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
聶遠看到天上的景象,緊張地說道:“師弟這雷劫,怎么感覺比你之前渡劫時還要強”
“稍安勿躁。”
呂籍沉聲道:“渡劫之事,我們摻和不得,師弟行事向來周全,應該不會有問題。”
“轟隆隆”
隨著震耳欲聾的巨響,天幕之上,所有的紫色雷龍匯聚在一起,形成一道籠罩天地的雷霆瀑布,徑直朝著下方的白袍灌溉而去。
“該死 “這雷劫強度,怎么和預期的不一樣”
陳三石曾經不止一次親眼目睹過元嬰修士渡劫,就比如張懷慶一步入元嬰中期。
他正是根據所見所聞,來提前籌備渡劫物品。
璇璣星垣陣,按照常理來說,應該完全足夠渡雷劫才對。
可七七四十九道雷霆,越往后的強度,逐漸超過元雷劫該有的威能!
“吼!”
只見云層當中,隱約浮現出一道龐大的身形。
一頭不知其名的神獸!
神秘、威嚴,不可直視!
與當初陳三石渡金丹小天劫的時候,就曾經見到過這一幕。
這神獸,在故意針對他!
好畜牲!
陳三石的第一反應,并不是感到恐懼,而是一股無法遏制的憤怒涌上心頭。
他渾身焦黑,血肉模糊,感受著愈發逼近的雷霆威壓,用顫抖的雙手結印,聲嘶力竭地念動咒語,施展出最后的手段:“歸、墟!!!”
霎時間。
原本已經破碎的璇璣星垣陣,再度重新匯聚。
遠遠看去,就好像陳三石抬手之間,便將一顆星辰摘下握在掌心當中,然后悍然拋出,對準滾滾雷霆砸去。
“轟隆隆”
星辰與雷霆相撞的剎那便支離破碎,雖然擋掉部分雷劫的威能,但仍有數條雷龍呼嘯而來。
陳三石再也沒有任何外物手段。
他先是用太乙青華生滅炎纏繞肉身,為自己恢復一口氣,然后凝聚體內僅剩的法力,傳遞到龍膽亮銀槍之上,咆哮著以悍不畏死之姿,轟然刺向奔涌而來的雷霆!
“咔嚓!!!”
兩者接觸到的瞬間,陳三石的血肉盡數燒焦,體內骨骼也化作焦炭,眼前一陣暈眩后,近乎失去意識,他只感覺自己的正處在一片無盡深淵當中,身體在不停地下墜,只剩下本能還在汲取著雷霆過后殘余的法則之力。
千錘萬煉的修行,讓他的經脈運轉早就成為“肌肉記憶”,根本不需要刻意控制,就將這一縷法則之力送入到丹田當中。
早就已經布滿蜘蛛網般的丹田之內,再也維持不住,轟隆一聲爆裂開來,留下一個通體通透的嬰兒盤膝而坐。
功成圓滿!
就在碎丹成的瞬間,一道道先天之,開始從元嬰向著四肢百骸擴散反哺。
陳三石破損的肉身,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恢復,直到他再次睜開雙眼,宛如神明蘇醒。
突破,元嬰!
功法:吞火決.元初期 進度:0/500
效用:燃燃:所施展火系法術,可直接灼燒對方元 直接灼燒元!
要知道,修士突破第四境后,肉身已然不再是必需品,元嬰才是真正的本體!
肉身被毀,還能奪舍或者重塑肉身,可要是元嬰被毀,就相當于徹底神魂俱滅。
而陳三石的吞火決,則是能夠在交手的過程中,隔著對方的肉身,直接威脅元!
光憑這一點,同境修士,就絕對難有敵手!
“恭喜師弟。”
呂籍兩人前來祝賀:“突破元嬰成功。”
“應該是我,多謝兩位師兄辛苦護法。”
此時此刻的陳三石衣衫襤褸,但他非但不感到疲憊,反而是格外的神清氣爽。
成就元嬰之后,他在天水洲,才算得上是真正有頭有臉的人物。
當然。
這還遠遠不夠!!
