于止歇。

  徐青和林天王相視一笑,各有收獲。

  林天王道:「可惜,我這拳意尚未化鯨為鵬,不夠靈動。」

  他現在的拳意雄渾浩大,卻沒有鵬鳥的靈動,一力降十會有馀,卻難以克制神魂宗師諸般的變化。

  徐青微微點頭,他自然明白林天王的意思。

  實際上鵬在中土文化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有些方面甚至比龍更能反映中土文化的精髓。

  譬如夫子曾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一般人肯定以為朋是朋友的意思,實際上朋通鵬。鵬在中土文明里,乃是指智慧和靈感的神鳥,這句話的本意是:有大鵬鳥從遠方帶來靈感丶開啟智慧,不值得愉悅嗎?

  夫子的另外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也是類似的意思。

  習的古文字形是「習」,乃是高飛的鳥羽,通翼,指的也是鵬這樣的神鳥。故而學而時習之的意思是「求學時常感受到像神鳥帶來智慧啟示,不值得愉悅嗎?」

  當然,夫子喜歡用神鳥譬喻智慧和靈感,實際上也是和他的出身有關。夫子是殷商后裔。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殷商人以玄鳥為圖騰,與神鳥有特殊的歷史聯系和情感。

  這種特殊的歷史聯系和情感,自然也會體現在夫子的言行中。

  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事實上夫子就成了影響后世最大的圣賢,不管有沒有讀書,都會受其影響。

  如林天王這樣的鄉里豪強,往上追溯幾代人,實際上便是寒門士族,寒門士族則是從士族中跌落下來的。

  在這片中土大地上,如此的情況比比皆是。

  普通人留下后代的概率其實很低,更多是士族權貴家境跌落,成為寒門,再慢慢成為普通百姓。

  從百姓這種稱呼,其實就可以看出端倪。

  因為中古之前的普通人,根本沒姓,所以扶桑人也繼承了這一點,他們的姓氏沒有真正值得稱道的中古貴姓,都是跟著出生地或者特別紀念的事件取出來的。

  所以如今時代,大虞朝的普通人之所以都有說得出源流的姓氏,實際上便是從祖輩繼承下來的。中古的貴族跌落層級,也自然將許多家傳的文化下沉到了普通人中。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另外夫子開啟私學的潮流,打破貴族的知識壟斷,也是一個因素……

  還有造紙術丶印刷術等。

  歷史的發展如車輪滾滾向前,任何試圖抵擋這股大勢的人,都會被粉碎,再驚才絕艷的人物,也得順應時勢。

  這也是徐青的一大優勢,在首輔那種人物,都得在摸索中不斷犯錯,總結經驗教訓,他已經提前認識到了一些錯誤例子,看到了大勢的輪廓。

  在這一點上,實際上只是前世那些鍵盤俠的基本素養。

  可惜,有這種機會的,如今世界只有徐青一個。

  至少徐青沒發現有其他相似經歷的人。

  這也是他目前最獨特的優勢。

  饒是如此,徐青也不會步子跨得太大,只在現行的規則里,不斷前行試探,遇到麻煩,解決麻煩。

  徐青很明白,文明的前進是發展出來的,而不是變出來的。

  發展才是硬道理。

  徐青隨即和林天王談笑一會兒,總結剛才交手的經驗得失。他們這種層次,往前進一小步都很不容易。所以更珍惜每次切磋的心得體驗。

  如果說練臟高手是八十分,武道宗師便是九十分,從九十分到一百分,每一分的前進,都要付出練臟高手前進一分的十倍百倍努力。

  甚至付出了,也不見得有效果。

  而武圣則是滿分之外,屬于兩人現在也沒法揣摩透徹的存在。

  到了這一步,如果松懈,功夫不但會止步不前,甚至還可能倒退。

  修行不是一證永證。

  因為還要抵抗歲月的侵蝕。

  歲月是世間最可怕的力量,任何驚才絕艷的人物,都難以與之抗衡。

  即使超脫壽命的限制,如滄海也會桑田,如河流也會改道,如高山也會受到大自然各種力量的侵蝕……

  徐青堅定自身之后,對此沒有感到絕望,而是充滿振奮。

  一場場磨礪和考驗下來,他確實不再是前世那個普通人了。

  正確認識自己,亦是見性之功。

  徐青和林天王交流過程中,馮蕪只在旁邊看,沒有摻合其中,而是用心聆聽。

  夫君在不斷進步,她也要不斷進步。

  兩個人一起前進,勝過世間一切的浪漫和美好。

  夫妻之間,道侶之間,本該是讓對方變得更好,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相互扶持,上最高的山峰,看最遠的風景,然后還有彼此。

  交流結束之后,林天王哈哈大笑:「咱們兄弟論道,倒是冷落了弟妹。」

  馮蕪:「大哥是覺得我笨了,聽不懂你們的高深學問是吧?」

  林天王忙告饒道:「非有此意。」

  老林面色一囧。

  徐青樂了一下,隨即道:「這次過來,除了有事找大哥外,順帶也是給你捎一件禮物。」

  他從乾坤囊取出撼天弓。

  林天王對徐青的乾坤囊多有羨慕,也不得不承認,好兄弟果真有大氣運。這種東西,他只在神話傳說中里聽過,什麼壺中公,醉里乾坤大,小時候聽說書人講這些,老羨慕了。

  比好兄弟有老婆還羨慕!

