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六章 運河方案

  次日一早,國王尉遲烏蘇毗和王子尉遲跋質又一次來拜訪蕭夏。

  他給蕭夏帶來了數十箱美玉作為禮物,又帶來一只小箱子,是他們珍藏的極品,獻給大隋皇帝。

  蕭夏饒有興致打開給天子的小箱子,里面是五塊美玉,紅、黃、白、黑、綠,紅如雞冠、黃如蒸栗,白如截脂,黑似漆墨、綠如春草。

  還真是極品美玉,蕭夏合上箱子笑道:“相信天子和皇后一定喜歡!”

  尉遲烏蘇毗又道:“于闐國很愿意成為大隋的屬國,我們會年年朝覲,如果隋朝愿意駐軍,我們也不反對,但希望人數不要太多,小國國力微薄,難以承擔太多軍隊的給養。”

  對方居然主動提出替自己解決軍隊給養,蕭夏當然求之不得,一般隋軍都是自己負擔給養,不過蕭夏也明白,只是隋軍這樣做,像吐谷渾等其他駐軍,都是要求對方負擔給養。

  所以對方有這樣的想法也很正常。

  蕭夏也不說破,便微微笑道:“軍隊當然不會太多,八百人左右,我們還會在于闐國設立一個都護府官衙,負責管理士兵,負責和于闐、龜茲、姑墨、莎車、疏勒等等西域各國通商,以及負責和朝廷聯絡,如果于闐國需要大隋幫助,也可以直接找都護府。”

  尉遲烏蘇毗并不懂隋朝的規矩,一旦設立官府,那么于闐就會并入大隋的版圖,當然,這并不影響于闐國的統治,這是一種廣義上的版圖,和鄯善郡、且末郡等狹義上的版圖不是一回事。

  尉遲烏蘇毗又指指王子尉遲跋質道:“我的王子想去長安學習繪畫,他會帶一批貴族少年跟隨殿下去長安,學習漢語和文化制度。”

  蕭夏欣然道:“歡迎去長安!”

  又休息了一天,第三天隋軍出發了,蕭夏將提拔苗少凌為中郎將,命他率八百騎兵留駐在于闐國,為期是兩年。

  蕭夏軍隊出發了,他們的駱駝滿載著糧食和水,還有從于闐國換來的金砂、寶石和美玉,當然數量不會很多,占用不了多少駱駝。

  蕭夏自己也收獲頗豐,他得到美玉滿載了三十頭駱駝,更重要是他得到了袁守誠的消息,袁守誠并沒有死在昆侖山,得道后又重返人間。

  廣智大師帶著數百名漢人和隋軍依依惜別,于闐早已是他們的家園,他們無法舍棄家園返回祖先的故土,何況現在還有隋軍在于闐駐扎,他們心中更有了安全感。

  兩千余騎兵踏上了漫漫歸途,他們至少要長途跋涉三個月才能返回涼州。

  長安,蕭夏率大軍徹底滅亡吐谷渾的消息已傳到長安,長安滿城敲鑼打鼓歡慶勝利,朝野更是歡欣鼓舞。

  隨著李景率領大軍返回朝廷,帶回來大量物資,包括數百萬頭雜畜,數百萬張羊皮,還有其他大量物資,光鹽就有數十萬石。

  吐谷渾積累了數百年的財富全部被隋朝得到了。

  雖然蕭夏把金銀綢緞和銅錢布匹都分給了將士,朝廷沒有得到,讓朝廷略略有些不滿,但另一方面,朝廷也同樣節省了大量賞賜,其實最終是一回事。

  但唯一不同是獎賞人不同,朝廷賞賜是朝廷得軍心,蕭夏賞賜是蕭夏得了軍心。

  不過看在蕭夏開疆拓土的份上,天子楊廣也不追究了。

  另外,朝廷還得到了一個極為重要的鹽產地,吐谷渾鹽湖產量大,品質上佳,成本低廉,不用耗用木材煮鹽和提純。

  朝廷立刻決定設立河源、西海、且末和鄯善四郡,并派出了郡縣官員以及牧監和鹽監。

  這場滅吐谷渾之戰使大隋的版圖增加三成,天子楊廣龍顏大悅,改封蕭夏為晉王,繼承了他的王位,食邑五千戶。

  除了西線大勝外,這段時間朝廷還在討論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開鑿運河。

  御書房內,楊廣和幾名相國討論開鑿大運河方案一事,開鑿大運河是宇文述的建議,既然決定遷都洛陽,那么開鑿大運河就成了當務之急,將江南糧食運到洛陽。

  太子楊昭道:“父皇,如果重新開鑿運河實在是工程量太大,占用太多耕地,而且曠日持久,兒臣建議不如像先帝開鑿邗溝那樣,利用前朝開鑿的河渠,比如疏浚汴渠和陽渠就能成為通濟渠,然后再疏浚江南運河,這樣,洛陽到江南的運河兩三年內就能完工。”

  太子楊昭在開鑿運河上做了充足的功課,之前宇文述建議開鑿一條全新的運河,寬達十丈,規模宏大,并動員五百萬民工進行開鑿。

  太子楊昭堅決反對,這不僅是勞民傷財的問題,會將整個隋朝拖垮,本來征用百萬民夫修建洛陽就已經非常勞民傷財,再征用五百萬民夫,哪個王朝承受得起?

