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消息

  王宮內,于闐國王尉遲烏蘇毗著實憂心忡忡,雖然隋軍口口聲聲說過兩天就走,但顯然這里面有問題,隋軍為什么要來?來回兩千五百里,他們會空手而走?

  他對宰相尼庫爾道:“我是擔心隋軍突然發難,縱軍搶掠于闐城,我們根本就無法抵抗,幾百年的積累會毀于一旦,于闐國會滅亡!”

  尼庫爾點點頭,“國王的擔心很有道理,隋軍絕不會空手而走,既然我們曾經向吐谷渾臣服,那臣服于隋朝也沒有問題,我們應該主動向隋朝稱臣,然后每年去隋朝朝覲,上交貢品。”

  旁邊王子尉遲跋質道:“今天父親和楚王見面時,楚王說了一句話父親可能沒有注意到,他說大隋會關照于闐,會保護于闐,父皇只聽見關照于闐,沒有注意到他說的保護于闐。”

  尉遲烏蘇毗一驚,“啊!我真沒有留意,他這話什么意思?”

  “我覺得有兩個意思,一是向大隋稱臣,成為隋朝的屬國,隋朝會保護我們不受外敵入侵,第二個意思,可能是指隋朝在于闐駐軍。”

  “不對!”

  宰相尼庫爾很敏銳,他當即道:“關照就已經是對屬國的態度了,保護應該就是指駐軍,國王一定弄清楚王的真實意圖。”

  就在這時,侍衛稟報道:“國王,阿巴庫求見!”

  阿巴庫就是陪同蕭夏的官員,他是于闐主管對外的大臣,能說羌語和粟特語,一直是于闐國王的心腹大臣。

  尉遲烏蘇毗連忙道:“讓他進來!”

  不多時,阿巴庫匆匆進來,手按胸口行禮,“參見國王陛下!”

  “你陪同楚王可有什么消息?”

  “有很多重要的消息要向國王稟報。”

  尉遲烏蘇毗點點頭,“不要急,慢慢說!”

  阿巴庫就把他下午陪同楚王的詳細經過說了一遍,最后道:“他在寺院說得很清楚,他希望和于闐國達成協議,派一部分軍隊駐扎于闐國。”

  “他說要派多少軍隊?”尉遲烏蘇毗有點緊張道。

  “具體沒有說,但應不會太多。”

  小國和大國的心態是不一樣的,我們經常犯下的錯誤就是用大國心態去衡量小國,泱泱大國當然不允許別國在自己國土上駐軍,事關大國尊嚴,但小國卻不在意,相反,很多小國歡迎大國駐軍,在它們看來這是一種保護,否則美國就不會在世界有那么多軍事基地了。

  于闐國也一樣,尉遲烏蘇毗并不在意宗主國在自己國土上駐軍,對他來說也是一種保護,他只是在乎對方駐扎多少軍隊,如果軍隊太多,于闐國的國力承受不起。

  尉遲烏蘇毗負手來回踱步,宰相尼庫爾道:“國王可以和他談一談,一千人以下都可以接受。”

  尉遲烏蘇毗點了點頭,他又問阿巴庫道:“他喜歡玉石?”

  阿巴庫點點頭,“他在粟特人店鋪用一百匹綢緞換了一箱玉石,他還想多買,但粟特人說沒有了,實際上是不肯賣了。”

  尉遲跋質笑道:“我們王宮有很多,倒是可以作為禮物給他一些,以后就直接進貢美玉就行了。”

  尉遲烏蘇毗欣然道:“明天一早,我再和他談一談,順便送他一批美玉,再挑一些好的送給大隋皇帝和皇后!”