  徐青其實也是展露實力,有乾坤囊,武力也和你老林差不多,論勢力比你更大,免得老林飄了。

  人際關系是動態發展的。

  林天王成了武道宗師,雖然不會是那種捅兄弟刀子的人,卻也會有正常的驕矜之心。

  這次切磋,亦是為了消除這種苗頭。

  話事人的地位不是靠嘴來的,而是靠拳頭。

  平常細節做好,也免得將來兄弟之間,在成就大業之后,變得生分,最后只能請好兄弟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了!

  又或者請林天王去釣魚。

  林天王雖然粗中有細,也沒徐青這麼細,他的目光直直落在撼天弓上。

  「好弓,好好好……」

  他這種武道宗師,見到特殊的神兵利器,心念自然有感應。

  撼天弓一露出來,林天王便意識到,這才是他需要的神弓,沒有之一。

  「大哥,這可是儒門名教之首,孔府的六藝圣物。這份大禮,值不值得你磕一個?」徐青笑道。

  林天王當即要磕頭。

  徐青忙抓住林天王雙臂,老臉一黑。

  林天王哈哈大笑:「得了這麼大便宜,你以為我不敢磕頭?」

  徐青腹誹:「這麼沒節操,跟誰學的。」

  他隨即將撼天弓丟給林天王。

  林天王仔細把玩,頗是稀罕,隨后道:「好兄弟,你要讓老哥哥我殺誰?」

  老林十分上道,這麼一份大禮下來,肯定有苦差事。

  但干什麼都值了。

  徐青隨即說了東溟公主的事。

  林天王古怪地看了馮蕪一眼,馮蕪連忙解釋:「我可沒說不準。」

  林天王不由大力拍拍徐青的肩膀,「老弟,你這份心氣,即使法武雙修,也定是武道宗師。這種好事,你都不愿意小小辜負一下弟妹,哥哥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他從此事看清了徐青真正的為人。

  以往,徐青是智謀過人,但凡是追逐利益,多少有些冷血。

  不是說冷血不好,但凡事唯利是圖,作為合伙人,心里難道不嘀咕嗎?

  現在他看到了徐青的另一面,不但不覺得徐青犯蠢,反而更覺得自己慧眼識人。

  這才是大丈夫做人的道理。

  如此,更覺得和徐青意氣相投。

  世上蠅營狗茍的人太多,但要收拾山河,重整乾坤,除了有洞悉世事的智慧外,自然也得是非常之人,行那非常之事。

  林天王自詡是非常之人,但智慧上確實差了點。

  以前他覺得自己和徐青分開,可以獨霸一方,現在他有了更高的志向。

  若與徐公明成就大事,流傳后世,比在海外建個小國豈不是強許多。

  徐青自此刻,才真正感受到,他和林天王成了肝膽相照的朋友。這種感覺是在其他人身上沒有過的。

  不過徐青還是實話實說,「大哥,這撼天弓要不是我現在用不上,就自己用了。你哪天武道不如我,須得還我。」

  真兄弟才會給對方上壓力。

  林天王剛才的感動一下子消失無蹤,老臉一黑。

  他隨即感到壓力好大,以這小子的修煉速度,他還能玩這弓幾年啊。

  林天王渾當沒聽見,笑嘻嘻道:「弟妹,我這新抓了一只大海蚌,有滋陰補血,駐顏增壽的效果,你服用之后,必定顏色更好。」

  一時間,馮蕪咯咯笑起來。

  空氣里,充滿快活的笑聲。

  茫茫東海,一艘巨艦乘風破浪,暗艙里更有一座座大炮,炮口幽黑深沉,有莫名的恐怖壓力。

  「顧師,要是徐青不同意,就拿大炮轟一下東島,讓他看看咱們的武力,逼他同意。」出云公主對于徐青的血脈十分渴求。

  而且這是她認為綁定雙方合作最好的辦法。

  她開出這麼豐厚的條件,如果對方都不答應,只能用下策逼迫對方同意了。

  這船上裝的是方仙道新研究出的紫雷火炮,亦是顧道人壓箱底的本錢。

  上次在徐青手里,兩人吃了大虧。

  這次雖然是求合作,但也得預設談不攏的情況會發生。

  所以帶上手中的強力底牌是必要的。

  你有武功道法,我有堅船利炮。

  顧道人更是心底里認為,該讓世人意識到,方仙道會開啟新時代了!

  另一邊,顧道人是在方仙道中對回歸中土很感興趣的人。畢竟研究火器,無非是機關術的發展,屬于外道。

  更何況性命之道的根本源流,還是在中土。

  他本質上,還是十分向往追逐長生的,即使不能長生,能得到中土前輩高人的傳承隱秘,神魂進階附體境,在有生之年沖擊鬼仙成功,再活一世,也是大賺了!

  其實海外或者西域之外以及傳說中佛國天竺,都有層出不窮的邪術丶神通,但道理并不比中土高明。

  中土對性命之道的研究,勝過中土以外任何地方。

  方仙道在海外,對于性命之道,甚至外丹道的研究,都沒有什麼發展,而且集中資源在火器上發展到現在,也遇到了嚴重的瓶頸。

  以他們原本對大道的認知,已經不足以推動火器進一步發展了。

  也需要新的大道理論來支撐他們火器外道的繼續發展。

  這一點,西洋人據說已經有了新的突破。

  人家那邊也有智慧卓絕的圣賢。

  是以,方仙道的有識之士,已經前往西洋問道。但也有顧道人這種人認為,中土學問博大精深,何必求諸于外。

  這也是方仙道內部的求道路線分歧。

  雙方現在的關系,也是水深火熱。

  畢竟自古以來,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恨。

  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