正如泰山君所說,這個修仙界,真正能夠睥睨天下的,其實還是擁有化神的三天宗。
只有化神修士,才能夠做到不看他人臉色,憑借自己的喜好行事。
也之后成就化神,各大宗門,才再也不敢輕易覬覦東勝神洲,陳三石才能夠稱得上一方守護者。
“師弟。”
聶遠好奇地問道:“你這元雷劫,怎么比尋常修士強上許多”
“我也不知道。”
陳三石搖了搖頭。
他自然不會忘記方才的險境,倘若不是自己仙武雙修,幾乎不可能扛過最后一道天雷。
雷劫,乃是天道罰下。
難不成,是天道在針對他 等到閑下來,要好好查一查,類似的情況以前是否發生過,日后渡化神劫的時候,也務必要更加小心。
“師弟。”
呂籍沉聲開口道:“你既然順利渡劫,那我們接下來是北上天水,還是南下萬妖國”
“可能還要辛苦兩位師兄,先陪我去南方走一遭。”
按照陳三石的原定計劃,他突破元嬰之后,就要和姜汐月匯合,兩人一起前往萬妖國的青丘。
“且慢!”
他正打算籌劃路線的時候,神識連接著的另一端,突然發生情況。
天水洲,中軍大帳。
陳三石的本命傀儡,也已然自行突破,變成金丹傀儡,依舊完全受本體掌控,但擁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
這一日,他本來跟往常一樣,在洞府內吐納修煉,忽然有人接二連三地求見。
“進來吧。”
“陳兄弟!”
清虛宗小道士十六邁入營帳內:“徐長老讓我來問,陣法修復的如何了”
“徐長老,是誰”
傀儡天武并沒有本體的記憶,忍不住發出困惑。
就在這時,陳三石本體神識連接傀儡,接過身體的控制權,他開口道:“五階陣法,修煉難度頗大,暫時還沒有進展。
“怎么,是徐長老催了”
“算是吧。”
小十六說道:“徐太素長老說,希望你趕回五丈原,盡快修復陣法,否則的話,恐怕將有大事要發生。”
“大事”
陳三石問道:“什么大事”
小道士說道:“我也不知道,但徐長老原話是這么說的,應該是很嚴重的事情。”
“我知道了。”
陳三石將神識從傀儡體內斷開。
他看向呂籍:“兩位師兄,計劃有變,看來咱們是兄弟之間,要早一點兒團聚了。”
兩人并無異議。
陳三石布下陣法,將此處洞府封閉起來,然后來到大齊境內,準備跟這片大陸做個告別。
距離渡過紅塵劫,已經又過去兩年。
如今,是天武四十六年。
這片大陸的戰亂已經結束。
大齊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張氏兄弟建立的大唐江山,年號貞寶,皇帝則是老二張安。
至于老大張平 一年多前戰亂結束,他在率領本部返回京城的途中,遭遇一伙藏有高手的流寇襲擊,當場暴死。
曾經失蹤多年,后來同樣參與反叛的老三張喜,則是練功走火入魔而死。
張氏兄弟只剩下老二張安,自然而然也就成為了登基稱帝的唯一人選。
其中有多少貓膩,不言而喻。
“誰!”
勤政殿內,正在批閱奏章的貞寶皇帝張安察覺到異常,他抬起頭才看到,一道身影不知何時,已然來到自己的身前兩步之內!
“仙師!”
他認出來者后,頓時松了口氣,急忙起身作揖:“張安見過石仙師!”
時隔多年。
張安早就不再是當初那個坑蒙拐騙的神棍,而是帶著厚重龍威的一國之君,說起話來,也極其沉穩。
陳三石似是閑聊般問道:“這龍椅寶座的感覺如何”
張安沒有回答,而是說道:“當初如果沒有仙師的幫助,就沒有我張家的天下!倘若仙師有什么需要可以盡管吩咐,朕一定傾盡舉國之力,滿足仙師的要求!”
“行了,你不必如此緊張,我不是來要東西的,只是打算離開,過來告個別。”
陳三石目光注意到角落書柜里,一冊關于獵殺仙人的古書。
恐怕早就開始防著自己了。
人心善變!