  傍晚時分,軍營內格外熱鬧,士兵們收獲頗豐,每個人都撿到了至少十幾塊美玉,有人還撿到了幾十斤重的大玉。

  這次蕭夏還帶來八百頭駱駝,滿載著從鄯善繳獲的吐谷渾戰利品,包括綢緞、布匹、茶餅和瓷器,隋軍在市場上售賣,價格便宜,比粟特人的價格便宜一大半,頓時引起了轟動。

  城內的百姓紛紛趕來購買,于闐可不光產美玉,于闐河中盛產金砂、寶石和美玉,于闐百姓家家戶戶都有藏品,他們用金砂、寶石、美玉和隋軍交換,半天下來,隋軍的貨物賣掉一半,換得了大量的財寶,明天再賣一天,基本就能賣光。

  蕭夏正在大帳內聽取匯報,這時,士兵來報,營門外來了十幾名僧人,趕來兩車玉石,為首是住持廣智。

  蕭夏連忙讓士兵把住持帶到自己大營,不多時,廣智住持帶著兩名僧人來到蕭夏大帳,蕭夏請他們就坐,廣智大師合掌道:“阿彌陀佛,我們聽說隋軍在市場售賣貨物,得到消息時已經晚了,我們也想用玉石換一些貨物,不知還有沒有存貨?”

  “當然還有,不知大師想要什么貨物?”

  “我們主要是想要茶餅和瓷器,別就不需要了。”

  蕭夏點點頭,讓親兵帶兩名僧人去交換,他又讓士兵給廣智大師上茶。

  “我這次來于闐,有件私人的事情,大概在三年前,有一個老道士來到于闐,后來在昆侖山失蹤,廣智大師知道這件事?”

  “啊!殿下說的是袁上人!”

  蕭夏精神一振,連忙道:“正是,他其實我的恩師,大師有他的消息?”

  廣智大師笑道:“袁上人來于闐后,就住在我們寺院,大概住了一個月,他還托去長安的粟特商隊替他送過信。”

  蕭夏點點頭,“沒錯,他的信就是送給我的,然后呢?”

  廣智大師緩緩道:“沒多久,他便說自己已經準備好了,便獨自步行前往昆侖山,我派十幾個弟子和漢人子弟去昆侖山尋找他。”

  “找到了嗎?”

  廣智大師搖搖頭,“我們深入昆侖山三百里都沒有找到,但很神奇,他去年又回來了。”

  蕭夏一下子瞪大眼睛,“仙師回來了?”

  廣智大師嘆息一聲道:“他應該有奇遇,雖說佛道不是一家,但連我都相信他得道了,他走的時候須發全白,回來時仿佛年輕了幾十歲,又變成了中年道士,在于闐城都引起轟動。”

  “然后呢?他去哪里了?”

  “他在寺院又住了十幾天,就跟著一支粟特商隊向西走了,便再也沒有消息。”

  蕭夏長長松了口氣,飛升成仙是不可能的,蕭夏擔心袁守誠要么死在昆侖山,要么在昆侖山修煉得道,看來袁守誠應該是突破了他苦修數十年沒有能突破的境界,他說自己準備好了也是這個意思。

  “他回來后有什么特殊之處嗎?”蕭夏又問道。

  “他最大的特殊之處就是不食人間煙火,只喝水和吃果子,應該是練成了辟谷之術。”

  “他有沒有說,他在昆侖山有什么際遇?”

  廣智大師嘆息道:“我也問過他,他說他踏上昆侖之巔,感受到了天人一體,感受到了宇宙萬物的變化,殿下,我修行太淺,實在聽不懂。”

  說到這里,廣智大師忽然渾身一震,脫口道:“我知道了,我解開了謎題!”

  “什么謎題?”蕭夏急問道。

  廣智大師按耐住內心的激動道:“他臨走時給我留了一物,讓我交給故人,我一直不知道他說得故人是誰?現在我知道了,他說的故人就是殿下。”

  蕭夏半晌沒有說話,袁守誠居然知道自己要來!

  廣智大師匆匆趕回寺院,很快又回來了,他恭恭敬敬將一只木盒子遞給蕭夏。

  蕭家接過木盒子打開,里面是一塊迭好的白布,他將白布打開,里面寫了四句話,果然是袁守誠的字跡。

  ‘萬千宇宙,萬千境相,萬千人間,時光永恒,’

  蕭夏心中唏噓不已,這是穿越者才能看懂的話,不要擔心自己會改變歷史,有無數宇宙,也有無數世界,無數人間,唯有時間是不會改變,這就是得道者的天機,他會站在更高的維度看待世間萬物。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