  天子楊廣雖然有點好大喜功,但他也不蠢,他知道耗用五百萬民夫意味著什么,他便下旨由太子楊昭牽頭,提交開鑿運河的方案。

  楊昭的方案是修建完洛陽后,再開鑿運河,這樣不用同時耗用兩三百萬民夫,但這個方案被天子楊廣否決了,他不想拖那么長的時間。

  楊廣點點頭道:“可以接受了疏浚汴渠和陽渠的方案,繼續說!”

  倒不是楊廣不想開鑿新運河,而是‘曠日持久’四個字打動了他,開鑿新運河確實時間太漫長,沒有十年時間休想完成,他可等不了十年。

  楊昭又道:“兒臣方案中提到本郡開鑿,意思就是說,民夫不離本郡,如果民夫跨郡,不僅是民夫極為勞累,而且朝廷負擔也太重,時間也消耗太多,會極大延誤工程。”

  旁邊宇文述道:“殿下,修建東都已經將河南府、滎陽、梁郡的民夫征用殆盡,如果不跨境,河南府到梁郡一段的運河怎么辦?”

  宇文述自從將父祖靈牌遷入武川塔后,他就正式成了關隴貴族的代言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執行關隴貴族的方案。

  楊昭連忙道:“我們考慮了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河南府到梁郡一帶運河可以到明年再疏浚,先疏浚譙郡、彭城郡和下邳郡三郡的運河。”

  “這個方案太拖延時間,朕不同意!”楊廣搖搖頭道。

  楊昭嘆口氣道:“第二個方案就是置換民夫,從襄城郡、淯陽郡、南陽郡、潁川郡、河內郡、魏郡征集百萬民夫來修洛陽,置換河南郡、梁郡和滎陽的民夫,讓他們回本郡開鑿運河。”

  楊廣點點頭,“這個方案可以考慮,各位相國認為呢?”

  宇文述眉頭一皺,“東都修到一半,再招募新人,恐怕不熟練啊!”

  楊素搖搖頭,“征用民工本來就是來干粗活,精細活是工匠的事情,倒不影響。”

  眾人也表示贊同,宇文述見眾人意見一致,他便不吭聲了,他不敢做的太明顯,會讓天子起疑心,得慢慢來,小火慢燉。

  楊廣當即道:“既然大家意見一致,就采用第二個方案,置換民夫。”

  楊昭精神一振,又繼續道:“父皇,為了盡快完成疏浚,民夫的后勤保障很重要,就像軍隊的士氣一樣,我們第三個方案就是郡縣負責制,各縣的民夫食宿由各縣負責,出力家庭就不用出糧,沒有出力的家庭就負擔糧食,由各縣統一安排,有利于加快開鑿進度。”

  一切有利于提高開鑿進度的方案楊廣都贊成,楊廣點點頭,“朕準了!”

  楊昭又道:“兒臣的第四個方案是新增的,從吐谷渾繳獲的帳篷、牲畜和鹽能否撥付給運河開鑿署。”

  宇文述急忙反對,“陛下,這些雜畜物資是給軍隊的,微臣不贊成挪做他用。”

  楊昭怒道:“又不是把帳篷和牲畜吃掉,只是借用來開鑿運河,用完了還給兵部就是了,再說軍隊也不缺帳篷牲畜,更不缺鹽,讓百姓使用有何不可?”

  楊素也道:“陛下,微臣親眼看見了,牛馬騾驢還有駱駝確實很多,有六七十萬頭,完全可以用來修建東都和開鑿運河,否則養著它們不干活,也是浪費畜力。”

  相國韋沖也道:“楊相國說得對,白養著百萬牲畜不干活,太浪費了,不如利用起來。”

  楊廣點點頭,“第四個方案朕也準了!”

  楊昭又道:“兒臣愿出任開鑿運河大使,負責諧調各郡開鑿運河,請父皇批準!”

  楊廣有些擔憂道:“太子的身體行嗎?”

  “啟稟父皇,兒臣太胖了,在長安養尊處優,不如去中原多多走動,曬曬太陽,反而有利于瘦身。”

  楊廣想想也對,便笑道:“希望明年看見皇兒瘦二十斤!”

  眾人都笑了起來,楊昭趁機提出,希望被貶為太子賓客的高颎為自己副手,楊廣也答應了。

  楊廣當即任命太子楊昭為運河開鑿大使,高颎升為工部尚書,出任運河開鑿副使,全權負責協調運河開鑿。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