對此,陳三石并不惱怒。
其實他的大漢之所以建國之后就一直安穩,并非是所有的臣子都忠心耿耿,而是自己偉力加身,不給任何人心懷二心的機會罷了。
倘若東勝神洲沒有出現修仙者,武圣依舊是世之巔峰,也沒有人能夠萬壽無疆,那么恐怕沒有人能夠僅憑“仁”字治國。
想要坐穩皇位,必要的手段是少不了的。
所以張安如此,反而說明暫時是個合格的好皇帝。
“離開仙師這幾年,一直都在大唐”
張安捕捉到關鍵信息。
陳三石沒有回答,只是準備離開。
“仙師!”
張安突然跪倒在地:“仙師,朕一心想治理好天下,奈何前朝腐朽百廢待興,很多事情,朕實在是力不從心,倘若能夠習得仙法,或許能夠更加從容。”
“你資質很差,就算給你最好的資源,這輩子也不可能筑基成功。
陳三石直截了當地說道:“收起你的長生夢,做好眼下的事情吧。”
語畢。
他不再逗留,化作一道流光沖天而去,消失在夜幕當中。
張安看著對方離去的背影,怔怔出神。
一個名為大唐的朝代,正式跨入歷史洪流當中。
若干年后的史冊之上,會出現太祖皇帝張安年輕時勵精圖治,晚年追尋長生,服用丹藥,中毒而死的記載。
這便是陳三石,完整的紅塵洗練。
佛門圣女妙曇法師,看著眼前逐漸發展起來的大唐盛世,心中也隱隱有所頓悟。
陳磊說的沒錯。
沒有先前的大亂,就沒有如今的大治。
沒有張安的心狠手辣,也不會有大唐朝廷的穩步發展。
或許便是殺孽背后的慈悲。
有些殺孽,純粹是為了殺孽。
而有些殺孽,是為了不再有殺孽。
陳磊身上的大慈悲,似乎不止于此。
“看來,我們要找個機會,好好跟這位天武施主,探討一番大乘佛法了。”
天水洲。
五丈原。
經過數月的長途跋涉后,陳三石幾人終于抵達目的地。
“三姓家奴!”
汪直等人在見到闊別數十年的呂籍之后,臉上俱是不可思議之色。
被如此稱呼,呂籍反而放聲大笑起來:“老六啊老六,這么多年過去,你這張嘴里,還是吐不出象牙來!”“
“哈哈哈哈……………”
汪直笑到一半突然僵住,他注意到對方的修為遠超自身:“這是什么情況”
他們在得知,呂籍如今是第四境修士后,無一不是再度驚愕。
“你們這些人”
呂籍則是用帶著責怪的語氣說道:“平日里是不是過于懶散,怎么幾十年過去,連一個金身境都還沒有對得起師父的在天之靈么”
“你少特娘的教訓我們!”
汪直罵罵咧咧地說道:“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武道第四境呢,弄了個歪門邪道,也好意思跟我們耀武揚威”
師兄弟們互相貶損,彼此寒暄,當天夜里,聚在一起一醉方休。
陳三石則是沒有這個心思。
他喝了幾杯之后,便回到中軍大帳,開始整理這段時間,各個方面的消息。
首先,便是五丈原地區。
自從慕青冥來后,長城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嚴重的損失。
倒是廣仁道內部,重新類似于當初泗雪道的場景,凡俗出現大量的百姓離奇死亡。
幾番調查下來,發現有邪神道慈航的蹤跡。
也就是說 這名邪神道修士,不知道何時,悄無聲息地潛入到廣仁道境內!
由于擔心調虎離山,所以慕青冥不敢離開長城親自去搜索,只是交給其余元,但一直也沒能找到線索。
這個活計,接下來自然要落到陳三石的身上。
說到邪神道,就不得不提起西牛賀洲。
數年前,佛門對邪神諸國發起進攻,一開始取得巨大優勢,但很快就陷入僵局,最終偃旗息鼓。
并且在這之后,邪神道開始大肆加派人手前參與的正魔大戰。
陳三石分析………………
佛門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想要攻打雷鳴澳洲,而是想要借此展示實力,然后再利用邪神道給天水施壓,從而達到讓天水求援的目的。
說到底,無非就是想讓圣宗點頭,答應佛門進入天水洲傳播佛法,建立廟宇吸納香火。